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815

  “在外边!”
  “喊进来!”
  “诺!”
  很快,行色匆匆的传令骑士就进到了内阁,一进来就单膝下跪,奉上军报。
  “阁老!卑职奉大同巡抚梅国桢之命特来送此急报!北虏以大军十万寇边,梅抚台正在苦苦支撑,望朝廷迅速调兵支援,则局面还有挽回的机会,若是晚了,大同休矣,山西危急!宣府也要面临危险!”
  “什么?!十万?!”
  内阁众辅臣被惊得一脸呆滞,赵志皋吓得直接站了起来,颤颤巍巍的走到传令骑士面前拿过了那封急报。
第四百九十三章
蒙古寇边
  十万蒙古骑兵南下寇边的事情让赵志皋惊悚万分。
  他伸手接过了那封大同紧急军报,颤抖着的手撕开了外封,打开便看。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土默特部首领顺义王扯力克背叛大明,引土默特部铁骑五万并其余各部骑兵五万,南下寇边,边境明军猝不及防,又因军粮不济,军装不济,又冻又饿,连武器都冷的拿不动,难以抵抗,兵败如山倒。
  大同七十二城堡短短一天就陷落过半。
  大同巡抚梅国桢紧急调麻贵所部苍头军支援仍然在抵抗的城堡,然大多数城堡兵员不过三百,战马不过十匹,士卒马匹皆冻饿无战力,一触即溃,残部纷纷弃城退入大同镇城。
  麻贵苦战一天,因为蒙古骑兵人数太多,苍头军损失过半而不得不退入大同镇城,大同镇除镇城和少数兵马较多的城堡依然在抵抗之外,大部已经完全陷落。
  截至梅国桢派人送信之时,蒙古骑兵兵分三路,一部继续围攻大同镇城,一部向雁门关突击,一部向平型岭关突击,情况万分危急。
  幸好梅国桢提前听到风声,留了一手,派人往太原镇和宣府镇分别送信,让他们警惕蒙古人的突然袭击,目前雁门关和平型岭关应该还没有失陷。
  但是大同镇剩余的还在抵抗的城堡却纷纷成为孤城,彼此不得相连,只有阳和城守将派人冒死突围来报求援,表示阳和城现在还在明军手中。
  至于其余各城是否还在抵抗,已经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大同已经生灵涂炭。
  大同防线已经全部告破,破的和筛子一样不能更破了,目前唯一可以去的是镇守人数少的城堡绝对已经陷落掉了,只有人数多的城堡还能坚守一时,但是也坚守不了多久。
  原因很简单,缺粮,没粮食,士兵饿得没有力气打仗,冬衣也不够,冷的连武器都抓不住,要么就是饿死,要么就是冻死,要么就是被蒙古人打进来死掉。
  蒙古人一旦攻陷其中一两个城堡,就能得到攻城器械甚至是火器,一路打下来,明军城堡脆弱的像纸片一样,一捅就穿,九边糜烂的现实情况一览无遗。
  若不是土默特部落给大明戍边十数年,怕是俺答寇边的惨状还要发生很多次。
  这一次没有土默特挡灾,土默特没有粮食吃,已然背叛南下,和其余各部合兵,这个时候的情况已经是自俺答以来最危险的一次了,甚至极有可能重新出现俺答寇边的旧况。
  因为蒙古人还有一支朝平型关杀了过去。
  平型关后面唯一有抵抗能力的就是紫荆关,紫荆关一旦失陷,整个河北京畿之地将再无多少防线可守,蒙古骑兵将直接在华北大平原上纵马奔驰,肆意劫掠,甚至兵锋直指京师!
  到时候涂炭的就不只是大同了。
  赵志皋手一抖,急报掉落在了地上,四十年前俺答寇边的记忆重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张位连忙冲过去抢在所有人面前拿起了军报,细细看起来,一看之下也双目圆瞪,甚是震撼。
  继而沈一贯沈鲤等人接连看过急报,内阁大佬们已经将发生在大同的紧急事件了然于胸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位和赵志皋的身上。
  之前,梅国桢上书请求朝廷调拨更多的粮食支援土默特部抗灾,安抚其心,使其继续为大明守边,并且提出土默特人一旦饿到极点,就不会继续忍饥挨饿坐以待毙,而是会南下寇边求取生存。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背叛,而是求活。
  梅国桢再三强调,严寒时节北虏南下几乎是一定的,在三娘子的带领下,土默特人为大明戍边十数年,大小战役不下三十次,为大明减少了多少军费消耗。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万不可以一般的蒙古部落来看待,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粮食就失去了这个战略战术上都极其重要的盟友。
  赵志皋持支持意见,力主将漕运粮优先供给给大同和土默特,安抚土默特人之心,使之继续为大明戍边,减少大同和宣府二镇的压力,确保严寒时节北虏南下的时候,土默特站在大明这边,为大明而战。
  而张位则拼死力争不许,一定要让漕运粮优先供给给京畿百姓,理由也很充分。
  京畿百姓饥饿者甚众,现在去北京城外看一看,是饿殍遍野,若是再不派发粮食安抚,怕是蒙古人没有打进来,这里的百姓就要闹事了,这可是帝国首都,国家颜面。
  一旦发生民变,大明颜面何存?
  赵志皋当时就大怒——你把粮食不给土默特人就算了,连九边将士都不给,万一蒙古人南下,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何以御敌?
  张位也据理力争——没粮食吃,大家都没有!一旦京畿百姓闹事民变,将直接危胁帝都,直接威胁皇帝陛下,直接威胁你我二人的身家性命,到底是京畿重要还是九边重要?
  两人争执不下,去了皇帝面前争,朱翊钧给他们吵得头昏脑涨,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一个主意,然后这个事情又闹到了兵部和户部,造成了兵部和户部的对立,双方分成两个派系吵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石星气的几乎要带人打到户部去抢粮了。
  大明政府发挥了大事大吵小事小吵没事找事继续吵的优良传统,总而言之,就是要吵,吵架的目的是什么不重要,只要吵起来就好,吵起来之后,就有人可以浑水摸鱼,抓住某些人的语病大做文章,掀起下一轮的朝廷争斗。
  没办法,明年就是京察之年,眼瞅着赵志皋也要退下去了,首辅之位和京察的结果关系到某些派系的生死存亡。
  和严嵩时代一样,京察已经是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了,吏部尚书和吏部的一些实权职位已经成了人人争抢的重要堡垒阵地。
  所以大家表面上是在为大同吵,实际上是在为首辅和京察吵,谁都知道,谁代表的势力在京察中大获全胜,此人就能成为下一任首辅。
  事关身家性命和将来的权力地位,谁敢怠慢?
  至于大同和土默特……一边凉快去!
  于是他们凉快着凉快着,就造反了,就出大事情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忠臣无错
  十万蒙古骑兵南下,自四十年前俺答之后最剧烈的一次南下,并且已经把大同打成了筛子,正在兵分两路向山西和宣府进攻。
  一旦雁门关和平型关失守,山西和河北之地就要面临蒙古铁骑的肆意蹂躏,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早就对群臣不满的皇帝也不知道会用何种酷烈的手段对付臣子们……对付这些心知肚明自己到底干了什么没干什么的臣子们。
  人人自危啊!这一瞬间,从内阁大佬到值房当差的小虾米们都意识到了强烈的危机。
  不仅仅是战后的危机,仅仅是现在已经有危机了!
  横在北京城前面的就是平型关和紫荆关,这两道关口一旦被突破了,他们的身家性命就将遭到蒙古人的直接威胁,土木堡之变和俺答入寇的惨烈记忆让他们不寒而栗,这一刻,所有人似乎都忘掉了斗争。
  赵志皋回过神来,看着脸上带着些茫然之色的张位,愤怒的挥去一只老拳,一拳把张位放倒在地,怒气冲冲的看着一脸茫然的张位。
  “若是平型关紫荆关有失,你就等着亲自带兵去阻击蒙古人吧!张位!你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你想要首辅是吗?行啊!等蒙古人兵临城下,老夫到要看看你们那些人又是个什么嘴脸!”
  说完,赵志皋连忙拿过军报、端起自己的官帽跑出了内阁值房,看样子,是往皇宫方向去了,应该是去找皇帝了。
  沈鲤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神色复杂的看了看张位。
  内阁里都是老油条,赵志皋看的出来的,沈鲤未必看不出来,沈鲤接着又看了看沈一贯,看着沈一贯的神色也不怎么对劲,心中也不知道是何等滋味。
  江南派系的官员和晋系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居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晋商和江南盐商的势力居然也渗透到了如此程度,大明朝廷已然被腐蚀和控制到了这种程度,这让他如何能安之若素?
  山西不是只有晋商,更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啊!
  你们就算把经商一扫而空了,可是被打成破烂的山西和数百万流民又该怎么熬过这个冬天?他们不会坐以待毙啊!他们没饭吃没出路走真的会造反的!缅甸一地就算能装下那么多人,哪里有那么多船给他们送走?严寒不等人啊!
  你们……
  沈鲤紧咬牙关,随着赵志皋一起往皇帝的宫殿冲。
  沈一贯当然感受到了沈鲤的情绪,看了看瘫倒在地不知所措的张位,沈一贯暗自庆幸这件事情自己并无参与进去,张位想当首辅想疯了,想要权力想疯了,居然相信那些塞外蛮夷讲诚信!
  他们要是讲诚信的话就不会因为没有粮食就反咬大明一口了!那些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信他们?
  不论是赵志皋,还是你张位,都蠢!居然相信一个女人,最后不还是败给了天意?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次咱们自己也要大出血一次了……
  琢磨了一下个中滋味,权衡了一下利弊得失,沈一贯忽然意识到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此事件中,自己搞不好可以捞到不少好处,从而让浙系官员在朝中站稳脚跟。
  如此一来,可以把晋系排挤出去不说,要是继续将一直文运昌盛的江西系的官员排挤出去一批,浙系从此可以据有一席之地也不一定。
  一念至此,沈一贯甚至心中暗喜,当下也不看张位,直接冲出了内阁值房,往皇帝宫殿而去。
  朱翊钧此时正在安静地琢磨嘉靖爷爷大礼议事件中的种种细节,推敲一下自己夺回政权和军权的各种可能性,在心中进行推演,正到关键时候,外面传来了汇报声。
  “陛下,内阁赵阁老和沈阁老一起求见,说是有边关急报要求见陛下。”
  朱翊钧放下书本,眉头一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