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重生](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45


第一张依旧是孟力生自己拍摄的小短片,但是林学文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托着下巴看了半天,并且把遥控器上的快进、暂停、后退键试了一遍。第二张则是卡拉OK碟,这次他倒是饶有兴趣的拿起话筒高歌了一曲,还实验了一下双声道转换。来来回回摆弄了将近半个小时,林学文终于把话筒放在桌上,坐回到陈远鸣面前。
“怎么样?”陈远鸣放下手里的茶杯,表情和声音都严肃了起来,“VCD播放机和碟片的编码方式都在我们手里,目前都是世界唯一。”
“专利权呢?”
“委托美国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
PC公司申请专利,目前碟片压缩方式已经申请到了20个国家的工业产权,VCD机刚刚研制完成,也进入了申请程序。”
“心不小啊。”林学文笑了起来,“不过有一点我必须问清楚,你们对于VCD光盘究竟是个什么想法呢?”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如果说VCD机的营销有什么无法迈过的关卡,VCD光盘的供应渠道就是最大的障碍。就像前世VCD机的兴起源于盗版业的兴盛,没有合适的播放素材,这部机器就是个摆设罢了。但是既然已经申请了VCD光盘的专利权,陈远鸣就不准备放弃这块阵地,这不仅仅涉及VCD行业的良性发展,也是整个中国版权市场重获新生的开端。在前世,被那汹涌的盗版碟狂潮冲垮的,又何止是光盘市场一隅。
“我们不打算介入VCD光盘发售,也没想从VCD光盘的版权上获利。”
两句话如同板上的钉子,干脆利落的划出道道。
林学文眉峰一挑,“不考虑一些捷径吗?如果真选这条路,你们的VCD机可没那么快上市。”
“不怕慢,怕不稳。”
一句比一句强硬,一句比一句更含魄力,再次上下打量了一遍陈远鸣,林学文笑了,“想做民族产业?野心不小嘛。不过现在这套可有点不吃香了,有近道不走非要绕远道,这公司你能做主吗?”
“当然,在营销和企业策划上,我有直接否决权。”
在陈远鸣的眼神示意下,张刚打开了手中的文件包,从里面拿出了一叠资料,中英文皆有,分门别类放在了林学文面前。
这次林学文看的更慢了,几乎用了一个小时才把所有东西确认完毕,直起腰呼出了口,他露出了一个苦笑,“我还以为做中国创意第一人已经挺了不起了,你居然敢花几千万来搞民族产业。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陈远鸣没有作答,只是静静的回望对方。在他的记忆中,这人本该是个极其矛盾的存在,一边气魄极大的宏伟蓝图,另一边则是诸如右脑记忆器、营养健康品之类的低端营销范本。要知道这种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本身称得上毫无益处,反而从其他层面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让那些跟假药无异的三无产品横行于市,靠着虚假广告大发黑心财。
然而如今见到了真人,很多缠绕在心中的疑问慢慢有了答案。为什么在成名之初他会选择保健品业而非其他?原因很简单,没有什么能比保健品市场更能展现他天才般的营销思维,并且在短时期内获取暴利。
这人拥有足够的天赋和傲气,也有数之不尽的奇思妙想,一手策划那些如今看来可笑无益的案例,不是因为他的目标在这些低端产品上,而是因为这些会让他迅速跻身大众视野内,成为可以信赖的赢家。这些低级的营销策略不过是他走向更高位置的坚实踏脚,一个容易操控的平台罢了。
很简单,又非常现实的答案。然而如果仅是为了拾阶而上,难道没有更好的道路吗?如果把一些更加有益的东西递在他脚下,让他踩稳走高,是否也会对这个国家产生一些奇妙的改变呢?
两人的对视持续了几秒,久到足以让人感到失礼的几秒,林学文笑了。
“值得一试。”
第53章
厉兵秣马
当天委托书就正式签下,预计一周内拿出策划草案,陈远鸣倒是也没闲着,开始逐一处理手头的各项事宜。
首先联系却不是飞燕的两位合伙人,而是远在沈阳的肖云。前段时间虽然出了国,但是跟沈阳方面的联系一直没断过,一方面是因为小灵通产业事关重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肖君毅的伤势。
救命之恩又岂是一个“谢”字可以抹平的,在美国他也想尽办法找过一些复健方面的专家,但是都被肖云婉言谢绝,肖家人的脾气之硬如今陈远鸣算是切身体会到了,在内疚之余难免也有些感慨。所幸沈阳军医院的水准也堪称一流,肖君毅又年轻健康,复健的情况确实不错,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能恢复日常行动,还跃跃欲试的投入通讯公司的组建。听着肖云那种略带骄傲的夸耀语气,陈远鸣终于也舒了一口气。
后来赴京寻找林学文时,也是肖云出面给安排了住所,还通过军队途径帮忙买了辆崭新的大切诺基,一解燃眉之急。如今情况初定,自然要给地主发个消息回去。
“哦,这么说来那个林百万确实不错?”电话里传来肖云略带调侃的笑声。
百万一词自然是嘲讽林学文策划费用要价之高,在京城圈子里,这事也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陈远鸣却没有跟着笑出来,“人很傲气,但是水准确实不错,能一眼看出VCD业目前壁垒所在。现在就等正式的企划案出炉了,如果不嫌弃,这次就让我给肖大哥当个试金石吧,如果此人真堪大用,不论对于我今后的产业还是肖大哥你手上的小灵通业务,都将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比你那个‘小灵通’点子更好的策划?”肖云的声音里也有了丝好奇。
如今市话移动机的名称正式改成了“小灵通”,这个要完全归功于陈远鸣的“建议”,跟前世一样,他们联系到了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根据他那本科幻大作《小灵通漫游未来》为这种便捷的通话器命名。为了感谢叶永烈先生的无偿赠名,他们随后购置五十万套《小灵通漫游未来》和十万套《十万个为什么》,一起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为贫困儿童送上一份打开心灵窗口的钥匙。
这一举动带来的社会反响自然非常良好,引来了不少媒体的赞誉。加之两套书都有叶永烈先生的著作权,也算一种变相的版权支付费,更别提对于小灵通的推广宣传,可谓一箭三雕,被肖云戏称为最有价值的“广告费”。
面对肖云的调侃,陈远鸣倒是不敢贪天之功,老老实实作答。“可能要远胜于我。”
在营销策划上,自己有多少斤两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这位未来的营销界教父能发挥正常水准,收获的成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听到这句话,那边也陷入了沉默,肖云又哪会不知道陈远鸣的性格,这人不自谦也不谬赞,从来都是有一说一,能得到他这种程度的称赞,自然也该有点斤两才对。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先拭目以待你的产品销售了。”最终,肖云还是决定试试看。在产品销售上,目前小灵通业务还算是独霸一方,根本就不愁卖,因此对于这方面肖云也不甚在意,比起宣传,基站的建设明显更加重要。
“对了,沈阳电信局那边情况如何了?”
陈远鸣自然也明白目前的关键节点所在,通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研究,如今军工厂的技术骨干们已经研制出了小灵通的原型机,只有现在市面最流行的大哥大摩托罗拉3200的1/3大小,造型跟1995年才会出现的爱立信GH337有几分相似,方正板直,按键较大,信号非常稳定,由于制造工艺偏向军工品,极其耐摔耐磨,市场竞争力相当可观。
随着原型机诞生,基站建设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对于军工厂改作民用,各方大佬都不会有意见,毕竟扭亏为盈是件大好事,也算是解决财政压力。但是架设PAS无线网就不只是沈阳一隅的小问题了,还需要跟电信局这个独霸一方的庞然巨物交涉。当年电信局一分为三被解体为联通,移动,和中国电信三块时有多少人拍手称快,不还是因为这个部门垄断性质太浓烈,犯了众怒。
“电信部那帮大佬可不太容易打动啊。”肖云的声音却跟所说的内容不太一致,带着一股子轻松味道,“不过这次蛋糕太大,容不得他们不心动。目前沈阳市内的无线网已经有了章
程,只是在收费上还有些纠葛,我大哥已经派了帮人天天蹲在他们办公室外,就等着消息正式出台。不过螃蟹都放锅里了,就算横着爬也爬不出灶台,估计再有两个月,产品就能正式上市了。”
“这么快?”就算有心理准备,陈远鸣还是略感吃惊,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啊!日本的PHS无线本地环路技术估计还没诞生,中国就要走上普及的道路了吗?
肖云的声音里却多了一份得意,“那是。而且这次上市的机型不止是S001一种,而是三种。S001算是普通商用机,造型端庄大气。小毅则建议添了两款,命名为N系列,造型更加流畅,个头也更小一点,分男款和女款,共有4种色彩,外壳选用的是烤漆工艺,亮晶晶的非常出彩,算是给年轻人提供的独特选择。”
他真是没想到……关于小灵通型号和款式问题,陈远鸣不是没想过,但是推广初期这方面所占的比重不多,还不是像后世手机那样分门别类各出系列的时候,谁知肖君毅居然直接想在了前面,推出差异性销售这个点子。要知道现在的小灵通内芯基本雷同,造型不一样恐怕还就真只是外壳换了点花样,但是消费者会买这种账吗?估计还真会……毕竟如今还只是1993年。
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分了型号,以后产品就会不断升级,来更改、完善他们的序列,久而久之,也会真正在内芯上作出不同的花样吧。
这次自己可完全没有参与,但是肖君毅就已经想到了,并且付诸实现。陈远鸣露出了一抹浅笑,所以说聪明人从来都不缺,有时缺的不过是正确的方向罢了。
确定了小灵通发展进度,随后陈远鸣又跟远在美国的宋凯文取得了联系,如今已经到了8月初,欧洲的外汇市场眼看就要再起战局,老虎基金的表现依旧稳健,并不需要分神它顾。
硅谷那边他投资的公司也没大的动作,只是“硅与神经键”这次真的改名了,开始想要选择“混沌”这个名号,谁知发现这个公司名已经被他人注册,还要求高达10万美元的转让金。虽然现在已经有100万在手,那群小伙子们还是十分硬气的没有投降,而是换了另一个霸气外露的名号:Blizzard。
听到这个消息,陈远鸣不由哑然失笑。看来自己这只蝴蝶,能改变一些东西,却又无法改变另一些东西。只是不知这个崭新的暴雪公司,又会走出如何的轨迹呢?
时间过得飞快,处理完手头的事情,陈远鸣本来还想南下筹备一下光盘厂事宜,谁知比自己预料的还快,只花了4天时间,一份策划书就摆在了他面前。
“这就是我为飞燕,以及整个VCD行业量身打造的东西了。”完全看不出半分疲态,林学文悠哉的靠在椅背上,带着一份志得意满。
陈远鸣看了看面前多达30页的策划书,露出了一丝苦笑,这也未免太赶了……谁知当翻开封面,认真开始研读时,所有的疑虑和怀疑统统被挤出了脑海,因为这份策划书还真就像林学文所说,不只是为了飞燕一家厂,而是规划出了整个VCD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似乎被陈远鸣严肃的神情取悦了,林学文这次没有再装腔作势,也坐直了身体,不紧不慢的说道,“你曾经说过,自己没有指望通过VCD光盘的专利权盈利,可是仅此一项你就花费了将近20万美元。既然不想用它盈利,你想到的应该和我相差无几,只有四个字:交换版权。”
“对于这个新兴产业,VCD光盘才是一切的重点,如果不想走歪门邪道,那么各大影视公司才该是你的最终目标。这份策划书想要做的就是这点,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从电影公司,到出版发行商,再到广电局的引进审批,这将是一张笼罩了整个中国影视业的巨大网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飞燕,就是连接这一切的核心所在。我们现在最迫切要做的,并非是推广VCD机,而是相反,是给所有这些利益共同体们展现这块蛋糕有多美味,有多庞大,让更多人加入这个网络,共享盛宴。对于公司来说,吃独食恐怕是每一个老板的梦想,但是对于一个行业,推动其稳固发展、不断壮大的只能是利益共同体。分蛋糕的人越多,敢于掀盘子,砸摊子的人就越少。”
“不过我想……”话锋一转,林学文笑了,“这些你可能已经有些腹案了,所以才会抓住了VCD机和VCD光盘的两项专利权,想法不错,但是还不够深入。而我就是那个可以帮你完善这个策划,并且付诸实现的人。仔细看看这份企划案,然后告诉我,你愿意相信我吗?”
第54章
将遇良才
相信?弹了弹手上这份材料,陈远鸣轻轻吁出口气,靠在了身后的沙发椅背上,“这已经比我预料的好多了。”
好太多了。事实上陈远鸣压根没想到林学文能把策划草案做到这种地步,这份草案几乎正正切中了他构想中的要害,也把自己的构想展现的淋漓尽致。
想要维护VCD或者DVD版权,起始是什么?很多人会以为是打击盗版,是严格法律,是提高民众意识……其实都不是,在影碟的世界里,有一种简单明了的措施划出了正版和盗版之间的界限,那就是“区域码”。
在前世,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正版DVD影碟上都设置有区域码,就像来自日本的DVD影碟被称之为2区碟,正是因为日本处于DVD区域2的范畴。这种基于CSS(Content
Scrambling
System)数据加密格式定制的光盘保护措施,十分有效的阻止了光盘被肆意拷贝、盗取,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这个CSS密匙,光盘就无法被该区域的DVD机或者DVD-ROM读取。
这一规则由美国八大影业共同制定,由6C统一实行,在DVD标准方面可谓固若金汤,但是到了中国,这个模式被彻底击溃了,原因同样简单,因为中国的DVD播放机是“全区”的,每一条广告,每一个“超强纠错”的宣传语背后,隐藏的就是这样的事实。
这种超前的“服务意识”决定了使用者能够用中国产的碟机观看世界范围的碟片,同时也包括那些由不同标准、不同格式拷贝而来的盗版碟。而在这种亲切的“服务意识”下,损失的则是从电影院线到影业公司的所有产业,可以说正是汹涌的盗版狂潮击垮了曾经蓬勃发展的香港电影,击溃了第五代之后导演们心中佳作的底限,也让中国电影业陷入了为期十年的漫长低谷。
而DVD机这个产业本身呢?面临的则是无序竞争,是重复投产,也是最后因进入WTO被掠夺的天价版权费。曾几何时,中国影碟业也想奋起一搏,几大厂商共同联合推出了中国自己的红光标准,但是转眼,新一代的高清视频,也就是蓝光(Blu-ray
Disc)标准确立,大批大批盗版蓝光碟又成了发烧友们心目中的宝藏,而那个所谓的红光标准,根本无法从盗版市场里抢夺任何阵地。
曾经的暴利化作了辛酸的苦果,也为自身的短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样的“辉煌”不是陈远鸣想要的,因此在筹备VCD产业之初,他就让孟力生和燕乔森两位创始人申请到了VCD的核心版权:播放器和压缩模式。有了这两个版权的遏制,有了VCD的CSS密匙,中国的VCD业才可能进入真正的良性循环,成为碟机制造商和影业公司双赢的博弈场。
而这个埋藏在心底的大规划,被面前这位青年看透了,只从自己的只言片语,只从给出的那些资料线索中,他极其巧妙的抓住了最重要的部分,并运用自身所学把点子完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体系。
这是陈远鸣所做不到的,即便有前世的知识,这种专业性质的策划也非他所长。但是那又如何,找到能够完善它,且有能力实践它的执行者,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面对陈远鸣这种不温不火的态度,林学文挑了挑眉,这可不是他想象中的反应。为了这个策划案,他差不多两天没睡了,跟自己的团队齐心协力做出了这个近乎完美的企划书。可是面前这个少年呢?那坦然态度中的东西不是惊愕,也不是崇拜,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欣赏,似乎满足于他们能够做出的最好成绩,是一种标准化的“满意”。
“只是比预期好多了?这份策划案还达不到你需要的目标?”语气里多少带了点嘲讽,林学文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反问了一句。
陈远鸣微微一愣,旋即挑起了嘴角,看来就算是营销界的教父,也有心高气傲的年月。轻轻摇了摇头,陈远鸣把策划案放在了茶几上。“对于中国大陆而言,这份策划格局很大,但是飞燕是家中美合资企业,它的目标不只是占据中国市场,同样也要面向世界。从这点来说,这份策划的格局又有些小了……”
“哈。”林学文发出了一声轻笑,“陈先生,虽然我挺佩服你的想法,但是不觉得蛇吞象会把身体撑炸吗?”
“是蛇自然吞不了象,但是飞燕不是一条小蛇,总有一天它会化出麟角,成为一飞冲天的巨龙。”陈远鸣的脸上没有任何夸张或炫耀,只是笃定的说出自己坚信的事实。“在我的计划中,香港才是真正的前哨,美国八大影业则是最终目标,目前MPEG-2已经进入研制,只要我们能第一个完成它,就有了立足于那些庞然大物面前的资本。所以把目光放远点,不是痴心妄想,而是实际需要。”
林学文紧锁的眉峰依旧没有放松,“大陆影业公司想要申请影碟批号可能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国外的也参与引进?现在世界上每年上映的电影数量有多少,中国引进了多少?别说电视台播放的,如今中国的电影院线就没上映过一部美国电影,你又想怎么说服两边的决策者呢?”
话说的非常实际,但是陈远鸣并不觉得这是个无法突破的壁障,恰恰相反,这时代正是东西方交融加深的关卡,如果没有记错,第一部美国分账大片《亡命天涯》1994年就会在国内上映,从而拉开大片引进的序幕。
至于后世不少人口诛笔伐的广电总局,其实早期的电影过审标准也堪称奇葩,像《黑太阳731》这样的电影,其他国家能不标注NC-17公开上映?或者敢在CCTV这样的国家电视频道里直接播放?偏偏中国就正大光明的放了,还不只放映了一次。其他诸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或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不也都题材独特,有着十足的“犯禁”潜质,但是在90年代前期,他们确实是公开放映,而且广受好评的。
这个时代最为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在闭塞的同时,也是勇于尝试的,只要遵循那位老人的路线,就不会犯错,至少不会犯大错。而那些优秀的影片,包括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佳作,不该只通过省市的闭路电视频道,或者乌烟瘴气的录像厅偷偷摸摸盗拍盗映,它们本该有另一种方式,正大光明的进入观众眼帘。
所以面对林学文的诘问,陈远鸣没有半点犹疑,而是笑了笑,“我为这个公司投入了超过5千万人民币,而你不过是个策划案负责人,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既然敢投入,我自然就玩得起,也输得起,所以不妨走点超越前人的路子。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嘛。”
“你……”林学文的嘴角抽了抽,好悬没飚出脏话。但是在认真打量了对方半天后,他发现眼前这个少年真的不是在耍人玩儿,也没有彻底疯掉,而是很认真的叙述着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为了这只飞燕谋划着未来远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