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重生](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45


敢为天下先?哈,自己这个策划人又何尝不是开了中国先河。身为人大经济系的硕士毕业生,难道他的勇气和智慧还比不过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而且老实说,开办公司后除了几个小到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单子外,他至今仍没有一个能够拿出手的策划案例,如果把飞燕VCD作为自己的第一个杰作,又会为事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激将法用的可不赖。”半天后,林学文哂然一笑,重新悠哉的靠回了椅背上。
陈远鸣微微一笑,“那也得对的是将才。”
“哈哈。”林学文这次倒是没在意对方耍的花腔,“不过话说在前面,如果重新制作这个策划案,我要分到的可就不只是一百万的价码了。”
“哦,说道这里……”陈远鸣的神情中带出几分揶揄,“我倒是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直接付给你五百万人民币作为报酬,另一个嘛,则是给你飞燕公司3%的股份,你要选哪个呢?”
“你……”这一刻,林学文脸上的表情简直精彩极了,嘴唇抖了两下,他终于噗的一声笑了出来,“你行啊,连白条都打上了,这是想空手套白狼?”
“是空手还是金山,不也要看看你自己的水平吗?”
林学文闭上了嘴,仔细端详了面前的少年片刻,终于站起身来,再次朝他伸出了右手,“你是个挺有趣的家伙,你的公司也是。这次就算上我一个吧。”
陈远鸣笑了笑,坦然的握住了那只手,“我对自己的眼光相当自信,也希望这次能够合作愉快。”
三天后,带着自己工作室的7人团队,林学文坐上飞机,跟陈远鸣一起驶向了飞燕的大本营。
第55章
紧锣密鼓
“你花了多少?”看着面前神态自若的少年,孟力生忍不住又问了一遍。
“3%的股权,稀释我自己那份。”陈远鸣端起手边的茶杯,品了一口,如今飞燕董事长办公室的茶叶品级也升了好几档,喝起来口齿留香。
“只为了一个广告策划?那小子给你下迷药了吗?”孟力生忍不住一拍桌面,“远鸣你真是……”
“你急什么。”坐在一旁的燕教授伸手拦住好友,把刚才翻看的资料塞了过去,“先看看这个策划案再说,听远鸣说这还是初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不就是个企划,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孟力生嘟嘟囔囔翻开了本子,照着大纲看了下去,谁知一眼过去就钉在了那里,眼睛几乎都不带眨的刷刷往下翻去,半个小时愣是没吱一声。
过了许久,他终于挪开了视线,愕然的看向陈远鸣,“这玩意是他写的?全都是?”
“是啊,只花了4天时间。”陈远鸣不紧不慢的答道,顺便又扔出个砝码,“而且这玩意是只值1百万的初稿,3%股权那版还在写呢。”
孟力生简直要说不出话来了,都写到这种程度了,还只值1百万?!如果这个构思能够顺利实现,飞燕在中国做大简直就是必然,VCD碟片根本就不用愁,宣传方式更是别致到让人击节而赞,这玩意还不是最终版?!
“我也挺好奇的。”燕教授推了推眼镜,“都把企划做到这种程度了,还有什么可不满的,你那3%到底花哪儿去了。”
“从中国到世界啊。”陈远鸣笑了,“别忘了硅谷实验室,等到MPEG-2正式确立,下一代光盘诞生,这桩生意就不只限于大陆这块土地了。”
“好大的气魄。”燕乔森哑然失笑,“当初跟我说扩大实验室时,你就想进军好莱坞了?”
“既然飞利浦和索尼能制定‘红皮书’,我们凭什么不能参与制定个白皮书呢?”
所谓“红皮书”是指音乐CD的规格文件书,划定了所有音乐形式的CD光盘标准,也是进入CD光盘制造业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从CD光盘开始,所有光盘标准都由几大公司把持,最开始是飞利浦和索尼,后来扩展到先锋,构成了CD业界的3C巨头。然后是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联盟的DVD标准6C集团,再加上杜比公司、DTS以及MPEG-LA等等,层层叠叠的标准专利像一道道枷锁卡住了中国DVD业的命脉,让这个庞然大物举步维艰,沦为利益集团的盘中餐,砧上肉。
然而现在呢?如果想制定VCD标准,飞燕就会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有了VCD标准,有了MPEG格式和CSS算法,任谁都无法轻易抛开他们单独行动。但是光有这些还不足够,比起那些国际巨头,飞燕的身板太脆弱了,根本无法抗击他们的合力冲击,所以才必须凝结起一个同样可观的利益集团,以这个身份介入下次DVD标准之战。
在座的没有傻子,孟力生摸了摸下巴,“制定个什么白皮书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如果真按照这种思路前进,我们飞燕一家是不是就太势单力孤了?”
“我们可能需要的不只是光盘厂,也不只是影业公司,是不是也要有同等分量的制造商呢?就像飞利浦和索尼,进军同样的领域,却又是合作联盟,这种良性的竞争反而有利于产业发展。”燕乔森也琢磨出了点门道,若有所思的说道。
陈远鸣这次是真的松了口气,是啊,如果想要真正发展壮大,只有飞燕一家VCD机制造厂也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加强大的联盟,是一家甚至几家共享专利权的盟友。然而飞燕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的,想要通过这个思路,就必须说服眼前两位合伙人。增加盟友就意味着放弃独大和垄断这两条极其诱人的香饵,其中利益得失足够让人纠结万分。
谁知还没等他开口,这两人就已经抓住关键问题,而且主动提了出来。陈远鸣不由再次感到了由衷的庆幸,这两位虽然没有足够的经商天赋,但是他们的心胸和气魄依旧让人赞叹,敢为天下先又何尝不需要大智大勇呢?
放下了手中的茶杯,陈远鸣笑着摇了摇头,“道理是这样,但是不一定马上就要行动,先等VCD上市吧。到时肯定会冒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届时再做考虑就好。”
这话说的孟力生和燕乔森都是一阵苦笑,是啊,就算有了专利权,就算有了利益同盟,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会被眼前巨大蛋糕吸引的狂蜂浪蝶又何止一二?不过现在确定了盟友计划,将来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起来吧。强大的、有实力的,自然可以当做盟友来扶持。而那些没实力又没能力的低端仿造者,合力打压下去就行了。
“你们这些搞商业的,总是这么一套又一套。”孟力生发出了一声叹息,在这上面他是真的服了,术业有专攻,有些事情不是他努努力就能解决的。
“不过这么说来,老孟,咱们这次是找对人来吧?”燕教授倒是哂然一笑,他毕竟是硅谷出身,早就习惯搞技术的和搞管理的能力差异,如果没有这种天赋,找个有天赋的不就够了。
听搭档这么一提,孟力生也笑了,“是啊,远鸣你给我们来了个突击,我们怎么也要回报你一个不是?这段时间我跟老燕也看上了一个合作人,正在积极跟他协商,为了拉人过来,我们准备动用那10%的空置股了,算是让他技术入股,直接参与到管理上。”
陈远鸣眉峰一挑,“好家伙,一口气用上10%?哪路神仙,这么大来头。”
孟力生嘿嘿一笑,“打工皇帝听说过吗?就是学习机目前的承包人俞永安。”
什么……饶是陈远鸣做足了准备,也不由被这个消息炸的一愣,他们找到了谁?
看到陈远鸣难得的呆愣模样,孟力生气定神闲的端起了手边已经半凉的茶水,美滋滋的喝上一口,“想不到吧?这还要多亏了你那个锦囊妙计,目前飞燕刚刚创业,万事都没个头绪,我和老燕才琢磨出了这样一个人选,结果一交涉,人家兴致非常高,对飞燕目前的筹备更是赞不绝口。这人是正经的浙大无线电出身,要技术有技术,要理念有理念,手下还有个相当成熟的团队,绝对称得上一大助力啊!”
陈远鸣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俞永平,那可不就是跟孟力生一拍即合吗?!前世这人毅然离开学习机公司后,开创了自己的电子公司,刚开始是靠电话座机和无绳电话起家,那个“喂?小丽啊~~”的广告简直堪称业内一绝。更让人啧啧称奇的则是他在后来闯入已经成为混战场的VCD制造业,花费十年时间,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播放器帝国里打造出了中国排名前三的DVD品牌。这人的眼光之准,能力之强,都堪称中国企业家的楷模。
谁能料到孟力生如今居然想把他拐上船,这真是……
看着陈远鸣有些古怪的表情,燕教授也忍不住插嘴,“俞先生的能力真的非常出色,你也别整天惦记学习机的来源问题了,他能把一个公司从负债几百万变成年产值10亿,手腕不能说不强。学习机那边体制问题重重,他也早就萌生退意,这次我们甚至都没花多少钱就能说服他,完全还是飞燕的股份制和产业前景吸引了他。机会难得,可不能轻易放过了。”
深深吸了口气,陈远鸣露出了丝苦笑,“这么一尊大佛,我怎么可能舍得丢下。只是除了10%股份外,他就没其他条件吗?”
“这个……”孟力生摸了摸鼻子,“也不是没有。主要还是放在管理层面上的,比如建议我们这些创始人释出股份,留住那些技术精英,还有明确CEO年薪和分润制度什么,这种事情我们俩也不好单独做主,还是要跟你这个大老板商量下才好。”
哈,陈远鸣在心底轻叹一声,着眼点不一样,所看到的果真就不一样。一个成功的公司,股份当然不可能全部捏在几个大佬手里,如何分配利益,让所有精英团队融入公司,拧成一股绳为公司效力,才是长久生存、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今的中国能看到这点的实在屈指可数,这人加入简直就是个如虎添翼的强援啊。
笑了笑,陈远鸣终于拢住了心神,坦然答道,“这个问题自然该摆上议程,只是事关飞燕发展,还要有个妥当章
程才是。回头联系一下这位俞先生吧,我们不妨坐下来慢慢谈。”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整个飞燕公司的发展分成了三大块,一方面是以林学文为主的策划团队,根据各种各样的资料重新规划企业的发展路线,敲定公关、广告、销售、合作等等线路;一方面是以孟力生和燕乔森为主的建设团队,申请VCD播放器专利权、建设工厂厂房、继续主导MPEG格式研发;另一方面则是由陈远鸣居中协调的管理团队,开始接收人才,对企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三线齐头并进,时间简直永远都不够用,一直忙到了8月底,才堪堪敲定了基本事宜。俞永安正式离开了学习机公司,带着自己的核心精英进入飞燕。孟力生和燕乔森相继卸下了管理职能,把重心放在了新产品研发上,俞永安则根据林学文重新完善的策划案,开始了管理运作。
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俞永安这人没什么精英相,反而圆头圆脑,有一股子憨厚气质。但是实际一接触,就能发现他心中确有锦绣,不但理念超前,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和敏感度也堪称一绝。在拿到林学文重新制定的策划案后,俞永安窝在办公室里整整研究了三天,三天后就跟林学文称兄道弟起来,钦佩之意溢于言表。
林学文算是团队里除了陈远鸣最为年轻的一个,从来都是锋芒毕露,眼高于顶的模样。被俞永安这个老学长一缠,居然慢慢也有了点人样,两边团队的合作简直称得上化学反应,还是那种速燃型的,大陆方面的公关和战略发展转眼就有了点模样。
趁这机会,陈远鸣也没浪费时间,直接跑到深圳转了一圈,通过赛格的销售网挖出了当时口碑最好的软盘制造商,是个浙江商人,名叫杜轩,手下有三条软盘生产线,从做纸盒外包装白手起家。不像其他人着重于降低成本,盲目扩大生产线,杜轩倒是建了一个小型研究团队,自行摸索软盘的改良,慢慢才在竞争激烈的华强北站稳了脚步。
不过受限于资金规模,他的公司发展也缺乏真正的竞争力,虽然软盘口碑很好,但是产量一直保持在水平线上,没有显著提升。随着软盘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这两年他也有点另谋出路的意思了。
遇到这样一位心态良好的经营者,陈远鸣当然乐于把机会送给他试试。经过一番商议,最终由陈远鸣出资300万人民币,杜轩提供人力和管理团队,合资新建一个CD光盘厂。厂址设在汕头,技术研发则由最近并购的一家硅谷光盘研究室支持,陈远鸣占70%的股份。
如今光盘业在国内也算不上冷门,毕竟港台的CD唱片业发展迅速,对于光盘的需求也在慢慢增大,只是光驱还没有在国内流行起来,光盘仍以CD唱片为主。而VCD说白了就是视频CD,在介质上和普通CD光盘没啥区别,所以投产起来就非常迅速。而关于光盘升级、革新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了。
在确定了光盘厂能够迅速投产,且保证产品质量后,陈远鸣终于松了口气,把目光投向了距离深圳只有一河之隔的那个城市:香港。
第56章
首战
和之前几次孤身行动不同,这次陈远鸣远赴香港带领的是一支真正的团队,由飞燕公司公关部、学文创意公司和广州艺申音像公司共同组成。
其实在VCD发行上,还是遇到了一些波折的,目前国内影视发行多为录像带或者镭射光碟,音频则以磁带为主,同时具备CD灌制生产线的并不多见,更别提引进VCD灌制事宜,因而即便VCD影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利润,敢于涉足的公司依旧不多。这时国内的音像发行也以国营为主,罕少民营机构,对于吃惯皇粮的官老爷们而言,新鲜的螃蟹也未必都是佳肴。
最终达成协议的只有两家公司,一是安徽本地的音像出版社,由于VCD是新兴产业,还有国家专利和世界第一的名头,地方政府对于飞燕公司的建设投产可谓开足了绿灯,本地资金无法参与到飞燕的投资上,自然就把精力转向了VCD影碟制造业,为此安徽音像出版社获得了大笔的政府扶持金,根据孟力生等人列出的要求,他们专门花大价钱引进了VCD灌装生产线,还配合林学文等人开始走上级路线,积极向跟各大制片厂、影业公司联系,协商优秀影片的VCD贩售权。
这边的精力放在了国内,自然也有人把眼光放在了外面,另一家主动联系的就是广州音像出版社下属的艺申音像公司。和安徽方面的被动不同,广州这边对于VCD的前景十分看好,对于近在咫尺的香港电影业发展更是了如指掌,在听说飞燕有意进驻香港时,马上就派人赶了过来。于是经由广州方面的牵头,陈远鸣等人终于踏上了本次行程。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可是说是亚洲流行文化的中枢之一,更是内地看向世界的窗口。流行音乐、香港电影这两块金字招牌牢牢吸引住了尚在懵懂期的大陆娱乐业,也为后世点燃了一波造神热潮。
不过1993年的香港电影界还远远未到被神话的年代,几大影视公司或萌芽或没落,知名导演们尚在更新换代的关卡,老一代的张彻、李翰祥、楚原已经进入垂暮之年,新一代的徐克、吴宇森、关锦鹏、王家卫等人则刚刚崭露头角。在九七回归的重压下,这群人创造出了一大批水准极佳的作品,也把香港武侠片推上了鼎盛。
然而论资历、论影响力,目前香港影业的龙头还属嘉禾娱乐,自从1987年邵氏兄弟停止电影制作、1989年新艺城解体后,嘉禾面前再无敌手,实力和影响力如日中天,再加上李小龙、成龙这两位国际巨星的号召力,可谓香港功夫片的顶尖代表。早在1992年嘉禾的电影就已经以分账形式进入了大陆院线,也算是目前国内为民众所知最多的香港电影公司。
按照艺申音像的意思,他们就应该从嘉禾入手,跟对方强强联手切入香港电影业的中枢,为飞燕营造出一个有利开局。但是这样的构想却不是陈远鸣和林学文的目标所在。
在入港之前,陈远鸣就跟林学文讨论制定出了对于香港影业的发展远景,在这里他们不再是一个需要求人的角色,而是恰恰相反,成为真正的卖方市场。VCD业取代录像机业是任何有商业思维的人都能洞察到的事实,掌握着VCD的所有核心专利权,就意味着任何影视公司想出版VCD影碟,都离不开飞燕的支持。不与飞燕结盟,任何一张VCD碟片都需要支付给飞燕专利费,没有CSS密匙,VCD影碟就无法在影碟机上播放。
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又有着港产片繁盛的巨大后盾,以及整个东南亚庞大的潜在市场,这时反而去找大公司恳求他们合作,那不叫折节相交,应该叫自投罗网、肥肉上门才对。精明如林学文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
因此这次飞燕在香港将要进行的不是一场电影版权收购战,而是一场宣传战,一个愿者上钩的钓场。
9月初,陈远鸣等人抵达香港,9月15日,通过香港当时最大的公关部门,飞燕公司在香港九龙召开了一个影业内部招待会。由于是大陆厂商举办的招待会,又压根没有明星们助阵点缀,这个酒会显得低调又安静,连狗仔队都无心光顾。但是到场的几乎囊括了当时各大影业的发行部门要员,含金量着实不低。
在奢华的会场中央,高台上耸立着一座由电视屏幕构成的屏幕墙,一半连接着一台现在流行的索尼录像机,另一半则驳接了一台尚未上市的飞燕VCD原型机。等到与会人员全部落座后,大厅的灯光暗淡了下来,电视墙两边同时出现了一个画面。
“飞燕VCD播放器,世界唯一。”
随着这个声音,一个拍摄相当出色的商业宣传短片出现在屏幕上,详细介绍了飞燕VCD的来历,VCD本身的功能,目前领先时代的专利技术,以及专利权所属等等产品信息。巨大的电视墙里,每一台电视,每一个屏幕显示的画面效果、色彩质感都相差无几,根本不像是用两台不同的播放器进行放映。
10分钟后,短片播放完毕,大厅内灯光重新亮起。飞燕新上任的公关部主任费安恒从容走上了主席台,用遥控器打开了两台播放器的仓门。
“这个是索尼VHS录像带,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很熟悉了。”年轻人举起了左手,向众人展示手中的录像带,一口流利的粤语悦耳动听。
“而这个……”他举起了右手,和录像带完全不同的一张小小碟片出现在手中,“则是飞燕即将推出的新播放器使用的光碟,我们称之为Video-CD,视频光碟,时长在70分钟左右,制造成本与普通CD无异。”
这句话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交头接耳的讨论。费安恒面带微笑,静静的等那阵嘈杂声低了下去。
“高价、可重复录制、沉重复杂与低廉、不可擦写、轻便简洁,就是这么鲜明的对比。但是就如诸位所见,它们的视频效果上相差无几,可以完美替换。”
这次没等议论声再起,费安恒微微一笑,紧接着说道,“更重要的则是在防盗模式上,相信录像带的盗录、偷拍问题已经困扰了在座各位很长一段时间,将来很可能也将继续困扰下去。但是飞燕VCD采取的是CSS防盗码技术,只要不是出自飞燕授权,就无法在我们的碟机上播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