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5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4/1505

  天下文脉所在地啊!
  东汉一朝,人才最为昌盛的地域集团啊!
  颍川,绝对不能就此衰落!
  看着士子们奋笔疾书的样子,陈纪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他可不知道现在很多士子的心里都充斥着疑惑。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
  不少士子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一脸懵的,本来写经义问题写的好好的,信心十足的看下一道问题,结果就看到了这个。
  这……
  这是什么问题?
  士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后脑,接着往下看下一道题,结果更是懵。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
  士子们满脑袋都是问号,完全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
  这还不算完,还有一道,还有一道类似的问题。
  『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且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
  更懵了。
  不少人都开始抓耳挠腮想问题的解答,有的直接放下了笔开始用自己的手指来计算,有些紧张的甚至想把鞋子脱了加上脚趾头一起数。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徐庶就知道自己赚大了。
  然后他情不自禁的向诸葛亮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
  做出同样动作的还有孟建和石韬。
  这完全就是原题,鸡兔同笼的原题,当时他们看到了之后还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现在一看,连数字都没有变过。
  但是对于未曾接触到《九章算术》的家伙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好解答。
  诸葛亮,这家伙是真的聪明。
  徐庶忍不住在心底里称赞诸葛亮的聪明,感觉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什么似的。
  诸葛亮自己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只是稍微笑了一下,因为他知道,事先搜集一个人的情报,针对那个人做针对性的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郭鹏这样的大人物,他做了什么,往往都是可以很轻松的打听到的,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事情。
  比如郭鹏喜欢数学,比如郭鹏擅长统兵征战,比如郭鹏还会治理地方,也擅长儒家经典和法律条文,是一个非常全面的统治者,能力极强。
  既然是郭鹏主导的论才大典,肯定不会止步于儒家经典,学业堂里学的那些东西,大家擅长的经义问题,或许并不是主流。
  诸葛亮猜对了,郭鹏喜欢的是经世致用的人才,而不是老学究,老学究他这里有很多,一整个完整的老学究团队。
  郭鹏需要的是具备常识,对各种知识一视同仁的实用型人才,能治国的,能理政的,能搞经济的,能带兵打仗的,种种种种。
  当然了,这些问题都很初级,郭鹏显然不认为自己可以直接从这些士子之中选到可以立刻做高官大将的人才。
  那样的人才都是从其他地方撬来的或者是俘虏来的,轮不到这群连官都没有做过的士子。
  尽可能地贴近实际,少说些假大空的话,他们的地位根本轮不到他们说那些假大空的话。
  所以这场策试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回答问题的侧重点,郭鹏要看,这帮人究竟是具体的实际问题回答的多,还是假大空的策略政略回答的多,前者可以纳入魏公府,后者,一边玩去。
  自己是什么人自己不清楚吗?
  国家大事轮得到你们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吏都没有做过,都没有尝试过治理人民,我问你一个州的发展策略,你居然还真的敢说?
  一个小兵都没有带过,军营都没进过,我问你该怎么对付强大的外敌,你还真的敢说?
  就是基础,从基础当中看出一个人的态度,有了态度,就可以进行磨练,终究会成长为优秀的官吏或者军官。
  连态度都没有,那只能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东汉政府之所以低效腐败,就是因为喜欢假大空的家伙太多了。
  诸葛亮从这方面的问题的出现抓住了一点点的小小的苗头,有了一些大胆的猜测,于是毫不犹豫的逮着基础问题猛写。
  将自己会的,能回答出来的关乎到各类基础的问题都回答了出来。
  比如农时,比如赋税,比如土地收成,比如水利,比如征兵数额,比如基础的算术题目,还有儒门经典的经义问答。
  至于大而化之的战略性问题,诸葛亮就简单写写,然后说自己见识少,孤陋寡闻,不敢妄自揣测国家大事。
  诸葛亮决定要做一个接地气的诸葛亮,而不是把牛皮吹到天上的诸葛亮。
  而有诸葛亮这样对自己清醒的认识的人实在算不得多。
  仗着年轻气盛就敢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的不在少数。
  有些甚至对郭鹏的屯田政策进行批判,说这样不利于民众休养生息。
  一场考试差不多考了一个上午,然后考生们纷纷交卷离开。
  虎卫亲兵的士兵们拿出封条,将考生们盛放竹简的考盘里的姓名籍贯给封住,之后,将这些考卷送到阅卷房内。
  阅卷时间为一个月,八名阅卷官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合格者的名单和试卷交给郭鹏,由郭鹏带领自己的核心心腹们亲自进行复审。
  然后才会选拔出优秀的可以进入魏公府邸的新人们。
  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人们,不局限于一州一郡。
  诸葛亮交卷离开之后,徐庶紧跟着诸葛亮把竹简整理好放在考盘内,然后追着诸葛亮离开了考场。
  “孔明,你可真是神了,那算术题还真是给你算准了。”
  徐庶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稍微吹捧一下诸葛亮,毕竟他帮着自己答对了不少问题。
  诸葛亮只是笑笑。
  “不过是多打听多思考罢了,你也可以办到的,这算不得什么,咱们只要做到最好,接下来,就听天由命吧。”
第0643章
蔡邕相信郭鹏
  徐庶和诸葛亮走了一会儿,孟建和石韬追了上来。
  “孔明,你可真是聪慧,我方才出来的路上不断听到有人在讨论雉兔同笼的问题,一脸难色,显然是没能回答出来。”
  “是啊孔明,这次咱们要是入选了,你是大功臣!”
  孟建和石韬一起夸赞诸葛亮,诸葛亮抿嘴笑了笑,显然也是有些得意的。
  不过,接下来孟建又说了另外一个事情。
  “方才出来的时候,我听一个人说他的叔父在魏公府中为官,他只要稍微请叔父运作一下,一定能入选,孔明,你说咱们是不是也要……”
  孟建看着诸葛亮。
  石韬和徐庶也有些意外,也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
  “论才大典,这是第一次举办,形式前所未有,十分新颖,来自各州郡的士子聚集一堂,一起参考,以学识交手,比拼高下,一口气将天下英才纳入府中,如此这般的魏公,难道会接受这样的事情出现吗?”
  徐庶等三人眉头紧皱,觉得诸葛亮说的有道理。
  “我等只需要静观其变,其他的,什么也不要做,邺城不比襄阳,邺城太大了,各州郡的人都有,任何一个州郡的人想要把持什么事情,难度都很大,不可以用看待襄阳的方式看待邺城。”
  诸葛亮这样一说,徐庶三人也觉得有道理,于是纷纷附和,一起跟着诸葛亮回到了诸葛瑾的府邸,准备等待一个月之后的选拔消息。
  这场牵动了很多人心的考试无疑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因为这将决定的是一大批士子进入郭鹏的魏公府成为郭鹏的属吏,从而踏上仕途的机会。
  对于很多失去了原有关系网络的破落士族们来说,这次机会太宝贵太重要了,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而对于其他一些有想法的人来说,这一次,也是推动他们的子弟进入郭鹏幕府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