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6/1505

  皇帝陛下是非常开明,也非常注重大家的民主权利的,所以特意邀请德高望重的儒士们来洛阳参加会议。
  咱们好好的吃吃饭,聊聊天,坐下来把事情认真的聊一聊,决定一下未来的文化思想走势。
  这是很重要的,对吧?
  皇帝决定召开黄龙殿会议!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首先就把洛阳朝廷里的官员们震的七荤八素晕晕乎乎。
  当年光武帝复立十四博士的时候竞争是多么激烈,大家都是记得的。
  后来白虎观会议上左氏春秋学派对公羊学派拼死的进攻和公羊学派竭力的防守也是深刻的记忆。
  为了自家学派的传承和发展,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他们什么都能做出来。
  当年的先人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才拥有了现在的家业和地位,结果,皇帝陛下又要搞事情了。
  这才过去一百年左右吧?
  这也太快了吧?
  士人们哀嚎不已,对这件事情持绝对的负面看法,完全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觉得这完全是皇帝想折腾他们。
  根据内幕消息所知,皇帝陛下对五经十四家法的现状很不满意,想要削掉多余的九个,每一经只留一家家法,转为国家承认的圣人法,就此颁行天下。
  皇帝陛下认为,十四家法之所以出现,是前人不够有责任感。
  面对分歧,面对真伪并存的经典,不去进行考证,不做考究,就让它们作为家法而留存于世,让人学习,万一这些是假的,那可怎么办?
  经过先秦乱世和统一文字,很多经典在汉初都已经无法辨认,不认识秦国以前的文字,所以才出现了如此这般的误读。
  每一经的各家家法里,一定有后人牵强附会的伪学,也有完全传达了圣人意志的真学。
  而什么是伪学,什么是真学,这就是本次黄龙殿会议的重要使命。
  皇帝陛下已经无法容忍真伪学并存于世的局面了。
  作为圣人门徒,学习的东西居然有后人牵强附会矫揉造作的伪学,这难道是一个真正的圣人门徒可以忍受的吗?
  绝不!
  为了圣人之学传达于世,为了圣人之学的光芒照耀在这片大地上,我一定要结束这种无聊的纷争!
  一经,只有一学,没有十四家法!
  皇帝的圣旨传达出来的意思,让全天下靠着十四家法垄断学术和上升渠道的士人们大惊失色,心神剧震。
  有些甚至一夜三惊,不能入眠。
  这是头部士人家族真正的命门,真正的命脉,是掌握经典解释权和施教权的高级士族最关键的核心利益所在。
  要是这方面出了问题,那一个家族就真的废掉了。
  而且这还不是一个家族的事情,是一个学派的事情。
  是十四个学派即将消失掉九个只能留下五个的惨痛事件!
  三分之二拥有家法传承的家族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的学派将不被承认,他们的学历很有可能不被朝廷接受,这……
  就没办法通过察举制度被举为孝廉、茂才,也不能做官了。
  若是不能做官,谁去读书?
  要命啊!
  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天下四十万读书人集体震撼,舆论轰的一声就引爆了。
第1137章
袁嗣代表已然式微的汝南袁氏家族喊出了新时代的第一声
  这次的事件,是完全波及到了每一个靠着十四家法走察举之路的士人。
  整个士人群体里,只有极少数不走十四家法之路的士人没被波及到。
  比如类似于郭氏这样传习非儒家经典的二三流士族,亦或是之前通过论才大典进入官场的数百人。
  这部分人是少数。
  而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学习经典之后走察举之路进入官场的,这是中央官员和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
  而最为惊悚的,是十四家法的直接传承人,还有正在跟随他们学习,走他们的渠道即将步入仕途的士人们。
  眼看这就要毕业做官了,就要走上人生巅峰开始作威作福了,结果考试资格被取消了,你说他们疯不疯?
  而且这个事情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只涉及到这些【应届毕业生】,所有人的利益都将受到牵扯。
  鬼知道谁家家法可以保存下来,谁家家法会被彻底罢黜?
  到时候你没事,我的做官资格莫名其妙就消失了,这算什么?
  于是,在这个档口,这四十万人的群体集体骚动起来。
  各方势力本来因为战乱已经好长时间不交流没联系了,有些家族还很不幸的即将失去传承,或者已然覆灭,直接断了传承。
  但是现在还保有传承的家族纷纷在互相之间进行联络,并且派人去洛阳调查具体情况,摸清楚皇帝到底是要做什么,到底有什么打算,然后再商量对策,讨论该怎么应对。
  但是不管怎么说,皇帝这一波真的很凶。
  居然要搞什么辨真伪,这分明就是在挑动内战,让士人们从内部乱起来,这非常可怕。
  不能联起手来对付皇帝的话,胜利的机会就非常渺茫。
  于是有些人还试图进行各方面的大串联,号召传承各家法的家族彼此冷静下来,不要中了皇帝的计谋,要联合在一起开个会,然后再做决定。
  同时,他们发动各自的政治势力,动用各自在朝中的利益代言人,纷纷向皇帝上表,表达反对意见。
  于是大量官员开始向郭鹏上表。
  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行为并不妥当,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国家治理思想的混乱,对于刚刚建立的魏帝国来说是致命的。
  自白虎观会议之后形成的三纲伦理体系和五经十四家法的学术体系已经给运行了那么多年,成功证明了这样的体系是具备生命力的。
  但是陛下却贸贸然要重塑这样的体系,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他们就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事关切身利益,并非政治斗争和反贪风暴那种状态,他们意识到皇帝这一次要做的事情不同以往。
  如果不努力斗争,不让皇帝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就真的要出事了。
  也有人开始意识到皇帝素来强势,之前但凡是他想要做的事情就从来没有做不到过,所以铸就了皇帝说一不二的威严和自信。
  可之前尚且能算是在框架之内发生的事情,并未动摇根本,而这一次,皇帝是在动摇根本。
  他们口中的国本,就是他们自己的本。
  皇帝要动他们的本,不就是要祸乱天下吗?
  皇帝不怕这刚刚建立起来的魏帝国转瞬之间变成一堆废墟吗?
  不行!
  无论如何也要通过斗争逼迫皇帝让一切恢复原样!
  就像当年通过斗争逼迫刘秀放弃度田一样!
  他们火气十足,战斗意志十分强烈,打算在内以朝廷官员为主力,在外以地方士族为呼应,内外结合,通过不懈的反对和斗争逼迫皇帝让步,使皇帝主动停止这一危险的行为。
  但是郭鹏可不会坐等他们互相通气串联起来对付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他掌握权力和优势的情况下,快,就是最好的方式。
  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的一切行为模式都在郭鹏的预料之中,而这一计划,不过是郭鹏整个计划里的第一步而已。
  内部爆破,乱其根本,削减其气力,为第二步做铺垫。
  于是在时间来到了延德五年十二月的时候,一个又一个大消息不断的刺激着士人们脆弱的神经。
  太学教谕、汝南袁氏家族最后的传承人袁嗣站了出来,向皇帝上表。
  表示他完全支持皇帝的看法,并且认定皇帝召开黄龙殿会议是非常有意义的,认为皇帝这样做是在为圣人正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