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505

  所以他要借助接下来数年时间将郭氏庄园大大的发展起来,让郭氏的力量在沛国扎根,以此为核心,打造属于自己的地盘。
  今后诸侯讨董的时候,他也能凭借自己练出来的军力和沛国的经济力混迹其中成为一份子。
  至于其他的方面,他也做了一些设想和举措。
  军队里有不少上了战场受了伤但是没有战死的士兵,还是受了那种无法继续上战场厮杀的伤的士兵。
  比如断了手指,断了一只手,断了一条腿之类的士兵。
  他们无法继续上战场,留在军营里没什么意义,但是郭鹏不能抛弃他们。
  程立劝说过郭鹏不要拘泥于一些小事,从而让军中的负担和他自己的负担增大,对无用之人就要敢于舍弃。
  但是郭鹏仔细的考虑了一番,他们,并非是无用之人。
  现在还好说,但是将来天下大乱,自己占据一方成为一方诸侯以后,必然面临治理地方的问题。
  一般来说豪强出身的军阀难以拥有足够的文人墨客队伍来治理地方。
  还是要依靠识字的士族和豪强子弟来治理地方,分割权力给他们,换来他们的效力,这是他们有恃无恐的原因。
  地方政治权力被他们把控,相当一部分利益也被把控。
  军阀掌握武力强大的时候还能震慑他们,军阀武力一旦衰落下去,无法震慑,就会面临倾覆之忧。
  比如曹魏和司马氏之间的争端,就是曹氏基本盘的衰落和崩溃引起的连锁反应,曹魏本家没有曹操那么强大的武力了,震慑不了士族了。
  相当长一段时间,皇帝必须把权力分割给豪强士族,以便掌控天下,但是由此产生的地方权力和中央权威之间的争端就很严重,中央掌控不了多少人口,人口都被地方豪族分割,中央收不上税,越来越衰弱。
  东汉就是典型的代表,郭鹏自己的本家也在吞噬东汉朝廷的血肉强大自己。
  这样的政府有存在的意义吗?
  郭鹏钻的就是这样的空子,以后自己主政一方,当然不希望这样子的事情发生。
  但是没有科举,没有足够的识字的人口和人才,不和士族妥协,拿什么来治理地方呢?
  地方不是几个谋士几个太守就能治理的,需要的是大量的县令县丞刀笔吏文法吏等等低级官僚才能维持起来的,这些人都要识字,都要有相关的技能,才能维持地方发展。
  这样的人自己拿不出来,就只好交给士族豪强,他们提供子弟来掌握,这样的话,自己如何能放心?
  郭鹏思考了好几个晚上,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自己要有培养人才的能力和准备,有些事情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等事到临头再去准备。
  士族豪强支持的政权,显然要维护士族豪强的利益,等帝国建立起来之后再去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士族豪强动手,容易吗?
  刘秀可谓是位面之子气运之皇,取天下就跟玩似的,但是成为皇帝以后,他也想要收权,也想要恢复前朝编户齐民,可是面对士族豪强的强烈抵抗,他的土地改革失败了。
  从此以后东汉帝国的命运就确定了。
  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性意义的反面教材。
  无法上战场的人未必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抛弃的话会动摇人心,失去自己维系军队的基础,善加利用的话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郭鹏决定,将这些失去上战场能力的人送到谯县郭氏庄园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且让郭金和郭土安排教他们识字,然后郭鹏会编纂一些从卢植处学到的简单的牧民知识,一点一点的传授给他们。
  不需要高才大才,只要他们可以胜任小吏的职位就可以了。
  懂一些耕作的知识,懂一些水利的知识,懂一些家长里短矛盾纠纷的处理知识,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懂一些数学运算的基本能力等等。
  将他们培养成一支基层行政干部的队伍。
  就拿郭氏庄园做实验积累经验便可以了。
  高才大才自己培养不出来,但是一批识字的可以做小吏的人他还是能够培养一下的,他们受到自己的恩惠获得新生,也将贯彻自己的意志到地方最基层。
  天下混乱的前提之下,很多地方会遭遇兵祸,原有的豪强地主或死或伤或者逃亡,大量土地庄园荒芜,人口大量死亡,这样一来,必将多出大量的无主土地。
  招募流民耕种土地,重新建设家园和行政村、乡,建立起由自己安排的吏员直接负责的基层行政单位,打造出一个动员力极强的军阀势力,或许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乱世争雄,军阀之间的混战打的就是自己地盘的经济人口潜力,而一个动员力强大的军阀可以将这份潜力发展到极致。
  郭鹏不仅仅只是想,而是立刻去安排立刻去做,立马就要展开实践,县令太守刺史培养不出来,能做一点小事的小吏还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郭鹏没有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程立,而是坚持表示自己不能抛弃那些为了自己奋战而失去继续上战场能力的人,如果自己抛弃了他们,未来有人抛弃自己的话,自己也无话可说。
  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功劳而受伤的,自己得了功劳就抛弃他们,岂不是忘恩负义?
  “一将功成万骨枯,郭某人没有高深的才学和本领,但是绝对不做忘恩负义的事情!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饿着他们!”
  郭鹏坚决要将受伤无法征战的士卒及其家人送到郭氏庄园安排事情予以供养,确保他们不会饿死,这样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军营。
  军中士卒大为震动,对于此事感到相当的感动。
  很多受伤无法征战的士兵集体来找郭鹏,跪在郭鹏面前痛哭流涕,向郭鹏保证自己会终身追随他。
  只要他有所需求,就算死也无所谓,家中的孩子也会继续追随郭鹏为他效力。
  “郭某不能带你们建功立业飞黄腾达,至少,不能让你们无所依靠。”
  郭鹏搂住一名失去一条腿的伤兵,流泪不止。
第0112章
张飞办不到
  郭鹏旅行了自己的诺言,安排车队和军队护送这批伤兵及其家眷前往郭氏庄园安排生计,写信给郭单,请郭单妥善安排。
  没有受伤的士兵纷纷受到了触动,训练更加卖力,凝聚力更强,对命令的执行更加坚决,这支军队渐渐向着郭鹏印象中铁军的方向发展了。
  而郭鹏一如既往的善待士卒,有空就和他们一起吃简单的战饭,坐在地上与他们笑谈,交流一些军旅生活中的趣事和家乡的趣事。
  亲眼目睹了这样的情况的刘备对此相当感叹。
  “子凤善待士卒,士卒都愿意为他效死力,所以他才能打败黄巾贼,打败鲜卑人,乌丸营军心昂扬,此时就算有再多的鲜卑人南下,只要子凤一声令下,全营一定都甘愿随他赴死。”
  关羽在一旁询问道:“主公,所以带兵就要善待士卒,让士卒感念恩德吗?”
  刘备摇了摇头。
  “一味的让士卒感念恩德也是不够的,云长,你看子凤定下的军规,条条都是铁律,条条都要严格遵守,稍有逾越惩罚极其严厉,所以军规军法必须要严厉,之后才是施恩,这样才能统御军队。”
  关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张飞则在一旁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主公,施恩到底是怎么个施法才能让士卒感念恩德呢?比起施恩,只要有严厉的军规,不是就可以统御军队吗?”
  刘备继续摇头。
  “益德,你说的不对,仅仅只是军规严厉,而不对士卒施恩,那么士卒虽然畏惧,却也愤恨,这样的军队不能长久存在,长久,是要出问题的。”
  “可是对士卒施恩这个事情太难做了。”
  张飞满脸的不解:“赏钱赏物之类的,又要赏多少呢?这些兵卒要得到多少赏赐才能像效力于郭将军一样效力于我们呢?”
  “益德,这就要看各种情况了。”
  关羽开口道:“总而言之,一定要善待士卒,严刑峻法是需要的,但是善待士卒一样重要,如果不能善待士卒,士卒就不会真正的为你效力。”
  关羽这样的说法让刘备很满意,刘备拍着关羽的背说道:“云长之言甚得我心。”
  张飞低着头不言语,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不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还是严刑峻法驱使士卒罢了,对待士卒不就是要严厉对待让他们奋战吗?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
  张飞想象不出来。
  同样,这些时日看着刘备和关羽与他们的部下谈笑风生相处愉快,他也尝试过,但是怎么都做不好,反而弄巧成拙,让士卒更为害怕,所以张飞干脆放弃了。
  张飞是真的办不到。
  他决定就按照自己的风格来统兵,刘备和关羽都能做到的事情,他未必要做到,有他们做不就可以了吗?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中平二年就结束了。
  在中平二年年底,郭鹏得知西北羌乱愈发严重,韩遂和边章占据了上风,将汉政府军狠狠压在了劣势。
  原本灵帝派遣皇甫嵩出征,皇甫嵩势单力孤,卢植身为太尉就举荐并州刺史董卓领兵相助,灵帝便拜董卓为破虏将军,和荡寇将军周慎一起在皇甫嵩旗下作战。
  五月六月的时候,战局有了改观,皇甫嵩数次战胜韩遂和边章的部队,取得了一些胜利,逐渐扭转战局,结果宦官集团又干了一些坑人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