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6

  一周之后新的专题出来了,标题一看就是新手做的,完全是议论文的架势——《为什么女人骑车时一定要穿裙子》。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做出了详细的数据,还有图有真相,小马拍的那几百张照片涵盖的信息量简直惊人。
  专题的内容很简单:在这个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骑电动车出行。有两种女性骑车时打扮相对保守,一种是体重严重超标的,另一种是年龄超过四五十岁的。除了这两种女性之外,到了夏天,四十岁以下身材还算正常的女性,有92。131%的女性骑车时一定会穿裙子,其中又有63。257%的女性骑车时一定要穿短裙……
  按理说骑车时穿裙子走光率太高,我们礼仪之邦的广大贤良淑德的女性应该选择穿裤子才对,为什么广大女性却反其道而行之呢?
  我们跟踪采访了一百多名骑车女性,做出了深度剖析,举出了一些鲜明的例子。比如我所住的那个小区有一个妩媚少妇,我观察她很久了,她坐车出门的时候偶尔会穿长裤,但骑车一定会穿裙子,而且一定会穿短裙。而且她上车和下车的一瞬间,会略显搔首弄姿的一撩腿,把尺度维持在即将走光又没走光的区间以内,让看到这一幕的男人想骂娘。
  另外还有个特别的例子,有的女人骑车时会故意把双腿微微分开,摆出一副“向我开炮”的架势,但当男人们用眼神往她们双腿间开炮的时候,她们又会马上闭紧双腿,那操性特别的GREEN
TEA
BITCH。
  对此我通过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但我只做出分析,而不做出结论,真正的结论要等读者看完以后去挖掘,正如文章的标题一样,我只是负责面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女人骑车时一定要穿裙子?
  作品大功告成那天,小马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太有才了,连这你都能想到,以前我怎么就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呢?”
  我们把劳动成果交给云哥,云哥看到一半就愣了。
  我诚惶诚恐,这是我作为记者的处女作,如果不成功很可能就成仁了。
  看完以后,云哥沉声道:“你们要日天还是怎么地,连这种尺度的东西都敢弄出来?再说你们做出来的东西,跟我说的东西是一回事吗,牛头不对马嘴!”
  我顿时有种满腔热血化为泡影的感觉,愤然道:“反映民生问题,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必须是大家都平时都看得见但又没有去深度分析的,而且必须要别出心裁,又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云哥,你说,哪一点不符合你的要求?”
  云哥沉默了十秒钟,说:“小牛,我承认,你把我打败了。”
  我绝处逢生,喜出望外:“那意思是可以用?”
  云哥没正面回答我,他认真看了我两眼,接着长叹一声,语重心长道:“小牛,你是有才气的,你整出来的这些东西,在欧美国家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新的社会课题。但在我们这个大环境里,你会被自己的才华所耽误。”
第036章
艺校女生日常生活的专题
  我的处女作最终被扼杀在摇篮里,很多年以后我常常在想,在这方面我是有贡献的,可以说我是一个先驱者,我提出了一个伟大的课题,为后来的淫民提供了一个方向。
  而这个国家的淫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未来总有一天人们会盖棺定论,研究出为什么女人骑车时一定要穿裙子。
  那一天我并不太难过,当一个男人长得不帅又没钱没势,内心就很渴望别人夸你有才气,很显然云哥熟知这个道理,他一句“小牛你是有才气的”就把我忽悠得找不着北。
  我当时根本没发现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委婉地枪毙了我的稿子,反而有种人海茫茫终于遇到伯乐的感觉,顿时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动力。
  我记得那天我很热血地打包票:“云哥你只管发话,我再去弄一个就是!”
  可能是云哥被我的热血打动了,他让我自由发挥,我有一种受重用的感觉,当时的心情是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于是努力的发掘新闻。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做记者太简单了,因为这个社会满地都是新闻。我又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找到了许多有卖点的东西,比如某街区城管欺辱七旬老太,比如某红灯区小姐当街拉客肆无忌惮,比如某小学教师以假期补课为名大肆收受补课费以及红包……
  最终,惜字如金的云哥只说了四个字:“不能报道。”
  我很生气:“为什么不能报道?”
  云哥更惜字如金了,这次他只说了三个字:“你懂的。”
  我很迷茫,那天我跟小马出去喝酒,我问他:“我们这一行到底是干嘛的?”
  小马想了很久,回答我:“其实我也想不明白我们是干啥的。”
  我问:“这圈子里就没有正儿八经做新闻的人吗?”
  小马:“有啊,我们报社每年都有这样的人。”
  我问:“这些人在哪里?”
  小马:“要么自己辞职了,要么被解雇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做记者太困难了,因为这个社会满地都是新闻,而你却不能报道这些新闻。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从事这份职业。我内心有个声音想要声张正义,而声张正义的结果就是丢到这份还算比较有钱途的工作。
  其实我想多了,就算我愿意继续干下去,也得先琢磨下报社愿不愿意让我再干下去。因为我当了半个月记者,竟然没有半篇稿子问世,这让我面临着下岗危机。
  在这个左右为难的时刻,云哥拯救了我,他让我去做一个艺校生日常生活的专题。
  本来是做一个艺校生日常生活的专题,我曲解了云哥的意思,或者说我理解了云哥没说出来的潜台词,做了一个艺校女生日常生活的专题。
  看,只多了一个女字,性质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就是这个专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第037章
白裙飘飘(上)
  本着就近原则,我选择了离我最近的地方开展工作。
  我所居住的地方,恰好就在本省一所有名的艺术院校附近。
  所谓的“恰好”,其实一点都不恰好,这里面有一段故事。
  关于成都这座城市里的住宅区,我第一个记得的叫做中央花园。听听这四个字,这是何等的气派?中央,花园,第一次听到中央花园四个字的时候,我被这四个字里蕴含的霸气震撼得无以复加,以为这起码是省委常委以上的干部居住的地方。
  当我到达中央花园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就四个字:哎呀,我去!
  浮现在我眼帘的,是一排排建造于古老的年代,完全跟不上21世纪进度,早就该拆迁的建筑。可悲的是,那一年我连选择的余地的都没有,我必须住在这里,否则就只能去睡大街了。
  后来我辗转于那一个叫做五大花园的区域,离开中央花园以后,我住过交大花园,也住过皇家花园。在我记忆里,五大花园都是听上去很美,住进去很丑的地方,我曾经在这三座花园里度过了相当艰难的一段时光。
  我还记得我离开皇家花园那天,指天发誓:老子这辈子再也不住五大花园了!!!
  三个感叹号,深刻地表明了我的决心。
  经济状况好转以后,我走上了打一枪换一个地点的路线,这可能是我的本性,我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呆太久,那时候觉得如果不能远走,那就选择近走,总之不要驻足在同一个地方,用一种文艺的说法,就是时刻保持流浪的脚步。
  有些地方恰好符合我的要求,这些地方都在大学附近。往往只有大学附近才有月租房周租房乃至日租房,这样的短租模式完全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在短短几个月里,我换了很多地盘,分别住过财大附近,理工北校区(艺校),川师本部,川师东区,川音……
  那个时期我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里吃饭,别人都亲切地称呼我为“同学”,有时候我自己都以为自己是学校里的学生。
  也有些时候别人一看我的年纪觉得我不该是学生了,本科生也没我这么老的,比如我楼下那家卖烟的老板,他就觉得我肯定不是本科生了,当我不知如何回答他的时候,他陡然间对我竖起大拇指:“读研了吧?厉害!”
  那个时期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我常常在想,可能是人对自己没有的东西都特别渴望,可能就单纯为了纪念我没上完的大学,当然也可能纯粹就是为了勾搭那些大学里的妹子。
  在这座盛产美女的城市里,难免会发生一些故事。
  而在这座盛产美女的城市里的更盛产美女的几所高校里,更难免会发生很多故事。
  那是一段有故事的小时光,我的生命里飘扬过几段小恋曲。
  所谓恋曲就是你走进酒吧或走出咖啡屋时听见的一首歌,听完就完了,这跟刻骨铭心的恋情有些微的不同,或许那就是恋情中的小插曲。
  那时候我有一种预感,我进入了一种厚积薄发的状态,这些恋曲最终为组合成一段恋情,只是我不知道,我将跟谁展开这样的恋情。
  那段时间我的生活一片阳光,我在QQ空间里写下王家卫电影里的一段台词: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自己在等谁,因为这个,我每天都非常快乐。
第037章
白裙飘飘(下)
  为了艺校女生日常生活这个专题,我踏进了那所离我很近的学校。
  这所学校出过很多名人,最近的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春哥。
  那天我没叫小马,一个人溜去蹲点,这是我的一大爱好,甚至可以说是一大恶趣味。有段时间我经常跑去大学里旁听,和那些如假包换的大学生不同的是,我听课往往比他们还要认真,一不留神半天就过去了。
  我第一次旁听是在上海,准确地说是在复旦,那天我本来是去找工作的,坐着地铁到了目的地,结果扑了一场空。我心想既然都已经到这个地方了,不如去传说中的复旦看看,进去后我就找了间大教室,听了两节课。当时我感觉很过瘾,既没有考试的压力,也不需要做笔记,还有种上车不买票的偷渡快感,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听课就像听故事一样轻松愉快。
  后来我就上瘾了,长期从事这样的勾当。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蹭课会不会有些不太厚道,借鉴了很多前人的先例,我很快就心里平衡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爷爷曾经就在北大旁听过两次,我所景仰的作家沈从文先生曾经也是旁听生,其实这个国家有过旁听经历的知名人物不在少数。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把这些人当做奋斗的榜样。
  言归正传,那天我去晚了点,走进学校的时候都夕阳西下了。
  我本来以为那是一个错误的时间,几分钟之后我只能感叹人算不如天算。
  我看见了一个背影,只看到一个背影,就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当秋风停在了你的发梢,在红红的夕阳肩上。你注视着树叶清晰的脉搏,她翩翩的应声而落……
  此情此景,完全和歌词相吻合。
  望着树下发呆的姑娘,我也发呆了。
  多么文艺的一幕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本来以为我再也不会走上这么文艺的路线了。而她只是一个背影,就触动了我闷骚的心。
  等我回过神来,立刻就不文艺了,那一刻我的心理活动相当的粗俗低俗以及世俗,因为我当时内心唯一的祈求是:天灵灵地灵灵,千万别是背多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