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1505

  皇甫嵩犯了和卢植一样的毛病,不愿意行贿。
  于是新生代的十常侍张让和赵忠联起手来上表弹劾皇甫嵩明明可以进军却不向前进,心怀不轨之类的,奏请灵帝惩治皇甫嵩。
  灵帝琢磨着这个事情不太对,但是考虑到皇甫嵩已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要是这一次再顺风顺水的立下了大功,又该如何封赏他呢?
  他一个县侯槐里侯就赏了六千户食邑,还是侯爵中最高等级的,再往上,难道要封王吗?
  刘邦斩白马宣誓,非刘姓不得封王,大家都在遵守这个规定,怎么能为皇甫嵩破例呢?
  灵帝自然也不聪明,听张让和赵忠说汉军占据优势,只要一战就可以破敌,于是起了心思。
  思考了一番,灵帝以『畏战不前』的理由将皇甫嵩拿下,削去了左车骑将军的职位,削去了槐里侯的爵位,降为和郭鹏一样的都乡侯。
  当然还是要更大力的削减封户,将六千封户削掉了四千,只留两千。
  皇甫嵩莫名其妙的就遭了灾,被人从军营里带走,颜面扫地,大大动摇了汉军的军心。
  而接替皇甫嵩带兵的,是一个文官,张温,他曾经为朱儁说过好话,是受到了曹操的祖父曹腾提拔而起来的官员,属于宦官们的自己人,所以得到了推荐。
  张温并不懂如何带兵,平常说说兵法什么的,也知道自己只是纸上谈兵,他好就好在对自己有自知之明,愿意听从懂得军事的董卓和孙坚的建议。
  不过饶是如此,失去了皇甫嵩的统帅,汉军还是遭到了打击。
  边章和韩遂畏惧皇甫嵩,可不畏惧张温,听说皇甫嵩被撤换,他们很高兴,于是放心的进兵攻击汉军,张温应对失当,汉军没有得到有效的指挥,被打败,受挫。
  不过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某天夜里,汉军和乱军交战的战场上空忽然划过一道流星,流行如火,长达十余丈,发出的光亮照亮了韩遂和边章的军营,韩遂和边章等人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军心大动,想要撤兵。
  此时董卓察觉了此事,大喜过望,于是也不理睬张温,和鲍鸿合兵一处,攻打慌乱之中的乱军,大获全胜,斩首过万。
  结果在这个档口,又出事了。
第0113章
孙坚相当有远见
  张温派荡寇将军周慎率军三万追击韩遂和边章,包围榆中城。
  董卓觉得孤军追击太危险,要自己率兵接应周慎,为张温所拒绝,张温要董卓去进攻先零羌,董卓心里直打鼓,阳奉阴违。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像董卓所预料的,韩遂和边章杀了一个回马枪,反过来截断了周慎部队的粮道。
  周慎军恐慌,丢弃辎重欲图逃跑,被乱军大破,董卓事先察觉到了异常,发挥自己的才智,愣是率全军安然撤退,没有遭到损失。
  此战之后,虽然汉军败了一阵,但是凉州叛军也为此而退兵,不再攻打三辅地区,所以汉军还是完成了自己最初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灵帝得知此事之后小小的责备了张温,然后赏了董卓,给他加了六百户的食邑。
  同时,因为其他地方出现了灾害,于是卢植按照惯例引咎辞职,辞去了太尉的职位,灵帝表示挽留,卢植坚决辞职,灵帝才接受。
  灵帝有考虑到卢植有实干才能,做事稳妥,方便他享乐,于是给卢植加太子少傅,依旧执掌尚书台办事,为他享受生活奠定基础。
  之后,卢植给郭鹏写信,说了一下朝廷发生的事情,还对他说灵帝有过征调他去凉州平定叛乱的想法,但是被卢植阻止,理由是北疆未定,郭鹏不能离开防区,否则鲜卑乘虚而入亦未可知。
  卢植要郭鹏好好呆在防区筹备防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写信给他,他会想办法。
  对卢植的爱护,郭鹏十分感激。
  除此之外,郭鹏还接到了董卓的来信,董卓在信中向郭鹏诉苦发牢骚。
  董卓说张温瞧不起他,张温身边还有个孙坚处处针对他,与他为难,他听说孙坚与郭鹏交好,询问郭鹏怎么会看上孙坚这种人?
  郭鹏就觉得很无语,你难不成想让我给你主持公道?
  我怎么给你主持公道?
  孙坚是朱儁带起来的故吏,朱儁和张温关系好,此番作战朱儁因为生病不能行动,所以派孙坚跟着张温去给他做参谋。
  照理来说,董卓也是袁氏故吏,立场上孙坚不该和董卓有太大的分歧,要说关系不好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董卓是关西人,受到地域歧视,二就是董卓估计太骄狂了,让孙坚看他不爽。
  郭鹏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去信给孙坚询问情况。
  孙坚很重视郭鹏的来信,二十多天以后回信到了,洋洋洒洒近千字。
  果然如同郭鹏猜测的,不是张温瞧不起董卓,而是董卓打一开始就没把张温放眼里。
  孙坚还透露说自己建议张温斩董卓以正军威,张温胆气不足,不敢这样做,怕董卓部下骚乱,引发全局动荡。
  孙坚为此觉得张温不是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会被他的性格拖累,还说董卓太骄狂了,以后万一势力大了,不好限制,希望郭鹏可以和朝廷里说得上话的人交流一下,限制一下董卓的势力。
  孙坚也的确观察到了董卓的军队只听董卓的,对他相当忠诚,一旦董卓有了异心,一定会随他一起作乱。
  郭鹏对此无话可说,觉得孙坚相当有远见,如果张温是个二愣子倒也好了,直接杀了董卓,然后和董卓的部下火并,倒没有以后的那些破事。
  既然没有机会,也无所谓,董卓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总要有人做恶人,然后被大家干掉,这样比较符合乱世流程。
  于是郭鹏回信给孙坚,告诉孙坚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董卓毕竟有功劳,能征善战,凉州羌乱未平,叛军实力尚未受损,迟早会卷土重来,董卓是凉州人,熟悉凉州的地理气候环境,平定叛乱少不了董卓。
  而且董卓的部下精锐善战,也不好管理,真要杀了董卓,董卓的部下一旦骚乱造反,不正好给了凉州叛军机会吗?
  做事情要分得清大局,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和一时的观察。
  然后郭鹏又回信给董卓,说自己写信给孙坚驳斥了他的想法,告诉孙坚不要继续和董卓敌对,同时也希望董卓顾全大局。
  张温毕竟是朝廷委任的统帅,代表天子统帅全军,董卓不尊重张温,也是在蔑视朝廷,蔑视天子,要是有人拿这个理由对董卓上纲上线,对董卓的前途怕是有影响。
  孙坚得到了郭鹏的回信之后思考了一番,觉得郭鹏说的有道理。
  叛军实力犹存,到时候说不定真的要卷土重来,此时杀掉董卓,只是平白增添叛军成功的几率罢了。
  董卓得到了郭鹏的回信,觉得郭鹏说的也有道理。
  不说别的,要是自己这件事情给捅到朝廷,朝廷里那些看自己不爽快的人给自己上纲上线,分分钟撸了自己的职位,白身带军队吗?
  远的不说,皇甫嵩的例子就在眼前,堂堂县侯被撸成了都乡侯,失去了车骑将军的职位,颜面扫地。
  于是孙坚开始顾全大局,董卓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开始小心谨慎起来。
  两边的矛盾逐渐得到了缓和。
  中平三年三月以后,西北的局势暂且平稳,东汉帝国终于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安稳。
  即使这段安稳十分短暂,但也是安稳。
  只是被黄巾起事打开的魔盒却是关不上的,表面平稳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郭鹏借助这段期间比较大量的贩卖牛羊马,从中获取高额利润,用这笔钱充实郭氏实力,也用来招募更多素质优秀的兵员。
  冀州幽州和并州三州都有大量优质兵员,他们身材高大,身体健壮,有武力,性格朴实,勇敢,用军规军纪予以约束,用高强度的任务予以训练,很快,郭鹏便在此期间将旗下精锐骑兵扩充到了四千人。
  这个数量已经算得上规模了,郭鹏开始精心训练这支部队。
  他将原有的只有亲卫营才能识字的规矩扩散到了全军,让已经识字的亲卫兵散到基层部队里做伍长什长和屯长,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部下在每天训练的间歇期学习识字。
  从中他发现了一批天资聪颖,有成为中高级军官领兵作战的能力的士兵。
  郭鹏再一次将他们纳入自己的亲卫营,亲自统领,以增加部队对自己的忠诚度。
第0114章
郭鹏无意于挽回这个汉帝国
  赵云一直都被郭鹏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他识字,传授他书本里的学识道理,教他一些基本的行军布阵扎营的方法。
  然后郭鹏还为他取了表字,子龙。
  郭鹏笑着说自己的表字是子凤,而赵云的表字则是子龙,相得益彰。
  赵云十分感激。
  为了锻炼赵云和郭烈的能力,郭鹏时不时派遣他们出去执行侦查的任务,上草原侦查鲜卑部落的动向,代表自己去乌丸部落传达命令调解矛盾等等,让他们带领一部分骑兵去执行任务。
  而后在十分难得的和平期间,中平三年五月,郭鹏派赵云和郭烈一起回了一趟雒阳,把曹兰和他的儿子小郭瑾一起带到了宁县来。
  小夫妻两个时隔很久再一次团聚,自然是天雷勾动地火,二话不说,先是为爱鼓掌,然后才是一起观看塞外风景等等。
  郭鹏把曹兰和小郭瑾带上了草原,带着他们纵马奔驰,共享家人团聚之乐,三个月以后才把曹兰和小郭瑾送回去。
  理由也很简单,曹兰又怀孕了。
  宁县医疗条件差,要怀孕还是要回雒阳去养身体,于是郭鹏又派赵云和郭烈一起,送曹兰回雒阳,一家三口依依惜别。
  此时已经是十月下旬了,之后郭鹏就没有再享乐了,而是加紧训练军队,结交游侠豪强,然后亲身赴往各个乌丸部落做例行巡查,和乌丸首脑们接触聊天喝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