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451

  王氏怜爱的抚摸着苏宁的头,眼泪汪汪的叹息道:“皇帝太不近人情,这般驱使我家二郎,可怜孩子,才十七岁就要四处征战了,你又是家中独苗,要是有个万一,可如何是好?”苏小妹见状也粘到苏宁身上眼泪汪汪道:“二兄离家多日,母亲不知哭了几回,小妹也甚是想念二兄。”
  刘氏叹息道:“二郎是个忙碌命,但是也是大才,若不是大才,皇帝何必事事都找二郎商议?这是好事,好事啊……”
  苏定方说道:“朝中现在事情非常多,每日巡防时都能看到急匆匆的各部属员,正是忙碌的时候,马上又要准备春耕了,今年的春耕还特别重要,据说还要种植新的作物和安排迁移民众,似乎还要动用各部军队协助办理,日后还有的忙。”
  苏定方身边坐着的秦梓月搂着两个孩子道:“这也是朝廷里的需要,现在如今能忙得起来的才是重要的人,忙不起来的都是无足轻重的人,父亲常常在家中感叹自己老迈无用了,二郎有事情做,这才是福祉。”苏庆云和苏庆仪两个孩子已经长大了许多,能坐在板凳上了,大眼睛滴溜溜的乱转,时而看看苏宁,时而看看自己的父亲母亲。
  王氏叹息道:“话虽如此,我倒也明白,但是,唉,宁儿啊,你可快要结亲了,是个要成家立业的男人了,在这之后你可要多多关注家里面,可不能让家中人寒心啊!”
  苏宁在方才的间隙里又吞了一碗饭,抹抹嘴道:“这个孩儿也知道,后面一段时间会和陛下说说,尽量在家里面不出去,准备婚事,这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娶亲了,孩儿心里也着急,这些事情处理完,也就不再处理其他的事情了,专心准备婚礼。”
  王氏点点头,苏宁又抱了抱怀里的苏小妹笑道:“小妹这年岁也差不多了,可有中意的男子?告诉二兄,二兄为你找一门亲事,整个长安城可没有二兄说不懂的人家哦!”这话一说,家里人都面带笑意的看着苏小妹这个苏家长公主,苏小妹脸色一红,把头埋进了苏宁的怀里面腻声道:“才不要呢,才不要嫁人!”
  苏宁笑着抚摸着苏小妹的小脑袋道:“好,全凭小妹自己决断可好?”王氏抹抹眼泪笑着说道:“宁儿啊,你也别太宠着静儿了,女孩子家家的年岁也不小了,像梓月这样有福气的姑娘不多见,你可要注意着点儿,要是谁家小郎君是个好人家的,就别错过。”
  这话说得秦梓月脸色一红,看了看苏定方,还有一双儿女,又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的确,像她这样的齐天大剩能找到苏定方这个黄金剩斗士,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在长安城中被传为佳话,却依然被人注释为梓月常有而定方不常有……
  苏小妹羞得厉害,就是不愿意把头抬起来,一个劲儿的说着不要不要的,的确,苏小妹的数学能力相当强悍,在家中还能好好儿的为味仙居出出力气,是个重要人物,平时家中苏宁和苏定方都不在的时候,都是苏小妹总管家务,秦梓月要花大力气照顾孩子,王氏和刘氏又是不善于管理大家族的,担子都在苏小妹的身上,要是小妹离家嫁人了,家里头弄不好要乱了套。
  苏宁不由得感到有些郁闷和不舍,处了好几年,这感情也越加深厚,小妹就和自己亲,要是没了小妹,还真是有些难过,可小妹终究是要嫁人的,为了这个,也要找一个优秀的男子,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在长安城还是足够的,想找谁结亲人家都赶着上来,这几年明里暗里也有不少人向苏小妹求亲,都被王氏一句家主不在不好商量为由赶走了。
  苏宁是苏家家主,这是长安人都知道的,苏小妹的婚事没有苏宁发话,显然是不行的,在这一点上,苏家人有共识。
  想娶走我家小妹,有那么容易吗?
  想到这儿,苏宁的脑海里不由的浮现出了杜荷的身影,想起了当初和杜荷的赌注,这小子,还记着吗?算不算数呢?这一次的蜀中之役杜荷是立下大功了,有胆有识,潜力巨大,被很多人看好,但是同样的,身上的问题也不少,和杜如晦的关系也很麻烦,要是真的成了,指不定要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和家里人叙叙感情,谈了谈后面婚事的布置和安排,苏宁就离开了饭堂,回到自己的屋子里面,中断了许久的工作也要重新展开,不能娶了媳妇儿就忘了大事,《资治通鉴》这个事情还是要继续的,这可是定位问题,关系到将来的立身之本。
  一进屋子,苏宁就看到一个人跪坐在书桌下首的案几上,拿着几张纸看得津津有味,面前的安吉上还摆着厚厚的一堆纸,看样子已经看过了,苏宁不由得笑道:“公孙先生,这些文章看得可还舒坦?”
  没错,这人正是被苏宁强行改名的崔孝义,苏宁回到家里面就把崔孝义带了回来,宣布这是新收的家臣,同时宣布王辉的家臣身份,又同时同意了向凛和陈协要求成为家臣的允许,四大家臣的格局正式形成,至于其余人比如最早跟随苏宁的四大护卫的强烈要求,苏宁以一个月最多四人的理由驳回了,当然,第二个月,四大护卫正式在第二批成为了家臣。
  崔孝义成为家臣并且洗白身份之后,就被苏宁任命为苏府大管家,之前崔孝义可是能打理一个远大于苏家的大家族的能人,如今为了掩盖身份,就让崔孝义做苏府大管家,一边管理苏府,一边熟悉苏家,同时也减轻苏小妹的负担,家里面不能一直依靠苏小妹,她也有自己的人生。
  崔孝义对于这个新的身份显然相当满足,日子过的悠哉悠哉的,苏宁离家出战之前他就表示会留守在苏府暗中监视一切心怀不轨之人,同时对苏宁正在攥写但是没能完成的《资治通鉴》表示强烈的兴趣,苏宁就给了他自由出入自己书房的权力。
  显然,这个权力带给崔孝义的,是他十分喜欢的,崔孝义抬起头看到了苏宁,便笑着站起身子对着苏宁行礼道:“老夫见过主人!”
第五百四十二章
高富帅
  崔孝义对苏宁攥写的《资治通鉴》很感兴趣,因为之前在山东就听闻苏宁的文化素养非常之高,甚至于世家内部某些自认为素质极高的人看到了苏宁写的诗和长短句以及一笔漂亮的书法之后,都会自惭形遂,悄悄的收集苏宁的字,不过苏宁很少给旁人写字,基本上没什么作品流出,绝大部分都是临摹的仿制品,不得其中真韵。
  那一笔雄浑大气而又不失美感的书法,的确只有打仗在行从政也在行的文武双全之人才能领悟和掌握,所以崔孝义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来到苏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主人,了解自己主人的水准和真实情况,苏宁给了他自由出入被视为秘密基地的书房的权力,由此,崔孝义接触到了苏宁最核心的秘密。
  比如正在攥写的还没有完成的《资治通鉴》,看到这些文稿的时候,崔孝义就有些震惊了,因为不单单是正式稿件,那些废稿都堆得有一人高,很多很多的白纸,上面写的都是字,然后被划了几道黑线放弃了,一方面崔孝义感慨于苏宁的勤奋,一方面也震撼与苏宁家中纸的数量。
  所以当苏宁询问崔孝义有何看法的时候,崔孝义抚摸着胡须道:“且不说这《资治通鉴》,单单是这些纸,主人,这是否太过浪费了一些?”
  苏宁笑道:“先生,这些事情也是时候告诉你了,其实,大唐早就掌握了改良后的造纸术,其成本比之竹纸更为低廉便捷,而质量比起宣纸也不遑多让,大唐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开始秘密生产大量的纸张,刻印大量书籍,嗯,对的,活字印刷术,大唐现在使用活字印刷术刻印书籍,不瞒先生说,只要这些书籍和纸张投入民间,洛阳纸贵将一去不复返!”
  崔孝义被震撼的动弹不得,满目惊骇,到最后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叹道:“世家之人,井底之蛙也!他们败的不亏,败在了这些纸张手上,不亏!由此造纸术和印刷术,何谈文化不兴?造纸术与印刷术一旦大行其道,天下人都会有书可以读,不到十年,士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苏宁笑道:“这还只是一点点而已,大唐正在进行的诸多改革,会在十年之内发挥效果,二十年之后的大唐,会比现在的大唐强盛千百倍不止,我一直认为,民强而国强,民富而国富,只有百姓家中有余钱有余粮,可以在集市上购买物品,这才是民富的标准,而百姓善于习武,家家户户都有壮丁,这才是民强的标准。
  秦始皇雄才大略,但是却为后世帝王开了一个坏头,收天下武器至咸阳铸造十二金人,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愚民弱民使之永远被统治,可是不过十余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事,大秦土崩瓦解,这里面固然有秦始皇不信任六国遗民的原因在里面,但是身为上位者不信任臣民,臣民又如何会信任上位者,心甘情愿接受统治呢?
  士族诋毁秦始皇,称其为暴君昏君,可是转念一想,士族所作所为,不正和始皇帝是一样的吗?只允许士族人学习文化,将当官之路完全把持在手中,不给寒门士子和底层百姓一点出路,以学识垄断官途,这样只能落得和秦始皇一样的下场。
  他们以为他们败在了我的手中,败在了陛下手中,实际上,他们是败在天下人手中,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们以为自己才是天下大势,实际上天下人的愿望才是天下大势,他们瞧不起底层百姓,却不曾想过士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
  崔孝义连连点头,皱着眉头不住的叹息道:“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主人,这些话要是早些说出来给士族之人听听,说不定,他们也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唉……”
  苏宁却摇摇头说道:“他们已经是骑虎难下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的命运从诞生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不是一两个想法不一样的人就能改变的,使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崔孝义默然无语。
  之后的几天,日子一样的过,刚刚打完仗,蜀中重建刚刚开始,朝廷事务繁忙,而改革措施大多出自苏宁之手笔,苏宁想要脱身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就被李二陛下派到了尚书省——大唐行政中枢这样的地方去帮助房玄龄做事情。
  本来房玄龄还有杜如晦这样的助手,但是杜如晦需要忙碌纵横司的事情,一样脱不开身,对于现在左仆射管对内政务右仆射负责对外情报的格局,没有人察觉到,没有人反对,皇帝也并未觉得不妥,只是觉得房玄龄太累了,所以让苏宁去协助房玄龄办理公务,苏宁觉得这样很好,房玄龄是事实上的宰相,杜如晦则是事实上的克格勃首脑。
  权力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分散开了,而在最开始不稳固的时期,并没有人想要改变他,以至于到后来,这就是一个惯例,并且逐渐发展为制度……
  尚书省是大唐重要的行政中心,如果说李二陛下的书房是决策中心的话,尚书省就是贯彻落实这些决策的重要部门,一切的政务都要发到尚书省去处理,一切的政令都要由尚书省去执行,中书省和门下省反倒不是很忙碌,只是主要起一个牵制的作用,实际的事情,集中在尚书省办理。
  苏宁也终于见识到了大唐的行政中心是如何办理政务的,这样的忙碌程度,给人的感觉丝毫不下于美国所谓的精英聚集地华尔街,华尔街有一句话叫做午餐不属于精英,意思是精英都很忙碌,完全没有时间吃午餐,而苏宁感觉在大唐的尚书省里面,可以总结为——长寿不属于精英……
  尼玛,这是人过的日子吗?一件事情还没办完第二件第三件紧接着就来了,越处理越绝望,完全看不到头,给苏宁的感觉就好像当初被李靖强迫着处理定襄城的民政一样,堆积如山的政务越积越多,都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政务,苏宁才知道皇帝处理的都是一些真正的国家大事,但是一些地方无法决定皇帝又看不上的事情,全部都是尚书省在处理。
  事实上除了秦始皇和朱元璋以及满清那些皇帝是权力狂人,把持着权力不松手,事事都要亲自过问以外,绝大部分时期内皇帝都不会亲自过问一切事物,只是会稍微处理一些重要国务,也只是少部分,相当一大部分都会交给臣子去解决,以至于到了明朝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也没关系,内阁可以处理国务,皇帝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象征。
  李二陛下算是中央集权制度下开明和勤奋的帝王之代表,他所亲自处理的国务估计也就是各地奏折总数的百分之一,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让朝廷官员看着处理了,因此尚书省掌握了很大的行政权力,才需要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制约,经常吵来吵去,皇帝从中仲裁,保持自己的地位,这是贞观一朝民主氛围浓厚的原因所在。
  虽然这是很先进的开明的制度,但是……
  累死人了啊!
  苏宁简直欲哭无泪,手都酸的抬不起来了准备休息一下,就又看见几个属员把几堆文本抬了过来准备处理,苏宁是房玄龄的助手,就在房玄龄的身边处理政务,房玄龄看着苏宁眼睛发直的样子,笑道:“怎么了,累坏了?”
  苏宁一脸苦相的向房玄龄说道:“我说房仆射,这也太累人了吧?这,这么多东西,都要我们处理啊?”
  房玄龄严肃道:“这只是各地奏折汇总之后的三成左右,剩下的都归下面人处理了,只有这三成是重要的事情,挑出来专门给主要负责人处理的,老夫记得当初你在定襄城的时候被你师尊要求处理整个定襄的政务和军务的时候,你也撑下来了啊?
  尚书省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这里可是大唐最重要的部门,几乎所有的奏折都要归尚书省处理,只有极少数事情太大我等无法做主的情况下才会上呈给陛下处理,你年纪轻轻就能被陛下派到尚书省历练,做老夫的助手,你可知道多少人羡慕?你可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刚刚打完仗,就被送到尚书省锻炼,陛下很明显对你的期望很高,不要求你单独的往军中或是朝中发展,而是看重你的文武双全,着重培养你,你要知道陛下的一片苦心,不能辜负陛下对你的厚望,你可明白?你现在的位置,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进不来啊!你这样容易的就进来了,多不容易你可知道?”
  房玄龄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可是眼睛里总带着一丝轻佻,好像在调笑一般,苏宁很不爽的白了他一眼,挥笔批掉一份奏折,说道:“就算是如此,可是再有一个月我就要结亲了,陛下不至于在我结亲的时候连洞房都不让我进吧?!我可是和郡主结亲,这些事情总要时间去处理的吧?”
  房玄龄轻轻一笑,摇头道:“所以啊,陛下才会如此信任你,陛下告诉我了,三天,就三天,三天之后放你的假,你去结亲吧,结完亲,就是个有家有室的男人了,心思也就该定一定了,等到生了孩子,做了父亲,那个时候才是当用的时候,现在只是预热,到时候有你小子好受的!”
  苏宁舒了一口气,还好,自恋狂皇帝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要让自己连洞房都入不了的地步,这些日子苏宁很明显的感觉到了来自于河间郡王府的怨气,没办法啊,回来之后忙里忙外,连饭都来不及吃,尚书省里面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明明是早上刚过来,一低头再抬起头就是夕阳西下了,连饭都忘记吃了……
  还是在军队里面做一个泼皮好,快快乐乐的过日子,立三朝而不倒,千古奇葩一个,到了那个地步,才算是真的成功人士……芮涵宝贝,你别急,你别急,就三天,就三天,三天之后,我就去找你,把你娶回来,然后咱们天天在一块儿,再也不分开了……
  哦,还有月华小妞儿,也不能耽误了人家,答应的事情也不能忘了,把芮涵宝贝娶回家之后就要着手准备纳妾的事情了……
  哎呀,再过不久,就是有官位有爵位有勋位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有老婆有小妾的八有青少年了,唉,标准的高富帅啊有木有?!
第五百四十三章
我是有老婆的男人
  皇帝说话算话,房玄龄说话算话,三天的历练把苏宁弄得半死不活饥肠辘辘之后,终于,苏宁解脱了,李二陛下大笔一挥,给了苏宁今后便宜行事的权力,三年之内,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直到你二十岁及冠之后,朝廷才会下达正式的指令给你,也就是说,三年之后,给你干什么你都不能推辞……
  在李二陛下和房玄龄连哄带骗加恐吓之后,苏宁空着肚子回了家,让厨房准备了一大桌子高热量油炸烧烤套餐,吃下了一大锅米饭,喝下了一锅鸡汤之后,苏宁终于回了魂儿,一扫三日的疲劳和困顿和饥饿和肮脏,一把热水澡之后,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下午,神清气爽。
  满血复活的苏宁醒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了一下装束,带着四大护卫去河间郡王府,去见见自己即将新婚的小娇妻,还有顺便给颇有微词的老丈人李孝恭道个歉,老丈人这些日子因为苏宁忙碌的没有时间来看李芮涵,以至于李芮涵连日来无精打采,所以心中相当恼怒,逢人就说见到苏宁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他!
  苏宁战战兢兢的准备了一份厚礼,战战兢兢地启程去河间郡王府,准备告罪,果不其然,一进到河间郡王府里面,苏宁就感觉到来自于李孝恭深深的恶意,见到李孝恭之后,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大人好,就看见李孝恭狠狠的瞪了自己一眼,然后一甩衣袖背过身子,重重的“哼”了一声……
  情况不妙,启动B方案!
  “岳父大人在上,小婿前来告罪了!”苏宁一脸哀伤,用尽最诚恳的语气对李孝恭一拜到底,李孝恭转过身子,目光不善的看着苏宁,冷笑一声道:“哼哼,老夫可不知道贤婿何罪之有啊,得胜归来的大将军的告罪,老夫哪里受得起啊?快别这样了,老夫要折寿了!”
  阴阳怪气……
  怨气不小……
  老家伙到了更年期了……
  鉴定完毕!
  于是苏宁急忙说道:“岳父大人莫要生气,这些事情都是小婿之罪,都是小婿做的不好,未能注意到芮涵的想法,实在是这些日子事情太多,远征归来立刻又被陛下派到尚书省协助房仆射做事情,一做就是三天,连家都没有回,是在是事出有因啊!”
  李孝恭这些日子赋闲在家,没得到外面的消息,现在一听才感到心中一惊,尚书省?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地方,那可是国家重要机构,掌握着很大权力的地方,几乎是每一个臣子的梦想,入主尚书省,那就意味着在想,是人臣之极限,苏宁年纪轻轻就被派到那里面做事情,皇帝想必是非常看好他啊……
  这小子刚刚打完仗,连休息都没有就直接被丢到了尚书省里面,看来外面风传不假,少年宰相,被皇帝重视,前途无量,加上皇族身份的辅助,将来成为下一任皇帝的重要辅政大臣也不是难事,年岁再大一些就是元老,地位更加巩固,加上这小子鬼精鬼精的,聪明绝顶,将来就算真的做了宰相,估计也差不多了。
  想到这儿,李孝恭心中的怨气少了不少,这样的女婿难求,得到了也算是福气,李家从他身上得到的好处也太多了,现在家中处境比以往好上那么多也都是因为他的原因,他娶了府上唯一的女儿,自己成了岳丈,想要讨好苏宁的人就多了一条路,加上皇族的身份,更为便利,就连李二陛下对河间郡王府的监视也减轻了不少,政治上的压制也有所松动。
  估计伴随着苏宁地位的上涨,自己的处境会随之改善,都是一家人了,这小子和李承乾的关系也很好,皇帝不想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伤了感情,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自己能有今天的舒坦,还多亏了这小子……
  但是……
  这不是原谅这小子让芮涵伤心的理由!
  养了那么多年的女儿,李孝恭将李芮涵视若掌上明珠,疼爱的不得了,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惜背上教女无方的骂名也要让李芮涵快快乐乐的成长,一点点不开心都舍不得,结果竟然为了苏宁这混小子伤身伤心,这些日子不知缝了多少衣服给这小子,一整天见不到笑容,成天都是迷迷糊糊的,一看就知道在思念情郎……
  连爹都忘记了……
  每每念及此,李孝恭简直想哭,养了那么久的女儿,居然要拱手送人了,怎么想怎么觉得不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