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1087

  “实话实说!”沈默没好气道:“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不要说优点,我知道自己的优点很多,就说缺点吧。”
  “哪有什么缺点,”归有光小声道:“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大家都觉着您,为人做事都比较圆通、从来也不得罪人吧。”说着呵呵笑道:“不过我觉着这是个优点……”当面给上司挑毛病,那绝对需要一颗大心脏。
  沈默淡淡道:“圆通?可不可以理解为善于趋利避害呢?”
  “当然可以,”归有光点头道。
  “那你相信这样的一个人,会敢于为这个天下先,给严阁老上眼药吗?”沈默冷笑道。
  “不相信……”归有光缓缓摇头道。
  “可我要是真做了呢?”沈默问道:“你会不会觉着,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的?”
  “八成会这样认为。”归有光终于有些明白道:“中丞,您不会是想栽赃吧?”
  “聪明。”沈默颔首笑道:“我正是这个意思。”
  “你要让严阁老以为,这事儿是徐阁老指使您干的?”归有光小声问道。
  “徐阁老既然是被王学门人寄予厚望的中兴之主,”沈默狡黠笑笑道:“这么多年了,给阳明公立个祠,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可如果严阁老也这样以为,他定然会将其看成是徐阁老对他的挑战啊……”归有光苦笑道:“您这招……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严党、徐党砺兵秣马这么多年,总是要开战的,”沈默呵呵一笑道:“我只不过使其提前爆发。早打早太平,这是好事儿。”
  “徐阁老可不会这么认为。”归有光摇头笑道:“您这一算计,他可就被动了。”
  “管他呢,”沈默笑道:“谁让他妈和他儿当年老找我麻烦,现在母债子偿也是理所当然的。”
  听了沈默的话,归有光不禁暗暗打个寒噤,心说这哥们可真记仇啊,那么多年的陈谷子、烂芝麻还记着呢。
  ※※※※
  “不说笑了,”沈默正色道:“阳明公的祠堂立起来,在天下人看来,就算不是徐阁老授意我干的,也是我体会上意,为巴结徐阁老而建。”说到这,不由自嘲笑道:“打惯了太极拳,偶尔雄起一把,也没人相信我是纯爷们,也不知是该庆幸还是叹气。”
  归有光只能无言苦笑,听沈默分解道:“在严党分子眼里,我成了徐阁老的急先锋,他们要打击我,还得估计徐阁老的能量……据说这几年,严阁老越发老眼昏花,陛下有事都爱找徐阁老,而不是严阁老了。而在徐阁老那里,且不说这些年来,我给了他家里多少好处,单说我这种敢为阳明公翻案的壮举,他就必须要保我。”
  “真的吗?”归有光轻声问道。
  “当然,这世上没有不要钱的午餐。”沈默点头道:“靠着‘王学中兴之主’这面大旗。他才聚拢了一批精英,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足以跟严党抗衡。说王学成就了徐阶,这句话绝不夸张。”说着冷笑一声道:“据我所知,南北王学门人,不知多少次要求他,设法使王学合法化,但徐阶都以时机未到为由,推辞掉了——我把祠堂在苏州城立起来,在王学门人眼里,这是决定性一步,我也从一个人便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王学门人为合法化所作的斗争。”
  归有光恍然道:“所以不管此时是不是出自徐阁老授意,身为王学代表,他都得全力保住中丞,不然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完全正确,”沈默抚掌笑道:“退一万步说,就算徐阶不管我,那些布满朝堂的王学门人,都会站出来支持我,据我所知,科道言官中。王学门人的比例,能达到六成,这股力量是谁都不敢面对的。”说着笃定道:“所以徐阶必然会管我——即使跟严阁老龃龉,他也不能冒失去党徒的风险。”
  “可徐阁老的感受,您考虑过没有?”归有光担心道:“您可糊弄不了他,会不会引起反感呢?”
  “顾不了那么多了。”沈默摇摇头道:“我是宁可得罪君子,不愿得罪小人,徐阁老还算个君子,应该不会对我怎样的。”
  见沈默主意已定,归有光停止了劝说,幽幽一叹道:“不知那些被您保护的人。会不会有一天,体会到您的这番牺牲。”
  “也许永远不会,”沈默淡然一笑道:“只要能帮他们过了这一关,我就心满意足了。”
  ※※※※
  其实除了短期应急的功利目的,沈默还有更深远的想法……通过这些年对王学的研究,他发现其中许多思想,都是极具进步性和指导性的,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化为终结程朱理学的利器,甚至动摇那万恶之源的君主专制。
  当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目前来看都难比登天,不过人不怕希望渺茫,怕的是彻底绝望。孤单面对着茫茫黑夜,沈默不奢望点亮整个天空,他只希望能保护好这一点火种,帮助其发展壮大,相信总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天。
  当然,王学本身同样有许多问题,他已经花费了数年的空闲时间,用来钻研改进,希望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派,摒弃清谈和务虚,尊重人性、解放人性等等。他还在很吃力的回忆,当初中学念书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几位老兄的主张,看看能不能有所借鉴,充实自己的学说。
  不用想,这又是个很浩大的工程,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完工,学过统筹学的沈默,自然知道不能‘临上轿才扎耳朵眼’,他得先把前戏做足了,等学说一出炉,推出来才有效果。
  所谓前戏,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至于这一点。没别的办法,就得靠一篇篇文章、一场场的讲学积累出来,当然如果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或者门下能出几个三鼎甲之类,人气便会跳跃式增长。
  好在沈默向来念书比较扎实,对高中以前的古文,基本上都倒背如流,虽然生在明朝,不能剽窃唐诗宋词原曲,让他一直引以为憾,但幸好比李渔、袁枚这些大才子生的早,只好委屈他们将来靠别的文章出名了。
  而讲学方面,他幸而生在浙江、又在苏州为官,所以中状元后,便在人文荟萃的江浙一带很有名气,许多士子都慕名来苏州求学,到今年已经超过三千人。他假公济私,用公款慷慨的为每一位学生支付食宿,每月还按学习成绩,给予不同数额的补贴……仅此一项,苏州城每年便要花费八十多万两银子,虽然相当部分都被‘热心教育的士绅’消化掉了,可最后落在官府账上的,也有三四十万两,换了寻常州府,一年都没有这么多的收入,可在财大气粗的苏州城,却只是九牛一毛。
  在他的学生中,苏州有徐时行、王锡爵等人;浙江有罗万化、张元忭等人,都很有希望位列三鼎甲,至于能中进士的更是比比皆是,不过还得靠个人造化。
  至于前戏的另一方面,便是为王学大造声势了,就像他前世所学的市场经济学,得先把‘王学’这个市场做大了,然后再推出差异化产品,才会有人买账;不然大家连都王学不认,谁还买你个王学分支的账?
  ※※※※
  所以沈默对王阳明祠的建设无比上心,从选址开始便过问,经过反复斟酌后,他才从几十个候选中,选定了最终的地址——苏松一带最有名的江南书院!也是他的学生们用功的地方。
  江南书院依桥傍水,与胥门隔河相望,墨香卷气油然而生,也只有这种文脉最盛的地方,才配得上将来阳明公的地位,还可以培养风水,让他的徒子徒孙能考个好结果……自从当年跟阳明公坐过一张考桌后,他便很信这位圣人兄。
  正所谓‘信阳明者得高中’,这个理念一定要多多宣传才好。
  选址之后,便是设计,沈默遍请江南名师,威逼利诱使他们打破陋习,共同设计出了阳明祠的草图——一座占地三亩的四合院,其依山就势而建,坐东朝西。东是享堂,占地势的最高一级;享堂对面、地势最低一级是正气亭;南北两翼沿墙建廊。
  至于建筑的规制细节,哪里门几扇、哪里楹几根,哪里雕花草、哪里饰云纹,无不精益求精,力求建筑上的完美,寓意上的深刻,以及文化上的内涵,让任何身份的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至于内里的摆设,从花棱窗格、笔墨字砚、到琴棋书画、山水盆景,无不清新镌秀、端庄高雅,但凡附和格调,便不问成本,只管弄来就是。
  可到了一样摆设,沈默就是有钱也不敢自己做主了,那就是摆在享堂龛台上的阳明先生的供像,这个可不是他一个王学晚辈可以决定的……当然,他非要不声不响,自己弄一个,谁也没办法,可那样的影响力就小很多,不符合建祠的目的。
  于是乎,他广撒桃林贴,遍邀南北各派王学耋老,齐聚苏州城,共赏此等大事。这对那些压抑久了的老家伙,有着超越一切的吸引力,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已经群贤毕至了。就算是路远赶不过来,也派了在江浙当官的门中弟子参加,全当充数……因为大家都任阳明公为祖师,谁也不敢错过这个尽孝心的机会。
  其中著名的有,浙中左派的王畿、季本,身为沈默的师爷爷,二位老人家当然要来给他撑场面。
  还有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也是现任泰州派的掌门王襞,这是当世实力最大的一派,也是徐阶最有力的支持者。
  以及徐阶出身的江右学派,来的代表竟然是徐阶的老师聂豹,这位年前刚刚致仕的兵部尚书,其实是在返乡的路上,正好到了苏州城便来凑个热闹,却没往深处想……自己的爱徒,就这样被代表了。
  还有南中学派、粤闽学派、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王学门人遍布天下可不是吹的,哪个门派都能派出像样的代表。
  王学七派齐聚一堂,这可是前所未有过的盛世!想想鉴湖上的那艘游船,便知道要不是沈默封疆苏松,王学门人视之为自己的天下,这些都习惯了偷偷摸摸的家伙,也不会到这么齐。
  最让他们惊喜的是,沈默还把王阳明的亲侄子王正思给请来了,他虽然只是中人之姿,但身份摆在那,就像蛋糕上的红樱桃,有了他才能使这个盛典更加具有合理性。
  ※※※※
  归有光本人也是很有名气王学门人,他本以为这会是一届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可把各路神仙请来后,他就发现不可能了,因为这些人凑到一块,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吵架,不管是哪方的提议,总会有几方反对,吵吵闹闹一个月,屁结果也没讨论出来,唯一的成果是,白吃白喝了沈默八两银子。
  圣人云:虽然财大气粗,可钱也不是这么个花法。归有光心疼道:“大人,花钱我倒不心疼,可这样日复一日的做无用功,那就太浪费了。”
  “是浪费了点。”看着长长的花费清单,沈默苦笑一声道:“好吧,这个账不用你付了,我自己掏腰包。”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点钱,苏州府还是出得起,哪能让大人掏腰包。”归有光连声道:“我就是说,一点成果也没有,整天就这么吵吵闹闹,别耽误了大人的大事。”
  “无妨,让他们吵去吧,反正祠堂还没盖好。”沈默笑笑道。
  “您可真是好脾气。”这下轮到归有光苦笑了,说着指指北边道:“还有最多一个月,鄢懋卿就要来了。”
  “不用担心,阳明公的供像,我已经与龙溪公和长沙公讨论决定了,现已经雕刻七成了。”沈默不忍他急得满嘴起大泡,终于透了底道:“这下你放心了吧?”
  “啊……”归有光张大嘴巴,不知道沈默这是卖的什么药。
  第四九二章
花开花落
  “往前五百年,往后五百年,”沈默笑道:“决策都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掺和的人一多了,就像鸭子开会,吵得再热闹,也说不到点上去。”
  “那您还把这些神请来?”归有光有些晕头道。
  “如来佛法力无边,还得有八百罗汉撑场面呢。”沈默笑道:“我要是自个把这事儿干了,不过是我的个人行为,可要是把这些大神搬来,那就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一次注定载入史册的大会,那效果能一样吗?”
  归有光顿了一会,摇头苦笑道:“大人是越作越大了,这下定然尽人皆知,再次成为朝野上下的话题人物了。”
  “那有什么办法?”沈默嘿然一笑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只能当个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了。”
  沈默便任由那些王门耋老们吵吵闹闹,一直到了三月底、四月初,他才通过东南著名风水师何心隐,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距离黄道吉日还有七天,诸位考虑的怎么样了?
  怎么样了?八字还没一撇呢。众人这下傻眼了,就算现在定稿。然后再雕刻,没有一个月也不能完工吧?便纷纷道:“再晚几日吧?”
  何大师大摇其头道:“不行不行,这个日子一过,下次就得明年了。”
  虽然不知啥吉日如此玄乎,但权威说的总不会错,这下大伙不吵了,面面相觑道:“这次谁有办法,就听谁的。”
  于是王畿起身,隆重推出了浙中左派版的供像——阳明先生汉白玉燕服坐像。揭去红绸之后,便见阳明先生身着蟒袍、头戴七梁笼巾冠,冠上饰以貂蝉,左手摸赤带,右手托玉笏。面目清癯,略带笑意,须髯过肩,神情安祥,端的是栩栩如生又神圣不可冒犯,让王思正等见过真人的老者,一下子就红了眼圈,连连说“像!太像了!”还埋怨王畿道:“有这么好的供像,为什么不早拿出来,害的我们多费口舌。”
  王畿笑而不言,心说要是早拿出来的话,你们准要横挑鼻子竖挑眼,显示自己的权威了。
  眼看着供像就这么定了,大伙这一趟却不能白跑,总得为师祖的祠堂尽点心意吧。六大学派各自拿出珍藏的阳明手迹碑刻。如《矫亭记》、《十二景文》、《至罗整庵书》、《西湖诗》等等,都是他们的镇山之宝,现在奉献出来给祠堂增光。
  等到黄道吉日那天,王学门人并苏州城的官员士绅,齐聚新落成的阳明祠堂,举行盛大仪式,恭请阳明公归位。望着先生的音容笑貌,想起当日他老人家的平易近人、有教无类,王学门人不由哭成一片,最终一齐立誓光大心学,为阳明先生夺回应有的地位。
  沈默又盛情招待一番,才‘依依不舍’送诸位长辈回去,临别时还有土特风物奉上,让每个人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也将沈默一心复兴王学、而且热情大方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传到了各门各派的耳中。
  ※※※※
  这件事情作完,沈默便再无遗憾,开始打点行装、与苏州城的大户士绅话别,专等着鄢懋卿那厮前来接替,便要踏上进京的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