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815

  这些事情就不在大秦的考虑范围之内了,本质上来说,这些欧洲商人来的越多,大秦赚的钱越多,不说大秦有大量的官办工厂专门做这些生意,民间也有很多作坊承办官办工厂处理不完的多余订单,他们也赚的盆满钵满。
  大秦财政部的人通过多次商队前往欧洲考察,知道大秦的商品在欧洲是多么赚钱,于是不仅通过欧洲商人赚钱,也通过自己组织商队赚钱,那赚的还不是一点点。
  大秦立国不到两年,去欧罗巴的萧氏皇庄商船队出发了五拨,隆武元年三月份走的那支船队回来三个月,四月份走的回来才一个月。
  这支满载瓷器丝绸茶叶铁锅等紧俏物品的船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欧罗巴赚了五倍的利润差价,那是萧如薰的皇商商船队,都是皇庄出产相关的商品然后皇庄出资组建船队,自负盈亏,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萧如薰哪里来的底气自负皇室开支?就是这些疯狂赚钱的商船队,他们往返一趟就能给整个皇宫赚来大半年的开支费用。
  萧如薰对自己的官员出手并不小气,经常请他们吃饭,给他们福利等等,这都是疯狂赚钱的商船队给萧如薰带来的底气。
  而且商船队从欧洲带来一些机械类的小玩意儿,比如手工的钟表和制造精美的小手铳,这些小玩意儿也被萧如薰当作礼物送给官员和将领还有皇室。
  现在大秦但凡是个官员,身上都有一只用来看时间的机械钟表,而将领们几乎人手一支小手铳,不为杀伤,只为好看和威风。
  这些能工巧匠被萧如薰吩咐商船队用钱挖来大秦给大秦办事,然后派人跟他们学习相关的机械知识,予以改进之后融入大秦的本土特色,制造出符合大秦的手工制品,在大秦境内十分畅销。
  这样一大笔一大笔的收入基本上满足了萧如薰的日常开支,国家税收因此可以基本上用在国家建设之上,如此这般的建设给了大秦在基础建设上充沛的资金和活力,因此,大秦的建设十分可喜。
  大驰道,教育建设和大修理,这些都是十分花钱的事情,但是大秦就能动员起相当可靠的力量进行建设和修缮,完善地方上的一些要紧的设施,这和中央拨款与地方动员脱不开关系。
  为这样的修缮提供资金的欧罗巴商人也很受到萧如薰的重视。
  本来萧如薰还想借此机会邀请热那亚和法兰西的高层来大秦一起见个面交流一下,但是后来发现时间太紧迫,三个月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他们赶过来,只好将这个念头打消了。
  但是这年头可以远赴海外做生意的商人哪个在自家国内没有一点身份地位?
  稍微问一下就能问出这个领主那个官员的亲属,因此这些有特殊身份的欧罗巴商人也得到了萧如薰的邀请,一起参加阅兵式。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头唱征服吧!
  随着时间的临近,阅兵式的各项工作都开始进入了收尾环节。
  军队也好官员也好都开始进入了高度紧张的戒备期,一次两次三次的彩排让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皇帝时不时前来抽查情况更让他们十分的紧张。
  比如军队的练习,萧如薰隔三岔五就要抽点时间从皇宫里出来,去军营里面看他们的情况,搞得他们一起紧张兮兮的。
  到现在为止,参加阅兵式的一万人已经选拔出来了,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是精锐,赵虎等人的“阴谋”没有得逞,江大海的水师陆战队有一千五百人通过了审核进入到了阅兵式队伍之中,这让赵虎等人非常不爽。
  但是皇帝拍板了,他们也不敢不答应,现在最主要的是训练,而不是意气之争。
  一排排一列列排成一条直线,如此严格的要求也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即使是这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勇猛士兵也觉得难度极大,互相之间的配合很成问题。
  横着看一条线,竖着看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赵虎等人的脑袋都给转晕了,忙活了好几天才理清了顺序,要求士兵们走路都要走一样的步伐,前后距离一模一样,不准多也不准少。
  为此,他们还引入了奖惩制度。
  走的好的,奖励多吃肉,走的不好的,人家吃肉的时候就在一旁啃馒头,看着人家吃肉,走的再好一点,还能得到银子的奖励。
  这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量士兵为了这样的奖励而不断的奋发向上努力练习,终于走的有模有样,在萧如薰来视察的时候走的相当不错了。
  虽然和萧如薰记忆中的方阵相差甚远,但是萧如薰也不会拿他们去和那些士兵相提并论,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在这个时代,以秦军这样的训练度和组织度,已经独步全球了。
  萧如薰相信,这样的步伐和方阵走出来,能震撼住的恐怕不仅仅是藩属国和欧罗巴人,连自己人都会被震撼住。
  这种声势,这种组织度,这种熟练的程度,和历史上那些天下强军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吧?
  如此这般的步伐和方阵需要多大的功夫才能练就?
  如此这般的声势需要多大的功夫才能实现?
  如此这般的威武和精良的兵器所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战斗力,这是他们的军队和“精锐”可以抗衡得了的吗?
  他们只有仰望,没有其他的办法。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大秦的力量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时候,当他们意识到没有追赶的希望的时候,连嫉妒和恐惧都没有了,只剩下仰望了。
  对大秦全方位的仰望。
  军事政治经济制度上,全方位的仰望,他们的国家精英阶层都会倒向大秦,没有任何的争议。
  他们的国内会很快出现一大帮免费的没有任何需求的“秦吹”和“精秦”,大秦的一切都是对的,大秦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大秦皇帝的旨意不能违背,否则就要死。
  国内的政治风向迅速转向,原先对大秦强势介入的不满和想法会迅速消失于无影无形。
  任何一方势力都不敢对大秦呲牙裂嘴,国内不管怎么弄,牵扯到大秦,清一色的全方位认同不敢唱反调,否则大秦不动手自己都要给自己人骂死。
  一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全面倒向欧美的过往。
  经济科技军事上全方位的落后,那种怎么看也看不到头的绝望的感觉,怎么追也都是徒劳的无助的感觉,将国人的一切自信都给摧毁了,不到十年,舆论全面倒戈,自信完全崩塌。
  实力差距太大,会很容易让人变得卑微而渺小,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哪里都是错误,哪里都是问题,对方的一切都是对的,连对方的空气都是香甜的,月亮也更圆一点,只有学习对方甚至是复制对方才能成功。
  尽管民国的血泪经历和其余一些国家的惨痛过往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取死之道,但是人是健忘的,而且巨大的差距总是能蒙蔽人的双眼。
  找回自信不是靠宣传几句喊几句口号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靠硬实力的发展,怎么失去的,就要怎么夺回来,硬实力发展了,软实力才能发展。
  只有实力差距缩小,属于自己的自信才能逐渐被找回,并且最终压过曾经仰望的对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找回完全的自信,屹立于世界之巅。
  阅兵式向外界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大秦无比强大,是尔等怎么追都追不上的,所以,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头唱征服吧!
  面对大秦的强悍力量,你们有胆量面对大秦的怒火吗?
  没有,真的没有,一丁点都没有,除非被逼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否则是真的没有。
  除了阅兵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流程就是马球比赛。
  萧如薰一直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借助饮食的改善和体育运动来实现人民体质的增强,他所大力推行的饮食改善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花生和大豆的大面积种植,油和豆腐的大量供应与不断下降的价格让他非常高兴,这是他一力推动和主张的事情,他要让每户人家都能吃得上油水,让每户人家都能吃到足够的蛋白质。
  千百年来不论盛世还是乱世,老百姓们只能吃糠咽菜,吃不到油水,连盐都不一定能吃够,盛世和乱世对老百姓的区别在于能否多吃一点糠多咽一点菜,以及能否更方便的活命。
  于是才有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悲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盛世乱世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很大,但是也可以说并不大,因为无论盛世乱世,能够享受到利好的永远不是老百姓,文化不属于他们,娱乐不属于他们,精神生活也轮不到他们。
  他们只能日复一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给贵族地主老爷们做牛做马。
  萧如薰并不敢说自己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至少他在努力。
  他努力的把土地分给普通老百姓,减免他们的税收,减轻他们的负担,给他们提供农业指导和相对公平的生产环境和法律环境,竭尽自己所能惩治贪官污吏,给他们多一点的关怀和照顾。
  所以老百姓们愿意给萧如薰立生祠,说他是圣君,对他顶礼膜拜。
  他希望老百姓可以幸福一点,吃饱一点,吃到些油水,吃到些肉,偶尔,偶尔也能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隆武盛世
  朱元璋希望给全天下的穷人盖房子,凶猛的杀贪官污吏,对老百姓的同情和照顾贯穿始终,虽然人亡政息,但是洪武年间老百姓的日子毫无疑问是稍微好过一点的。
  萧如薰不知道自己死后自己的政策是否会延续下去,但是至少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让老百姓轻松一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喘口气,并且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识字。
  只要识字,就有改变未来的希望,不管多么渺茫,至少有。
  中央政府越强,百姓越安稳,则大秦就会越强大。
  至于体育运动层面,马球比赛只是这个环节当中的一小步,通过在藩属国面前举行的马球比赛,萧如薰计划将他们推广到藩属国之内。
  这样一步步来,进而实现类似于英联邦运动会这样的运动型赛事,增强大秦和藩属国之间的往来。
  以萧如薰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他喜欢什么,下面人自然会绞尽脑汁的迎合奉承他,他的目标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威望将这些运动推广到大秦和整个藩属国的范围内,拉开体育赛事的帷幕。
  现在在大秦军中流行的足球马球和篮球三大赛事很受士兵们的欢迎,并且渐渐也得到了京师老百姓的欢迎。
  有时间的话,每当军队比赛的时候,就会有不少老百姓拖家带口去观看,以至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军队比赛的时候,事先会有人通知,然后下面人会自动组织起来去看比赛。
  今天这个部队对抗那个部队,明天那个部队对抗这个部队,军队和军队的对抗结束了,老少爷们儿还是不尽兴,那就自己也来弄,弄个小规模的比赛,你和我比,我和你比。
  如此一点点地将这样的活动推广到民间,总比三三两两闲下来在茶馆里面唠嗑要好。
  隆武盛世逐渐发展起来,这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京师大道上叫卖的商贩和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人群就是明证。
  那么多的商品,那么多的交易,以及五大通商口岸节节攀升的商税数额,一切的一切都在显示隆武盛世正在到来。
  对于这一点,上街闲逛的布延汗和翁果岱还有李昖都有很深刻的体会。
  抵达北京进驻之后,他们花了几天时间了解了一下礼部的流程,和礼部的官员学习了一些东西之后,就进入到了自由活动阶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