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1505

  郭嘉一看这是郭鹏看好的答卷,顿时来了兴趣,接过来一看,发觉这份答卷果然做的很好,于是也给这份答卷画了一个圈。
  接着郭嘉也把这份答卷推荐给了身边的田丰,示意这是郭鹏看好的答卷,田丰点了点头,接过来一看,感觉的确是不错,他是很看好郭鹏的眼光的,于是点点头,画了一个圈。
  郭鹏将一切尽收眼底,很满意的勾起嘴角。
  团队对自己的服从度还是很高的。
  这比选拔人才还要重要。
  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观察部下们对自己的服从度,这是郭鹏越来越喜欢做的事情。
  可以想象,未来,他的部下们的日子并不会太好过。
  因为他强悍,也多疑多思,更善于判断。
  六天时间,高层核心团队挤出时间进行人才的评断,最终选出了五十六名得到了六个圈圈以上的士子进入魏公府。
  整个三百二十六份答卷里,只有十七个人没有得到四个圈圈,被排除在外,剩下来的三百零九个人全都被选上了。
第0645章
给徐州人长脸
  这一场论才大典,进入魏公府的只有五十六人。
  剩下的都会被分配到其他各个部门,比如尚书台,比如参谋台,还有国相府之类的地方,包括他们的下辖部门,进行观政学习。
  一段时间之后,再安排到地方基层政府去学习,接触普通民众,了解民生疾苦和农业生产的不易。
  最后才是择优调回中央,调到郭鹏身边,或者升职到其他的郡县办事。
  这套流程从郭鹏开始培养自家子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培养郭鹏的小伙伴们的时候,像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一些子弟,还有郭氏子弟。
  比如曹昂,先在郭鹏身边跑腿熟悉政务,然后放到地方上做村长,一段时间以后升职做了乡长。
  在乡长的任期内,曹昂遇上了郭鹏南征袁术战役,作为后勤部队的一份子率领全乡壮丁运送粮草,立了功劳,现在已经被提拔为县令。
  曹操还是教子有方的,曹昂自己接受的教育也不错。
  在县令任上遵照郭鹏的政策,率领民众恢复废弃的荒地,开垦为良田,修缮水利,提高了粮食产量,安定了民生,治下县域的人口出生和粮食产量增长位居全郡第一。
  身为郭鹏麾下重臣、正妻曹氏的亲生兄长曹操曹孟德的儿子,曹昂可谓是出身名门,就算是躺着不动都有大好前程。
  尽管如此,曹昂却依旧勤勤恳恳做官做事,亲自带着部属进入乡间,查看粮食作物的生长情况,可谓十分勤勉,官声极佳。
  现在曹昂算是青年干吏当中非常出彩的一位,经常被郭鹏树为典型予以表扬,每一次表扬都会让曹操面上有光,十分开心。
  有了这样的典型,郭鹏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比较顺利的往下推行,逐渐形成了一个从基层到高层的培养体系,这个体系逐渐地完善,成型。
  自然,为了表现对士人子弟的照顾,士人子弟不用下乡,被征辟之后,在中央实习一阵子,直接到县里面做办事吏员,等于比寒门出身的人起步高了两级。
  对此,寒门士子们不满意,但是哪怕是出身如曹昂也却不敢多言,士人子弟依旧充满了骄傲和自信。
  不过这仅限于身处原籍的士人们。
  像诸葛亮和石韬孟建这种流离失所的破落士族还有徐庶这种寒门子弟,他们的处境可一点都不好,就指着这次论才大典翻身,有个职位做就不错了,还敢挑三拣四?
  他们只能十分焦急的等待着最终的放榜结果——
  魏公府的消息是一个月之后,会在魏公府门前将入选名单用一块大木板写好,然后公布,士子们可以自己过来查阅,找到自己的名字。
  若是找得到,就带上名帖,来魏公府报道,接受魏公府的安排,听候差遣。
  现在整个邺城都十分关注这件事情,关注度甚至盖过了即将登基成为大汉皇帝的刘健。
  正式公开前两天,当着郭鹏和一群臣属的面,糊名被拆掉,入选士子的姓名表字出身籍贯终于大白于天下。
  虽然没有具体的排名规矩,但是按照郭某人的恶趣味,还是将前十名给评选了出来,打算到时候将前十名的名字公布,好好的给他们扬扬名,来一个御街夸官,向士人们宣扬论才大典的意义,为论才大典进一步常态化奠定舆论基础。
  御街夸官的威风,是无数文人士子所梦寐以求的,那场面,那感觉,足以让经历过的人一生难忘,没经历过的做梦都想经历。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是要这样,利用人的虚荣心,将这场论才大典给常态化,以达到和举孝廉分庭抗礼的地步,甚至取而代之。
  被选择出来的名字一个一个的揭露出来,某某州某某郡某某人,一个接一个的把名字念了出来。
  郭鹏也没听着有几个熟悉的名字。
  前十名之外,郭鹏就听着一个豫州颍川郡的石韬广元,其他的名字都没听到,也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
  不知道是不是在前十名之列。
  每听着一个颍川人,陈纪的脸上就露出一些喜色,要是他熟悉的大姓子弟,就更加高兴。
  荀攸则喜怒不形于色,虽然看不出表情,不过从他的眼神里,郭鹏还是能读出一些东西。
  显然,颍川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某些事情,又因为荀彧的不配合,使得颍川人急欲在这场论才大典里推出更多的子弟来到郭鹏身边,试图在未来的关键时刻争取到从龙之功。
  这次论才大典选中的颍川人数量的确不少,大概二十多个,但是郭鹏觉得按照陈纪和荀攸的想法,这个数字大概并不令他们感到满意。
  令人瞩目的前十名就要开始公布了。
  官员们心里都清楚,郭鹏特意排了个前十名,很显然就是为了着重培养这十个人,这十个人估计会在未来取得不小的成就。
  这里头郭鹏不太熟悉的名字还是占了大多数。
  熟悉的名字里,算一个第十名,豫州汝南郡的孟建公威,还有第七名的同样来自颍川郡,但是却不为陈纪和荀攸所知道的一个姓徐的士子,还有一个第三名,荆州零陵郡出身的士子刘巴。
  陈纪和荀攸对那个徐姓士子有点陌生。
  徐庶,字元直。
  颍川郡有姓徐的士族人家吗?
  陈纪和荀攸都没想到。
  难不成是寒门?
  两人有些疑惑。
  除此之外,前十名里有一个郭氏子弟,排在第五名,名为郭勋,年方二十,是郭氏后生里比较不错的年轻人,郭鹏打算大力培养。
  然后就是来自兖州和冀州的几名士子,一名姓田的士子,名为田勇,是田丰的族人,排在第二名,田丰听闻,脸上流露出了喜色。
  之后,就是第一名了,无论什么事情什么时候,第一名当然是最受人瞩目的。
  名单公布,是一个徐州人,来自徐州琅琊郡的诸葛亮孔明。
  郭鹏嘴角微微勾起,扭头看向了不远处的诸葛瑾,但见诸葛瑾一脸激动的神色。
  诸葛亮,还真是不负所望啊。
  郭鹏这边有些感慨,而在场的几名徐州官员则感到十分惊喜。
  以糜竺为首,张昭和张纮,还有鲁肃,都很惊讶,一名徐州士子可以取得第一名,这可太给徐州人长脸了。
第0646章
诸葛孔明跑得快
  徐州人在郭鹏的集团里算是比较弱势的。
  不像兖州有陈宫和程昱做领头人,也不像冀州有田丰做领头人,徐州人加入的本来就晚,预定的领袖陈登还死了,领头羊糜竺还是个商人出身。
  张昭张纮在徐州本地有名声,但是在邺城,只能算小人物,算不得什么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不靠着糜竺,他们很难站稳脚跟。
  所以徐州人更希望有新鲜血液可以加入郭鹏集团,增强徐州人的力量。
  现在论才大典第一名是徐州人,他们自然觉得高兴。
  最高兴的人自然是诸葛瑾,他在郭鹏集团里连张昭和张纮都不如,是个真正的小人物,要不是郭鹏主动提拔他,他现在估计也就留在徐州做个郡吏,做不得中央官员。
  没想到自家兄弟如此张脸,居然考到了第一名,按照郭鹏对这件事情的重视,自家兄弟前途无量啊!
  诸葛瑾十分高兴。
  “好了,情况就是这样的情况,之后,把这些名单公布出去即可,你们一直都嚷嚷着缺人缺人缺人,这一回,孤一口气给你们弄来了三百多人,够你们应付一阵子了吧?”
  郭鹏打趣般的说道。
  众人都大笑不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