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451

  血花的存在就好像是监视锦衣卫的东厂一样,但是吧,苏宁也在竭力避免血花成为一个专业的间谍组织,不能让那个锦衣卫和东厂一样的机构出现在大唐,李二陛下有他自己的百骑司就可以了,别的实在是不需要了,大唐可不能折腾成大明的模样,所以血花的运作一直都很小心,原因还是苏宁自己的担忧。
  最担忧的还是其他的小家族和民间商业力量,这些商业力量无法正大光明的约束,只能暗地里监视,也正是这些力量不能失控,一旦失控了,危害更大,所以苏宁也打定了主意,对外发动经济战争控制外国经济的时候,只能运用血滴子的商业力量,将军们的力量和民间商业力量则是不能动用。
  而且一旦掌握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就要在相当一部分的十年内长期掌握,在这之后如何将这种战时经济模式回归到正常时期的商业模式,那还真的很考验人,苏宁也没有信心掌握住,所以就不得不利用血花的力量监视血滴子,以保证血滴子不会失控。
  经济战争的凶险程度不仅仅在与敌人,更在于自己,和真正的战场比起来,苏宁更愿意率军作战,而不愿意在暗地里操纵经济战争,实在是太阴暗太困难了,要想把大唐和平带到那样的模式里面,真的是想不出来有多难。
  苏宁不习惯这种事情,世家大族就更不习惯了,他们的商业手段仅仅局限于在灾荒之年运用囤积居奇的模式哄抬物价,然后赚取高额利润,至于人民百姓的死活管他们什么事情?他们只要存在下去就可以了,乱世的时候自保,治世的时候投机政治,总能存活下去,但是吧,中国的商业总是不成熟,所以商业模式也就不成熟,商业斗争的手段更是不成熟。
  苏宁没有专门学过商业,可是老头儿的手段见得多了,对付这些商业白痴,也实在是容易,利用西突厥商团的优势和这些部族首领打好关系,然后垄断和他们的贸易,把世家大族的贸易给全部赶出去,夺取他们的贸易路线,把他们赶回老家去,而且他们所获得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和外族的贸易,欺骗外族人,只要西突厥商队稍微降低一些价钱,就能很轻易地夺取这些商业贸易的权力。
  没有多久,到西突厥和大唐做生意的商队就越来越多了,四面八方的都有,有些部族的名字甚至大唐听都没听过,但是他们都很诡异的会说汉语,和大唐商人可以无障碍交流,然后拿出他们的奇奇怪怪的商品,和大唐换取精致的瓷器和丝绸等物品,也因此大唐进一步的拓展了自己的世界观,这样广袤的天下,居然还有这样多听都没有听过的国家。
  参谋总部和纵横司的大使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出现一个新奇的部落,参谋总部就要重新扩展自己的地图,就要重新标注并且全方位了解这个部族,看看他们的实力,位置,以及他们对于大唐是否有威胁。
  为此,参谋总部进入了一个相当繁忙的时期,参谋总长侯君集更是没日没夜的待在参谋总部里面指挥统筹,不得不说,这货虽然是个二五仔,但是估计也是因为和李承乾绑在了战车上,李承乾不发动叛乱的话,他是否会叛乱还是个未知数,就目前而言,他是个合格的参谋总长,相当敬业,专业知识也相当到家。
  李世绩和高士廉这一对左右次长也担任起了相当繁重的工作,又要整理又要宣布工作还要管理,忙的是没日没夜的,最关键的就是从纵横司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送来最新的世界讯息,那就意味着参谋总部的世界观需要重塑,往往是刚刚重塑了世界观,纵横司又送来了新的世界观,就又要推倒重来。
  这是让参谋总部最崩溃的事情,也是让侯君集等人相当崩溃的事情,不过事已至此,参谋总部就要承担起这个国家的全部军务,无论天南海北,都是他们要关注的对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随时随地准备策划战争,为此高速运转,在所不惜,相当一部分新晋的参谋人员已经是吃喝拉撒睡全部都在参谋总部里面完成了,实在是太忙了。
  苏宁还不知从那儿弄来了相当一部分汉代时期讲述西域历史和地理的书籍给参谋总部用来复原西域地理,加上最新的情报,参谋总部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复原如今的西域地貌和政治形势,李二陛下给参谋总部下达了死命令,要用沙盘的形式把西域给复原出来,这是对参谋总部的考验,考验你们是否值得朕托付军务!
  这是赤果果的考验,他们无法不接受,无法不努力,这样一来,整个参谋总部就成为了大唐所有部门里面最忙碌的一个,又要绘制地图,又要制作沙盘,还要研究战略战术,参谋总部的需要人手一涨再涨,但是还是不够用。
  相对于参谋总部的繁忙与混乱,纵横司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两个最新建立的部门是大唐最繁忙的两个部门,因为他们负担的职责实在是太重了,纵横司主要还是对外工作,但是这个工作在过往几乎没有人去做,所以从零开始最为复杂,参谋总部也是一样的,也是初次建立,承担全国所有的军务和战争策划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责,一时半会儿真的是负担不起来。
  不过好在苏宁为他们拟定了较为详细的章程,再结合实际需要,具体的架构已经搭建起来了,按照规定的方式运作,各自负责各自的区域,各自负责各自的工作,各司其职,不管其他的,然后汇总到侯君集手上,侯君集作出最终的判断,这就是运作模式,也因此参谋总部才得已渐趋成熟,才能够负担起策划战争的职责。
  想要测验这个职责是否被负担的很好并不难,大唐最不缺少的就是敌人和战争,参谋总部面临的事情还在后面,而世家大族面临的事情已经近在眼前,不,是已经发生了,几乎在同一时刻,各大家族都接到了触角家族的汇报,来自于草原上的消息显示,原先和他们有着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的部落几乎在同一时刻宣布终止这种合作关系,转而和西突厥商团进行合作!
  这下子他们就无法继续淡定了,他们感到恐惧,因为这个事情相当严重,相对于焚书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一个质量级的,失去了和这些该死的蛮夷的合作,家族所能获得的财富将大大减少,不仅无法支持巨大的花费,更无法维持家族的生存,现有的条件一旦降低,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
  西突厥商队?就是纵横司弄出来的那个商队?和西突厥展开互相贸易的商队?又是苏宁弄出来的……可是,他们不是和西突厥做生意吗?咱们是和铁勒薛延陀这些部族做生意的,他们和西突厥有毛关系啊!为什么会干涉到我们的生意上来?这不科学啊!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万劫不复
  对于这种情况,世家大族非常的惊慌,这就等于是被人截断了财路,被人截断了命脉,这种事情要是持续下去的话可就完了,他们虽然很鄙视金钱,说这是什么铜臭之物,但是到头来他们还是最奢侈的人,讽刺的事情就在于此,有钱的人鄙视金钱,没有钱的人才会珍惜和喜爱金钱。
  不过他们倒也明白,虽然鄙视金钱,却要重视金钱,正所谓钱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财路才被截断,他们就意识到了经济危机的存在,然后开始惊慌失措,一大帮子家主连夜召开紧急扩大会议,紧急磋商关于财路被截断的问题。
  他们很不理解的就是,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和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西突厥商团产生联系,他们在西边和西突厥做生意,据说也和西域做生意,但是我们在东边和东北和这些民族做生意管他们什么事?我们不去招惹他们已经算是很克制了,他们居然还来招惹我们?这算什么?
  “其实这个事情,老夫细细一想也就明白了,虽然咱们始终没办法安插人手进入西突厥商团,苏宁那竖子无论如何也不答应让我等加入,但是他们既然能和西突厥做那么大的生意,西突厥在之前也是西域霸主,和西域诸国有联系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一来西突厥这里做了生意,和大唐互市,西域也不可能不知道。”一个白胡子老头儿细细分析道。
  “可是东边的铁勒人和薛延陀这些部族为何也会知道?还找上他们?”一个黑发中年人问道。
  一群人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全天下只有你聪明?别人不知道到处去逛逛到处去看看?他们把生意做得那么大,除了军械和钢铁等等,几乎大唐能有的全部拿出去交易了,你看着长安城一天天的多少货物进入?又有多少货物离开?还有多少军队护送?老夫看啊,这长安城都快成了一个货物中转站了,你看看这些日子以来长安城的人多了多少?多少商户都来长安城寻找机会?
  苏宁那小子掌握着全部的权力,商户能否去往西突厥做生意全是他决定的,他说可以就可以,他说不可以就不可以,这样一来,那些商队自然唯他马首是瞻,他想要利用西突厥商团来对付我们,也是很容易的,打一个招呼就好了,至于贴了和薛延陀那些蛮夷,应该也是听到了风声,才去了一趟西突厥,然后和苏宁建立了联系。”
  这番分析听起来相当严密,不少人都点点头,但是还是有人问道:“我等与那些蛮夷联合做生意已经有数年之久了,蛮夷做生意都是看人的,生人是没办法和他们做生意的,西突厥商队才建立多久?怎么这么快就和他们搭上了关系,甚至把咱们的商路给断掉了呢?”
  这个时候,一个黑发中年人开口说道:“你们当中有人去过西突厥吗?”
  所有人一愣,随之摇头,崔氏家主崔章说道:“怎么,徐家主,你去过西突厥?苏宁可从不允许咱们的人去西突厥,一直都把关把得很严,你是如何去的?”
  被称为徐家主的中年男人说道:“我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得到了苏宁的允许去西突厥做生意,临走之前我拜托他让他带上我去西突厥看看,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把西突厥的局面打开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西突厥趋之若鹜,也想见识一下苏宁的手段,于是请求他,我之前帮过他一个忙,他就答应了,让我扮成一个伙计和他一起去,到了那里,算上今天的局面,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西突厥商团能轻易的把咱们的商路断掉。”
  崔氏家主崔章问道:“徐家主,你且说。”
  中年男人说道:“你们或许不知道,当时我去那里的时候,还是六个月之前,六个月之前,我去西突厥王庭的时候,真的是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因为西突厥王庭的东南边,原本被化作大唐商人和西突厥交易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一座城镇,还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城镇,城镇上全部都是大唐的军队在把守,而城镇里面完全都是一家一家的商铺和店面,城镇和军营相隔不到十里路。”
  所有家主大惊失色:“城镇?”
  中年男子点点头:“之前我只是惊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所以我一直没说,现在想来的确是非常可怕,西突厥蛮夷之地,到处都是牛羊马的放牧草地,居然也能形成一个城镇,城镇外面都是石头垒成的,里面也都是仿制大唐一般城镇的模样,大唐驻军可以看守这里,西突厥人和其他各族人想要进去就要拿出西突厥王庭给出的文书。
  那个朋友就给我解释,现在那个城镇已经形成了非常有规矩有规模的城镇,那完全就是一个经商的城镇,所有的人都是大唐的商人,住的人倒是各族的人都有,因为大唐商人有时候需要很多的人去帮忙,而自己带的帮手不够,那个时候就会雇佣西突厥本地人,所以里面有很多人,都住在一起,非常安宁,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当初苏宁定下来的规矩就是这样的,他和西突厥的可汗定下了一个条约,双方签字画押盖上印玺,如有违誓天人共灭,所以都很遵守,西突厥提供一块地方给大唐的商人居住做生意,大唐的商人在西突厥境内要绝对的安全,一旦出事需要西突厥和大唐大使馆双方共同处理,西突厥不能单方面审理大唐的商人。
  接下来大唐的军队有在附近驻扎的权力,随时保护这些商人,然后这些商人会向西突厥交纳一定的赋税,同时给出的条件就是进入西突厥境内的各族商人要是想和大唐的商人做生意来到做生意的城镇,那就需要给出西突厥王庭发给的文书,交纳一定数量的什么交易税,也就是保证不会犯错的税金,一旦犯了事情,将接受西突厥和大唐双方的审判和惩罚。
  西突厥在动乱之前是西域的霸主,西域诸国都要向西突厥缴纳赋税,西突厥动乱之后霸主的地位不复存在,可是依旧和西域有所联系,而且因为西域和中原已经断绝了数百年的联系,中原的丰饶物产他们都无法得到,一听说西突厥这里有和中原做生意的地方,几乎是立刻就赶来了,当时西突厥就得到了大量的税金,得到了好处之后,西突厥就对大唐商人的存在给予了全面的保护。
  在那里呆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发现了一些事情,就是从西突厥和各族商人那里得到的钱财,绝对比大唐所贩卖的东西要贵得多,在大唐只卖十个铜钱的人偶,都能在那里卖到一百个铜钱甚至更多,所以获得的利润绝对是高的离谱,而且所得来的牛羊马相当一部分都供给大唐的驻军,在那里的三千驻军几乎都吃牛羊肉,喝马奶酒,气势非常雄壮,只是偶尔吃一些蔬菜果类,所以大唐几乎不用花费多少钱财去养兵,就等于是西突厥的蛮夷出钱为大唐养兵。
  由此我想到,这就是苏宁的目的,让西突厥的人无偿的为大唐养兵,西突厥总有一天会被榨干的,虽然他们的王庭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可是各个部族却为此损失惨重,恐怕不久之后这个情况就会出现,所以那些商人才会积极的和其他外族人做生意,并且扩大规模,尽可能地把危机爆发的时间延长。
  苏宁的心思非常歹毒,但是他的眼光和才华实在是世所罕见,百年难得一出的人才,按照那些人的说法,我估计苏宁是利用了其他外族人贪便宜的心思,和那些外族人打好关系,然后在一步步的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把咱们的商路给夺走,把西突厥当成了一个中转站,把大唐国内卖不掉的东西全部带到外面去换成大量的钱财,大量的财富都会流入到大唐,大唐会越来越富有。
  现在几乎北边的西边和东边的外族都在西突厥和西突厥商团做生意,这个声誉自然是有了,声誉有了,生意也就有了,我注意了一下,他们交易的时候所要的价格,其实比起咱们来还是要低上一些的,所以才能得到那些蛮夷的支持,现在那些蛮夷都愿意在西突厥和那些商人交易,而不愿意冒着大唐边防军的干预和咱们交易,这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各位,我以为,想要应对此番危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联合起来和苏宁的西突厥商团斗争,他们的财力相当雄厚,我们任何一家都没办法和他们单独抗衡,若是继续各自为战,那么我们就会失败,若是不想失败,只能联合起来,主要是要夺回北边和东边的商路,否则,咱们就联合他们抗衡的实力都没有了。”
  徐家主看上去也是个心思相当缜密的人,徐家是崔家的触角家族,主管的也是北边和薛延陀做生意的事情,这一下子商路被截断,徐家损失惨重,徐家主徐岩这才想起了之前所目睹的惊人的一幕,他终于意识到,那个城镇才是苏宁真正的杀手锏,里面的繁华,里面的富裕,里面的规规矩矩,都让他感到吃惊。
  联想到长安城的大量货物进入和离开,大量外地人涌入长安然后又离开,长安城的日渐繁华,还有那些剽悍的大唐西突厥驻军骑兵,个个都是人高马大,肌肉都能把衣服盔甲撑开,那样的精悍,那样的雄壮,这样一想,徐岩突然的冷汗直冒,他意识到,苏宁是在下着一盘非常大的棋,这盘棋局里面,山东世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块。
  自己这些人只是看到了利益和财路,但是苏宁已经把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地方,乃至于更长远的时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些都是他们没有想到而苏宁想到的!
  已经落后太多了,靠着老本还能扳回来,要是落后的再多一点,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必须要联合起来,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把所有家族的资金和资源整合起来,组整一个强大的商队,威逼皇帝让步,让皇帝放开一个缺口自由贸易,用低廉的价格和充足的货源跟西突厥商团打一场经济战争。
  没有硝烟,但是凶险百倍,西突厥商团输得起,输掉了北方,他们还有西方这个大本营,但是自己这一方不能输,要是输了,那就是万劫不复!
第四百七十六章
被焚毁的神坛
  那天晚上散会之后,徐岩被崔章留了下来,其余人因为信息量太大,他们需要好好儿的消化一下,徐岩却不需要,崔章自然也不需要,于是这一个家主一个家臣就展开了对话,没错,家主和家臣,徐岩是崔章的家臣,连老婆都是崔章给求来的五姓女,虽然是庶女,但是这在触角家族里面是绝无仅有的。
  也因此,崔章对徐岩特别重视,徐岩在商业上的触觉非常敏感,常常能给崔章一些非常独到的帮助,所以从五年前开始崔家的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是徐岩在主持,徐岩之所以会去西突厥探听消息也是被崔章指派的,之前山东也不是没有打算过,但是每一次都被识破,徐岩也差一点儿被识破,好歹那个朋友比较讲义气,混了过去。
  所以徐岩得到的情报才会如此的重要,他也不是六个月前过去的,就是一个月前,之所以要在这个聚会上面把他的所见所闻给说出来,也是崔章的授意,崔章自己很是惊恐,也意识到一个崔家不可能是西突厥商团的对手,只有联合五姓七望加在一块儿才能用庞大的财力把西突厥商团给压垮,毕竟底蕴相差太多。
  原本掌握着东边儿和北边儿的对外贸易,就算斗不过西突厥商团,但是也足以把西突厥商团给压得死死的,可是一旦失去了这些对外贸易,山东世家的资本数量将急剧缩水,加上李二陛下的打击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还有经济利益上,对经济上的打击更为明显,所以这个计划就刻不容缓。
  但是在大家族的会谈上提出这个效果不太明显,只有在所有上得了台面的家族的大聚会上提出来,才能有最好的效果,也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这一出戏,徐岩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为世家大族前途而担忧的英雄角色,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为此,已经有好几个家族表示会认真考虑一下,尽快给出答复的。
  最大的几个家族里面,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除了陇西李氏被李二陛下厚颜无耻的视为本家,又因地处陇西所以不方便和其他大家族联合起来,其余的六个家族都参与了会盟,赵郡李氏的姿态比较暧昧,因为他们也姓李,还和陇西李氏是一个宗族,所以对待李二陛下的立场上也不是很明确。
  他们认为这个事情不能盲目决定,一旦决定了,就没有后路了,一旦失败,他们将失去最后一博的机会,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他们愿意和陇西李氏联合起来,以李氏两个郡望的力量为其他世家大族撑起一个大本营,进可出击,退可自保,而太原王氏也因为曾经和李唐有过合作,而看见了现在李唐蒸蒸日上的态势,对于士族发动的决死一击非常迟疑,家族内部也争论不休,这一代的家主也是个优柔寡断的性子,所以一直没有回应,最后干脆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其实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也是注意到了大唐如今不正常的发展趋势,这也太强了,朝着一个他们无法预测到的轨道发展着,万一不好就是死的很惨,他们也姓李,李唐皇室也姓李,为了自己的身份,李唐皇室不可能废掉两个李氏,一旦有事情,李氏也可以自保,但是暗中下手就难免了。
  考虑到自身安全,五姓七望里头的三望表示不支持此次的运动,打算持自保的态度,对此,其他四望也难以强迫,三对四,也说不清楚,惹毛了陇西李氏占尽天时地利,向李唐皇室高密那就完了,不参加就不参加,大家也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留一条后路也是有必要的,万一失败了……不对,不会失败的!
  大会的结果就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四大家族联合着他们自己的势力组成了空前强大的联盟,准备组建联合商队,选举一个有才能的商人来统领,前往北方和那些蛮夷再商谈一次,然后和西突厥商团展开最后对决,一定要击败他们,夺回商路!
  但是,还没开始就产生了分裂,七个家族连在一块儿说不定具备强悍的财力击败西突厥商队,但是四个家族,还真不一定,李二陛下全力支持,各大将军全力支持,所有的既得利益者全力支持之下,四个大家族和数十个小家族之间的对决,谁胜谁败?其实在苏宁一把火焚毁了熊家之后,不少家族内心对于五姓七望的敬畏已经不知不觉间消失了,那高高在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似乎因为这区区一把火,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对于这个细小的心里变动山东世家显然没有考虑到,事实上皇家这一边也没有注意到,但是他们心中关于五姓七望不可动摇的地位的看法已经开始动摇,更有甚者根本就不怕他们了,苏宁的一把大火是先驱,带领着无数骨子里刻着造反基因的狂人猛士势要推翻世家大族主导政治的局面。
  山东地区今非昔比,左骁卫这尊大佛就驻扎在这里,一万三千人的强悍军队震慑着全部的家族,尉迟恭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这里家族的一举一动,各个道州县都开始建立了众多的军府,用以征兵,军事力量合理的渗透入了这些原本见不到军队的地方,尉迟恭觉得,既然是征兵,那么需要一些探子看看有没有人家窝藏了壮丁,这样的话送一些探子进去探查一些别的情报也是可以的。
  李二陛下的专门人才开始广泛的搜集信息,所以几大家族的这些动向根本瞒不过尉迟恭,这很是异常的情况让尉迟恭相当的郁闷和不解,但是他看上去憨厚,心里面并不傻,注意到这个异常的举动之后,他自己猜不出来,可使李二陛下一定能猜出什么啊,于是连夜把情报传递到长安,李二陛下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嗯,各大家族都有不明动向,很多人来来往往似乎在商量着什么,大量的车马汇集似乎也预示着这些家族会有不一样的举动,这还是见所未见的,难道是西突厥商团截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他们感到了危机,要联合起来做最后一搏?很有可能啊!
  李二陛下连夜召见了杜如晦,如今杜如晦已经完全负担起了大唐对外的一切非军事行动,军事行动归参谋总部管,非军事行动主要靠的就是纵横司,纵横司目前是杜如晦在主持,杜如晦细心研读了《鬼谷子》这本奇书之后,受益良多,行事作风方面突然变得比以前更为果决,带上了一丝狠辣的意味,让李二陛下非常欣赏。
  以前的杜如晦擅长决断,但是总是有些优容了,学习了《鬼谷子》之后,杜如晦的气势都变了,所以看过了这个情报之后,杜如晦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深思了一下,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陛下,果不其然,西突厥商团对薛延陀和铁勒人动手之后,山东就开始承受不了了,他们的一大部分财物来源都是靠着和北方蛮夷做生意换来的,所用的方法大致和西突厥商团差不多。
  只不过三明的做法更加高明,所以很短的时间内,西突厥商团已经积累了相当巨大的钱财,不瞒陛下说,臣家中的商队进入了西突厥之后,也获得了数量非常巨大的钱财,这一点臣不想隐瞒,臣真的是想不到居然能有这样大的收益,臣一家尚且也就这么一点规模,从而获得了这么大的收益,而西突厥商队何其巨大的规模,超过臣家中所具备的规模何止千百倍?
  所以西突厥商队所具备的财力是相当的可观,五姓七望所具备的财力虽然可怕,但是它们的消耗同样惊人,一旦失去了北边的商队,他们所剩下来的财务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过之前的生活,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所以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夺回商队的,这样一来,他们的这些作态,应该就是准备联合各大家族的财力共同对抗西突厥商队,想要一举击溃西突厥商队。”
  杜如晦相当有把握的说道,李二陛下赞许的点点头:“爱卿的学识可是越来越渊博了,我还要多多仰仗于爱卿啊!”
  杜如晦拜道:“陛下谬赞,这还要多亏三明,若是没有他,臣现在恐怕已经是冢中枯骨了。”
  李二陛下点头道:“那小子也的确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不过现在这个时候真的不适合把他放出来,怎么,爱卿一个人没有把握应对山东世家的反击?”
  杜如晦说道:“臣毕竟不是纵横家,对这些东西了解的还不是很全面,而且山东世家联合起来的巨大财力还是非常可怕的,西突厥商队所赚取的财力虽然雄厚,但是毕竟底蕴不足,要是真的正面交锋,还真的不一定鹿死谁手,对于此老臣并无太大把握,要是换做三明来和老臣联手,老臣倒还有把握至少保持在不会输掉的地步,一年之前他在和老臣商量如何对付山东世家的时候,就提出过万一山东世家联合起来和我们争斗,就会很麻烦。”
  李二陛下说道:“这小子的眼光的确超乎一般人的长远,那么当时他有什么办法应对这个事情吗?”
  杜如晦摇摇头:“当时他还没有提出来过,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么快就要面对这个情况了,所以并未提出,但是他既然想到了一定就有办法,所以,陛下,老臣希望陛下可以让三明出来,和老臣一起对付山东世家,大不了赢了之后再接着禁足就好了,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要是赢了,山东世家十年八年都喘不过气啦,这样的话我们的优势可就太大了!”
  李二陛下苦笑着摇摇头道:“唉,也罢也罢,特殊时期啊,那就算了,我就暂时让他出来吧,你去找他,把他带到纵横司里面好好儿的看着,别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不需要禁足了,这小子的招数阴损得很,别让他放到明面上,放到明面上他就只剩下喊打喊杀了。”
  杜如晦笑道:“三明一肚子坏水,给山东世家下什么绊子都有可能,不过也正是这些绊子,能给咱们带来巨大的好处,陛下,这一次咱们要是赢了,大事可成矣,山东世家将再也无力和大唐抗衡,铲除这些势力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