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815

  可是具体又该怎么操作呢?
  徐光启不知道该怎么说。
  越是经历过最真实的痛苦,越是直面最真实的凄惨,对于书本知识和理想世界的怀疑就越是强烈,就越是质疑自己所学究竟能不能为自己所用,徐光启正处在这个最迷茫的时候。
  萧如薰的问题让他更加动摇了。
  良久,徐光启想起了一句曾让他感到无比迷茫的诗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萧侯,在下实在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萧如薰没有说什么,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此番我回京师,你又想去什么地方呢?留在京师备考?还是说去其他什么地方?我若是能帮得上忙,便帮你一次。”
  徐光启默默的思考了一下。
  “缅甸,请萧侯准许我去缅甸,我有很多问题想要向袁黄先生讨教。”
第七百五十章
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
  徐光启选择去缅甸,这是萧如薰所认为的最好的结局,无论徐光启日后是留在他的手下办事还是重新回京师参加科举,对于他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于是萧如薰答应了徐光启,当天晚上就给徐光启安排好了路线,给了他足够的盘缠,还命令十名镇南军官兵随同徐光启一起,从紫荆关直接南下到徐光启的松江老家探望亲人,然后再从松江乘船直下缅甸。
  萧如薰则继续率兵从紫荆关出发,三天以后,五月十三日傍晚,萧如薰率军抵达了永定河南岸,在卢沟桥得到了升任为兵部左侍郎的萧大亨的迎接。
  卢沟桥距离京师三十里,皇帝派遣兵部左侍郎,也就是国防部副部长出城三十里迎接萧如薰,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高,至少是很多年很多年以来对武将从未有过的超高礼遇。
  显然,这只是第一波,等过了卢沟桥进入永定河北岸,再从永定河北岸抵达京师午门的一路上,一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礼遇等待着萧如薰。
  要说萧如薰不激动不开心是不可能的。
  至于李如松柴国柱这群人,早就用羡慕的眼神望着萧如薰了。
  于是隔着一段距离,为了表示自己不居功自傲,萧如薰主动下马,步行到了萧大亨面前,拱手一个军礼。
  “萧如薰拜见萧侍郎!”
  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萧如薰坚持自己为人应当谦逊,不居功自傲,该有的尊严要有,该有的礼貌也该有,至少自己不能给别人留下居功自傲狂妄无知的印象。
  至少沈一贯能答应皇帝派出兵部左侍郎出城三十里迎接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友善的象征。
  萧如薰并不想浪费这种友善,如果沈一贯愿意友善的话。
  萧大亨显然也没有想到萧如薰会主动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他原以为作为百多年来达到如此功勋的武将第一人,萧如薰一定会非常狂傲,比如策马来到自己身边等等。
  出发之前,沈一贯也给萧大亨打了预防针,要萧大亨万事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
  简而言之,萧大亨做好了受辱的准备,却没想到萧如薰没给他受辱的机会。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脸上的微笑变的更加灿烂了,连忙几步上前扶起了萧如薰。
  “萧将军快快请起,不必如此多礼,为国抗击北虏,击杀北虏数十万,为我边疆打下十年安定,如此功勋,理当由萧某向将军行礼才是!”
  萧大亨说着便后退三步,整了整衣冠,向着萧如薰一礼及地,萧大亨身后数名身着官袍的随员也一并对着萧如薰一礼及地,如此重的礼遇叫后面的众将眼热不已。
  被文人墨客贬低鄙视压制了百余年之后,武将群体的尊严早就被踩进沙土当中了,而萧如薰的横空出世,居然可以让这些高贵的读书人大老爷们弯腰行礼,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时刻啊!
  感觉可以载入史册让后人传颂了。
  不过,他们也很清楚,做到这一切的,就是这个带领他们创造奇迹的男人,这个强悍到了不可思议的男人,他让读书人折腰了!
  萧如薰本人倒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没想到沈一贯居然对他如此友善,他连忙上前扶住了萧大亨。
  “萧侍郎不可,快快请起,诸位,诸位也快快请起!”
  萧如薰大声说道:“此番大胜上赖陛下鸿福天威,下赖将士用命,与北虏绝死一战,也赖诸位为我大军调配粮草军械军资得当,遂有此大胜,如此大胜,萧某实不敢独居此功!”
  这话说的就很有水平了,不说萧大亨,至少他身后那些兵部的礼部的随员们听上去感觉很舒服,对这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顿时产生了不少好感。
  说老实话,他们本身对于这一次过来迎接萧如薰也是有些疑虑的,觉得萧如薰那么大的名望,那么强悍的战功,是颠覆他们的认知的存在,这样一个威猛的人,会不会趁机凌辱取笑他们?
  就像他们平常凌辱取笑那些目不识丁的臭丘八一样。
  结果萧如薰的态度却和他们所设想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就连萧大亨都是这样想的。
  这人说话那么有水平?
  简直像个有水平的政客了。
  一句话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把功劳给大家分分,甭管大家能否得到实际好处,但是以萧如薰今时今日的地位,哪怕就是一句话说出来也好听,也舒服,可以立刻让人改变对他的看法,充满了友善。
  这个人不仅打仗有一手,连做官也有一手,难怪朝中传闻石星和宋应昌都是他的靠山,而且在朝中自始至终都有那么一些愿意为他说话的人存在。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
  也是,一个单纯的莽夫怎么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位上呢?
  还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之下。
  只是可惜,此人注定与我等为敌。
  萧大亨自己也清楚,沈一贯所说的十有八九是假的,萧如薰造反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他根本没有造反的理由和动机,所有的情报所有的证据都是捏造的,这是可以确定的。
  他也知道,那些勋贵根本不相信萧如薰会造反,包括沈一贯自己也不相信萧如薰造反,萧如薰是忠臣,是良将,是国家的栋梁,更是擎天之柱。
  但是,但是,但是!
  他是敌人,心向皇帝的敌人,愿意为了皇帝办事给皇帝当爪牙耳目的敌人!他注定和大家不是一路人,注定不会成为李成梁戚继光那样的人,此人有主见,有独立意识,是个极其可怕的存在!
  哪怕他的人格魅力很强,强到了初次见面的萧大亨都想和他同桌吃饭喝酒谈天论地深入交往,但是也改变不了双方作为生死大敌的格局。
  他犯了一个大忌讳,一个绝对不可能被谅解的大忌讳。
  有无数人都想要他的命。
  所以,种种情绪汇聚到一起之后,留下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惋惜。
  此人若是能为我所用,则又是一个戚继光,又能安稳国家数十年,奈何!奈何!心术不正!
  萧大亨便想起了沈一贯决然的话语——
  不能为我所用,则必为我所杀!
第七百五十一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萧如薰对卢沟桥还是有一些特殊的感情的。
  另一个时空当中,三百三十九年之后,发生在这里的一场短促的交火,正式吹响了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号角。
  这座桥所承载着的东西,实在是太过于沉重了。
  而现在,身处于另一个时空当中,萧如薰骑着马登上了这座桥,身前是主动放下身段为他牵马的兵部左侍郎,身后,是刚刚建立不世功勋的强悍的战友们。
  更妙的是,从自己开始,再到这些战友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几年前在朝鲜和倭岛上痛击那个胆大妄为的国家的功臣,他和他们一起将那个国家的野心打散,将那个国家打散,挫败了他们的狂妄之举。
  现在,走在这座桥上,萧如薰心中的感触,怎一个“深”字了得。
  应该也是沈一贯的嘱咐,或者干脆是皇帝的要求,让身为兵部左侍郎的萧大亨亲自为萧如薰牵马,引着他走过卢沟桥抵达永定河北岸给有功将士们准备的营地,而其余的随从军队则在南岸休息,等午门献俘仪式结束之后一并撤走。
  萧如薰推辞了很久,也没有推辞掉这件事情,萧大亨直接说这是上意,还请萧如薰不要让他为难,于是萧如薰便服从了。
  兵部左侍郎这样的官员为他牵马,这种荣耀已经是全大明的武将想都不敢去想的了。
  文人最荣耀的时候是在考上科举前三甲的时候,有一个御街夸官的环节,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人会分别由三名文官牵马,带着他们走过一条街,享受人们的欢呼和赞美。
  那就像是一场梦,一场美妙到了根本不想醒过来的梦,甚至于很多前三甲出身的官员一辈子都在怀念刚刚考中功名的那个时候,那种美妙的滋味。
  官场沉浮何其艰险,一不留神身首异处,怎么会有美梦那么舒服呢?
  萧如薰此时也感受到了那种美妙的滋味。
  人们追逐权力,追逐名位,所为的不过如此。
  永定河北岸,朝廷已经派人将原本在这里就设下的一处军营给修缮了一下,作为参加午门献俘仪式的有功将士们的营地,不过很显然,这一万人不可能全部都去参加献俘仪式,只能挑选最优秀的一批,人数大概在一千人左右。
  这一千人才是真正可以抵达午门献俘,亲眼看到皇帝的存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