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505

  更别说郭瑾还要把自己的几个弟弟送去海外,并且持续数年不间断地给他们输血,帮他们站稳脚跟创立基业。
  一旦推行这样的官员考核计划,就必然会无限度提升行政成本,一下子让国库不堪重负。
  办成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很美好,实则会让帝国的财政不堪重负,维持不了太久这样的局面,就算有日本的白银和黄金输入,也是一样。
  帝国办不到。
  所以郭承志的想法注定不能得到实现。
  当家难,当一个大家更难,郭承志现在不明白,以后当了皇帝就会明白捉襟见肘的苦楚了,别看皇帝富有四海,真要办起事来,多少钱都不够用。
  于是郭鹏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你会觉得办一件事情很简单,且只能看到好的结果,等将来你再看,你就会发现这里头全是问题,承志,治理国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还要多学习。”
  郭承志有些失落。
  他没能解决问题,没能为郭鹏分忧,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学习还是不到位。
  可是他不知道,有些事情,无论怎么学习都是无法解决掉的。
  成熟的从政者,比如郭某人和诸葛亮都很清楚这种事情是难以解决的,提出来归提出来,是否要解决是另外的事情。
  诸葛亮心里很明白解决这种问题的难度所在,他这样说,是在向郭鹏表示,他已经充分领会到了执政这件事情的根本。
  他是一个成熟的从政者了。
  他不再稚嫩了。
  郭鹏很高兴,虽然他无法解决官僚,但是他得到了一个成熟的诸葛亮,这个诸葛亮将会给魏帝国带来极其重要的帮助。
  “孔明,你成长了。”
  “全赖太上皇的信任和期待。”
  “这是你自己的优秀所致,与我的关系并不大,你自己可以成长到这个地步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所以,你在北庭都护府还有什么没有办完的事情要交代吗?”
  诸葛亮的心脏开始了加速跳动。
  “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完成,需要交代。”
  “可以,我会派人回去传递消息给皇帝,然后给你安排一个继任者,你与他做好职位交接,然后你就可以回洛阳了,皇帝身边,需要你的存在,孔明,不要忘记我对你的期待。”
  郭鹏走到诸葛亮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诸葛亮愣了片刻,然后整顿自己的仪表,端正自己的衣冠,极为认真严肃的向郭鹏行君臣之礼。
  “臣,诸葛亮,永不敢忘。”
  其他人说这话,或许是场面话,敷衍的态度居多。
  诸葛亮说这句话,是他真的想要说这句话,既然他说出了口,他就会真的照着做。
  于是郭鹏笑了,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
  “朝廷那么多部门,你觉得你自己最适合什么部门?”
  “这……”
  诸葛亮觉得郭鹏未免对他过于优待了,这种事情难倒也是能看着他的心思去选择的吗?
  “太上皇,臣以为,什么地方有空缺,臣就往什么地方去,中央官署的职位之紧俏,臣也是有所耳闻,不敢劳烦太上皇为臣破例。”
  诸葛亮十分谦虚、谨慎。
第1535章
魏帝国十分需要的宝贵财富
  诸葛亮如此谦虚谨慎,郭鹏自然高兴。
  但是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对于特殊的人才,朝廷自然有特殊的待遇。
  “寻常官吏是如此,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调入洛阳,还是会有一些特殊优待和安排的,立下功劳政绩亮眼的也有优待,主动要求前往荒凉边地为官的,更能得到优先提拔。”
  “还能如此?”
  诸葛亮有些吃惊。
  “当然,世人都知洛阳好,全都往洛阳跑,边境苦寒之地难道就不需要官员了吗?一个个的都喜欢繁华之地,厌恶苦寒之地,朝廷当然要有区别的对待。
  你这一类主动愿意前往苦寒地区治理地方并且做出政绩的官员,是优先提拔的第一队列,有待遇优厚的要紧职位,是紧着你们这些人挑选,然后才能轮到其他人。”
  “臣闻所未闻……”
  “嗯,我打算马上就和皇帝说,然后让皇帝把这个规矩对外公布,这个规矩其实一直都有,只是不曾对外正式公布罢了,所以有些人不知道,这不怪他们。”
  郭鹏微微的笑了笑。
  诸葛亮的心里顿时充斥着异样的情绪。
  这……是真的?
  的确是真的。
  但是诸葛亮脸皮薄,始终不好意思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职位,所以到头来也不肯说,郭鹏只能让郭瑾自行斟酌了。
  什么人该动一动,什么人可以保留,那是郭瑾该去考虑的事情。
  谈完了这些事情,郭鹏又和诸葛亮谈起了安息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问题。
  而让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诸葛亮对这件事情也有了了解。
  “臣常常会去各地的城池巡查,巡视市集,观看商贸状况,随机调整施政,大约两月之前,臣发现,往来贸易的安息客商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这在往年是不正常的。
  于是臣安排通译接触那些还在进行交易的安息客商,得知安息和娄摩发生战争,娄摩国节节胜利,安息国节节溃败,臣料想如此一来,安息国客商必然减少,大幅降低,乃至于完全不来。”
  一旁旁听的郭承志感到惊讶。
  郭鹏一路走来安排帝国西陲的官僚们所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这件事情的发生而做准备,其他官僚尚且不知道不关注此事,诸葛亮居然关注到并且有所了解。
  果然,此人很不一般。
  郭承志有了如此的想法。
  郭鹏也感到些许意外,但是并不觉得惊奇,以诸葛亮的缜密作风,得知这样的事情并且做出预判并不难。
  “得知这件事情之后,臣便不断的搜集情报,准备写奏表递给陛下,让陛下知道这件事情并且早做准备,不曾想太上皇已经知道了,那么陛下那边……”
  “嗯,皇帝也是知道的,我知道的应该比你要早一点,我还知道安息国的国都已经被娄摩人攻克,安息皇帝受伤逃跑,安息国危如累卵,所以你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
  郭鹏的话让诸葛亮眉头紧锁,大为担忧。
  “如此一来,西域三府,还有凉州、雍州都要出问题了,太上皇,您……应该已经有了对策吧?”
  诸葛亮本来非常担忧,可是忽然想到郭鹏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不可能不对此做出反应,他能说出来,就代表他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郭鹏点了点头。
  “应对之策算不上,只是做出些许亡羊补牢之事,能让损失降低一些,但是损失一定会有,所以孔明,你这一次回去,搞不好还会受到一些朝臣的攻讦。”
  “臣……太上皇,您是否觉得臣提出这样的策略是有问题的?”
  诸葛亮稍微犹豫一下,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询问道:“您是否觉得臣这样做,会给西域三府和雍凉二州带来更大的危难?”
  郭鹏端起茶碗喝了口茶,然后摇了摇头。
  “孔明,我素来不是因噎废食之人,如果我不赞同这件事情,你,还有毛玠,根本就不可能有在雍凉二州和西域做这样的事情的可能,你们能做,本身就说明我是同意的。”
  诸葛亮对此并不感到疑惑,这当然是真的。
  “雍州也就算了,凉州、西域,也有数百万人生活,他们无论怎么努力耕种土地,也不可能过得比中原地区的人更好,同属魏国子民,我不愿意看到他们一直过苦日子。
  种地不能让他们吃饱肚子,那就要让他们去做生意,不能因为重农抑商的国策就让他们饿肚子,国策是国策,但是魏国是大国,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大到令人咂舌,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孔明,因地制宜才是魏国这样的大国最适合的发展方式,中原适合种地产粮,那就种地产粮,西域和雍凉适合经商,那就去经商,彼此之间可以分工合作。”
  郭鹏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微微点头,越想越觉得就是如此。
  “可是问题依旧存在。”
  “问题当然存在,不可能存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这件事情的坏处就在于过于依靠域外之邦,需要靠他们来购买我们的商品,一旦他们本身出了问题,我们也就要出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