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451


第四百七十七章
山东的反击
  “所以,陛下就要让我出来,协助蔡公一起应对山东世家的联合反击?”苏宁饶有兴趣地看着杜如晦,放下了方才还在动个不停的笔杆子。
  杜如晦很好奇苏宁到底在写什么,于是一边走过去一边说道:“是啊,老夫可还记得一年之前你就和老夫说过这些事情,说什么山东世家一家不可怕,但是要是好几个世家联合在一起,那还真的不好对付,一个一个的来还可以分而击破之,一群人抱成一个团子滚过来,那可只能硬碰硬了。”
  说着杜如晦就走到了苏宁的书桌边儿上,拿起一张写满字的纸看了起来:“之前你闭关八个月写出一本《三国》,老夫看的是爱不释手,陛下说你可是打算五年之内都不过问政事,要潜心读书,修身养性,还要写书,之前写了三国,那么剩下来的四年时间写些什么?这,这是?汉纪?这是……”
  杜如晦显然看出了些什么,相当吃惊,苏宁点头笑道:“不错,我可打算写一本史书,写一本属于我自己的史书,以前的史书都是官修,难免带上一些皇帝的意思,我可是打算自己写的,向太史公学习,自己写史书,还不告诉陛下,写完之后再和陛下说,当然了,大唐的篇章我写不了。”
  杜如晦面露震惊之色的看着手中的纸张,然后稍微看了看里面的字句,才放下了这张纸,看着苏宁笑道:“三明啊,你每做一件事情都超乎老夫的预料,老夫真的看不透你,你是从哪儿来的这些才能呢?别说老夫的儿子了,就算是大唐所有功勋贵族的后代加在一起的才能也不如你一人。
  你的师尊到底是何方神圣?如何才能教出你这样的天纵之才呢?《三国》只是小道,供人消遣,虽然流传广,实际价值也高,可是就地位而论,根本无法和学术著作相提并论,但是这个史书,一旦写了出来,那可就不仅仅是流传和消遣的事情了,你可要准备好接受责难,史书的重要性绝非一本三国可以比拟。
  一本三国有人质疑,你可以带着人马去焚烧了人家的家宅,但是要是史书上出现了问题有人责难,那可就是严肃的学术问题,不容任何学术争论之外的事情出现,当初太史公书写《史记》,饶是以武帝那样的胸襟都无法接受武帝本纪的存在,你可千万要注意,不仅仅是写大唐的篇章要人命,写前隋的篇章也千万要注意啊!”
  杜如晦的神色渐渐变得严肃和担忧,他真的担心苏宁年轻不懂事对千岁的事情做出过多自我的评论,从而导致李二陛下的不爽,继而威胁到苏宁的未来,史书这个东西涉及到的层面是在太广,一百本三国也抵不上一本史书,官修史书也就算了,你居然还要自己写史书,千古以来能够一个人写一本史书的除了战国时期的无名氏,也就是太史公一人而已。
  苏宁自然知道杜如晦说的都是实话,也是的的确确的担忧,要不是因为担忧,杜如晦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还多亏了自己之前的救命之恩,要不然杜如晦也不会如此担忧,苏宁心中感激,却也不便于说出来,只好说道:“蔡公好意,宁自然明白,但是之所以要写史书,就是为了让后人可以以史为鉴,不要犯前人曾经犯过的错误,若是文过饰非,那么写史书的意义何在?
  陛下的胸怀绝对不逊于武帝,就算是写出了陛下的本纪,陛下也不会要了我的命,更何况哪有为生者做传的?就算是要写陛下的本纪,也是要等到大唐第三位皇帝登基之后再写,这个话说的有些大胆了,但是里面的利害关系宁也是知道的,所以,之后当宁写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将此书交给蔡公审查一下,看看是否有犯忌讳的地方,若是有的话,还请蔡公指正。”
  杜如晦听了,思忖一下,便微笑点头:“这样也好,老夫虽然没有办法写这本史书,但是若能第一个拜读长安风流才子的著作,却也是一件妙事。”
  苏宁笑道:“多谢蔡公。”
  杜如晦摆手道:“莫要谢我,若要谢我,那就动动身子,随老夫去纵横司坐镇吧,毕竟你这小子才是创始之人,老夫不过是被拉过来充数的,这纵横司迟早还是归你管,你懂得也更多一些,这一次事情非比寻常,老夫不敢擅自做决定,以免误了大事,你付出这么多代价营造出今天的局面,可不能毁在老夫手里。”
  苏宁笑道:“蔡公哪里的话?宁这就随蔡公前往,会一会那些家伙,决死一击才有意思,若是软绵绵不痛不痒的,连反击都没什么意思了,这一会咱们可要一举击溃他们的抵抗力量,让他们十年都回不过气来,有这十年的时间,士庶合流,大事成矣!”
  苏宁的眼睛亮闪闪的,散发出无尽的光芒,士庶合流,这就是唐代的一个壮举吧!
  士族门阀政治自两汉开始形成,魏晋达到高潮,南北朝开始衰落,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西元五五四年,西魏军攻占江陵,俘衣冠士族数万口,驱入长安为奴婢;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在陈朝,无论侨姓士族或江南士族,不仅政治上早已无所作为,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也都一落千丈,但是门阀势力仍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央政府的掣肘。
  科举制度作为某种意义上延续至今的考试制度,历经唐、宋、元数百年的时间终于消灭了那些氏族门阀;初唐卢、崔、郑、王等家族经科举制削弱下来,到了唐朝中期已经基本上如同空气,晚唐貌似是士族的鼎盛时期,但是实际上这时的士族已经放开了自己对待科举的不屑态度而积极参加科举。
  唐武宗会昌五年正月三日的南郊赦文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虽然在历史上声名不显,可是它所具有的意义一样深远,这次的事件被认为是士庶合流的标志,为士族掘好了坟墓,在此之后士族相对于寒门进士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的优势,形同寒门,这个时期士族已经相当脆弱,只是靠着一批老人还在苦苦支撑,还在苦苦维持他们那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郡望,任何小小的打击都能令士族崩溃。
  一报还一报,当初叱咤风云的门阀世家至此已经完全衰落,黄巢起义所引发的寒门对士族的疯狂报复已经把士族推入了坟墓,而黄巢起义的降将朱温则是为他们盖上了最后一层泥土的人,白马驿屠杀将最后一群有名望的士族全部杀死,这个坟墓就此完结。
  苏宁可不想等到大唐行将崩溃再拉着士族一起陪葬,或者说是士族拉着唐王朝一起陪葬,因为此二者的终结者都是朱温这个二五仔,要在大唐兴盛的时期将士族全部消灭掉,将科举制度推向正规的制度模式,毕竟至今人类都没有寻找到比考试更加先进的选拔人才模式。
  世家大族联合起来,五姓七望联合起来,就等于是七个大家族的联合实力,这个实力真的是太恐怖了,要是在另一个时空,虽然不能推翻大唐,但是要是他们狠一点,夺取大唐的政权把皇帝架空不是难事儿,就算是如今,也多亏了军权已经被完全控制在军方大将手中,他们无力染指军权,想要叛乱的话就要过问大唐全国六十万军队是否答应。
  而他们如今的目标只是想要凭借经济实力击溃西突厥商团,就等于是几大家族联合起来的联合商团和西突厥联合商团的正面交锋,鹿死谁手还真的是犹未可知,他们联合起来的财力和底蕴真的是超乎想象般的雄厚,而苏宁所代表的西突厥联合商团的财力虽然也是雄厚到恐怖的程度,但是毕竟底蕴不足,真正发挥其作用还不到两年。
  要是再有个五年的时间,世家大族就真的不是对手了,那个时候估计西突厥联合商团已经具备了足够打垮山东世家联合商团的实力,那个时候再开战,苏宁有足够的把握彻底击溃山东世家,而如今,这个把握还不到四成。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你不打人家人家已经找上门来了,自己用尽全力避免世家门阀发现西突厥商队的秘密,看来已经瞒不住了,应该是管理上的缺失,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所以才决定提前发动反击,否则他们至少应该准备探查一阵子,再给西突厥商团争取一些时间。
  现在看来应该已经没有机会了,他们既然已经决定好了,那么那些人已经开始准备了,已经没什么方法阻止他们了,只能看看有没有办法从中阻挠一下,苏宁不太相信每一个家族都能下死力来对付西突厥商团,其中一定有空子可以钻,如何阻挠他们让他们无法完全整合力量,那就是重中之重了。
  就在这个关头,纵横司的血滴子再一次传来重要情报,所谓山东世家联合商团,只有四个大家族同意参加联合商团对西突厥联合商团出手,而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和太原王氏没有参加,连带着大约三分之一的小家族也没有参加,估计是想留一条后路,就算失败了也可以自保。
  得知此消息,苏宁和杜如晦大喜过往,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力量不能发挥,而且最大的七个家族里面有三个不参与,这对于苏宁而言实在是太美妙了,这就等于他们实际上只能发挥一半多一点的力量,然后就不行了,而西突厥商团则是可以发挥百分之一百的力量。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传承的问题,他们是大家族,他们想要传承,所以要留后路,西突厥联合商团是皇帝支持的官方性质的商团,根本不需要什么传承,只需要不断的吸收新鲜血液就可以了,而且就算北边的争夺战失败了,还有西突厥和西域这样一个西边的大本营可以支撑,进可吞食山东,退可自保西域。
  苏宁从来都奉行狮子搏兔亦需全力以付的观念,绝对不留手,一定要全部压上去,把他压着打,一点儿机会都不留给他,不管他是不是有后手,绝对不能留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更何况这和生死相搏也差不到哪里去,只要胜了,山东世家就会早上几百年退出历史舞台!然后,自己的计划就可以开始实施了……
  毕竟他们也是掣肘中央政府的重要力量,不是吗?
第四百七十八章
各显神通
  山东世家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几乎无法回头的一步,以清河崔氏为首领的山东联合商团,用崔氏手底下的第一经商高手徐岩为商团首领,组建庞大到了恐怖地步的山东联合商团,不得不说,就算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力量,这个山东联合商团也足够庞大了,加在一块儿的话,这个规模还超过了西突厥联合商团的三分之一。
  这个消息是左骁卫的探子和纵横司血滴子传来的共同情报,加上潜伏在血滴子身边的血滴子二组的血花传书,这个消息已经基本确定,纵横司已经有三个血滴子两个血花打入了山东联合商团内部,参与了组建工作,并且打探到了最高领导人的讯息。
  苏宁这才知道是一个平民商队得到了去往西突厥做生意的权限之后,顺便带了一个清河崔氏家族的商业领袖前去观摩,这一观摩才观摩出了事情,要知道想要去西突厥做生意的商队是要有严格审查的,每一个随行人员都要提供籍贯和现在居住地以及家人的讯息,还要到处走访查探是否属实,在这之前已经有不知道多少个山东士族的眼线被揪了出来暗中处死,结果百密一疏,还是被混进去一个。
  这个还是清河崔氏非常重要的商业领袖,据说姓徐,叫什么名字不清楚,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商人,在这之前是负责清河崔氏和北方蛮夷做生意的触角家族族长,妻子还是一个五姓女,虽然是个庶女,但是这个情况还是前所未有的,崔氏族长崔章亲自为他主婚,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家伙的地位不平凡。
  地位不平凡,以一介商人的身份得到崔章这样的待遇,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家伙的能耐也绝对不小,有这样的能耐,那么去西突厥王庭那里转上一圈也大概知道了西突厥商队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的玄机,这个家伙必须死,他必须要死!还有,那个带着他一起去的商队,是西突厥局联合商团的毒瘤,必须铲除!
  苏宁抬起头看了看杜如晦,杜如晦的眼中闪现过一丝杀机,他也看了看苏宁,两人相视一笑,杜如晦笑道:“学习了《鬼谷子》,老夫突然明白了纵横家的行事作风和方式,倒还的确很有用,老夫可不怕什么报应,本来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这剩下来的命还是你给老夫抢回来的,多活一天都是老夫赚了,怕什么?这个事情就交给老夫吧,你小子前途远大,可别被耽误了。”
  苏宁一愣,随后点点头:“蔡公大恩大德,宁铭记于心。”
  杜如晦笑着摇摇头道:“别管老夫,老夫还欠你一条命呢,你只要能在老夫死了以后多照顾一下老夫那个不孝子,还有,嗨,两个不孝子,多多照顾一下杜家,要是后人里面出一个有才能的,多多提携一下,老夫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苏宁笑道:“那是自然的,还请蔡公放心。”
  杜如晦点点头,挥挥手招来一个穿着黑衣的年轻男子,说道:“你去安排下去,让山东血滴子策划一次对那个山东商团头领的暗杀,此人才能出众,威胁极大,必须要除掉,否则我等将不得安宁。”
  黑衣男子单膝下跪应诺,很快消失不见,苏宁说道:“血滴子若是不能成功,我会安排血花从中协助,毕竟血花的实力还是要比血滴子强上一些的,那个家伙的威胁很大,必须除掉,对了,蔡公,西突厥商团里面,可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可以成为西突厥商团的领袖?西突厥商会里面可有这样的人物?”
  杜如晦想了一下,说道:“有一个,现在的商会次长,商会会长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儒商,肯定没办法和那些人斗,那个商会次长是血滴子里面非常优秀的人物,年纪也轻,只有三十三岁,经商是个好手,是如今血滴子商团里面最优秀的一个,老夫把他提拔为次长,实际上就是在做会长的任务,此人姓许名遥。”
  苏宁点头:“还请蔡公将此人召回,我要见见他,看看他是否值得我托付大事,这次商战你我二人都不适合出面,就必须有一个台面上的人物做首领,那个老儒商还是算了吧,没办法和山东世家的人斗争,只有这个人看上去还可以,我要见一见,考察一下他,要是可以的话,以后这个西突厥联合商团的大事就可以交给他,正好他也是血滴子里面的人,对了,他的身边可有血花?”
  杜如晦摇摇头:“血花人数有限,如今除了本部的十个人以外悉数派出,你把血花托付给老夫的时候也只剩二十个人,老夫实在没办法全部都顾及到,老夫看来,血花的数量需要扩充。”
  苏宁点头:“好吧,那我重新接管血花,再去选择一批人进入血花,血滴子的规模一直在扩大,血花的规模要是跟不上也很麻烦,蔡公,我怎么觉得咱们做事情越来越阴损了呢?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啊?”苏宁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
  杜如晦也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回答道:“这世上哪有不阴损的人呢?谁又没有过龌龊的想法?只是要看一下做这个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咱们都是为了大唐千秋万代,为了百姓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天下可以永远太平,你那三国的开篇就写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是为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
  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万世永存的国家呢?咱们做的事情,就是为了把大唐内里面的毒瘤全部铲除,身子里面干净了,身子才能成长,才能变得壮实,拳头才够硬,才能把蛮夷打败,纵横家的作风不就是如此?你小子可是纵横家传人,怎么?自己反倒不习惯了?”
  苏宁有些感慨,杜如晦居然也在想这些,想这如何能让大唐万世永存,其实天下大势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比如日本的那个菊花王朝,都一千四百多年了,虽然什么所谓天皇基本上都是傀儡,可是他们毕竟也是一直延续下来的,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民选政府延续至今,也未曾分裂,看来不是不能久合,而是制度和体制的问题。
  “倒不是不习惯,虽然这个事情的确有些阴损,可是也不是无法想象的,总有些人要做这种事情,我只是在想,咱们这样做真的可以让大唐万世永存吗?每一个王朝都曾经强盛过,但是最后也都是灭亡了,那是为什么呢?如何才能万世永存,不用再让百姓承受改朝换代之苦?
  宁倒是觉得,无论兴盛或者衰亡,苦的都还是老百姓,兵灾旱灾水灾蝗灾,多少种灾害根本伤不到咱们这些人,专门祸害底下的民众,可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再这样下去呢?”
  苏宁希望让这些时代的精英也一起思考适合大唐的改良计划,大唐还没陷入僵化,一切都还是充满希望的,现代可以通行的政治体制放到大唐来很有可能闹出乱子,所以不能盲目选用现代体制来改革大唐,谬误的不是人类,而是时代,时代的限制才是悲剧的根源,如何才能制定出一个符合这个时代而又能和平演变到下个时代的制度呢?
  现在想似乎还太早了,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计划都是要先制定的,世事无常,总会有偏差,但是政治蓝图必须要制定出来,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以可以看到一千多年以后的时代,可是一千多年以后通行的时情适合现在吗?那就好像在现代复辟周王朝的封建制度,那可能吗?连王莽在西汉时代都失败了,就别说如今了。
  杜如晦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笑道:“有些事情,咱们可能想不到,但是后人一定明白,咱们做不到的事情,后人一定可以做到,小子,你可要相信你的后代,就像先祖相信咱们一样,你不信任自己的后人?”
  交给后代?搁置争议?留给后人解决?
  苏宁不屑的摇摇头:“宁实不敢苟同,国耻岂待儿孙平?”
  “国耻岂待儿孙平?”杜如晦愣了一下,看着苏宁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苏宁早就明白了,可不能让自己的无能拖累后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把本该这个时代完成的事情拖到下一个时代,会发生什么事情?那是不负责任和无能的体现。
  苏宁并不认同,杜如晦也陷入了疑惑当中,不过最后苏宁还是选择了暂时不管这些,留着吧这一场经济战争打完之后再去理会。
  经济战争会如期打响,这一点不会改变,杜如晦也不再理会这些事情,专心的安排刺杀行动,血滴子就是为此而存在的,每一个血滴子成员都为此接受了相当严格的暗杀训练,都是暗杀高手,血滴子不能不拥有这个职能。
  山东世家的行动超乎过去的快速,行动起来也不拖泥带水了,四大家族联合起来的实力相当恐怖,效率也不是一般的高,看来他们的联合也不是第一次了,毕竟联合起来保全自身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战乱时代他们也不是一次两次的用兵作战保护自己,这点儿效率还是拥有的,所以说,来一次商业资源的联合并不是难事。
  主要也是因为北边儿商路被截断之后他们的花销一日既往,收入却大大降低,完全无法支持这样的花销,大唐的商业销售还是比较低下的,利润并不能支持他们继续这样奢侈度日,若想过上原来的日子,就不得不夺回商道,继续开展和北方蛮夷的贸易合作,这样才能支持这庞大的花销。
  四大家族首领几乎每一天都要会晤两三次,就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然后把最终结论转达给总管联合商团的徐岩,有徐岩这个专业的商业精英来处理和安排,很顺利的,徐岩的商业才能完全可以支持这些事情,四大家族联合商团的组建行动也在不停地前进着,并且已经派出了第一批接触人物和北方蛮夷进行接触。
  这个接触还是十分必要的,之前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为什么他们这么快就变卦了呢?除了价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什么原因呢?这个也要弄明白,和战争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业战争也是战争,还是不能输掉的战争,徐岩暗中发誓,这个事情一旦成功了,自己的家族跻身大家族行列也不是难事,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这个事情也一定要成功!
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清洗
  或许苏宁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一点儿,也过于相信原先的审查防线了,在即将组建西突厥联合商团对抗山东联合商团的过程中,血滴子深入调查之后,一连揪出了五个山东世家的眼线,苏宁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防御系统出了点儿问题,或许每个家族都会应对这个情况,然后进行不同的隐秘行动,放眼线进入对方的阵营就是屡试不爽的高招儿。
  这一会要不是血滴子的人手发现了这个眼线集团的秘密集会,还真的会被他们传递出去一些重要的讯息,血滴子迅速动手,把这五个家伙抓了起来,经过残酷的审讯之后,三个眼线彻底崩溃,交代出了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也让苏宁大为恼怒,下令将之秘密处死,然后上报李二陛下,请求李二陛下派人将其家人全部秘密处死,一个不留。
  这些混蛋,收了别人的钱就专门和自己作对,不杀了你们就对不起我的商团计划!通过这一次意外的打击,苏宁再一次发现了山东世家的眼线集团还不仅仅是这些暗中的探子,还有明面上的平民商户,接受了山东世家的贿赂或者是被威胁,或是资源或是被胁迫的参加了眼线集团。
  对于自愿的被收买的平民商户苏宁一律下令就地处死,商队随行人员也就地处死,然后把他们在血滴子监控之下的家人全部除掉,一个不留,而那些被胁迫的商户可以保全家人,但是自己必须死,随行监视的家伙也被揪出来剁成了肉酱,以儆效尤。
  为此,苏宁下令关闭商镇一个上午,由杜如晦举荐的那个血滴子商业精英兼西突厥商会次长许遥主持,将所有商户全部聚集,当着他们的面把那些世家大族的眼线全部处死,情节严重的被当众砍成肉酱,然后厉声警告这些人都是眼线,都是叛徒,若是再有发现,一概处死,满门杀绝!
  对待这些商人,不能不用严刑峻法震慑,否则他们还真的会做出什么事情,这不,好几家平民商户打着幌子带着世家大族的眼线进入了西突厥,查到了不少消息,估计世家大族之所以这么快就达成了一致,很有可能是这些眼线提供的情报所导致,不过,没关系,已经基本上都杀掉了。
  至于是否还存在着,苏宁不太清楚,不过血滴子已经开始对商镇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洗,抓到一个就杀一个,宁杀错不放过,就要用在这个时候,商镇大清洗行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了,由于里面的所有外族人已经第一时间被驱逐,然后商镇关闭,大唐铁骑严密把守,并无外族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为此,大量前来交易的外族人非常奇怪和担忧。
  西突厥大可汗阿史那泥孰亲自过问这个事情,他们现在已经无法离开商镇了,一旦失去商镇这个造钱机器,还不知道会损失多少收入,阿史那泥孰过的日子已经相当的奢侈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已经回不了头了。
  不过他很愿意过这样舒适的日子,西突厥的贵族们基本上都是如此的,少数几个有忧患意识的没有被接纳,就和世上所有将要灭亡的民族一个样儿,都是不被接受的,所以他们对于商镇的突然关闭也相当在意,不过大唐大使馆的大使对于此做出了解释,这是大唐内部的审查行动,审查这些商人有没有做坑害旁人的事情,一旦发现,是要严惩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