贞观攻略(校对)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451

  历史上的贞观盛世永徽遗风,也少不了那些豪门大族的贡献,虽然这些贡献是反面的,是无意的,但是没了这些贡献,还就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有未来的盛况,自己会失去一个绝好的良机,会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这个契机只有这个时代的大唐可以提供,抓住这个契机,推广全民教育,然后一步步的来,至少,明代的内阁制度可以借鉴一下,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一个相对应的高度。
  或许终自己一生只能见到明代内阁制度在大唐站稳脚跟,而见不到清末民初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的诞生,可是,至少自己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可以继续改进的政治改革蓝图,把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留给后人,让那些已经充分明白政治改革重要性的社会精英们继续自己没有办法完成的事业,留下火种。
  本来这件事情就是任重而道远,或许两三百年内都办不成,就算自己是皇帝也难以办成,更别说自己只是一个臣子,至少李二陛下在世的时候是想也别想,就算是想,也要等到这位铁杆权力派帝王挂掉之后再去做,从现在开始熏陶李承乾,因为现在的中国,只有从上而下改革的可能,没有由下而上革命的可能。
  民智未开也可以民主,民主和民智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但是民主一定会伴随着民智的成长而成长,民智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民主的高度,而民主的高度会促进民智的进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今的大唐想要实现民主,缺少的是经济力量和理论基础,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不现实的,而自己一定要把那些东西带到大唐来,在这样的时代发展一段时间,再去观察可行性,因为自己已经否定了后世的几条道路。
  没有人走过的道路,总需要有人去走,否则怎么知道能不能走通?如果这样的道路不能走通,苏宁才会去研究改良社会制度的可能,若是可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又为什么不去做呢?那条道路,就先在别的地方试验一下,然后再去考虑别的吧!
  “陛下,这件事情太过重要,事关国计民生,要去办成这件事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万万不可贸然行事,陛下因为军事大学的成功就认为文人大学也可一蹴而就,那是不正确的,文人大学牵扯面太广,没有万全的准备的情况下,咱们是没有胜利的机会的,只会被他们抓住弱点暴打一顿,失去先机。
  所以这件事情一定要在咱们准备所有的教材,教师以及学生来源的情况下,才可以付诸实施,而且要快,要一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让他们在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就被咱们突然袭击打的猝不及防,然后咱们才有一举获胜的机会,否则一旦被他们抓住了时机,咱们可就不好做了,与其这个时候毫无准备的赌,倒还不如慢慢来,而且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办成这件事情,而是趁着军事大学的胜利,把西突厥的问题解决掉。”
  苏宁的话让李二陛下顿时就找到了重点,对了,从北征斛薛之役大胜以来,大唐就忙于军事大学的事情,对于西突厥的关注度下降了不少,虽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但是自己的心思基本上都在军事大学上,对西突厥则不甚重视,这可不好,仅仅是三千驻军还没有完全落实,那里的驻军已经三番五次的请求回乡,军队内部人心思归,要是再不弄,可就要出问题了,西突厥贵族的要求也迟迟没有兑现,这可不是好事。
  苏宁这么一说,李二陛下突然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
  “你说的是,当务之急,还是把西突厥解决掉吧,你给我上的折子我都看了,那里面的一些条款很新颖,不单单是西突厥没有见过,咱们也没有见过,你想做的这些事情,真的可以做到吗?”李二陛下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了。
  苏宁暗自高兴,然后说道:“这个事情臣也没有做过,当初也只是和师尊聊起过相关的事情,具体的如何操作也需要商榷,可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才值得咱们去研究,值得咱们费力去做,做成了这些事情,咱们就未必比不上前人,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时日,可就是咱们这些人引领风骚的时候了。”
  李二陛下抖抖眉头,显然很是欣赏苏宁的这一句话,然后说道:“说得有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才值得我们费力去做啊,否则,怎么能说大唐强过他们呢?很好,就要这样做,这样吧,这些事情我们都没有做过,只有你最熟悉,我就把这个事情交给你,你还年轻,十五岁的年纪,但是,却已经是才华横溢的重臣。
  我不把你当做小孩子看,我把你当做一个能臣去看,你也知道我是如何看待你的,你也知道我是如何希望你的,现在我给你这个机会,你要表现出足够让我如此对待你的能力,我才能放心的把大唐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明白吗?”
  苏宁有些讶异:“陛下,事关重大,这件事情若是全部交给臣,别人会有非议的,毕竟臣只有十五岁,太过年轻了,这样终归不好。”
  李二陛下想了一下,倒也觉得这样明目张胆的把重大的事情交给苏宁不太妥当,风言风语不好弄,这样的话……对了!
  李二陛下说道:“这样吧,我让克明全面负责这个事情,你为克明的副手,既然这个事请咱们都没有经验,就要小心翼翼的去做,克明足智多谋,一定是个很好的人手,而且他刚刚回到朝堂,需要大功稳固自己的地位,就这样吧,我立刻下旨,把这个事情交给你和克明,单独设立一个部,交给你们去弄。”
  苏宁大喜过望:“谢陛下信任,臣一定竭尽所能控制西突厥,使之成为大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应声虫!只是,距离北征斛薛部已经有数月,臣不知道这个事情办理了多少了,还请陛下告知具体的进程。”
  李二陛下的面色有些尴尬,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个嘛,你也知道,这段时日我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军事大学上面,这个事情关注的比较少,好像一直到现在,原先的驻军还没有撤走,挑选的三千驻军也还没有出发,其他的,唉!我把这个事情交给你和克明,就是让你们去做的,要是我一人就能做好这个事情,要你们何用?”
  苏宁无语的翻了翻白眼,尼玛这是赤果果的推卸责任有木有,这是赤果果的不负责有木有,有这样的皇帝吗?
  但是既然这样说了,就要这样做,苏宁也早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了,大唐需要设立一个专门对外的情报机构,所谓情报是打赢战争的第一要素,掌握了足够的情报,就可以为军事提供相当重要的胜利基准,军队打仗绝对少不了情报的帮助,试想一下,大唐军队要进攻一座敌人的城池,而此时敌人的城池里面有大唐的间谍,他们可以趁着晚上把城门打开,迎接大唐军队,不战而胜。
  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战争史上不胜枚举,但是始终没有人将其系统化的组成一个特殊的部门,这是一大缺憾,也是苏宁的一大目标,如今专门对付西突厥的情报机构办事处即将诞生,苏宁觉得即使不能弄成美国的FBI或者前苏联克格勃的那种水平,也要有民国时期军统的水平,而且不断的发展,成为专门对付外敌的机构。
  至于内部问题,有了对付外敌的机构,李二陛下一定会提前把百骑司带到现实中来,原本贞观十一年建立的百骑司就会提前建立了,但是这个方面,苏宁绝对不会染指,让李二陛下自己去弄吧,这种事情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我只对付外敌,内里的敌人你们自己折腾去。
  第二天,李二陛下就下达了关于设立专门应对西突厥事务的特殊部门,隶属于皇帝直辖,主要负责人为新任尚书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次要负责人为三原县侯,军师大学祭酒司马苏宁,消息一传出,朝堂动荡不已,但是在李二陛下的一意孤行之下,还有杜如晦的全力表态支持下,决议得到了通过,新任门下省给事中魏征没有提出异议。
  关于这个事情,让不少人再次把苏宁的危险等级提高了一个层次这种对外的事情本来应该交给鸿胪寺去做,但是鸿胪寺卿并没有提出异议,显然也是李二陛下事先打好招呼的原因,一切尘埃落定,李二陛下大为高兴,下令在皇城内拨出一间宫殿作为新成立的部门的所在地,所需要的人手和要求全部满足,杜如晦拜谢天恩,苏宁因为没有品级而不得以进入宫殿,皇帝派人宣读圣旨告知。
  对于这个特殊的部门,苏宁是早就有所意向了,中国始终不能有一个专门对外的机构,不管是太宗皇帝的百骑司还是明代的锦衣卫东厂或者是雍正皇帝的血滴子粘杆儿处,统统都是对内的间谍机构,而不是对外的情报部门,这也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传统,苏宁不希望这个传统继续下去,于是,在贞观五年的九月份,未来震慑四夷的大唐专属对外情报机构——纵横司诞生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草创
  纵横司的名字一经公布,天下人都明白了这个含义,纵横家,先秦纵横家之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战国七雄,被纵横二子苏秦张仪玩弄于鼓掌之中,足以见识纵横家的巨大威力,可惜的是汉代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纵横家失去了大部分的传承,虽然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外交事宜,可是这些外交家都是学习儒术长大的,不知道如何最大程度的利用强势地位获取最大的好处,如果说是一群纵横家掌握了中国的古代外交,那么,中原王朝一定不会是后来的那副模样。
  而如今皇帝的作法,以及公然设立纵横司,更有复兴纵横家之迹象,让不少有识之士都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先秦纵横家的威名和苏秦张仪的事迹让他们心慕,苏秦张仪得到的巨大名位也让他们眼馋,让他们对纵横家产生恶感是不太现实的,纵横家的传人上演过很多起屌丝逆袭的传说,让天下寒门子弟万分敬仰,他们从心底里认同这些人,认同这些业绩,乃至于他们本身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而另一方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虽然是意欲利用儒家的外衣行法家的事宜,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反而认同了儒家,而不认同其他的诸子百家,对待诸子百家的认识上,很多人只是闻其名而并不知其根本,也不曾学习纵横之术,只是知道有一位朝中大人物是纵横家传人,掌握了纵横之术,玩转了西突厥,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其臣服,重现当初纵横家的风采。
  这就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自幼所学,一方面是功名利禄……
  纵横司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和军事大学一样,不单单面向朝廷招募成员,还要面向全大唐招募青年俊杰,这和军事大学一个样儿,人们发现,凡是苏宁参与的事情,绝对少不了天下百姓的那份儿,所以人们,尤其是普通百姓,对这个寒门出身的苏侯爷比较有好感,同样的,对于军事大学和新创立的纵横司显然也有了很好的感觉,于是,在朝廷的号召之下,一批青年俊杰朝着长安城纵横司进发了。
  纵横司的招募公告里面写的很清楚,识字,十六岁以上,性格坚毅,勇敢果断,会武艺者优先,对于学识无甚要求,哪怕没有读过儒家经典也可以,还有就是父母双亡无家无室者优先;一经招募,赋予官职,为纵横司服务,位列大唐官员行列,享有朝廷俸禄,这就等于是为天下百姓又创造了一条通往官场的道路,而且很直接,对寒门子弟有着相当的诱惑力,正中一些不喜儒学无门无路的有才之人的下怀。
  通过这个决议的时候还有不小的风波,纵横司招募人员的时候理应选择朝中俊杰,一开始李二陛下有意从鸿胪寺里面调派青年官员进入纵横司,接受苏宁的纵横术培训,服务于纵横司,但是苏宁一方面接受了朝廷里面鸿胪寺的青年俊杰,一方面却仍然要求向军事大学那样面向全大唐招募青年人才。
  而且这一次的要求更低,竟然只要识字,没有读过儒家经典也可以,对此朝臣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持以激烈的反对意见,李二陛下相当为难,可是当苏宁完整的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包括那些学过儒家经典的人,产生了对儒家经典的信任就难以接受纵横家的观点的事实之后,说服了李二陛下。
  纵横家要的是什么?无耻,不要脸,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一切阴损的手段都可以利用,只求对大唐有利,而儒家呢?仁义礼智信,除了智,哪一条符合一个纵横家间谍的标准?事实上,苏宁面向社会招募的都是未来会成为驻守在各个国家的间谍人员,没有家室最好,没有儒家信仰最好,那就不需要苏宁费心思破除他的儒家信仰了。
  至于那些鸿胪寺的青年俊杰,因为对大唐周边国家事务的相对熟悉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而且苏宁挑选人选的时候也都挑选那些和外国人打过交道的,对于外国人有一定了解的人,为此鸿胪寺卿还非常的不爽,要不是杜如晦出面调和,估计当场就要撸袖子干仗了,老家伙硬得很……
  不管怎么说,纵横司最基本的班子都已经决定了,而那些面向社会招募的间谍也已经有了数百人报名,甚至还有一些是考军事大学没有考上的,苏宁还记得几个名字,这些人显然是看着军事大学录取的希望不大,所以想另辟蹊径,但是间谍组织的战斗是在暗地里面,多数都要籍籍无名一生,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永远都不能公之于众,乃至于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人也不能得到认同,那是真正的幕后英雄,这些人里面,又有多少可以做到呢?
  而且一旦进入了纵横司,就意味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几乎是一辈子都不能脱离纵横司,因为他们掌握了纵横司的大量机密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纵横司耗费数十年的时间掌握的绝密资料和行事档案,是大唐最阴暗的部分之一,他们不能离开这里,一旦选择离开,也就是死亡的时候。
  当然,年老之后可以进入行政机构,离开一线战场……
  纵横司就是这样的部门,苏宁不能在公告里面说出来,但是招募的人数满了三千之后,筛选的过程中就会提出这些要求,那些做不到的可以离开,迅速离开,忘掉今天所听到的一切,从此不再出现在这里,而那些答应了要求的可以对外宣称成为官员,在纵横司供职,得到朝廷的认同,可是具体的职位和工作,绝对不能泄露分毫。
  为此,纵横司还会有一个特殊的部门,锄奸部,专门对付大唐内部的叛徒的,这个性质就类似于苏宁自己的最私人卫队根部,苏宁会根据建立根部训练根部的过程建立纵横司的锄奸部,至于人选,苏宁让王辉去仔细思考一下,有没有什么认识的合适人选,王辉是自己的家臣,不具备担任这个职位的条件,因为纵横司到底还是皇帝的,不是自己的。
  在和杜如晦商量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不曾涉猎纵横之术的杜如晦大为震惊,他以为先秦纵横家就是这样的组织,而对苏宁纵横家传人的身份不再怀疑,乃至于认为苏宁的师尊就是先秦纵横家的遗留组织的传人,纵横四海需要的技能很多,由此也可以解释苏宁的多才多艺,这和当年苏秦张仪差不多,都是文武双全的人。
  原来这才是纵横家的风采,杜如晦暗暗赞叹,但是对于苏宁执意要成立的锄奸部,也有些许的担忧,不过他明白,有光的地方一定有暗,既然他是纵横家的传人,既然知道无上荣光的纵横家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就让他做吧,大唐需要纵横家,这样的环境里面,纵横家可以提供的用处太大了,光是儒家远远不够,杜如晦认为,先秦诸子百家都可以在大唐得到他们的职位,有他们的用处,乃至于杜如晦觉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什么正确的抉择。
  因此,苏宁的这些举动也被朝中人视为公然的复兴纵横家之举措,按照常理是要被激烈反对乃至扼杀的,可是唐代初期以至于整个有唐一代,出于对世家豪门的忌惮,唐代利用儒家,却始终没有像宋代明代那样完全投向儒家,甚至还利用佛教和道教的力量钳制儒家,创造了儒释道三家并行的局面,有效地牵制了儒家。
  所以在这个时代,儒家并不是铁板一块,人们学习儒术,却也不会认为儒术就是一切,儒术就是全部,苏宁和魏征的辩论要是放在南宋或者是明代,一定会被视为异端,落得和李贽一样的下场,大唐不会这样,所以苏宁好端端的活着,乃至于被视为公然复兴纵横家的举措居然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或者是默认。
  虽然有人激烈反对,可是皇帝的意思非常明确,这是大唐对外的事情,不是对内的政治改革动作,你们不要太过分了,给你们的已经很多,要是再不知好歹,可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大唐的改革动作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以至于这些反对者们都不知道皇帝到底要做什么,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他们只能静观其变,而不敢贸然出击。
  再说了,人家都说这是专门对付西突厥而成立的部门,对待的是外敌,是大唐的曾经的耻辱,如今的荣耀,要为大唐创造更多的利益,获得更多的奴隶推行劳动改造政策,这个明确的目标一经颁布,反对纵横司成立的力量立刻被压制到了极致,对于劳动改造的疯狂向往传遍了整个大唐,任何有利于推广劳动改造的政策都会被视为好政策。
  要知道,如今大唐对于外族奴隶的需求量已经扩大到了一个程度,对于劳动改造的向往也扩大到了一个程度,甚至于朝廷每一次决定要在哪一个道州县推行劳动改造政策的时候都会被其他的道州县大力指责和反对,上书的折子能堆成一座山,每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三省和李二陛下乃至于公奴司最繁忙无奈的时候……
  其激烈的程度几乎引起了各个道州县之间的对立,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而这个时候纵横司的成立,被赋予了加快劳动改造政策推广速度的职责,其反对力度立刻被压制到了极致,几乎说不出反对的意见,要反对就是反对劳动改造,反对劳动改造就是在和全天下百姓官员过不去,当一件事情被天下人认同的时候,任何的反对力量都会是那样的孱弱,弱不禁风。
  在这样的背景下,贞观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纵横司正式挂牌成立,因其特殊地位和特殊使命,虽然部门的等级为司,但是实际级别达到了六部级别,杜如晦的纵横司郎中职位不同于其他的郎中,一般而言六部各司的郎中职位都是从五品上的品级,而杜如晦的纵横司郎中则是正三品上的职位,直接对李二陛下负责,自此之后,尚书右仆射的职权则慢慢的被转移到了专掌国家对外情报和间谍战方向,左仆射负责对内的政务。
  也因此,大唐无意间将左右仆射分权的局面改变了,左仆射成为了更加实际的宰相,右仆射则成为了情报头头,专门对外,一内一外,互为表里,后来即使皇帝发现了,也没有多做干涉,认为这样也不错,最高兴的自然是苏宁,因为这无心之举措,为日后的大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百五十三章
应对之策
  天下人都在为纵横司的成立欢欣鼓舞之际,有一群人非常的担忧和郁闷,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对的,反对的人呢,用脚也能想得出来,除了那群依靠儒家经典上位的人,还有谁呢?依靠着儒家经典占据了如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就不能失去儒家经典占据的地位。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有了些许改变,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早就销声匿迹的纵横家居然有了复兴之向,先秦诸子百家相互并立乃至与相互对抗的时候,儒家并不占据优势,相反,儒家的传人很少能够掌握一国政权的,相反却是那些早就销声匿迹的诸子百家掌握了更多的政权,有兵家传人,有纵横家传人,还有法家传人,大变法时代更是儒家极致没落的时代,因为儒家的头头孔夫子倡导克己复礼,和大变法时代向前迈进的基本格调格格不入,所以掌握政权的就是没有儒家传人和墨家传人。
  这个很好理解,儒家和墨家没有掌握过政权,却被称为孔墨显学,但是当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背弃孔子初衷全面投靠皇权之后,对于仍然坚持自我的诸子百家以至于一直以来的穷苦兄弟墨家施以了全面的恐怖的打击。
  秦始皇焚书坑儒恐怖吗?和汉武帝罢黜百家之举比起来,秦始皇的做法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董仲舒,创造了天人感应之说,背弃了孔子的初衷,儒家渐渐发生了变化,掌握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之后,这些人更加不愿意舍弃这样的地位,为了避免诸子百家的复兴带来的巨大冲击,从而有失去超然地位的可能,儒家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光彩。
  就这样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多少年,不管是什么时候,皇帝要想控制全国稳固政权,就一定要借助儒家的力量,儒家依附皇权,皇权也离不开儒家,二者渐渐互惠互利,达成了共识,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奇怪的人出现了,屡次立下大功,进入了皇帝的视野,又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年纪轻轻居然有人称其为少年宰相,直接影响到了朝政,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如今却是发生了。
  若是仅仅如此倒还就罢了,这个人居然趁着大胜西突厥之际,说动皇帝建立了隶属于军方的大唐军事大学,恬不知耻的利用了儒家经典里面大学的概念,用武夫的粗鲁玷污儒家圣学的本质,让很多儒士大为不满意,可是奈何枪杆子掌握在皇帝手里,皇帝以前所未见的强硬姿态通过了军事大学建立的决策,以最快的速度确立了军事大学的超然地位,从此,大唐军事权力基本上和文官无缘了。
  十万人大考的出现让这些人确定了这个想法,平民百姓对军事大学表现出来的超常热情让这些文化贵族们感到恐慌,皇帝兼任校长,军中大将担任祭酒,整个军事大学完全被军方掌控,今后的军官基本上都会出自于军事大学,而军事大学也就间接的掌握了军队,最终汇总军权到皇帝手上,军权被牢牢的控制了。
  这一手实在是漂亮,稳固了李家皇朝的基本力量,稳固了政权,军方成为铁板一块,以军事力量对抗文化力量,让这些文化贵族们暂时不敢乱动,要是这样也就算了,这并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靠文化掌握道德至高点,只要还掌握着文化,他们就不用担心别的,不用担心皇帝用军队消灭他们,那是在自掘坟墓。
  但是,纵横司的出现让他们开始恐慌了。
  纵横,多少年没有出现过的字眼了,自从董仲舒的计谋得逞,百家被罢黜之后,多少年了,纵横家都未曾出现了,当初荣耀一时玩转了华夏政局的纵横家销声匿迹,被视为纵横家始祖的鬼谷子失去了影响力,纵横家完全失踪,甚至于失去了传承,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百家已经消失了,不复存在了!
  可是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纵横家传人,皇帝莫名其妙的建立了一个专门应对西突厥事宜的纵横司,不用鸿胪寺,偏偏建立一个纵横司,以纵横为名,到底是什么意思?苏宁真的是纵横家传人?真的还有一支纵横家幸存下来,一直到了现在,由苏宁打头,利用对外交涉的强项,复兴纵横家?!
  更可怕的是,朝臣对于此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不仅仅军方予以支持,就算是在朝臣内部,对于纵横家复兴之举措竟然非常的好奇,乃至于支持,除了他们的喉舌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最后以至于退让到了只要不以纵横为名其他都可以的地步,但是还是挡不住好奇的朝臣和皇帝的极力支持,门下省通过决议,皇帝附议,签署文件,盖上传国玉玺,一切遂成定局。
  在这个刚刚脱离战乱的时代,一切百废待兴,事实上这些儒家传人们也注意到了,每到了乱世,就是儒家力量最为衰弱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些谋士都会带着不同的学术意见进入一个政权之内,鼓吹他们的学术,攻击儒家学说,要不是这些人为了做皇帝离不开儒家,而且儒家已经深深扎根,诸子百家得不到有效传承,还就真的被他们给得手了,这个事情在曹操时代最为危险,要不是诸子百家传承几乎断绝,还就真的给曹操得手了。
  而这个时候,正好是儒家力量和影响力降低到了冰点的时候,五姓豪门名望很大,但是普通百姓乃至于寒门士子和朝廷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复兴华夏大地,这个时候人们不需要诗书礼易春秋,而需要先进的工具,足够的土地和粮食,严明的法律,强大的军队,以及相对应的环境。
  就在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档口,纵横家抓住了时机,复兴了!
  该死啊,为什么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纵横家还有传人?为什么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纵横家的动作?现在是纵横家,之前的兵家已经铁板一块掌握了兵权兵法传承,和儒家分庭抗礼,这个时候强悍的纵横家又冒出了头,单独掌控了一个部门,大有复兴之像,接下来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到底有没有被完全消灭?明明只有懂得儒术才可以成为官员,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人还会存在?他们不想做官吗?!
  先是兵家抬头,现在纵横家又冒了出来,接下来是什么?会不会其他的诸子百家重新出现?借助这个反抗儒家的大潮流全部重新出世,挑战儒家的霸权?乃至与学习兵家,建立军事大学,保全自己的传承,并且获得皇帝的庇佑?这也不是不可能啊!法家,墨家,农家,阴阳家,道家,名家,杂家,他们会不会统统出现,一起来挑战儒家的权威,借助皇权,最终打垮儒家,重新回到那个时代?
  那绝对是这些儒家精英们所不愿意看见的,而且,也是他们绝对不能允许的,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对他们非常不满意乃至于憎恨无比的皇帝会怎么做?那些军方大将会怎么做?兵家已经复兴,纵横家势头很猛,其他的呢?科举这个事情已经被不知多少人遗忘了,他们宁肯参加军事大学的选拔考试和纵横司的招募测试,也不愿意在家里面读书等待科举……
  其实这也是这些人造的孽,唐代科举不是考中了状元就可以的,还需要经过两次复试,还需要看看你长的怎么样,然后才能被临时授予九品小官儿,或者其他的基层官员出去历练,短则一年,长则七八年,乃至于一辈子都不到晋升的机会,科举这条路如今还被很多的大家族子弟掌握着,寒门子弟几乎看不到出路。
  所以军事大学这条路和如今的纵横司这条路才会如此吃香,要不是纵横司只接受三千人的报名,最终只录取五百人,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人接受考核,然后出任纵横司的职位,被苏宁传授纵横术,成为纵横家传人,发扬光大纵横家,对抗儒家,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能和儒家分庭抗礼的,不会被人们所厌恶的,只有曾经并存于世的诸子百家,没看到这一回纵横家的出现让多少人翘首以盼吗?
  看来不仅仅是皇帝,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文化人对这些儒家的传人们很是不满意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豪门的家主们不得不在清河县崔氏聚会,召集聚会的其实就是崔氏家主崔章,就是当夜的华府老者,而其他家主也应邀请而来,要是放在过去,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快就来,甚至于不来,但是纵横家重现的事情一经传扬,立刻以非常恐怖的速度传遍了大唐,对于此事反应最大的,自然就是这些儒家精英们。
  所以这一回,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抵达了崔家,共聚一堂,讨论目前的局势和应对之策……显然也是脱困之策,目前的局势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兵家就算了,没有政治理念,只要兵权,可是纵横家……那可是曾经玩转了华夏政局的强悍学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