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1505

  他们自幼在临淄营长大,接受临淄营的教育而成长,天资优越,能力强,对郭某人也是忠心耿耿。
  意识到大商队对国家的重要性,在选择扶持曹氏商队和糜氏商队的同时,郭某人就开始往曹氏商队和糜氏商队里掺入各种临淄营精心训练出来的优秀种子选手。
  临淄营外的事情,郭某人是无法完全主宰的,因为他不是真正的皇帝。
  但是在临淄营体系内,郭某人就是他们的主宰,就是他们的神,可以决定所有的事情。
  一言以决一切。
  从最开始的萌芽到如今这个数万人的大型秘密组织,郭某人缔造临淄营花费了无法想象的金钱和精力。
  最终建立起来的总部位于太行山脉之中的临淄营,早已不是单纯的情报刺探机构了。
  阎柔负责的情报组织,只是临淄营的一个执行机构。
  临淄营内部的训练营才是临淄营真正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郭某人投资最多的部分。
  利用多年战争间隙,郭某人大范围搜集战争孤儿,将之抚养长大,并且让他们受教育,然后成为自己手里的一支高素质备用人才队伍。
  养育培养这些战争孤儿的机构就是训练营。
  有了建立临淄营的想法之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好在未来与士族博弈以掀翻士族,郭某人就诞生了自己秘密培养人才的想法。
  为此,郭鹏还在表面上宣布执行有教无类政策,用教育黎庶识字、任命黎庶做基层官僚为诱饵,利用蔡邕扭转士人们的视线。
  他要让士人们把视线集中在太学,集中在洛阳,以此争取时间。
  而这样做的真实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隐藏训练营的存在。
  培养训练营内的孤儿们的确耗费了大量的钱财。
  郭某人的小金库基本上就是为他们准备的,钱是大量大量的赚,但是也大笔大笔的往外支出。
  就是郭某人养育了他们,郭某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是真的,没有半点掺假。
  临淄训练营和秘密工场一起,都在太行山脉之中,隐藏的很好,以此为便利,他们全面使用纸张和书本进行学习。
  不仅学部分儒家经典,也接受郭某人为他们制定的农业、商业、军事、法学和情报方面的知识教育,向着实用性办事吏员的方向前进。
  通过多年战争和理政所得到的经验,郭某人亲自抽时间指导临淄营相关人员编撰教材给训练营的孩子们使用。
  然后利用早前培养出来的优秀孤儿们,从中选一批,留下来继续教育新进来的孤儿们,以此形成持续的教育模式。
  训练营内完全采用班级制度和学科制度,无限接近于近现代教育模式,并且掺入了高强度的忠君教育和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视年龄长幼,每人最少需要经过五年学习才会被外放出去担任职位。
  训练营的规模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而逐渐扩大。
  人数从少到多,从最少时的几百人,到最多时能有五千多人同时在训练营里生活。
  和过去不断增加的孤儿数量相比较,最近要好多了。
  因为国家统一了,战争孤儿的数量越来越少,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孤儿还是存在。
  郭某人还是会安排临淄营专人注意,一旦发现,就收养过来充入临淄营进行抚养。
  训练营里成功结业出来之后的人才会不断向临淄营内外输出。
  或者进入军队里担任基层军官,或者以正常黎庶身份担任基层小官吏,或者进入临淄营情报系统,或者加入曹氏和糜氏两大商队。
  主要是进入情报系统,为内外情报系统工作,维持郭某人对帝国的掌控,这需要特别多的人手。
  少数有特别才能的才会被外放出来做其他的事情。
  从青州时代到如今,十几年的时间里,除却临淄营自用的情报系统人员之外,外放出来的只有两千余人。
  说到底,也不是每一个战争孤儿都能加入临淄营的,是否能加入也是需要筛选的。
  战争孤儿人数很多,但是可以被拯救的,只有身体完好没有疾病且精神正常的,他们只是全体战争孤儿之中的一小部分。
  郭某人想做慈善,但是现实不允许他做慈善。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需要这些吃他的穿他的孤儿们长大以后为他卖命,成为他最忠实的棋子,将他的意志贯彻到底。
  身体有问题,精神有缺陷的,就不能进入临淄营,能进去的,都是身体完好精神正常,且有未来的。
  这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慈善。
  训练营出来的人们被统一称为训练营子弟,在各个领域做出成绩的训练营子弟会得到郭某人的亲自接见,亲自奖励,并且分配更重要的任务。
  杜峰和马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在商队内做小事的时候就展现了经商的才能和走南闯北的胆气,从而被注意到,然后脱颖而出不断升职,最后得到了郭某人的青睐,被委任了两大商队的实际经营权。
第0944章
庞大的联合商队
  曹氏和糜氏早就知道商队的实际掌控权已经在皇帝手上了。
  曹洪和糜竺只是名义上的拥有者,为皇帝背书,成为皇帝的白手套,甚至他们不能拥有最多的利润分成。
  糜氏一早就认命了。
  乖乖站好接受指导,没有任何异议,躺着拿钱就好。
  曹洪那边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也乖乖躺倒,放弃了挣扎,拱手交出控制权,成为皇帝的一颗棋子。
  说曹氏商队和糜氏商队成为郭某人手里的皇家商队那是一点错都没有。
  杜峰和马远秉承郭鹏的意志,将曹氏商队和糜氏商队带到了天南海北去做生意,但凡是郭某人需要的地方,都有两大商队的踪迹存在。
  现在,正是郭鹏需要他们的时候。
  “我在训练营里投入了大量的钱财,你们也是清楚的,眼下各方面都要用钱,我还打算修建一条从洛阳直达南方的内河水道,这需要更多的钱,国家财政已然捉襟见肘,不想办法开源,是办不到的。”
  郭鹏叹息道:“你们应该知道丝绸商路对我,还有对魏国的重要性,能否成功打通这条商路,把商品卖出去,赚取更多的钱财,这对于我和魏国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杜峰和马远连连点头。
  “陛下的意思,我等明白。”
  “嗯,眼下河西四郡已经恢复,我已经派人回到了柳中城驻守,你们可以开始准备,多带一些商品前往西域,与西域诸国接触,交易,在这个过程中,仔细打探西域诸国的实际情况,内政外交等等。”
  郭鹏又交给了他们一个重要的人物。
  两人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除了西域,西域之外的一些国度你们最好也接触一下。”
  “西域之外?陛下说的是贵霜国和安息国这些国度?”
  马远询问道。
  郭鹏点了点头。
  “西域诸国虽然数量多,但是国家大多很小,相对的,人口也很少,购买我魏商品的能力也不会很大,从前汉史料里大概可以得知安息国和贵霜国都是很大的国家,人口很多,占地很大。
  所以若是能与他们贸易往来,应该能卖出不少东西,当年班超占据西域之后,曾经派使者一路向西,越过安息国,前往大秦国,据说大秦国比安息国更大,在华夏之外,还有如此大国,岂能不去见识见识?”
  郭鹏面带笑容。
  马远和杜峰也为此感到激动。
  遥远的国度吗?
  很长时间以来,华夏都没有向外探索外面的世界了。
  他们在训练营里学习的课程里,有一门名为地理的学科。
  不仅讲述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和各地的气候条件,还讲述了西域以及西域更往西的一些国家的故事。
  他们由此构建起了一个不同于寻常人的世界观,他们知道世界很大,他们很渺小。
  而这些教材里就有谈到班超的部下甘英越过安息国前往大秦国的历史。
  而后大秦国也两次派遣使团来到中国,一次是在汉和帝时期,一次是在汉桓帝时期,他们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大概也是想要开辟商路的吧?
  此一时期罗马帝国的情况郭某人不清楚,他也不是什么全知全能的人。
  他就知道这个大秦是罗马帝国,那个安息帝国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波斯帝国取代。
  其他的,他还真不清楚。
  他们都有强大的国力和庞大的人口数量,自然,也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