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451

  苏宁对此比较无奈……
  李象和李厥学习的东西不是很多,因为年龄还比较小,现在还处于认字读书阶段,但是李承乾只要有时间就会考校李象和李厥的课业,有些时候李象和李厥因为贪玩而忘记了温书,被李承乾检查出来之后,李承乾会斥责他们,并且不允许他们明日和苏宁在一起玩耍,所以无形之间,和苏宁一起玩耍却成了他们最期待的事情。
  李承乾对于治家似乎也比较严厉,他似乎是从他的母亲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还是什么的,对于治家方面非常严格,他除了立皇后以外,也将自己的两个妾侍王氏和张氏立为丽妃和端妃,目前他只有这三个女人,貌似短时间内他也不打算纳其他的妃子,他就要求王氏和张氏不得有任何忤逆皇后苏氏的地方,他知道苏氏性情宽厚温柔,容易被欺负,所以摆明了姿态,谁敢忤逆皇后,我就要废了谁,这是家法,大唐我不能说一不二,但是在这个家里面,我就是天。
  不知怎的,李承乾似乎洞悉了李二陛下做皇帝的时候家里面的全部问题,对于自己治家这一方面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李二陛下退位之后传出来的嫁出去的一些公主仗势欺凌夫家的事情,更让李承乾觉得惊怒不已,大唐的公主只能嫁给有功之臣,这是皇朝对功臣的抚恤,但是却没有想到居然会有刁蛮公主欺凌丈夫,摆姿态给公公婆婆看,简直是丢了皇家的颜面。
  李承乾大怒,立刻把这些他的妹妹们,他父亲的女儿们全部招进宫中,把那些斑斑劣迹的公主一个接一个的训斥了个遍,据说当日直接把五六个公主给说哭了,其余的公主也被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口,回到家中以后就老实了许多,这让许多功臣对李承乾感激不尽,事情传到三原县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的行宫里面,李二陛下笑着说李承乾已经学会如何治家了,不用担心别的问题了。
  李二陛下离开之后,把他的嫔妃们和愿意跟随他离开的宫人全部带走了,留在三原县的行宫里面跟他一起养老,那些都是宫里面的老人,入宫服侍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十几二十年的老人,所以这些人一走,皇宫顿时空了许多,有大臣建议李承乾尽快启动选妃,李承乾说自己刚刚登基,正是大展拳脚治理国家的时候,百姓尚且不能饱暖,我如何敢思淫、欲?
  这又引来了一堆赞誉。
  苏宁渐渐觉得李承乾是要把他做太子的时候所立下的誓言一个一个完成的节奏,似乎他一直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在治国上是一个高手,可是在治家上,自己的父亲是一个相当没有主意的人,李家把孩子当作狼来养,这是李二陛下亲口对李承乾说的,但是李承乾不认同这一主张,李承乾认为养成大象也可以,为何一定要养成狼?
  所以在私底下的聚会里面,在李承乾和苏宁单独两人的小酒会里面,李承乾始终认为他父亲的治家方略是错误的,所以他要改变,但是在治国方面他的父亲是睿智的,所以他要学习,并且对他父亲留下的正在实施的方略,他不打断有大的改变,而要进行小的修补。
  对待整个辽东道,他主张以抚为主,以剿为辅,那些人不一定都是想要造大唐的反,或许他们的本意仅仅只是因为没有饭吃或者没有活路,他们需要吃饭,需要一条活路,所以他们选择造反,即使他们是外族人,但是他们也是人,这些造反者该杀的杀,该劳动改造的就去劳动改造,可是我们不能逼迫所有的异族人都要造反。
  他们有些人已经手持大唐身份证,是大唐的子民,但是大唐军队对待他们很粗暴,大唐的官员也不注意抚恤这些异族人,而只注重保护汉人的权益,所以这才造成了新近占领区异族反抗不断的情况,他认为,一定要在某些方面给予异族人和汉族人一样的待遇,仅仅在核心权益方面不能松手,必须要到几代人之后,他们已经完全被汉人同化了,才可以放手。
  对于西域之地和吐蕃故地,他也是主张以抚为主,以剿为辅,那些地方本就苦寒,人们活不下去很正常,但是有些官员只在意汉人的利益,不在意异族人的利益,异族人也是人,需要生存,他们也有大唐身份证,大唐劝降他们的时候许诺会给他们一样的待遇,但是现在大唐却没有遵守诺言,这是极大的失信。
  总而言之,李承乾希望带给人们一种改变,把原本被战斗思想熏陶的充满战斗意识的人们带回正常的生活轨道,而不是总是处于战争时代,听到异族人造反就叫喊着要劳动改造或者斩尽杀绝,那是不健康的,健康的国家,可以战斗,可以生活,可以和平,不畏侵略,而不是一味的战斗战斗再战斗。
  从贞观四年以来,大唐战斗的够多了,可以休息一下,休养生息,让军队养养膘,让战斗力更多的囤积,让精力充分的滋养身体,等到该战斗的时候,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与此同时,李承乾也在试图解决李二陛下退位前着重提出的府兵和常备军的问题,常备军在战争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很多战斗发生的时候府兵来不及征召,常备军已经平定了叛乱,甚至有些军府的府兵好几年都没有战斗过因为大唐发生的战争距离本土越来越远,超过了府兵可以承受的最大距离,必须要用到常备军。
  至于本土叛乱,大唐也拥有常备守备军的守卫,府兵来不及集合出征,州刺史和县令已经调集了常备守卫军把叛乱平息,府兵似乎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这让很多府兵觉得不满意,他们之所以做府兵,就是因为希望在种田的间隙可以立下战功,但是现在常备军的出现使得他们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们很不满意,多次提出抗议,李二陛下一直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加上准备退位,索性不解决,留给李承乾去头疼,李承乾自然是头疼的要命,找来苏宁秘密商议,苏宁告诉他一个最终解决方案——废除府兵制,全面推行常备兵制,让大唐养一支完全属于国家的常备军,吃皇粮,拿军饷的职业军人,专门负责战斗,负责保家卫国。
  常备兵的来源,在短时间内可以靠募集,但是从长远来看,等到人口足够充裕之后,苏宁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义务兵役制,每一个大唐的十八岁成年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时间限定为三年,从十八岁到二十岁为止,二十一岁就可以选择离开军营还是继续在军队发展转为常备军,也就是说从十八岁到二十岁都是义务兵,而到了二十岁以后,就可以自主选择成为常备军,做职业军人,或者离开军队回家继续读书,或者从事其他的职业。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成年男子,哪怕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也不可以例外,必须要抽出三年的时间到军队里面历练,然后才可以重新进入社会,苏宁给出的理由是通过军队生涯学会一个男人的担当,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是一个男子汉,而不是一个软骨头,即使是文官,也要有血性,有骨气,敢于对抗不公平的事情,敢于为民请命。
  李承乾为这种大胆的想法所震惊,稍微一算,就知道以大唐目前的人口基数是做不到的,苏宁也知道,生产力的落后,使得古时候根本不能推行义务兵役制,所以苏宁只是给出一个建议,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表,让李承乾自己琢磨,自己决定。
  义务兵役制的实施,对于目前大唐而言,是不现实的,生产力的落后使得一大批青壮劳动力上战场之后,必然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而且人口基数不大,有没有那么多适合的男子还不知道,现在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时候强行推行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是很不负责任的举动,也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李承乾觉得暂时还不能这样做,但是废除府兵制,似乎是一个可以解决目前难题的方法,废除府兵制以后,安排那些府兵成为职业军人或者干脆务农,或许也是一个方法,至于义务兵役,每一个成年男子都要当兵,这个想法太过于虚幻了,李承乾觉得有生之年自己应该是看不到了。
  不过这种事情,谁能预料的准确呢?
第九百六十五章
承和之治(二)
  随着李二陛下离开朝廷权力中枢的,只有杜如晦和李靖两人,李承乾没有大力提拔自己的东宫属官做到重要职位,也没有大肆的将贞观旧臣贬官,赶走,进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清洗惯例,而是依然使用着父亲留下来的老臣子和一些年轻臣子,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年轻臣子,他认为这些臣子并没有对大唐不忠心的地方,东宫属官里面也没有多少拥有治国之能的人。
  所以李承乾留用了很多能干的官吏,并没有罢黜什么很能干的官吏,即使是罢黜,也是很有理由的,罢黜无能的昏官庸官,加大了御史的数量,带着天子信物四散而出,到处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和为官官声,尤其重点考察政法大学毕业学子官员的政绩和官声,一旦发现政法大学学子官员的不法之事,要比之寻常官吏更加严肃处理。
  对于李承乾来说,作为皇帝,他做的已经很多了,他不应该做的更多,做得更多的话,要臣子干什么?诸葛亮就是因为这样才累死的,蜀国为此而没有一个可以继承诸葛亮的人,诸葛亮也要为蜀国的衰落担负一定的责任。
  不过他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只要他还醒着,他就不会允许自己闲下来,做什么没有意义的事情,他要做的事情,就算仅仅是散步,也是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的,而他一天之中唯一不是为自己做事情的时间段,就是一个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他会专门考校李象和李厥的功课,李厥还很小,考校的内容就是识字,李象要考校的可就不仅仅是这些了。
  “人之初,性本善,此言何意?”李承乾正坐在软垫之上,拿着书本,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李象,开口询问。
  李象并没有什么犹豫,开口道:“意思就是说人刚刚诞生下来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是纯正的,不会做坏事,也不会违法乱纪。”
  李承乾点点头,继续询问:“那么为什么人刚刚诞生的时候,是善良的,可是长成人之后,却会做出不法之事?变得不再善良?导致朝廷还要定立法规用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
  李象的眼中闪过一道不明意味的光,他咬着嘴唇,似乎有些犹豫,过了好一会儿才做出决定似的,然后开口道:“因为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没有学会人生在世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是想着享福,却不想劳作,所以才会有违法乱纪之人出现。”
  李承乾的眉毛挑了挑,李象的小动作他看到了,他不认为在这种时候李象做出小动作是无聊的举动,没有意义的举动:“那么应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李象这一次很顺利地说出了答案:“兴办学堂,建设蒙学,小学,中学,大学,一层一层的对万民施以教化,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教化完成之后,自然不会再出现违法乱纪之事,天下就可以大同。”
  李承乾突然笑了出来,把书本丢在一边,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起来,喝了一会儿,放下茶杯,询问李象道:“那么,你可不可以告诉为父,如果说没有得到好的教化是违法乱纪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读过书受过教化的官员违法乱纪,鱼肉百姓,贪污腐败呢?他们这样做,难道也是因为没有得到好的教化吗?”
  李象愣了一下,低着头不说话,似乎也有些说不出话,李承乾追问道:“方才为父询问你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你言辞闪烁,似乎在有意避着些什么,是不是你知道答案,但是不想告诉为父?”
  李象连连摇头:“不是的不是的,儿不敢有事瞒着父亲,儿不敢有事瞒着父亲。”
  李承乾板起脸:“你肯定知道,但是你却不告诉为父,这样是欺骗的行为,往小了说你是欺骗父亲,往大了说这是欺君之罪!再不说,休怪为父祭出家法!”
  李象的脸色变得苍白,显然被家法二字激起了某些不太好的回忆,过了一会儿,李象才犹豫着说道:“是苏叔父说的,苏叔父告诉儿,违法乱纪之事之所以出现,根本就不是教化的问题,违法乱纪最多的,恰恰就是读书最多的那群人,而没有读过书的农民反而更加老实,不会做这种事情。”
  李承乾稍微有些惊讶,却没想到苏宁会这样对李象传递知识,虽然他让苏宁经常带着李象和李厥玩耍,就有着想要让李象和李厥学习一些苏宁的长处的想法,不过苏宁居然这么早就让李象知道书本知识内里的真相,却有些出乎李承乾的预料。
  “那你告诉为父,苏叔父是否还告诉了你这些事情的原因?”李承乾板着脸继续询问,李象知无不言:“苏叔父说,之所以读书读得最多的人会违法乱纪,是因为他们读书的原因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做官。
  读得多读的好就会做官,做官就会有职权,有了职权就会滋生更多以前没有过的想法,有人会巴结他们,有人会赠与他们钱货,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因此而腐化,他们就会堕落,得到一点点之后,就会想得到更多,无法自拔。”
  李承乾越来越惊讶,继而紧紧盯着李象:“你可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李象老实地回答:“不明白,想不通,怎么都想不通。”
  李承乾微微叹了口气,点点头说道:“记住苏叔父的这些话,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你还小,你还不明白,这是正常的,为父不会怪罪于你,等你长大了,等你到了十几岁,学了更多的知识,见到了更多的人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很多事情,就会明白这些到底是为什么,那个时候你就明白了,还会大彻大悟,你也必须要明白这些。”
  李象眨巴眨巴眼睛,迷迷糊糊的点头,然后说道:“不过苏叔父说的有些事情,儿明白了。”
  李承乾好气的说道:“什么事情?”
  李象说道:“苏叔父说,如果想让一个官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情,不敢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话,就要让他觉得害怕,让他感觉只要自己一旦做错了什么事情,就会被罢官,孩儿当时还不太明白,不过接着苏叔父就说就像是孩儿害怕父亲一样,一旦孩儿偷懒不好好温书,就会被父亲察觉到,父亲总是会考校孩儿的功课,孩儿如果不努力温书,一旦被察觉到,就会被责罚。
  孩儿害怕这种责罚,所以一定会努力读书,一定会认真读书,不敢有懈怠,就和那些官是一样的,如果让他们和孩儿一样害怕,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的做官,不敢鱼肉百姓,不敢贪污腐败,所以要想让他们不要违法乱纪,只能让他们感到像孩儿一样的害怕。”
  李承乾微微叹了一口气,抚摸了一下李象的脑袋,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是对的,你苏叔父虽然不是整个大唐读书最多的人,却一定是整个大唐最聪明的人,从书本上不能得到的答案,你都可以从你苏叔父那里学到,多跟着你苏叔父学一些东西吧!”
  李象疑惑道:“苏叔父最聪明?可是父亲,苏叔父只是在带着我们玩耍啊?”
  李承乾也微微一愣,继而笑了出来,然后开口道:“对,多跟你苏叔父玩耍,以后没有事情的时候,你也可以自己去苏叔父府上,找苏叔父也可以,苏叔父不在的话,你也可以找庆仁和庆礼,苏叔父家里面有很多孩子,有男孩子,还有女孩子……恩……对的,对的,你可以经常去苏叔父家里面玩耍,恩,多去几次,待着的时间长一些也是可以的,哪怕是过夜,也不是不可以,呵呵呵呵呵……”
  李承乾突然想到了苏家的优秀基因,几个孩子长得不是威武不凡就是俊秀无匹,女孩子要么是一脸英气,要么就是温柔可人,苏宁的大女儿苏庆蓉小小年纪,却已出落得如同出水芙蓉一般清新可人,李承乾已经听说了有不少人家都在暗暗的打着这个大女儿的主意,那可是苏侯爷的双生女儿,弄不好娶回家,又富贵又好看还能再生一对双生子,那可是多少人家都梦寐以求的。
  李承乾突然觉得自己父亲当年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做成苏宁的岳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之后的很多年里面,每一次李承乾见到李孝恭进到宫中拜访李二陛下之后,李二陛下都会在李承乾面前叹息当初被李孝恭早了一步,所以痛失一个很好的女婿,否则皇家和苏家的关系就更上一层楼了,当然了,既然现实已经如此,李承乾也不会觉得多么失望,毕竟,这要看缘分。
  他去过苏家几次,苏家的一群孩子他都见过,不管是苏定方的孩子还是苏宁的孩子,老实说,他自己都有些嫉妒了,那么多孩子,一个个都看起来很优秀,很有内涵,小小年纪就把棍棒刀枪舞的有模有样,考校功课也是一来一个准儿,女孩子们也读书,不过更多的是学习女红,学习持家,学习管理账务,朝着贤妻良母的方向发展,当然了,苏定方的大女儿苏庆仪和苏宁的二女儿苏庆兰似乎是比较男人的性子,喜欢刀枪棍棒不喜欢绣花管账,苏宁和苏定方似乎都有些烦恼。
  这两个就算了,但是苏宁的大女儿,年龄和李象一样苏庆蓉实在是个温婉贤淑的性子,彬彬有礼,一身书卷气,说起话来和声细语,一点儿都看不出李芮涵的豪爽模样,也看不出未来有继承母业成为长安城第三代女侠的架势,更实在的就是长得漂亮,小小年纪出落得水灵灵的,苏皇后看到苏庆蓉就忍不住的想要抱进怀里,就像是自己的女儿一样,正好两人还都姓苏。
  苏宁当然不知道李承乾正在打着他闺女的主意,要是知道了肯定要入宫找李承乾拼命,好不容易把女儿培养成了大家闺秀,你看一眼就当成是自己的儿媳了?你他娘的知道我为了不让她朝着她娘的方向发展废了多大力气吗?当初的血与泪你不明白,二话不说就要娶走我闺女?想得美!
  苏宁这些日子过得还算舒心,虽然做了纵横部尚书之后公务变得更加繁忙,甚至朝中的不少事情都要等自己决断,不过自己早就习惯了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违和感,也还坚持的下去,不过他还是有一些小小的不满,比如李承乾把他当成超级奶爸,让他去免费带孩子,还要附带着给他们讲解人生道理,教他们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不忍心看着他们走上歧途,然后长大了祸害自己。
  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绝对不允许……
第九百六十六章
承和之治(三)
  李承乾即位之后,对于大唐国内的治理方针是以宽容为主要的基调,强调官员廉洁的重要性,也强调官民和谐的重要性,比如官员不能欺凌百姓,仗势欺人,否则,地方上有头有脸威望很高的老人家可以直接向上一级政府乃至于朝廷举报这些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朝廷专门派遣吏部设立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专门监察官员个人行为。
  这是李承乾在和李象谈话过后,从苏宁的话语里面得到的启发,或许也算是苏宁给他间接的上奏,毕竟当了皇帝以后,不能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的和苏宁举办家庭聚会,以免群臣对苏宁过于嫉妒,害了他,不过通过李象的传话,李承乾还是可以时时刻刻得到苏宁的最新想法。
  比如对官员行为的监察,李承乾觉得苏宁说的意思就是,他所痛恨的贪污腐败之所以屡禁不绝,就连李二陛下都无可奈何,主要还是天下之大,皇帝鞭长莫及,官员之间官官相护,蒙蔽了皇帝,使得皇帝有心但却无力,所以如果想要禁绝贪污腐败之事发生,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官员有害怕的事情或者人物。
  这还必须要有距离官员比较近,让官员觉得有一把剑悬在自己头上,只要自己一旦犯错,这把剑就会立刻掉下来取走自己的性命,有了这样的担忧之后,官员才会不敢贪污腐败,鱼肉百姓,否则,只是靠着人数缺乏的御史,是行不通的,民间就有一个潜规则,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于是就算是强龙,到了人家的地盘,也不一定就能伸张正义。
  这一点就算是在民主国家里面也时有发生,绝对的廉洁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对的廉洁还是可以做到的,主要就是看制度和民心,大唐绝对具备民心,或者说每一个国家都具备这样的民间基础,一旦发生官员贪污腐败的事情,首先损害的就是民众的利益,民众绝对是反腐要求特别高的一群,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民众来制约官员。
  当然最后一句是苏宁没有说的,大唐的官民之间还是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民是斗不过官的,以民告官,就是以下犯上,不论是否可以打赢官司,都要吃板子,然后流放,李二陛下别的不看重,这一点特别看重,他所着眼的反腐是他所主导之下的反腐,而不是民众的自发行为,如果是民众的反腐,打击官员,那不就是造反吗?
  李二陛下不能接受。
  李承乾的想法比之他的父亲似乎要开明一点儿,他认为民和官之间虽然应该有着明确的分割线,但是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官员都是从百姓而来,换言之,官员也是百姓中的一份子,不能说你做了官就是大老爷,就要让所有百姓敬畏你,害怕你,处处忍让,官逼民反的事情可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史书上历历在目。
  所以李承乾允许民间的领袖,也就是德高望重的三老之类的人员,他们可以拥有弹劾官员,检举官员的权利,只要一地官员闹得民怨沸腾,三老之类德高望重的老者就可以检举官员,一经查实,首先就是罢官,带回长安受审,然后再说其他的。
  这条命令颁布以后,民间对于李承乾的仁政又是一片赞美之声,都说国朝多年征战,虽然屡战屡胜,国朝因此获利良多,但是军队的损失和物资的损耗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我们得到的更多,但是损失的人命是无可替代的,征战十数年,民间思定,官兵也想要修养,新帝登基,与民休息,施以仁政,乃是大唐之福。
  承和初期,大唐出现一个比之贞观大革新时代更加政通人和的时代,开创者就是李承乾,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显赫的军功,没有足以名留青史的大事件,但是却是大唐建立以来民众幸福感最高的时期,官员们都在老老实实的做事情,没有牛鬼蛇神在折腾,地方军政分开之后,军政制约,三老权利确立之后,民官制约,地方官员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办事情,丝毫不敢逾越。
  大唐安定下来,全力发展,全力恢复,不断的舔舐着之前的小小创口,疗养院制度更加完善,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女成为了疗养院的主要服务人员,伤兵疗养的时候,也正好促成了伤兵和这些孤女的感情培养,无形之间解决了一大批光棍官兵的个人问题。
  军人的地位更加崇高,李承乾竭力宣扬军人的荣耀和担当,提高军人的待遇,尤其是常备战斗军和常备守卫军,至于府兵,似乎并没有被多少提及,战斗在祖国边疆的常备战斗军和守卫在祖国各地的常备守卫军才是百姓们崇拜的对象,他们是职业军人,只有一个任务,保家卫国。
  从此时开始,不知不觉间,府兵制度渐渐被人所遗忘,常备军成为了大唐军队的主流,参谋总部所统辖的军队渐渐转变成了常备军为主,府兵为辅,府兵基本上成了真正的辅兵,李承乾虽然没有明言现在就废除府兵制度,但是也明里暗里的暗示,鼓励府兵加入常备军队,成为职业军人,当然了,如果你不愿意,回家种田也没人拦着你,农为国之本嘛!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面,一直到李承乾承和末年,府兵制度名存实亡,后世人们都认为,正是承和皇帝这样的举措,使得府兵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常备军制度成为军队主体,也为更加后面的义务兵役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唐政通人和,正在稳定的发展着,但是其他的国家却没有这样的运气了,比如波斯帝国,自从阿拉伯之役结束之后,波斯帝国就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所谓内忧,就是立下大功的军方集团和把持政权的顾问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还有随之如来的军方内部骑兵和步兵之争以及顾问内部的政权之争,还有民间的起义反抗斗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