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815

  “督师,不是咱们不出动,就这等军装,还没有出去走几步,就都冻死了!这天冷的太奇怪,这军装根本不保暖,我们穿上去就和没穿一样,外面那么冷的天,这仗怎么打?”
第五百零二章
炸膛的火器
  似乎是担心自己说的话王世扬不相信,于是那千总顺手递上了一套昨天才下发的冬装。
  王世扬把那冬装接过来,掂量着一感觉,就知道这东西是什么货色。
  但是他还心存一丝侥幸,于是脱下自己的军装,穿上了这身军装,掀开帐子,一阵冷风吹来,老王直接给吹的后退好几步缩回了军帐里面。
  尴尬,很尴尬,非常尴尬。
  “再拿几套来。”
  老王硬着头皮下达命令,那千总只好再去拿几套士兵军装,老王往身上穿了三件,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才勉强能受得了外面的风寒。
  “军装照三倍发,先发三万套给最精锐的一万军队,让他们先行出发前往雁门关和平型关支援,剩下的本督自然会想办法!”
  王世扬只能这样应急了,身边的随员立刻要回去办,那千总拦下了随员。
  望着王世扬不解的眼神,那千总硬着头皮说道:“督师,衣服勉强能穿三件,鞋子穿不了三双,这鞋子穿着在外面跑,身上是不冷了,但是脚就要给冻僵了,脚给冻僵了,那根本就跑不动,天要是再冷下去,万一给冻伤了,那可就完了。”
  王世扬的脸色更坏了。
  “从府库下发一些暂时用不到的布匹,让士兵用布裹脚,起到保暖的功效,先应付着再说,支援两关刻不容缓。”
  千总叹了口气,应诺。
  额外多折腾了两个时辰,太原城外才有一万臃肿的士兵缓缓向雁门关和平型关前行而去,王世扬骑在战马上看着这些士兵蹒跚的步伐,深深的忧虑着,正好此时一阵冷风吹来,把他握着缰绳的手给吹的生疼,连忙缩到了锦袍里暖着。
  士兵的手没有保暖的东西,这要是太冷了,拿兵器都拿不动,那还怎么打仗呢?
  王世扬心中毫无办法,只能祈求老天爷开开恩,叫天气不要再冷下去了,同时也希望朝廷那边尽快来援,来粮食和足够保暖的衣物。
  唯一能让他感到高兴的就是天没有下雨,甚至还很干燥,这种情况下,士兵生火和使用火器都没有关系,雁门关和平型关都有大量的火器装备,关城上横着不少火炮,有这些火器,应该能阻挡那些蒙古人一时。
  王世扬是这样想的,但是魏允贞可不是这样想的,此时此刻,在雁门关城的武库里,魏允贞看着自己面前一列十七支炸膛的鸟铳,还有十七名被炸膛的鸟铳弄得受了重伤的士兵,脸色无比的难看。
  “这些鸟铳为何一用就炸膛?你们就没有一点解释给本抚吗?!十七名将士没死在蒙古人手里,倒是折在了咱们自己的鸟铳手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魏允贞死死地盯着一溜跪下的武库官员,看着这些面色仓惶的武库官员,心中的杀意几乎抑制不住。
  “抚台!抚台明鉴啊!这些鸟铳都是工部送来入库的,咱们自入库以来绝对不曾动过半点手脚!这些鸟铳在北地根本不受欢迎,将士们都不喜欢用,而且质量多粗劣,就算我等想中饱私囊,也根本卖不出去价格,抚台!抚台明鉴啊!”
  武库的头头跪在魏允贞面前,脸上的鼻涕和眼泪糊在一起,甚是恶心。
  “质量粗劣?本抚巡抚山西四年了,你们为何从来不曾上报?!”
  魏允贞破口大骂,他最恨的就是这些平常什么也不说,到了要用的紧急时刻才掉链子的混蛋,这些懒政官员的存在,叫他屡屡猝不及防,躺着也中箭,这一次还是一样!
  “抚台明鉴!这些火器自嘉靖年间就是如此,下官在武库十二年,每一年送来的鸟铳等火器,能有过半良品就是奇迹,基本上良品只有三成,最初下官也时时上报,但是杳无音讯,之后,下官便不曾继续上报了。”
  武库的头头是个吏员,没什么功名,得不到升迁,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没有回复的音讯,自然变的懒惰怠政起来,也不再继续向上级反映,因为他很清楚,就算反映了,也没有什么结果。
  魏允贞深吸了一口气,强行按奈住了暴怒的心情。
  “以往操练的时候,就没有军队使用过火器吗?本抚下令军演的时候,就没有军队使用火器?”
  “有,但是极少,北地风大,蒙古人的骑兵速度又快,鸟铳释放困难,操作不易,根本没有据对和将官喜欢使用,很少有将官领火器,最多领一些火炮,但是火炮也时常炸膛,现在士兵宁可使用弓弩,也不愿使用火器。”
  “为何炸膛的讯息本抚从未听说过?”
  “因为自嘉靖年间以来,火器炸膛实属常态,根本不稀奇,所以也就不曾上报,因为大家都习惯了。”
  魏允贞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感觉无比的烦躁。
  他挥了挥手,叫属下把那十七个重伤的士兵带出去治疗,自己绕着武库走了几圈,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火器。
  那一碰,这枪管子就断掉了,细细一看,生锈的不成样子,有些枪管粗制滥造,关口都不是圆形,有椭圆的,甚至还有方的,歪七扭八的一大堆,根本不能使用,也难怪枪械时常炸膛。
  朝廷下发的火器居然粗制滥造到了这种程度,而他这个巡抚居然四年间不曾在意,这不得不说是他自己的极大失职。
  一把将一杆鸟铳扔在地上,这鸟铳立刻碎成了三瓣。
  眼下蒙古人攻城非常激烈,武库内箭矢不充足,本想着用火器抵挡一时,毕竟火药的威力还是很大的,魏允贞听说过萧如薰在朝鲜用火器大破倭寇的消息,对火器有所改观,但是没曾想,这火器居然如此让他伤神失望。
  “眼下还有没有可用的火器?”
  “有,但是不多。”
  “全给拿出来,先用着再说!”
  “诺!”
  武库官员立刻开始布置。
  关城外,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绝于耳,魏允贞在不远处看着关城城墙,看着那杀声震天之处,心中无比忧虑。
  忽然间,一颗大火球在关城上爆起,魏允贞大惊失色。
  “那是怎么回事?!”
  他派去查看消息的人还没走多远就和另外一个满脸漆黑的士兵一起奔了回来,来了之后就急匆匆地说道:“抚台!城上有一门火炮炸膛,引爆周边三桶火药,城墙被损坏一部分,士兵损伤惨重!”
  可恶!
  魏允贞面色一变,立刻上马冲向了关城。
第五百零三章
我虽文弱,却不怕死
  火炮这个东西从诞生伊始就有着极强的杀人功效,堪称是所有火器里面威力最大的种类,并且在未来的世界里发展出了许许多多的分支,最后已然成就了不败金身,子子孙孙繁衍旺盛,是国之重器。
  但是这年头,火炮使用起来还是有诸多限制的,正是因为这种种的限制,导致这一时期的各大军队在使用火器上都有所保留,尽管火器威力大,但是限制也大,所以冷兵器依然大行其道。
  其中最让士兵们感到头疼的莫过于“炸膛”二字。
  这两个字,从最早使用火炮的中国再到欧洲各国,从火炮诞生一直到现代,那一直都是威胁着所有士兵的魔咒,一把悬在敌我双方头上的六亲不认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火枪炸膛还不算是可怕的,往往只伤一个人,要实在是运气不好,两三个也有可能,但是规模绝对不会太大,和火炮炸膛动辄一圈人送命相比起来,那真是菩萨心肠了。
  中国缺铜,所以炮基本上都是铁炮,如果是铜炮,相对结实,炸膛的话一般是炮身上开口子,不会四分五裂。
  而铁炮,那就真的是悲剧了,而大明朝更是悲剧中的悲剧,缺钱,缺铜,皇帝总是忍不住把铜炮变成铜钱。
  不夸张地说,明军现役火炮百分之九十七以上都是铁炮,少数铜炮那也是时刻准备着被熔炼成铜钱。
  更悲催的是,在这种天寒地冻的环境之下,外部的极度寒冷,让铁炮本身的温度降低到了一个很危险的数字上,而铁的导热性良好,无论是加热还是散热,速度都是一等一的,这边还是冰冷的炮身。
  这边一炮下去,炮身急速加热,再一炮,炮身继续加热,再一炮——轰!!!!
  废了。
  一般来说,打三炮就该退下去散热了,萧如薰使用大火炮战术的时候,都是学着三段射击之法,把所有火炮分成三队,第一队打完退下散热,第二队接着上,第二队打完第三队再接着上。
  以发射一次的速度来看,散热功效还是不错的,所以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射击,一般而言,萧如薰不怎么允许士兵用水加速散热,这年头冶铁技术和铸炮技术本来就不怎么灵光,这边滚烫的炮身,那边就洒水上去,嘶啦!
  一阵水蒸气的确好看,可是谁知道这炮身会不会变形?
  热胀冷缩的道理谁都懂,你这次散热是快了,下一炮指不定就要炸膛,大家都没命。
  可是很明显,着急发炮射击蒙古人的明军炮手并没有在意这一点,或者说他们以为天寒地冻的本身就能加速火炮的散热,所以更加肆无忌惮的使用火炮,但是大明的铁能和现代的钢相比吗?
  魏允贞纵马到城楼下的时候,看到了几具从城楼上跌下来的残破的尸体,还有一条断腿,他皱了皱眉头,立刻下马冲上城墙,一看之下,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他,也是闭上眼睛痛苦的怒喝了一声,然后立刻下令。
  “马上把这些人都给抬走!用沙包填补这里的缺口,再运一门炮过来!注意火炮散热!注意火炮散热!最多三炮,必须换炮!最多三炮!必须换炮!”
  立刻有传令兵跑遍了城墙,将魏允贞的命令传递到了每一个明军炮手的耳朵里,不过似乎已经迟了。
  明军城墙上的爆炸让蒙古人士气大振,蒙古人居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再次组织了一次冲锋,顿时城墙上的明军压力大增。
  “开火!发矢!滚木礌石,不许停!”
  魏允贞亲自在城墙上指挥作战,他拔出自己的战剑,愤怒的嘶吼着。
  城头上明军战鼓隆隆作响,巡抚亲自指挥战斗给明军以些许的安心,方才的炸膛事件所带来的惊慌失措逐渐消失。
  城头上幸存的明军士兵立刻展开对蒙古人的反击,箭如雨下,火炮纷纷轰鸣,蒙古人的进攻再次遭到了有力的阻击。
  然而蒙古人也不是只有骑兵的,劫掠了大同大部分城堡的蒙古人不仅有火炮火枪,还有投石机和床子弩,就在魏允贞的眼前,两名士兵被一只飞来的床子弩穿成了一串狠狠的钉在了他背后的城楼上。
  他目眦尽裂的看着两个死不瞑目的士兵,直喘粗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