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1/815

  按照技术高低和贡献大小,给三品官员到九品官员的相关待遇,有官员待遇的匠人在大秦的工部和军工部内有数百人,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各方面的技术牛人都有。
  就是这些人将一项技术从概念提出到成功应用在量产列装环节之间的过程给闯过去了。
  萧如薰提出的目标,萧如薰提出的方向,他们将之牢牢记住,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进,并且得到了相当的成果。
  甚至萧如薰随口讲起来的蒸汽机的概念,稍微形容了一下蒸汽机的原理,居然也有几个匠人记在了心上。
  之前萧如薰去视察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几个匠人正在捣鼓蒸汽机,搞得有模有样的,随口说一些重要的零部件萧如薰都听不懂。
  先人不比现代人笨,他们只是缺乏时间和条件。
  这些人萧如薰是不允许陌生人接触他们的,因为他们掌握对大秦很重要的技术,尤其限制了他们的对外交流,他们也签订了保密条约,愿意守住秘密不和陌生人往来。
  实话说起来,只要他们所掌握的一些核心技术不被得到,你尽管仿制,你尽管尝试,十年之内你能成功量产列装算我输。
  十年以后,你确定那些匠人不会被大秦挖走?你确定你的国家还会安然无恙?
  大秦改良的鸟铳生产技术,弗朗机铳和红衣大炮的生产技术,威远将军炮和开花弹的研究,哪一样不是无数匠人日夜不眠潜心研究实验换来的?
  你说量产列装就量产列装?
  小国和大国在体量上本就相差得老远,行政水平和政权强度也相差甚远,资金投入更是天壤之别,对匠人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没有大秦这样的地步。
  大秦的匠人在大秦建立之后得知他们将可以得到官员福利待遇的时候,一个个都跟着了魔一样的,又哭又叫的。
  等他们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拿到实实在在的绸缎布匹和油米面肉,住进萧如薰给他们提供的新房子之后,更是如此了。
  千百年来,匠人连做梦都梦不到自己可以住进这样敞亮的小院子,吃肉喝酒还有银子花,还有这样的待遇。
  然后萧如薰宣布给他们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他们立刻表示——要什么选择?老子世世代代都吃这碗饭,小崽子没得选!
  赶他们走都不愿走,于是萧如薰知道自己的政策是成功的,留住了人才,不让他们散落到民间产生对大秦的危害。
  与此同时,萧如薰还责成各地政府在民间广泛搜集有特殊技巧的手艺人,不管是什么技巧,都要推荐到中央来试一试。
  以千金买马骨的决心搜罗全大秦的手艺人才,还真让他得到了一批千里马。
  各式各样的技术,有的可以在军事方面提供支持,有的可以在农业方面提供支持,有的可以自工程方面提供支持,萧如薰的这一波行动让大秦的一些官员知道了什么叫做人才在民间。
  毕竟基数大,产生人才的几率也大,不过民间人才不是无穷无尽的,自己培养的人才才是无穷无尽的。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萧如薰也提出了开办技术专门学校的想法,自己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并且进行技术的总结和学习,培养能够为大秦走向近代工业化之路献出力量的人才。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赵士祯不想深究
  萧如薰将自己的想法深入浅出的给赵士祯说了一下。
  赵士祯勉强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知道皇帝根本不担心那些外藩仿制学习大秦的技术然后拥有和大秦一样的武器。
  但是对于皇帝如此这般的信心来自于何方,他并不清楚。
  他觉得很多事情上皇帝都有莫名其妙的自信,当大家都很怀疑的时候,皇帝站出来说——就这样做。
  然后做成了,大家都很惊讶于皇帝的信心和果决,觉得或许这才是能带领大家走向幸福的明君。
  但是在赵士祯看来,皇帝的果决和信心来的很奇怪,很多事情皇帝好像都不明白,却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他会描述一些看上去天马行空很奇怪的东西,但是最终,却能办成事情。
  赵士祯不是个迷信的人,打心里他不相信什么真龙天子什么真龙降世之类的,可是萧如薰屡屡做出让他惊讶的决策,这些决策偏偏还是对的,这就让他非常疑惑了。
  疑惑到了一定的地步,他甚至产生了对萧如薰的绝对信赖,他不想深究了,觉得深究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你要是能深究出什么东西来,又为什么会是萧如薰当皇帝呢?
  他一个将军出身怎么就知道那么多关于技术关于农业关于商业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明白?
  而且这些根本就不重要,因为萧如薰属于真正的没有人敢于追究的那一类人。
  谁敢追究自己的皇帝?谁敢追究自己的天?自己的主宰?
  那是完全没必要的事情。
  不过赵士祯是这样想的,不代表其他人也是这样想的。
  萧如薰注重技艺这样的做法在一部分朝廷官员来看是十分没有道理的。
  儒家传统是重经义而轻技艺的,对于皇帝屡屡不提重开科举选拔人才却不断的搞什么特殊学校培养什么奇怪人才的做法,一些官员觉得很不理解。
  但是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当今陛下本就是通过掀桌子砸碎一切坛坛罐罐之类的才获得了如今的政权,根本不怕他们。
  现在孔家跪着,天下读书人因为土改损失惨重,剩下的一批既得利益的读书人早就忘记了圣人教诲,一门心思的帮着萧如薰迫害其他的读书人。
  土改这样的行为现在已经扩展到了整个江南和半个江北,江北的土改运动已经深入到了腹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眼看着儒门千年势力被萧如薰一朝拔起一点不剩,他们是有心无力。
  如果还在一年前的话还好说,可是当初大家伙儿谁也没看清楚萧如薰的本性,被他狂暴的手段吓到了,该死的都死了,没死的也只能苟延残喘做他的提线木偶,他说什么都奉承,现在他的皇位彻底稳当了,谁也没办法了。
  虽然还有人向皇帝建议开科举,但是似乎也有人自嘲这是多此一举,皇帝根本没有必要鸟他们,他完全有自己的方式。
  现阶段萧如薰不可能重开科举,他只相信自己的原班人马可以帮自己稳固政权,用自己的方式选拔任免官员,牢牢把握人事权和选择权,不将这个权力交给儒门。
  有不少人都在暗地里怀疑萧如薰打算变法,变儒门之法,有些人猜测皇帝是法家的拥趸,还有些人觉得皇帝喜欢墨家之法,甚至有人觉得皇帝会变道家之法。
  但是没人知道萧如薰到底想要干什么,他的一举一动总让自己的臣子们猜不透,看不懂。
  他们也没有必要猜透看破,这是没有意义的。
  萧如薰和赵士祯一起视察了五六个火器作坊,观看了匠人们的制作,观看了鸟铳生产的流水线和新生产出来的鸟铳的射击测试,还有刚刚生产出来的光启式燧发铳的射击测试,自己还亲自上阵试射了几发。
  “很好,精度比起之前更准了,这个膛线拉起来比之前是不是还能快一点?”
  萧如薰借着光打量了一下枪管子里的膛线。
  “回陛下的话,的确如此,现在咱们的工艺比之前要好多了,熟练工匠人数也比之前多了很多,材料也很充分,制作起来的速度和良品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全赖陛下鸿福。”
  赵士祯也学会拍马屁了。
  萧如薰哈哈一笑,摇了摇头。
  “可别说这都是朕的功劳,你们的功劳更大,对了,朕打算在禁卫军里面组织一支一万人的燧发铳队,就用光启式燧发铳,你们能保证跟上军队的需求吗?这个需求可一点都不小。”
  工艺和产量进步到今天的地步,加上之前的积累,萧如薰早就按耐不住要把燧发铳投入到实战之中的想法了,鸟铳队人数多数量大容易形成战斗力,但是精准度大大不如光启式燧发铳。
  眼下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萧如薰已经不能满足把燧发枪手当作狙击手这种行为了。
  一万人的燧发枪队起码需要三万支燧发铳作保障,对于赵士祯来说,压力并不小。
  “陛下如有需要,军工部上下就算是拼掉性命也要为陛下完成此事!”
  但是赵士祯可不会说出办不到这种政治不正确的话,虽然这的确很有难度,可是这并不是推脱的理由。
  萧如薰笑了笑。
  “朕不要你们拼命,朕要你们改进技术,增加产量,用更加轻松的方式完成朕的要求,这才是朕的目的,你们都死了对朕有什么好处?朕可不希望你们死,明白吗?”
  赵士祯等军工部高层连忙表示明白。
  军队发展到今天,萧如薰觉得是时候把军队的时代属性往前提一提了,鸟铳只能算上个时代的产物,而线膛燧发铳这种产品才是下一个时代的产品。
  萧如薰没有办法让军队立刻人人都装备上强大的武器,那太不现实了。
  但是只是一支部队,只是一支部队提前进入下一个时代,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十五万禁卫军是萧如薰直接指挥的特级军队,集合了全国全军最精锐的士兵,而且每年都有轮流戍守边疆的任务,战斗力也必须要维持在这个标准之上,对于萧如薰而言,禁卫军可不是看门狗。
  他可不会把大秦的禁卫军培养成赵宋王朝那种废物军队,八十万人就像八十万头猪一样,白白耗费大量财政预算,却办不成一件事情。
  大秦的禁卫军数量就那么多,待遇是全军最好,只有最精干最强悍的士兵才能进入禁卫军,皇家禁卫军必然是永远的最强军团,在这样的军团里安排一支一万人的燧发铳队,那该是何等的场面?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他只是皇帝(上)
  线膛燧发铳可是具有相当的射程和精准度的枪械。
  虽然射速比较慢,但是结成军阵使用段射战术,也能形成战斗力,而且效率远远高于鸟铳。
  不过训练一支燧发铳队需要的精力和投入就更大了,萧如薰训练自己直属的两千人燧发铳队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这种讲究精准度的枪械兵是要用子弹喂养出来的。
  这支部队和全靠数量取胜,闭上眼睛瞎几把打的鸟铳队就完全不同了,鸟铳兵就是端着枪面对前方然后闭上眼睛瞎几把打,因为鸟铳也完全没有什么精准度好说,全靠数量取胜,线膛燧发铳就不一样了。
  所以现在军队里这两千人的燧发铳手才被称为“龙骑兵”,寓意为萧如薰这位真龙天子的亲卫骑兵,只有他们才有的称谓。
  现在萧如薰要把龙骑兵扩编到一万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1/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