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51

  苏宁却并不感到害怕,反而露出笑容笑道:“陛下莫要着急,臣哪里敢戏弄陛下?正是因为考虑到第一种方法之不可行,所以师尊才有了第二种方法,将江南之水稻带往北方进行种植,经过数十年不懈之劳动,终于获得了可以在北方土地耕种之水稻,虽然需水量较大,但也就和大唐目前所种植之麦子差不多,至于产量,师尊之试种种出来的结果是一亩土地五石水稻。”
  把底牌掀起来,亮出来,你还有话说?
  不经过化肥和杂交,常规水稻在江南江北一亩地产量差不多都是五百公斤,唐代一石约为五十九公斤,换算一下,差不多有八石左右,但是苏宁考虑到种植手法的差距和农药的使用以及一亩地面积的差异,报了一个五石左右的产量,也就是二百九十五公斤,不及三百公斤的产量,算得上一个保守的数字,将来要是有差距,也好自圆其说。
  苏宁话说完,看到李二陛下一脸痴呆的模样,就是身边站着的王德,貌似也被惊呆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李二陛下打了个激灵,而后浑身颤抖着开口说道:“一亩地,五石?也就是说,大唐的粮食产量,可以比以往,翻五翻?”
  苏宁点点头:“陛下说的没错,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因为我师徒二人都不太善于耕种,自然比不上终日耕种之农民,所以臣此次告假三日,就是为了去封地把仅剩下来的种子分发给农民,告诉他们细心耕种,嘱咐了他们一些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接下来就看看产量究竟是如何了,也许有些出入,但无论如何,也比那些亩产一石的麦子要好得多。”
  李二陛下猛然站起来,双手握拳,握得紧紧的,虎目圆瞪,看着苏宁,而后快步走上前一把把龙爪拍在苏宁的双肩上,用力之猛让苏宁差点儿跌倒:“不说五石,就是四石三石!我也赏你一个三原县侯!加食邑二百户!并前封八百户!再赐良田千亩!并前封三千亩!这是国公的待遇!”
  苏宁高兴了,果然有赏赐,于是苏宁说道:“只是水稻就有这样重的赏赐?”
  李二陛下不明所以,生气地说道:“你可知粮食产量翻上三番四翻五翻会是何等光景?如今大唐人口不足千万,这些粮食尚且让朝廷府库空空,若是翻上几翻,不说朝廷府库充盈,至少可以让大唐再养活三千万人口!三千万啊!那是何等功劳啊!若不是你太年幼,直接赏你一个国公又如何?!
  你这混小子,有这样的宝物竟然藏着掖着!当官好几个月了才告诉我!为什么不第一时间献给我?!嗯?!大唐数百万百姓还在饥饿边缘挣扎,你这混小子却拖了好几个月!还怪我和朝廷无作为,还敢指责我!你自己又做了什么!?臭小子!混小子!哈哈哈!哈哈哈!”
  李二陛下实在是太高兴了,于是高兴之下失去了常态,仿佛把苏宁当做了仇人一般用力的掐着苏宁的肩膀,苏宁疼的龇牙咧嘴:“陛下,陛下,快些松手!快些松手!臣还有东西要献给陛下,还有东西要献给陛下!”
  李二陛下闻言立刻松手:“就知道你小子还有东西掖着藏着,快点交出来!全部交出来!要是再敢藏着掖着我非砍了你的头不可!”
  苏宁一挣脱开来立刻跳出了好几米远,确保李二陛下若是在扑上来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反应过来,因为下一个消息更加劲爆:“其实,臣所有的种子,不止水稻一种,还有一个叫做土豆,一个叫做玉米,都是别国之物,是师尊从极南之国带回来的,土豆的亩产差不多三十石左右,玉米差不多是八石左右,都是很高产的作物。
  这两种作物都可以当做粮食来吃,不过土豆更适合做菜吃,当然也可以做粮食吃,只不过总是吃土豆还是有些不舒服的,做菜来说土豆地却是极为美味的,也抵饱,若是遇着饥荒年,只吃土豆是可以活命的,土豆储存的好,保持干燥的话可以保存一年左右,也就是说哪怕这一年颗粒无收而上一年种了土豆,那么也能撑到下一年粮食收获而不至于饿死。
  而且土豆种植起来很容易,荒地旱地都可以种,就是比较损耗地力,还是一年种一年不种养地比较好;至于玉米,虽然亩产不及土豆,但是比之水稻还是要高上一些的,也可以做粮食吃,做菜也可以,同样的都可以活命,还可以磨成面吃,非常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这些可都是难得的宝贝!
  陛下,这两样东西现在还在臣的家中试种,因为种子太少所以臣要自己先行试种,种出来以后再看看具体情况推广到全大唐,要是顺利的话,陛下,五年之内,大唐应该就没有饥馑之忧了,主要还是土豆的产量太高,而且要求很低,其他水稻和玉米也可以,就是一旦遭遇旱灾之类的也不好说,也就是土豆用来保命,水稻和玉米用来吃饱肚子,陛下尽管放心,臣以老实人的名义发誓,绝对是真的!”
第七十五章
酒楼计划启动
  苏宁悲剧了,真正的悲剧,他实在是高估了李二陛下作为千古一帝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里素质以及为人处事的原则,作为一个成功的造反者,大隋朝的反革命,他有何素质和原则可言?推翻老皇帝当了新皇帝,什么事情他还不敢做的?
  水稻土豆和玉米大大的刺激了李二陛下,大喜之下李二陛下一脚踹在苏宁的屁股上,随后殿外侍卫就看到苏宁惨叫着飞出了李二陛下的书房,打了几个滚,不动了……
  作为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二陛下在名义上享有大唐帝国的一切,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归李二陛下这个最大的大地主所有,所以苏宁在名义上也是属于李二陛下的,对于自己激动之下一脚把苏宁踹飞以至于祖国的花骨朵受损,李二陛下非常过意不去,遣太医把苏宁的屁股上那些淤青给处理了一下,然后一把把苏宁揪起来,出了宫。
  李二陛下实在是不具备一种为人称赞的名为淡定的情绪,所以才会那样激动地伤害苏宁,若是旁人伤害了苏宁苏宁还可以撒泼耍赖要赔偿借此发财,可是李二陛下这只貔貅哪里懂得赔偿?给苏宁的受伤定义为工伤然后找个太医抚摸几下屁股就算是赔偿了,还想要钱?大唐缺钱你又不是不知道!
  当然李二陛下试图建立一个政通人和天下大同的新大唐的想法是好的,是值得称赞的,也是苏宁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对于李二陛下要求参观被他视作神迹的土豆玉米还有水稻的要求苏宁也就答应了,也不敢不答应,皇帝亲自临门,那是多么大的面子?别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我白送给你你还不知足?
  说起来其是李二陛下才是最好的招牌,以后要是做生意的话能够打着李二陛下的名头把李二陛下给卖了,这才是最赚钱的法门,绝对的一本万利,能够把整个民间的土豪们都给搜刮一遍,赚的盆满钵满,共建大唐的和谐主义社会。
  于是李二陛下堂而皇之的登门了,除了苏定方在军中练兵不在家中,王氏刘氏还有苏小妹率领苏家一众下人恭迎李二陛下的大驾光临,对李二陛下的大驾光临感激涕零,对于苏宁一脸的苦逼样视而不见,苏宁这才感叹道,封建时代皇帝的权威在百姓们眼里是不可触犯的,皇帝就是信仰啊!没看到两大一小满脸的虔诚吗?
  李二陛下如沐春风般微笑着,皇家的风范被李二陛下完美的诠释,李二陛下抬起手,用带着磁性的老男人声音让苏府全体免礼,赞扬了苏王氏教子有方,为大唐生了一个麒麟儿,有大功,朕心甚慰,特赐三品郡夫人;苏刘氏亦教子有方,特赐三品郡夫人!至于苏小妹,李二陛下抚摸了一下苏小妹的头,赞叹道好姑娘,及笄之后若是找不到好人家就由朕为她找个好人家!
  没有赏赐苏宁和苏定方,却把苏府三个女人好好地赏赐了一番,原本按照苏宁和苏定方开国县伯的爵位,王氏和刘氏都是四品郡君,而李二陛下把王氏和刘氏的爵位提升为三品郡夫人,这里面的意思苏宁算是看出来了,先把你家母亲和伯母提升个爵位,然后看看你是否可以真的得到侯爵的爵位。
  苏宁笑眯眯的带着李二陛下来到了自己在后院开辟出来的一块实验田地,里面种植着土豆和玉米,这才种下去没几天,连叶子都还没有冒出来,李二陛下自然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李二陛下蹲了下来,把手放在了这片土地上,就像抚摸自己心爱的女人的肌肤一样,深情地凝视着这片土地。
  良久,李二陛下站起身子,深深的一叹:“若是当真如你所言,我大唐再无饥馑之忧,那会是多大的功劳啊!这片田地,是我大唐的希望之所在啊!稻子田在三原县,我作为皇帝出京必然让所有人都不安宁,所以就不去了,但秋收时,我一定会去,那个时候,我会带着两样东西,一样是敕封你为三原县侯的诏书,一样是打你屁股的板子。
  若是真如你所言,不单单是三原县侯,还有更多的赏赐给你,我就是掏空长安府库也让你满意;若是你让我空欢喜一场,我也不杀你,也不降你的爵位,你对大唐的功劳我还记得;但是你让我如此难受,今后数月都将寝食难安,打你五十大板还是必须的,到时候准备好大夫和金疮药,别说我没有提醒你!
  从今日起一直到秋收,我都会遣人暗中保护苏府,不会让任何嫌疑人等靠近苏府,这些日子里面你若是感觉到不对劲也不用害怕,一切都是正常的,苏府是绝对不会受到一点儿伤害的,苏家人也不会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明白了吗?”
  李二陛下的一番言语声音很小,只有苏宁听得到,这番话也说的苏宁是心有惴惴,说到底,对于这些一千多年以后的种子能否在穿越时空以后焕发生机生根发芽,苏宁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本来还可以抱着试试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压力,可是如今李二陛下这一说,苏宁紧张了……
  五十大板?那不是要人命吗?!
  天杀的李二,老子为了你的大唐费尽心力,你竟然还想打我!心里面早就将李二大卸八块了,面色上苏宁还是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臣不敢妄自居功,功劳是陛下的,这一切都是托陛下鸿福,和臣没有关系。”
  李二陛下笑了笑,看着苏宁说道:“我还是喜欢你方才和魏征一样顶撞我,被你顶撞没有被魏征顶撞时的生气,若是那些事情换做你来和我说,我也许就不会天天发火了;莫要学那些朝堂上明哲保身的道理,那是老家伙们想安度晚年才用的计策,你还太年轻,不用那样,这么年轻就失去了锐气,会让我很失望的,你的日子还长着呢!”
  苏宁心中动了动,抬头看着李二陛下,李二陛下点点头,又深深地看了看这片土地,转身离开了。
  李二陛下说的是什么意思,苏宁听明白了一部分,没有听明白另一部分,中国人就是这点不好,从来就不喜欢实话实说,也不喜欢直来直往,好好的话非要说的拐弯抹角,这个比喻那个拟人,明明白白的意思非要别人绞尽脑汁去揣摩,仿佛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文学功底深厚,自己的智慧高人一等……
  至于吗?活得那么累……
  苏宁撇撇嘴,不管这些了,一家子人把李二陛下恭送出了府门,苏宁谁也不理,钻到自己的房间里面直接下了任何人不允许进入房间的命令,作为苏家的家主,苏宁的权威是不可置疑的,连皇帝就来为苏宁撑腰了,更何况别人?王氏刘氏和苏小妹是女的,根本就不具备掌握家族权力的资格,苏定方一心扑在军队上,天天想着建功立业,家事上从来就没有兴趣,苏家就是苏宁说了算,每个人都知道……
  王氏和刘氏互相看了一眼,都明白了苏宁的意思,于是什么话也不说,各自回房了,唯有苏小妹深深地看着苏宁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为止……
  苏宁回到房间里面最喜欢做两件事情,一是吃独食,吃火锅,一个人吃火锅;二就是拿着神机查阅大唐人物志和各种资料,加深对大唐的理解还有各种改革的施行方式。其实说到底,苏宁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独处,这是他在跟随老头儿的十年里面学会的,老头儿说,男人多了聚在一起没什么上进的话题,男人和女人待在一起也不会有什么上进的话题,所以要是想获得心灵上的安静和心性上的进步,最好的方法就是孤独。
  可是就那么呆呆的一个人待着,对于当初刚刚开始感受孤独的苏宁而言,很难熬,所以苏宁想出了法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吃货,就要一边吃,一边享受孤独,所谓吃独食,在苏宁的眼里,就是这样的意思,一个坐在屋子里,看着沸腾的浓汤,撒上一把盐,把切好的牛羊肉丢进去,看着它们上下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品味孤独,就开始了。
  其实孤独还是很好吃的……
  幸福就是吃火锅的时候旁边没有别人打扰,尤其是李靖老头儿那个老家伙,这些天李靖和李世绩还有唐俭纷纷派来了学习技艺的厨子,苏宁命令调教出来的两个厨子有限度的传授厨艺,因为毕竟是要开饭馆挣钱的,要是技艺都被他们学去了,就免不得在饭馆大红之后引来他人的眼热,到时候人情上说不过去,老李大李和老唐很有可能做出些猪一样的队友才会做出来的事情。
  只传授油炸食品和美味烧烤的技艺,其他的不传授,尤其是已经开始进入训练日程的炒菜技术,因为配料的缺乏,苏宁并没有真正的开始炒菜技术的传授,但是这并不妨碍先行培养两个厨子的技术,苏宁考虑过,要是开饭馆的话,光两个厨子是肯定不够的,肯定还要再找来一批厨子,最好就是家奴,全是苏家人,也不担心会被挖角,也可以奠定苏家对酒楼的绝对控制权和领导权。
  炒菜这一北宋才出现的技术,是必须能在大唐站稳脚跟的,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为丰富的朝代,虽然伴随着华夏之殇,使得许多人都对大宋没什么好感,但是大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绝对不可以被诋毁的,现在的许多物质精神方面的享受可都是大宋奠定的基础,没有大宋,没有那个时代,哪里还有美轮美奂的宋词?哪里还有流传至今的八大菜系?
  对于大唐如今占据主流的“煮”,炒菜技术是一定可以取而代之,成为主流的,而煮这一做菜手段当然也不会成为非主流,汤就要煮,许多菜在做出来之前也要煮一下,饭也是要煮的,虽然不知道自己的酒楼一旦开起来会对大唐的餐饮业造成多大的冲击,但是无所谓,能开得起酒楼的不是权贵就是土豪,有了三个国公和一个太子的撑腰,谁敢做对?
  苏宁一边吃孤独一边把酱油和蔗糖的相关方案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开办酒楼所不可缺少的,现在还不存在的酱油以及目前和糖稀一样黄黄的蔗糖根本不能满足新式酒楼的需要,这两样东西办理成功,一切也就差不多了,酱油不难弄,但是也需要大豆,蔗糖有些麻烦,但是也不是不可以的,目前长安也有糖作坊,甘蔗是可以弄来的。
  还需要联系一下相关方面的人啊,有人好办事,这是一条真理,无论何时都需要。
  酒楼计划,正式启动!
第七十六章
东风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度缺乏的大唐贞观初年,想要做一些在后来看来非常容易的事情,都比登天简单不到哪里去,苏宁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官员,但是也在李二陛下面前自称臣,也有爵位,若是直接出面去办理酒楼,行商贾之事,恐怕孔颖达老头儿第一个不答应,天天坐在家门口,乃至是酒楼门口,逼着自己把酒楼关掉,潜心学习,更不用说那些以弹劾权贵为己任而且悍不畏死的谏官了……
  大唐严苛的法律也就是这个样子,官员是不可经商的,原则上一旦发现就是死局,属于不能触碰的雷区;但是所谓法不责众,大唐的俸禄不高,不能像大宋那样动辄就是数十数百万钱的奖赏,大宋富啊!李二陛下穷啊!光靠俸禄只能勉强维持贵族的生活,可是贵族贵族,谁愿意天天粗茶淡饭?
  所以大家就找寻律法里面的各种漏洞钻,苏宁作为一个伟大的穿越者和一个伟大的钻空子者,面对大唐千疮百孔的律法,淡然一笑,催动胯下来福,驰骋冲锋,毫无阻碍,就算偶尔是有个坑有个沟,权当是玩马术了,毫无压力。
  不允许官员经商,可说了不允许官员家属官员家仆经商?唐人都能钻的空子,何况是苏宁?找一个靠得住的人来帮忙不就好了嘛!
  酱油还好弄,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弄酱油,豆子都是用来作豆制品吃的,吃豆腐用的,开天辟地不用担心有人来竞争,自己就是祖师爷,有了酱油,红烧这样的做菜方式就可以诞生了,红烧狮子头,红烧鱼,红烧肉,可是想死苏宁了!也馋死苏宁肚子里的馋虫了!
  蔗糖却有些麻烦了,长安有制糖的作坊,因为成本过高,比如把原料产地很远,运费高昂,若是陆路走,可就太难了,行路难啊!不仅仅是蜀地,就是现在的江南,哪怕是经过东晋和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发,到了还是蛮荒之地,一直到南宋,江南才借由商业发展起来,所以目前要是走陆路获得远在广州等地的优质甘蔗,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成本也不是一般的高,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是1500年明代中后期才从阿拉伯国家引进中国的,苏宁翻了一下背包,放弃了,没有甜菜的种子,完全做不到,大唐目前除了甘蔗没有可以用来做糖的大规模种植的作物。
  以糖入菜,乃至是皇宫里面贵族家里才能吃到的甜羹,都需要大量的糖,目前长安的糖作坊基本上都是贵族家里面开的,贵族内部和皇家使用,高档货,自己区区一届小伯爵不可能弄到,就算弄到了也是价格极其昂贵,要是到时候这些甜食火了,自己极有可能被糖的提供者要挟,这可不行,原料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封地那么大,六百户食邑,给他们准备好的耕牛已经下发了,购置的一批家畜已经到了新家开始茁壮成长,鸡鸭鹅还有猪,饲料的筹款也已经拨下去了,最开始的致富就让自己带着启动吧,虽然唐人目前不吃猪肉,只有少部分穷人才会吃普遍被视为下贱之肉的猪肉,那也是他们不明白猪是要阉割的,否则就是一股子骚味儿,除了种猪和母猪,其他的公猪都要阉了,这一点苏宁已经吩咐下去了,以后酒楼需要的一切都可以从封地里面购置,不用担心来源被掐断,大家一起富裕。
  所以这一季之后,到了秋收之时,什么菜啊肉啊米啊就差不多都有了,在这几个月之内把糖和酱油的事情搞定,顺便还有大棚蔬果的事情弄出来,冬季之时,大唐最为辉煌的酒楼可就能开张了,忙啊!忙啊!又要忙糖的事情,又要忙酱油的事情,还要忙大棚蔬果和家畜的事情,唉!
  思来想去,苏宁觉得其他的事情只要吩咐下去都可以办成,就是大豆也可以选择在封地里面种植,自己酿造酱油,不用靠别人;但是目前苏宁实在是没有办法让甘蔗在关中之地生长,甘蔗需要足够的温度足够的日光足够的水分,这些要素关中都不具备,所以关中目前还是无法种植甘蔗的,只能依靠远在广州的甘蔗原产地,目前的糖之所以那么贵也是因为此,苏宁没有甘蔗种子,就算有,也不一定弄得出来。
  以后可还想弄些糖果产业来丰富一下大唐的物质文明,结果不能掌握原料的产出,这是大忌啊!而且目前还弄不到!苏宁颇有些郁闷了,这个问题不解决,那是多么大的利润损失啊!这样大的一个产业链,要是成了,那可是多么大的利润啊!别说自己了,就是自己的五世孙六世孙也不用担心没有钱用了!
  思来想去找不到好方法,苏宁很生气,于是又切了一大块牛肉,切吧切吧丢进了火锅里面,化悲愤为食量……
  第二日,苏宁找来了盖房子的人吩咐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盖几座合适的暖房,苏府够大,住的人却很少,所以暖房质量和数量上都要达标,要不然到了冬天就种不了很多的蔬菜了,冬天推出蔬菜瓜果,本来就是一大卖点,现在冬天吃蔬菜和瓜果是皇帝和皇后以及太子的待遇,哦,还有那位天底下最有钱的李渊阁下……
  春天没关系,可以在地里面种蔬菜,但是一到了冬天,蔬菜也差不多该吃完了,也种不出来了,那个时候只能吃干菜了,可以说冬天吃蔬菜和瓜果是在大棚出现之前人们最大的奢望,没有经历过冬天的人除外,所以苏宁准备先在家里面弄出来,试验一下效果如何,接着再来个产业转移,转移到自家庄子上,大规模的推广使用,至于是否推广到全大唐,看自己的心情了!
  吩咐好了以后苏宁嘱咐王氏和刘氏看着一点儿,收拾了一下就去弘文馆了,虽说请了三天的假期,但是里面的水分孔颖达老头儿也该明白,所以苏宁打算还是别等满了三天再去,一个上午就够了,中午吃过饭下午过去,就当做是带伤上课,也好得瑟得瑟,彰显一下风范,给那些纨绔们做个榜样。
  骑马来到了朱雀门,递上腰牌,卫士就把自己放进去了,顺溜的来到了弘文馆,此时还是午休时候,弘文馆颇有几分后世学校的雏形,中午还不带放学回家的,吃完饭就在弘文馆里面休息,或者在学堂午睡,或是在外面散步,弘文馆的风景很好,树木茂盛,还有几个小池塘,里面还有几尾小鱼,午后温暖的春风拂面,别有一番风味。
  大家都是很有素质的,不会打扰午睡的同学,打呼噜的除外,不午睡的都三五成群在偌大的一片地面上散步,看到苏宁来了都颇有几分奇怪,苏宁露出笑脸,举起手算是对大家打个招呼,不少人也露出笑脸对苏宁点点头,看来前几日的风波算是给不少人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苏宁颇为愉快,只是看来看去没有看到李承乾和长孙冲,李伯瑶和李震也没见踪影。
  进到学堂里面,苏宁很意外的看见长孙冲在长乐公主的陪同下你侬我侬的读书,读一会儿,相视而笑一会儿,一副你耕田来我织布的恩爱夫妻模样,看的苏宁顿时就有一种想要呕吐的冲动,当然暴揍长孙冲是苏宁更加想做的事情,李承乾李震李伯瑶三个小李一人拿一本书,或者拿着毛笔写字,特别的认真,仿佛对长孙夫妇的恩爱模样熟视无睹……
  整个学堂里面只有这五人……
  “各位,我回来了!”苏宁举起手,笑着说道,学堂里的五人立刻抬起头来,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李承乾第一个冲过来,对着苏宁的胸口就是一拳:“不是说要休息三天吗?怎么这个时候就来了?”李震和李伯瑶也上前,分别抓住苏宁的左手,一人来了一下。
  “三明兄,几日不见,甚是想念啊!”李震拍了一巴掌。
  “三明兄,数日不见,在下更为想念啊!”李伯瑶用力拍了一巴掌。
  “三明!想死你了!”长孙冲一个熊抱,然后紧紧地握住了苏宁的左手……
  苏宁顿时欲哭无泪……
  迎接仪式结束,大家也就坐在一起了,作为最早结识的小伙伴,还有利益共同体,五个人成为了五人帮,感情稳步上升,哦,算上长孙夫人长乐公主,六人帮,坐在一起,叙述着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
  “我说二货,你能不能别每天都和你家媳妇儿黏在一起?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媳妇儿是不是?!你让我们四个如何自处?你个见色忘友的家伙!”苏宁率先对长孙冲展开重火力轰击,谁叫长孙冲用力捏他的手来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