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重生](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45


销售部里,电话声响个不停,接线员恨不得长出四只手八张嘴,来来回回都是“抱歉现在暂时缺货”和“不,不行,上门自提也不行”之类的言辞,胖大海都不能减缓他们的嗓音沙哑的速度。各式各样的提货人堆在办公室门口,见缝插针凑到路过的员工身边,鞠躬递烟,殷勤摆出笑脸。
整个工厂就像一座被点燃的火山,熔岩正在翻滚蒸腾,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然而在不远处的一间办公室里,有几个人却没有被这种狂热冲昏头脑。
揉了揉发酸的眼角,俞永安露出了一丝苦笑,“我本来以为还能撑上半个月呢,看来扩建厂房势在必行了。”
一旁的孟力生有些焦虑的加了句,“这样高强度的加班加点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呢?我总觉得现在这局势爆发的让人有点害怕,产品质量方面可要把好关啊!”
“老孟,这点你放心。”俞永安拍了拍对方肩膀,“孰重孰轻我还是懂的,下面管理层都是一手选拔上来的,现在绝不会出乱子。为了保证质量我们甚至都压后了一点出产进度呢,要不怎么会挤这么多人……”
“钱的问题呢?”燕乔森也忍不住问道,“加大原材料进货量会不会对资金链产生影响?”
“这就更不用操心了。”俞永安笑了出来,“现在提货都是现款现结,根本不接受欠款,资金回笼的速度堪称一绝,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产量跟不上销售速度了,飞燕这次火的太疯狂,任谁都缺乏准备啊。”
说着,他偏头看了看一直坐在一旁写着什么的少年,有点犹疑的问了句,“就是现在公司走向问题,要不要先把林总和费总叫回来?这时候再去拓展国外线路是不是有些太力不从心了……”
在纸上刷刷写完最后一笔,陈远鸣看着面前写好的几个注意事项,轻轻舒了口气。收好钢笔,他把那张纸撕了下来,递给了身边的孟力生。“几点构想,还不太完善,大家可以先看看。”
手指无意识的转了两下笔杆,陈远鸣整了整思路,慢慢说起来,“如今大陆方面其实不用太赶着出货,饥渴营销中的‘饥’始终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出货量本来就是营销的一环。中国市场太庞大了,这么大一块蛋糕想要靠一口吞下是不可能的,从现在开始应该进一步扩大公关和营销部门的力量,评估那些具有善意的潜在合作伙伴,并且把他们吸纳入我们的发展计划之内。”
“当然…”陈远鸣顿了顿,“这些在之前策划书里都有提到,只是提醒大家一下,不要被现在的局势冲昏头脑,认清方向才是关键。除了这点外,同样需要重视的则是VCD影碟的发售。如今不只是VCD机大卖,影碟的制作销售很快也会进入一个繁盛期,这东西周期短见效快,马上就会进入无序竞争。因此必须先跟各大厂一起建立战略同盟,把植入CSS密匙当成是加入VCD影碟业的入门标准,既然我们疏通了几大厂,走好了上层路线,这条线就不能荒废。”
“不过现在就开始筹备反盗版宣传战会不会太早了?”孟力生扫完单子,把纸片递给了身边的燕乔森,转头问道。
“不早了。”陈远鸣的声音里多了几分严肃,“当VCD碟片大爆发后,就不能保证每一家发行商的品质了,盗版可以轻松绕过引进审核程序,可以避免和制片厂分润,它的利润一点也不比贩毒差。100%的利润就能让人疯狂,更别说这种几倍的纯利。而当盗版VCD影碟增加时,盗版VCD机也就在路上了。因此宣传战一定要打在前面,要把‘如果买盗版光盘,我们的碟机不会识别’这个理念传递出去,树立起最基本的防盗意识。让法务部也做好准备,这将会是一场硬仗。”
“我那边的芯片厂建设也开始提上日程了。”燕乔森接过话头,“只是现在合作伙伴还没有出现,厂址选在哪里好呢?”
“嗯,可能的话把厂子也建在汕头吧,围绕着我们的光盘厂,形成飞燕独有的配件王国。以后就算有合作同盟,也要卡住MPEG芯片供应渠道,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我们可以跟合作伙伴共享,但是真正重要的却不能外流。不过……”陈远鸣笑了笑,“对于将来的同盟也是如此,他们如果有了什么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恐怕也是不会跟咱们分享,所以现在的胜利不是永久的胜利,只是在起跑线上快了一步,想要不被甩下,就要花更大力气去竞争,去拼搏。”
“竞争不可怕,只要不搞成恶性竞争就行。”俞永安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笃定的自信,“只要拼的是扎扎实实的公司实力,飞燕就不怕任何人。”
陈远鸣笑着点了点头,“要的就是这种精神。现在飞燕是占了领头羊的位置,但是还不是我们自负自满、坐吃山空的时候。日本方面最近已经进入接洽,新一代的VCD标准应该马上就会确立,那时拥有VCD标准的就不是飞燕一家,而是索尼、飞利浦、飞燕这个C3联盟。而下一代产品的换代则是囊括了从光盘介质到压缩标准的大革新,面对的也将是更为残酷的竞争,身处激流,只能进不能退!”
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俞永安看着面前摆着的纸条,只见上面分门别类写着需注意的事项,还有些用笔重点圈出,字体算不上多出彩,但是笔法刚劲,根本就不像是个年轻人能写出的手笔……他突然伸出双手,用力搓了搓面颊。
“放别处我好歹也是个优秀青年企业家,来飞燕后怎么老觉得自己年迈体弱呢?”
这声抱怨顿时引来一阵善意的大笑,孟立生拍了拍俞永安的肩膀,“老俞啊,慢慢习惯就好了。”
陈远鸣轻笑摇头,“公司还是要靠各位中流砥柱的支持,我这种年轻人多跑跑腿好了。”
随着高层会议的不断深入,火山喷发带来的阴霾一挥而去,隔天公关、法务、销售三部门召开例会。一周后,在所有投来的合作意向书中,飞燕董事会最后选定了一家名叫“华谊兄弟”的新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并对其注资100万美元,用于VCD生产线建设。飞燕获得华谊51%的股份,所有通过华谊出版发行的VCD光盘都会在外包装醒目位置标注飞燕公司的LOGO。
这个细小的改变,成为了之后数十年电影发烧友们划分厂家的著名标示,也把真正的“飞燕碟”跟其他诸如“北影碟”、“中影碟”、“寰宇碟”区分开来,成为光碟纪元里代表中国标杆的存在。
不过这时,陈远鸣显然没有考虑都那么久以后的事情,在大陆安排好公司发展事宜,又主持香港第一批5千台VCD机上市发售后,他和燕乔森就一起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在那里,林学文发回了一条让所有人都无比振奋的消息,他们终于跟预期的目标搭上线了,那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传媒帝国:新闻集团。
与此同时,沈阳安信技术有限公司办公楼内。
“你真的想好了?不搞电子通信,要跑回北京闯荡?”男人的声音里带出了几分严厉,直直的盯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位青年。
“小叔,我什么时候跟您开过玩笑?小灵通很好,您和我爸准备进行的汽车发动机研发也很好,但是那都不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沈大公路的发展您是亲眼所见,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搞基建可不是你想想中那么简单的事情。”男人的声音并没有半丝放松,反而越发高压起来,“那圈子太复杂,也太脏,你想进去闯闯没问题,但是管不好自己的手,马上就会惹出大麻烦,你还太……”
“太年轻?”青年微微一笑,弯弯的桃花眼眯成了一条细缝,“小叔,不公平也该有个限度啊,那人你说过他年轻吗?而且如今的基建不只是要搞,还要加大力度才行,我们的小灵通虽然已经稳步在东三省站住了脚,但是固话、手机业务并不会随着小灵通就退居二线,相反它们才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既然总有一天要踏入那个圈子,为什么不先让我来闯闯呢?”
指尖轻轻弹击桌面,思索了半天,最终男人还是笑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算了,他老子都没发话,自己是操什么闲心。轻轻挥了挥手,“想闯就去闯吧,输了别回家跟我哭鼻子就行。”
“哭鼻子?估计您老笑都来不及呢。”
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很多,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房门,青年用力呼出口气,似乎要把胸腔中的郁气一扫而空。小灵通的业务好吗?当然,如今这小家伙眼看就有风靡之势,未来必然会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竞争力十足的产品。但是那又如何?他并不想蜷缩在家人的羽翼下,做一个继承家业的二代。
从胸前的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小小的卡片,只见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
百年经典,与君共赏。
陈远鸣
字写的不怎么样,还不如自己的,但是那股飒爽之气似乎直破纸面,嚣张的冲入眼帘。用指腹轻轻划过那个名字,青年露出了一个明亮的笑容。如今你掌心那只燕子已经一飞冲天,我又怎能让你专美于前?
把卡片插回口袋,他没有一丝犹疑,重新迈开了脚步。
第61章
风起
机舱里的日光灯已经关闭,身侧陷入了一片昏暗,燕乔森靠在内侧的椅座上沉沉睡去,偶尔传来一两声低微的鼾声。张刚则在坐在外侧,双眼微闭,像正在假寐中的大型猫科动物一样,随时都可以反射跃起。
然而陈远鸣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只是在头顶那盏小灯的照射下,专注的看着手中的信件。这是封来自故乡的家信,由于一年间不断四处奔波,设在上海的邮箱就被冷落了下来,个把月才会统一收发一次信件,这封信就是一个月前发出的。
从字迹来看,写信的不是母亲,而是由大姑代笔。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大姑的文笔要比父母流畅很多,但是在那客套的寒暄中,却少了一些让陈远鸣为之心颤的东西。
这一年来,家里变化也十分惊人。今年六月时,晋升为小组长的父亲终于分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是个5o平米的小两室单元房。搬家时足足放了三挂鞭炮,那次寄来的信纸上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火药味儿。有了新房,母亲的心态开始慢慢转化,不再像以前那样锱铢必较。两个月后,表妹宋婷婷以优异的分数考上了市一高,家里就大方的全额给了学费、住宿费。等到十月底,大姑的工作终于从县城调到了市里,住在那所私立小学的职工宿舍里,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小姑方面则相对安分,年初借了家里3千块,带上自己攒的5千,一起投入了烟叶生产。这时卷烟厂的效益还没达到鼎盛期,但是烟叶公司从来都是富得流油,敢于下海种植经济作物的人又少,在十月最后一次收割完毕后,小姑家也算回了本钱,明年还攥着劲儿准备多看几本技术书籍,提高产量、精细化种植呢。
眼瞅着家里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父母也有些按耐不住了,哪怕自己依旧每月2千元的往家里寄钱,催着回家的信还是一封接一封,在这次的信中大姑就提到了自己的学业问题,据说已经跟学校那边沟通过了,只要低头认个错,参加一下补考,就能直接拿到初中毕业证。这时上高中虽然有点晚,但是直接送到高三复读班,苦读个一年还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
然而信里的谆谆教导,放在陈远鸣眼前却有些无奈,如果是一两年前,他可能还会生出些念头,但是如今摊子越铺越大,他也确实无法再静下心去读什么高中,考什么大学了,至少在这个千头万绪的创业初期不行……
轻轻揉了揉额角,陈远鸣眯起了眼睛,在心底思量着自己的布局。等到dVd事宜正式铺开后,他是不是也该弄一些合适的项目放在故乡投产呢?带来的经济效益先不说,有了足够的社会地位,建立牢固的社会关系网,才能让远在家乡的父母安心过上好日子。
而且对于那个城市,他的野心其实不止于此,在今后几年里,那些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型国企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剩下一些苟延残喘,再也不复曾经的鼎盛。庞大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还有技术过硬的科研人员全部都成了一次性消耗品,造成了难以估算的浪费,如果在那时做点什么,他是否也能在那些参天大树垮塌前救出些苗圃呢……
嘴角浮上一丝苦笑,陈远鸣叠起了信纸,略感疲惫的靠坐在椅背上。即便这具身体足够的年轻,他肩上担负的也太过沉重。然而机遇和挑战如此诱人,由不得他不为之拼命啊……
从上海到纽约,十几个小时转眼即逝,来接机的除了宋凯文外,还有月余未见的林学文。比起当初略带矜持的神态,现在的林学文简直可以称得上意气风发。不过也不难理解,他是真真正正的首战告捷,一个广告策划案带来超过6亿的月销量,任谁都难免一阵飘然,能够稳住心神继续为下来的目标努力已经难能可贵了。
微笑着和对方攀谈了几句,陈远鸣把话题转了回去,“怎么样,默多克那边流露出合作意向了?”
如今新闻集团的总部还在澳大利亚,设在纽约的只是新闻集团的分部大楼。他们没有直接去澳大利亚,而是来到美国,正是因为默多克人目前正在纽约。在飞燕的发展计划中,他们没有锁定八大影业的任何一家,而是直接找上福克斯的幕后老板,也正是因为默多克这个奇人的存在。
虽然现在还没有娶上中国老婆,但是默多克对华的意向早就显露分明,且不说8o年代中期初次访华时免费赠送的那些2o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经典影片,光是近期他在香港制造的大动作就足以让人惊叹。新闻集团以5亿元的价码收购了李嘉诚开办的星空卫视63.6%的股权,一举进入亚洲市场,这种显而易见的发展策略,恰恰是默多克极度关心中国市场的表征。
如今刚渡过9o年代初的伊战和世界性经济衰退,新闻集团就像一只蛰伏了数年的怪兽,开始向整个媒体世界张开了利齿。而说起娱乐媒介,说起衍生叠加,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像光盘一样,对于未来的影视业产生如此惊人的影响。因此选择一个有意于中国市场,又对美国影业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盟友,就成了对美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而默多克就是他们最为属意的合作伙伴。
“当然。”林学文露出了个自得的笑容,“之前我还在跟新闻集团的一位ceo商谈,但是飞燕的销售额出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变,据说这次是默多克亲自促成这件事呢。”
“哦?”陈远鸣微微一笑,“那咱们可要严阵以待了。”
“的确。”林学文却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听小道消息,当初飞燕在香港造势时,默多克正巧在那边跟李嘉诚商谈,不知怎么就留意上了你,所以这次算是有备而来,于情于理我们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闻言陈远鸣不由一愣,这个他事先可没想到。不过只是思考了几秒,他笑了笑,“兵来将挡吧,这已经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了,要稳扎稳打才好。”
有了两边大佬的意见,见面安排的非常迅速,直接定在了本周四,由于是正式官方会谈,陈远鸣、燕乔森和林学文全数到场,陪伴在默多克身边的则是福克斯电视台和电影公司的两位要员。
虽然身份地位并不平等,但是默多克依旧展现出了良好的风度,不同于金融大鳄罗伯逊先生那种隐藏在礼貌下的锐利,也不同于邵爵士因年龄带来的寡淡和深沉,如今只有6o岁出头的默多克并不太像一位标准的商人,反而有点大学教授的派头,脸上永远带着和煦的笑意,好像面对的不是潜在的生意伙伴,而是即将考入门下的弟子。
也正是这种态度,让林学文那番热情洋溢的介绍砸在了棉花堆里,销售数字、行业前景、发展规划在对方眼里都未曾激起一点浪花,默多克只是带着那种不变的笑容,静静观察着面前几位年轻人,等林学文全部说完后,他轻轻点了点头。
“挺有趣的设备,但是这并非是目前我们需要的产品。”
得到这种答复,陈远鸣并不奇怪,目前Vcd的播放清晰度只等于录像带,而美国的录像带业已经相当发达,不论是租赁还是贩售都已经形成网络,并不需要Vcd这种廉价的替代品。所以在会谈之前,他和林学文就已经拟定了应对的方针。
果然,林学文只是轻轻一笑,“没错,现在美国并不需要发展Vcd业,但是不意味着美国,或者世界不需要光碟产业。这位是飞燕的董事之一,燕乔森先生,他的cube公司正是Vcd压缩格式mpeg-1的原产地,也掌握着mpeg相关的发展未来,针对这个,我们完全可以听一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比起林学文的侃侃而谈,燕乔森的风格显然跟曼哈顿有些区别,算是标准的硅谷模式。“我们在这里说的其实并非是单纯的光碟产业,而是跟现今屏幕分辨率急速发展息息相关的一场视频变革。如今日本已经出现了sTn-Lcd屏幕,分辨率普遍在64ox48o像素,这两年则开始发展TFT-Lcd,像素晋级为1o24x768。但是与之匹配的cd-Rom和Vhs录像带,都还是352x24o像素。当液晶屏幕进一步发展,它们势必会替换普通显像管屏幕,成为下一代电脑和电视的显示界面,这种发展在硅谷是不可逆的,因此视频的压缩模式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飞燕目前掌握的并非一个单纯的Vcd机,而是踏入次时代的钥匙,mpeg也将不仅仅运用在光盘的压缩上,而回逐步延伸到个人电脑、电视机的应用上,更好的视觉效果会从传统大屏幕上抢占更多生产空间,未来的时代将更紧密的围绕在小屏幕上,当然,也离不开贵集团赖以生存的卫星电视。所以我想这种合作是非常有前瞻性,而且意义深刻的。”
这次默多克没有很快反驳,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后,他突然扭头看向坐在一旁始终没有发言的陈远鸣,露出了一个微笑。“年轻人,我听香港的李先生提起过你。”
李先生?陈远鸣瞬间反映过来,这恐怕是说那位香港首富吧。“可惜香港之行太过仓促,没有机会拜见李先生。”
“但是你见到了邵爵士。”默多克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一点,“要知道我们原本对香港无线电视台也相当有兴趣,但是始终未能跟邵爵士达成协议。那位老人比我预料的还要顽固,也还要强大。”
陈远鸣也笑了,“也许是因为两家卫视对于李先生和邵爵士的意义并不相同,而飞燕却能跟邵爵士的TVB发展吻合。”
轻轻摇了摇头,默多克脸上的笑容并未散去,“你能够打动他的应该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你的Vcd是拥有可观的前景,但是我们同样是做电视的,我非常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很清楚你们需要的是什么。比起TV,影业公司才该是你们争取的目标,比如最近跟中国走得非常近的时代华纳,甚至直接找到2o世纪福克斯,他们应该也会对你们的产品更有兴趣。是什么让你直接找上我呢?”
这话说的直白,却也不是无法回答,陈远鸣笑了,“因为您是默多克先生,是在这个西方世界里最淡化意识形态,率先向中国伸出手的人。飞燕虽然是一家中美合资公司,但是它将来植根的只有中国这片热土,我们想要发掘它的潜力,就要找同样对中国这个大市场有足够兴趣的人。福克斯很棒,但是还不够,比起您旗下的新闻集团还远远不够。”
顿了顿,陈远鸣脸上那些笑容慢慢褪去,变得十分认真,“如果只是Vcd业的发展,飞燕其实无需借助任何人的力量,但是将来下一代光碟产品,乃至个人电脑、电视的革新都非飞燕一家能够担负的,因此我们才需要有更为强大的盟友进入这个体系,一起促成新一轮的标准诞生。一个强大到足以对抗日本那些巨型财团的盟友。”
“而你们选择了我,新闻集团。”
“没错,因为我相信新闻集团能够成为这个世界举足轻重的传媒巨头,中国也会成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开放市场,而这两者,都花费不了太长时间。”
如今的新闻集团尚未吞并美国休斯电子公司,也没有摘取那颗皇冠上的宝石directTV,但是占领美国却始终是默多克的理想,或者说目标之一。看着眼前少年十分认真的表情,他笑了。
“你的诚实令人惊叹,目标也是。我很欣赏它们。”那位传媒帝王的脑袋微微一偏,靠坐在了椅背上,“既然你们嘴里的东西如此美好,不妨一起来试试看吧。”
第62章
冲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