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451

  “今日喊大家前来,大家也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客套话和无关的话就不说了,大家还是来讨论一下,这件事情咱们到底该怎么应对,是有为还是无为,你们且说一说吧!”崔章的年纪很大,大家也都是同等地位,说起话儿来也没什么顾忌。
  范阳卢氏家主卢澧看了看其他人,当先开口道:“这个事情,我是主张立刻出手干预的,也不瞒你们,这苏宁的兄长苏烈收下了我族的仇人薛礼薛仁贵为徒,薛礼杀死了我家老三的幼孙,老三家这些日子痛哭不已,奈何皇帝指示绛州刺史强力干预,乃至于出动了军队,薛礼得以逃走,他妻子一族也得到了庇护,我们动不了他们,薛礼逃到了长安进入了军事大学,得到了军队的庇护,咱们显然也是没办法公然动他的,可是这个仇,我不能不报,于情于理,我都要给老三一个交代。”
  荣阳郑氏家主郑祺开口说道:“别的就不说了,薛礼是一定要杀的,但是怎么杀,什么时候杀,还要讨论一下,不可妄自举动,苏宁也是一样的,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终究不是我们儒门中人,基本上就是纵横家传人,居然敢与公然复兴纵横家,一个十五岁的毛头小子居然如此大胆,真不知道他是聪明之极还是愚蠢之极,他不知道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吗?”
第三百五十四章
纵横司选拔测试
  崔章听到郑祺的话,觉得有些好笑:“我们从一开始就小看了他,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你们想想,自从他出现以来,哪一件事情是在我们预料之内的?那个劳动改造政策现在基本上就是他的护身符,什么事情一旦和劳动再造沾上了边,立马就能通过,朝廷上对于劳动改造的追求超乎我们的想象,各地官员和百姓也是一样的想法,谁要反对,立马就能被撕成碎片,这种情况下,他还怕什么?”
  太原王氏家主王越皱眉道:“但是天下士子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我们世家子,基本上都是学习圣人之言,读儒家经典长大,学识扎实,根深蒂固,为何对于纵横家公然复兴之举措毫无反对反而那样的支持?以至于反对者寥寥无几?”
  崔章思考了一下说道:“只能说,我们的教化还不够,还没能达到董仲舒的地步,还有就是皇帝的支持,皇帝支持纵横家,所以纵横家得以复兴,就像当初汉武帝支持我儒家一样,有了皇家的支持最为重要,朝臣里面相当一部分还是跟着皇家走的,跟着咱们走的毕竟是少数。
  这一次纵横家复兴就是明证,我最担心的就是皇帝从里面尝到了甜头,从此会不遗余力的搜寻其他诸子百家的后人,扶持他们对抗我们,重新营造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李世民和其他的帝王不一样,他骨子里面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更别说和咱们结怨颇深,任何一点可以帮他翻盘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
  而且如果当年百家争鸣之时能够和我儒家对抗的学派重现于世,对于世人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他们一定会好奇,好奇当初百家争鸣的盛况,也会期待,期待诸子百家重新和儒家争鸣的情况,纵横家还好,重权谋,而少主张,主张多的学派才可怕,比如法家,咱们可是一直以来都没办法完全消灭法家,一旦法家复兴,那才可怕!”
  卢澧说道:“无论如何,百家已然被罢黜,就算苏宁学究百家,了解诸子百家之学,没有学生,没有传承,只有他一人,也还是无法成事,纵横司的成立是为了对付西突厥,那么其他百家用什么理由复兴?而且百家复兴之望完全系于苏宁一人,若是他死了,百家如何复兴?
  所以在我看来,我等不如效仿圣人诛少正卯之举,诛之!他一死,百家复兴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传承,没有我儒家如此多的学堂,百家复兴终究只是泡影而已!如此也可以顺便为我三弟那幼孙报仇,一举两得。”
  卢澧的话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但是崔章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那封信,那天晚上的事情,苏宁的话,一幕幕重现在他的脑海里面,后悔?为什么后悔?自己一直不明白,现在懂了一些了,苏宁是在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兵家复兴纵横家出世不过是前奏,若是猜得不错,他一定有将诸子百家重新复兴的办法!
  太可怕了,他究竟是谁?他的师傅究竟是谁?诸子百家还有后人,还有传人!一定的,光靠他一个人无法成事,他一定有帮手,他需要一个时机,一个机会,一个让诸子百家有理由重回世间的机会,而之前兵家已经成功了,现在纵横家又出来了,下一个是什么?道家法家还是阴阳家墨家?
  崔章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他在想着要不要把苏宁送信的事情说出来,但是思来想去,他否决了这个想法,这些人对付其他学派厉害,对付自己人也不含糊,若是让他们知道了自己和苏宁“私通款曲”,定然会有别的心思,到时候一旦苏宁发难,崔氏才是最危险的,不过,崔氏两支,还有一支博陵崔氏,可以引为臂助。
  同样的,李家也有两支,一支是陇西李氏,一支是赵郡李氏,这两支李氏都是李家皇朝的力量,李家皇朝的力量也不弱,崔章现在怀疑,苏宁的武邑苏氏到底是不是只有表面上这样?还是苏氏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这个苏氏会不会就是诸子百家传人的大本营?
  思来想去崔章也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结论,他只能想着暂时不要轻举妄动,静观其变,敌情不明的时候贸然出手,万一苏宁此举只是烟雾弹,真正的目的是引蛇出洞,那可就遭了,纵横家出世带来的效应非常巨大,不少人都对纵横家重新出世抱有好感,以至于抱有很大的希望,而且现在加入纵横家也可以做官了,那些本来就不喜欢儒学而且无门无路的寒门士子一定会追着纵横家而去。
  最终,几位儒门大佬还是决定静观其变,虽然卢澧很想立刻杀了苏宁和薛仁贵,但是其他几家一致反对,儒家豪门同气连枝,利益一致,一家犯事其余几家都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不能轻举妄动。
  以后他们一定会后悔,纵横家刚刚重现之际正值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出手给纵横家致命一击,等到了纵横司完全成立站稳脚跟之后,就没有机会了,掌握了大唐对外交涉和对外刺探情报的纵横司将会成为大唐无法割舍的部门,鸿胪寺反倒成为了国宾馆一样地存在,纵横家找到了自己正确的定位。
  而那个时候,儒家想动手,已经晚了。
  苏宁不知道儒门大佬们的聚会刚刚通过了一个非常利于他的决定,他只知道抓紧一切时间把纵横司搞起来,然后迅速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正如苏宁所预料的,这个时候儒家远远不是铁板一块,对于诸子百家的排斥性更别说有多少了,而且当初罢黜百家的举措就是让儒家人做官,其余百家做不了官,而如今皇家开放了纵横家传人做官的路途,那些不喜欢儒学的寒门子弟自然是欣喜若狂,统统朝着纵横司而来。
  只要能做官,什么学派又有什么所谓?
  感谢大唐,感谢李二,感谢这个时代……
  纵横司创立布告张贴出去十日后,前来纵横司应聘的人超过了两万人,平均一天两千人,虽然比不上军事大学当初十万人的架势,但是这个架势也不少了,军事大学的成功给了民间很好的感官,朝廷是真的想要给不同学派的人同样的机遇,之前的兵家是这样,而如今消失了多久的纵横家重新出世了,也可以做官了。
  他们本来就不喜欢儒学,既然这样的话,只要能做官,学什么东西又有什么所谓?都是做官,都是为大唐建功立业,都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当然纵横司那所谓的父母双亡无家无室者优先倒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这就是了无牵挂的意思,纵横司的工作很危险吗?
  不过想做官的心思击垮了恐惧,只要能做官,没什么大不了的,纵横家就纵横家,父母双亡者太多了,无家无室者也太多了,一大批识字的光棍儿就往纵横司报名点朱雀门大街涌了过来,一时间整个朱雀大街又一次展现了当初军事大学的盛况,当然,这一次没有那么多人了,因为纵横司最终只招募五百人为官,还要学习纵横术。
  学不学纵横术无所谓,关键纵横司的选拔考试有哪些呢?报名的人里面基本上都是识字的,也有不识字但是比较灵活的,苏宁定下的标准很多,因为纵横司里面也有许多不同的部门,专门负责谈判的纵横术谈判专家,专门负责光明正大驻扎在别国的外交官,专门负责保护外交官和刺探情报的外交大使馆武官,还有秘密驻扎在各个国家生活,传递情报的间谍组织。
  这里面的要求就不尽相同了,比如谈判专家要的就是脸皮厚心眼黑,专门找人家的空子钻,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跑,谈判的时候要尽力抓住全部的优势争取利益最大化,放弃所谓儒家礼节,咱们是纵横家,不是儒家!
  外交官的任务更重要,苏宁已经上报杜如晦,让杜如晦转呈李二陛下,将来要在各个大唐的藩属国设立大使馆,也就是大唐官方的代表,时时刻刻监督藩属国的所作所为,将名义上的藩属国变成实际上的控制区,大使馆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大唐驻某国大使,将由纵横司优秀的外交人员出任,而武官也很重要,那是负责保护大使馆,保护一切机密,并且秘密传达绝密情报的人选,不是军方胜似军方,也将由纵横司优秀外交人员出任。
  至于间谍组织,那就是纵横司的核心了,外交官是明面上给人家看的,间谍组织是真正的核心,真正的纵横司,间谍组织从事的任务才是整个纵横司的核心,他们将会舍弃自己原本的身份,以一个新的身份融入他们所要去的国家,在哪里成为一个本地人,长期驻扎在那里,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要求非常高,非常非常高,为了表明这个间谍组织的重要性和精锐性,苏宁为之取名——血滴子,第一批血滴子的人数为三百人。
  任务重要,危险性高,而且不为人所知,注定的幕后英雄,大唐最机密的文件上才会有他们的真实身份,但是除此之外,只有皇帝和纵横司郎中员外郎三人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这里面的辛酸和危险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也是不足为天下人所道也的,或许很久很久以后,大唐已经到了可以公开这部分绝密资料的时候,这些无名英雄才会为人所知,那个时候大唐的公民们才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这样一批无名英雄,为他们如今的生活,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但是正因为这样的高要求,苏宁不知道能不能从这两万人里面找到合适的三百人,这太难了,招募的时候,只要看到会武功的,识字的,身形健硕的,灵活的,稳重的,统统都招募过来,最优秀的三千人在短时间内就被募集了,而从这三千人里面选拔出五百合格的纵横司官员,又是很重要的事情。
  为了保证保密,苏宁把纵横司的选拔考试地点设立在了当初军事大学考试时的可以承载一万人的集合点上,初步筛选过后,就会转移到当初的指挥部小木屋,因为那里还需要继续使用,所以没有拆除,甚至还有军队巡视和看守,可以利用一下。
  大唐贞观五年十月六日,纵横司第一次选拔考试,就在长安城的郊外开始了,这也将预示着,大唐对外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第三百五十五章
缺口
  既然是一个间谍组织,纪律性和保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纪律性和保密性的间谍组织是失败的间谍组织,相对于纯粹的间谍组织血滴子而言,纵横司的纪律性和保密性尤为重要,所以在选择官员的时候,沉默寡言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当然,血滴子们和外交官们不包含其内。
  纵横司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交涉的外交官,一类是对内保密的行政官员,外交官员需要的是灵活多变,各种手段,长袖善舞;而对内工作的行政官员就要沉默寡言,这样的人可以守住秘密,而重要的秘密都是掌握在行政官员手上,他们一旦泄露了重要资料,整个纵横司都会有巨大的危险,尤其苏宁还不知道那些人会用什么样阴损的手段来对付新生的纵横司。
  要说传人,苏宁宁愿认为自己是百家传人,也不会仅仅是一个纵横家传人,再说了,诸子百家里面,除了墨家可能还有组织,其他的还真的不太一定存在了。
  这也是苏宁对儒家很不满意的地方,你要弄就弄吧,还把其他学派给打压的无法生存,最终自食恶果,被拉下了神坛,结果还连累了孔老二被打倒,真正的罪魁祸首董仲舒反而没人在意了,这家伙,真他娘的聪明,估计早就料到自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于是尽力的淡化自己的影响,人家就都去找孔老二的麻烦了,没人找他的麻烦了。
  但是借助这样一个大好时机,复兴百家之学也是势在必行的了,兵家已经依托这军事大学自成一体,可是兵家不能参与政治,不管是李二陛下还是苏宁都是不会同意的,兵家可以掌握兵权,可是不能参与政治,一旦参与了政治,就是军人政权,那可就不好了,所以兵家最高的程度就是依托军事大学完成自己的传承,不要让儒家插手,引发文人掌军的荒谬之事。
  纵横家依托着纵横司这样一个对外交涉机构开始发展,苏宁会把纵横家的教科书《鬼谷子》传授给一些天资不错的愿意学习纵横家纵横术的人,让他们重新开启纵横家的传承,并且纵横司每一年都会选拔优秀的特工,这些人也将被视为纵横家的自我传承,外交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只要国家还存在,如此一来,掌握了外交大全,纵横家就有了足够的立身之本,哪怕他现在还很弱小。
  之后是什么样子的,苏宁也没有想好,因为苏宁觉得无论是法家还是墨家都是很实用的政治学派,至于阴阳家名家道家等等是注重学术的门派,可以用来发展哲学,哲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引领人们走向幸福,不能因为他看不见摸不着就视如无物,那样是不科学的,至于其他的杂家小说家方技家医家之类的,其实可以综合起来,都是被儒家视为奇技淫巧的学派。
  百家争鸣有其必要性,不能因为天下大一统了就不注重思想的发展,有人说秦汉先民如黄河上游,清澈见底;唐宋时代为黄河中流,虽然泥沙具备,然颇有大气磅礴之像;到了明清,就是如同黄河下游,涓涓细流,乃至于断流;这里面最大的差异就体现在思想的原创力上。
  既有皇权的压制,也有儒家的助纣为虐,中华思想史的发展过程里面,儒家扮演了一个极其不光彩的角色,苏宁不希望这种情况再一次的发生,即使在平行世界里面,也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一定,一定要恢复人们在思想上的原创力,重新焕发中华民族的思想生命力。
  所以在选拔纵横司官员的时候,苏宁的要求就非常严格,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得到命令,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一旦接到命令,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去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苏宁大声的询问那些人,问他们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的留下来,不能做到的立刻离开,决不阻拦,但是今天发生的事情,这辈子都不能告诉别人。
  没有人离开,他们都认为遵守命令是最基本的要求,于是所有人都站在那里,没有人离开。
  苏宁点点头,又提出了第二点要求,纵横司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方面是对外的交涉工作,也就是外交,鸿胪寺以前干的事情,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甚至需要离开大唐去别的国家生活一些时候,这是其一;第二个就是日常的管理,管理纵横司内部的日常,愿意做外交的站在左边,愿意做行政管理的站在右边。
  左边大概是五分之四,右边是五分之一,看来他们也都明白做外交工作更容易升官儿,更容易接触到广阔的世界,所以做这些工作更有意思,而那些愿意做行政官员的估计是明白自己的口才不是很好,不太适合交涉,也不愿意离开大唐本土去别的国家生活,从这一点上就看得出来,愿意建功立业的男子还是大多数的,只有少部分人不愿意,估计只是为了当官儿而当官儿,而且上有老下有下,这也无所谓,也需要这种人。
  对于那五分之一的人的要求就是一个,谨守秘密,无论你在外面有什么朋友家人,谨守秘密,什么都不能对外说,一句话都不能说,一旦说出来,就要面临严惩,至于严惩的内容,就不是现在可以确定的,如果可以做到,就留下来,做不到,立刻离开。
  而那五分之四的人的要求较多一些,那就是凡事以大唐的利益为先,和外族交涉不要心慈手软,该要什么就要什么,能要多少就要多少,举个例子,大唐打了胜仗,需要战败的一方补偿大唐的损失,补偿大唐将士和百姓的损失,这就需要他们付出财物和牲口,数量的多少就是咱们需要争取的,越多越好,越贵重越好,不择一切手段也要维护大唐的利益,管他异族是死是活。
  另外,也需要保证不能对外说出任何事情,无关的人一句话都不能说,你知道的事情在没有上级的允许的情况下也是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一旦说了就是重罪,就要被严惩,而且纵横司内部设有专门的审判所,不必交由大理寺发落,纵横司自己解决!
  总而言之,你们的任务就是抛弃一切的礼义廉耻观念,一心一意为大唐争取最高的利益,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不择一切手段,如果你们读过儒家书籍,明白礼义廉耻,就更要明白,那是对待大唐子民用的,不是对待外族用的,如果你们可以接受,就留下,不能接受,立刻离开,决不阻拦,但是今日所发生的事情,绝对不能外泄,否则视作叛国罪!
  很多人都被震慑住了,包括选择内政的那五分之一的人,在第一个人的带领下,陆陆续续有不少人离开了,苏宁说到做到,打开大门,允许他们离开,同时要他们对天发誓,一旦泄漏只言片语,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认识到了一些不对劲的人们纷纷离开,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承受。
  一直到不再有人离开之后,苏宁数了数,大概离开了有三分之一的人,还有三分之二留下来了,看来都是些讨厌儒家礼数的人,未曾被洗脑的人,未曾接受儒家观念的人,他们就是抗击儒家复兴百家的中坚力量和希望,先从纵横家开始,复兴纵横家,到时候有了兵家和纵横家的复兴力量,其他诸子百家的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这些人即使不能成为纵横司的官员,将来法家墨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复兴的时候,他们也会成为重要的组成力量,对抗儒家没的说,苏宁很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他们的名字都还留着,一定有他们发挥用处的时候。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道海选工序,任何一个人,只要进入了纵横司工作,这辈子都将为纵横司工作,成为一辈子的纵横司官员,六十多岁的时候可以致仕退休,但是始终隶属于纵横司,也就是一日为纵横司官员,这辈子都是纵横司官员,无论纵横司如何变迁,你们都是纵横司官员。
  这一条主要还是针对血滴子们所设立的条件,但是为了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保密,苏宁特意说出来的要求,因为明面上的外交官,学习了纵横之术以后也可以从事其他朝廷的职位,和纵横术有关的,其他的无论是内政管理官员还是间谍组织,这辈子都不能离开纵横司,为了保密,这个要求比较高,不过附带的条件也很诱人,一辈子吃穿不愁,就算你是因为犯错而死,你的家人也会得到纵横司的赡养,父母赡养至寿终,子女弟妹赡养至十八岁为止。
  这个优厚的条件和严苛的要求让很多人左右为难,结果就是两万人里面只有大概三千人留了下来,这和苏宁当初预料的海选之后的人数差不多,这些人都将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今生今世都要为纵横司服务,进入了纵横司,就是纵横家传人,就是上古先秦和儒家学派分庭抗礼的纵横家!
  想到这里,其实他们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因为一直以来都被正统儒家所瞧不起的他们,突然之间可以被赋予纵横家传人的身份,成为一个纵横家而非儒家,可以和儒家分庭抗礼的先秦大派纵横家,这给他们带来的心理上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很多的读书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执意加入纵横司,哪怕是为此放弃儒家的道德要求。
  苏宁注意到,这里面留下来的人,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接受过儒学的教育,但是因为对儒学理念的不认同和厌恶从而放弃了学习儒学,转而要求学习纵横术,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之前这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如今朝廷既然做出了决策,那么他们就义无返顾了,这是为了梦想,为了自己的大唐梦!
  对他们而言,大唐梦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儒家不是一块铁板,没有到了后来的地步,没有到了无法节制的地步,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抱着不同的想法看待儒家的,这就是苏宁的机会,面前的这三千多人就是打开儒家密密织成的大网的重要希望,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倒不是说灭儒,这个不实际,苏宁也不会那么做,儒家的学说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让儒家回到他原来的地位上,也没什么不好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纵横司的第一个任务
  贞观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下午,杜如晦和苏宁带着纵横司选拔出来的五百官员的名单,为了这五百人,苏宁和杜如晦带着纵横司一众僚属忙活了快十天,才从三千人里面选拔出来,有了军事大学带来的经验,再一次选拔起来明显轻松许多了,流程也精简了不少,所以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整理完毕了。
  一路上,杜如晦还是不停的和苏宁交流着关于《鬼谷子》的纵横之术,既然苏宁是纵横家传人,一定知道《鬼谷子》这本千古奇书和里面的纵横术,虽说这个重要的东西是不能外穿的,可是杜如晦好歹也是纵横司的老大,所以杜如晦就厚着脸皮希望苏宁传授一点儿纵横之术,免得到时候说出去贻笑大方。
  说起来,自从恢复了右仆射的职位,并且担任了纵横司的三品郎中职位,杜如晦对百家之学的兴趣突然浓郁了许多,不仅仅请求李二陛下给了他不少百家之学的书籍,还到处找寻这些类似的知识,不过很少有所得,于是无奈之下就打起了苏宁这个正牌纵横家传人的主意。
  “三明啊,你说你们这纵横家这么些年是如何得以传承的呢?你还有没有师门同人之类的?要是有的话应该把他们都给带到纵横司为官,咱们目前可是急需这方面的人才的,只有你一人,虽然你愿意传授所有人纵横术,但是终究见效慢,要是有这样的人才,你可要引荐啊!”杜如晦听了很长时间的纵横术讲解,对纵横术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同时兴趣更加浓厚,提出了希望让苏宁找到师兄弟们一起来进入朝廷为官……
  我特么的要是有师兄弟还用一直一个人打拼?苏宁暗自腹诽,但是不能说出来,只好说道:“自我懂事以来,就只有一个师尊,一个弟子,师尊就是师尊,弟子就是我,师尊只管传授我知识,养育我长大,至于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要是有同门的话,我也很愿意让他们来协助我,但是很可惜,估计全天下熟知纵横术的人也唯有我一人了。”
  杜如晦皱着眉头不断的叹气道:“要说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我之前看来还没有深入思考,只觉得既然大一统了,百家争鸣则是乱世之举,大一统时代就该和平一些,天天弄得风起云涌不利于国朝一统,可是如今看来,一家独大果然不行,朝堂上的平衡之策和百家争鸣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苏宁点头道:“蔡公这一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就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对手或者其他的几个对手,我们才能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寻求解决压力的方法,这样才能进步,而不会固步自封,一旦一家独大了,没有了威胁和对手,恐怕就难以继续前进了,就会懈怠,就会固步自封;所以师尊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奉为真理,对手,是达成目标的另一只手。”
  杜如晦深思一会儿,抚掌大叹:“令师尊实乃绝世高人啊!可惜身先丧,若是令师尊可以为大唐效力,那真的是大唐之福啊,若是能有那一日,便是让老夫做一个端茶递水的童子,老夫也甘之如饴,唉,可惜,可惜啊!三明啊,你是令师尊唯一的传人,无论你学了多少,请你务必要把这些学识流传下去,华夏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学识,太可惜了!”
  苏宁笑道:“既然有了纵横司,我的想法就是将所有的知识传承下去,也就是为了这个,我才会行此复兴百家之举,但是此举且艰且险,某孤掌难鸣,还请蔡公相助一把,我等共襄盛举,如何?”
  杜如晦哈哈大笑:“若是没有这些心思,老夫就不会答应出任纵横司郎中一职了,安心的做我的右仆射岂不好?不过三明,你一定要记住,如今的儒家已经不是当初的儒家了,当初的百家也不是当初的百家了,近千年来,儒家遍布华夏,而诸子百家之传承几近断绝,复兴之举绝非易事。
  如今儒家豪门并未采取措施,乃是不知道你之深浅,不敢妄动,以为这是引蛇出洞之举,所以你才有这段时间的准备,一旦他们确定你目前无法威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像猛虎一样扑上来,到那个时候,你可要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老夫赞同复兴百家,重现当初百家争鸣之局面,和老夫有一样的想法的人不少,但是,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的人,也大有人在。”
  苏宁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如今山东世家豪门之所以没有举动,也有自己的那封信的原因,崔氏最是疑惑和担忧,其他几家或许没那么多担忧,可是崔氏一定很小心,这就是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为纵横司站稳脚跟争取时间,他们一定会反扑,而且势头会很猛,能不能撑得住,就要看这段准备期间纵横司的积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