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267

  “怎么了周兄,你受伤了?伤在何处?”未等他走到车城之内,张潜已经快步迎了上来,询问声里充满了关切。
  “没有!”周建良将还在滴血的僧衣与了苦和尚的首级,一起丢向张潜脚边,悻然回应,“带队的和尚自尽了,我没来得及阻拦。这下,白马宗又可以壮士断腕了。”
  谁料到,张潜却不太在乎了苦和尚是死是活,向旁边跳开了半步,笑着摇头:“周兄没必要过于对自己过于苛责,即便活捉了带头的和尚,结果恐怕也是一样。白马宗与其说是佛门的一支,不如说是一伙打着佛门名义,放高利贷的奸商。朝廷内外,不知道多少人都指望把钱放在他们手里吃利息呢,怎么可能舍得让白马宗一下子就垮掉?”
  “那倒也是!白马宗没了,他们也跟着血本无归!”周建良听了,心中的遗憾稍微减轻了一些,然而,脸上的神情却愈发凝重。
  快速向四周围看了看,他稍作犹豫,压低了声音,向张潜询问,“那个带队的府兵头目抓到了么?谁的手下?”
  “抓到了,王翰亲手生擒回来的。姓赵,单名一个青字。正如周兄所猜测,是潞州的府兵校尉!”张潜咧了下嘴,叹息着回应。“那厮没等审问,就招供了。他亲叔叔都尉赵良正,是府兵都尉。叔侄俩都欠了白马宗不少钱,所以这次杀我是为了还债。事先根本不知道我是哪个。”
  “真的假的?”周建良不敢相信,作为一名将领连对手是谁都不了解一下,就轻易带兵出击。然而,想到大唐府兵制度已经濒临崩溃的现状,又无法否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王翰还在继续审他,他们都是河东人,说话口音相同。”张潜犹豫了一下,笑着补充,“但此人知道的,恐怕非常有限。等我把告状折子递到朝廷上,再由朝廷向潞州问责,恐怕他叔叔的尸骨也早就凉了。”
  “嗯……”周建良听得心里发堵,右手本能地握向腰间刀柄。随即,又无可奈何地叹气。
  他在押送“火药”和“火龙车”途中,发现求救狼烟,顺路击败了一伙土匪,凑巧救下了张潜,这个故事无论怎么讲,都能讲得通。可如果他再顺路带着弟兄们去一趟潞州,将府兵都尉赵良正给抓起来,就等同于造反了。届时,即便朔方大都督张仁愿再护短,也保不住他的脑袋!
  “今天浪费掉的火药,我会尽快派人给你补上。有两台火龙车,因为后撤不及时,也给烧掉了,回头我把图纸拿给你,你到了军中可以找工匠按图打造。”不愿意把周建良拖进旋涡更深,张潜果断转移话题,“铁背心稍微麻烦一些,需要用到水车和大型竖轮水磨。我先把地炉、水车和水磨的图纸给你,你到了朔方之后试试能不能自己造。不行的话,等我这边有了熟练工匠,可以再派几个过去帮你。”
  周建良闻听,立刻红着脸摆手,“不必,不必。火药和火龙车,我可以报损,算在土匪头上。至于铁背心,黄河在朔方那段水流太急,河岸又高,我很怀疑能不能成功把水车架起来。”
  也稍微犹豫了一下,他迅速朝周围看了看,将声音压得极低,“用昭,我是个粗人,有些话,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你先凑合着听。你与其在长安做那没啥实权的秘书少监,不如主动请求到军中来历练。军中虽然不像在朝堂上那么风光,也很难见到圣上,可至少不用天天担心有人要你的命!”
  唯恐自己的暗示还不够直接,顿了顿,他将声音压得更低,“你做火药,做火龙车,还指点了朔方军挖泥炭自给自足的路子。从大总管以下,我们都念你的情。最近大总管筑受降城,也没有朝廷出一文钱。你如果能来,别的不敢保证,至少没人再敢动你。除非,除非想杀你的,是圣上本人!”
  这个建议很有诱惑力,特别是在张潜发现自己成为好几方势力的必杀目标之后。然而,只犹豫了几个弹指功夫,张潜就笑着拱手:“多谢周兄好心收留,但是,我这边还有自己的安排。”
  “我哪有资格收留你?要收留你,也是张大总管。”周建良脸色微红,轻轻摇头。正准备再多劝上几句,却听见一串沉重的脚步声。迅速扭头,恰看到郭怒那张气急败坏地面孔,“大师兄,姓陈的也招了!”
  不顾周建良在场,咬了咬牙,他继续高声补充,“是一个姓钱的女官,指使的她。那女官是金城公主的侍女,跟他有过肌肤之亲。答应如果做成此事,让他五年之内升为将军。并且告诉他,不用担心退路,会有大批土匪在场。事情结束之后,官兵就会将土匪杀得一个不留。刺杀你的罪责,自然有土匪来扛!!”
  “竟然是金城公主?!”虽然心中早就猜到,背后指使土匪截杀张潜的,未必光是白马宗一家,周建良依旧被郭怒的话吓了一大跳,追问的话脱口而出,“用昭,你到底怎么得罪了公主?竟然让他她连皇家的脸面都不顾了?!”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张潜的回答,无奈中透着苦涩,“抱歉,周兄,我并不是存心想把你拖你下水。”
  “是自家兄弟,就别说这种话。即便你不求我,发现你遇到危险,我也不能袖手旁观!”周建良撇了撇嘴,不屑地摇头,“否则,即便大总管不治我的罪,弟兄们也会用手指头戳我一辈子脊梁骨!”
  说罢,又按耐不住心中好奇,犹豫了一下,他再度用极低的声音发问:“不过,明知道是金城公主要杀你,还特地派人来给你示警。那位兄弟,也真仗义。却不知道,他到底是谁,能不能将来聚在一起喝上几杯?”
  “我也很想知道,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张潜笑了笑,无奈地摇头,“信是我在黄河渡口等官船之时,送到我师弟手上的。然后送信人匆匆忙忙就跑了,连问话的机会都没给我。等我安排人去追,早已无影无踪!”
  ……
  “老四,你到底想干什么?!”媚楼春风阁,武延秀又一次推开龟公的阻拦,长驱直入,手指着武延寿的鼻子,暴跳如雷。
  “怎么了,二哥,谁又惹你了?让你来找我撒气?”武延寿慢吞吞地从突骑施舞姬胸前抬起头,满脸委屈地询问。
  “你,你不要装傻!”武延秀见此,愈发怒不可遏。然而,当着如此多外人的面儿,他却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直气得脸色发黑,额头青筋乱蹦。
  “行了,你们先出去。竹君,安排大伙领赏。你看着帮我给,钱记在账上!”武延寿摆了摆手,示意竹君带着一众舞姬和乐师回避。待确定众人走远了之后,又慢吞吞地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一边喝,一边漫不经心地宣布,“行了,二哥,现在可以说了,到底又是谁,在你我之间下蛆?”
  “没人下蛆,我问你,你前几天,是不是派武东出了长安,给人送信?”武延秀终于不需要再忌惮外人,走上前,劈手打翻武延寿的水杯。“你疯了,居然派人给姓张的示警?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帮我赢了很多钱,我舍不得他现在就死,二哥,这个理由,你相信么?”武延寿翻了翻眼皮,俯身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回答得依旧不紧不慢。
  “你,你……”武延秀当然不信,手指着武延寿,气得直打哆嗦。
  “有一种人情,叫做顺水人情!”武延寿放下水杯,又顺手给对方也倒了一盏茶,肥肥脑袋,缓缓摇晃。“不用我送信,他也死不了。那杨綝可是三朝元老,人称两脚狐,既然看好张用昭,就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别人谋算!”
第八章
龙眼
  蟠龙盔很漂亮,每一片麟甲都錾得清晰可见。一只蛟龙脑袋图案,恰巧俯在盔顶。龙角峥嵘,龙须飞扬,仿佛随时都会飞起来行云布雨。
  龙头下方,祥云萦绕,与护颈上的云纹,浑然一体。而护颈上的云纹,又与胸甲彼此对应,几乎看不出任何缝隙。
  胸甲极为精美,除了肩部,手肘两处,为了保证活动,不得不采用了少量铁环之外,其余部分全都是大块镔铁板打造,胸部、小腹等要害部位,还做了专门的加厚。
  两条镔铁护腿,也錾出了华丽的云纹。在护腿和胸甲的结合部位,一条暗金色龙身从云纹中生出,沿着后腰向上盘旋,一路盘到左肩,直到没入颈部的“祥云”,巧夺天工。
  这些,都不是让大唐应天神龙皇帝李显最满意地方,他最满意地方其实是,头盔上的蛟龙,没有眼睛,而是在相应的位置专门空出了两处凹槽。两颗黑色的琉璃珠,此刻正摆在他面前的盘子里,在透窗而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圣上,请给金龙点睛。”监门大将军高延福用垫着丝绸的漆盘,将一只银镊子,端到李显面前,满脸谄媚。
  李显就欣赏高延福这副机灵劲儿,笑着冲他轻轻点头。随即,右手抓起镊子,举在眼前反复端详了片刻,迅速弄明白了此物的用法。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颗琉璃珠,放在了头盔上专门留出来安装的龙眼凹槽内。
  “咔哒!”高延福用手指拨动龙眼角处一颗非常不明显的机关,凹槽迅速合拢,将琉璃珠卡紧,发出低微却清脆的声响。
  “嗯?”李显楞了楞,随即再度满意地点头。
  太巧妙了,不愧是大唐军器监的产品,即便细节处,也考虑得如此周全!有了这个机关,就不用再愁琉璃珠从龙眼窝里掉出来了。而万一哪天琉璃珠出现了破碎,只要拨动机关,就可以取下来以旧换新。
  快速用银镊子夹起第二颗龙眼,放入头盔上的第二处凹槽内,亲手合拢机关。随着又一声轻微的“咔哒”,金龙的点睛工作,宣告完成。整套蟠龙铠,立刻变得愈发高贵华丽,在阳光的照耀下,隐约之间,似乎有瑞彩萦绕。
  “来,高监,伺候朕披甲!”明知道自己这辈子,都未必有机会上战场,应天神龙皇帝依旧心痒难搔,将头上的御冕随手摘下来朝书案上一放,高声吩咐。
  “老奴遵旨!”高延福笑着躬身,随即凑上前,亲手替李显脱掉了龙袍。然后将镔铁胸甲和镔铁护腿相继帮李显披挂整齐,最后,又端端正正地帮他戴好了蟠龙盔。
  李显试探着活动了一下大腿和胳膊,发现远不像自己想的那般沉重。又将手搭在高延福的肩膀上,试探着向前走了几步,旋即信心大增,脱离高延福的搀扶,昂首阔步。
  铁甲铿锵声,立刻在紫宸殿侧面的御书房内响起,瞬间让李显觉得自己年青了二十岁。大步流星走到装饰用的兵器架旁,抓起一把倚天剑,他无师自通,就将剑鞘挂在了胸甲边缘专门留出来的金钩上。随即,又大步流星走到御书房门口的琉璃镜前,对着半人高的镜子,缓缓做了个手按剑柄,指点江山的姿势。
  镜子中的人,脸有点肥,但镔铁甲却恰到好处地藏起了他的油肚。而镔铁甲上特地打造成圆弧形凸起,以加强对弩箭防御力的左右护胸,则为他平添了几分英武。
  “如果朕带领一支玄甲军……”刹那间有些热血上头,李显带着几分熏然之意幻想。“朕的祖父灭了突厥,朕的父亲荡平了高句丽,朕少年时,大唐在万里之外,建立了在波斯都护府,比玄奘取经的天竺还远。如今,大唐到了朕手上……”
  镜子里的胖脸,红得像火。镜子中人的眼睛,与龙的眼睛,一道精光闪烁。“高监,这种铁甲,军器监一年能打造多少?每副价值几何?”
  “启禀圣上,这种铁甲,全天下只有一套,造价奴婢没敢问。”高延福赶紧走到镜子之前,躬着身子回应。
  “朕知道。你这老东西,不要给朕装傻!”李显抬腿做了虚踢的姿势,笑着威胁。
  高延福立刻顺势退了数步,大声叫嚷,“圣上息怒,老奴身子骨单薄,受不了神龙之威!”
  叫罢,又涎着脸凑了过来,继续补充:“回圣上问,如果是同样质地,不同形制的镔铁甲,如果军器监全力打造的话,每天能出十领左右。造价,据军器监自己上报,目前造价大概一套要四十七吊上下。如果把兜鍪也算上,大概需要六十吊。”
  “这么贵?”应天神龙皇帝李显楞了楞,脸色的血色顿时就淡去了许多。
  一天十套的产量虽然少了些,有一年时间,武装三千铁甲军也够了。他祖父当年,就是凭借三千玄甲军为主力,横扫了山东群雄。
  但是,一套镔铁甲造价六十吊,三千套就是十八万贯,这笔钱,对一个国家来说虽然不多,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理由,他却休想让圣旨通过中书、门下两省。(注:中书省负责议事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唐代如果皇帝随便下令,门下省可以驳回。)
  “如今大唐四海升平,圣上无需亲自披挂上阵!”连问都不用问,李显就知道,如果自己提出组建一支玄甲军,萧至忠、宗楚客等人会如何反驳。虽然这俩人平素势同水火,在限制他这个皇帝动用国库钱财的问题上,却经常态度出奇地一致。
  而大唐的国库,也的确匮乏得很。三年多之前,他刚刚即位的时候,大唐国库就穷得能跑耗子。而现在,情况虽然已经大幅好转,凭空多出十八万吊开销,也足以让户部尚书手托纱帽伏阙,求他收回成命!
  “圣上,此甲原本就不是给寻常兵卒所用!”察觉到李显的情绪不对,高延福犹豫再三,咬咬牙,小心翼翼地补充,“价格虽然与明光铠差不多,其防护力却远超过明光铠。十步之外,可挡住强弩偷袭。至于寻常箭矢,根本没破甲的可能。除非,除非弓力超过了两石半,并且也是在二十步内发起的攻击!”
  “嗯!”李显的心情稍微舒畅了一些,却仍旧满脸落寞。
  高延福的意思,他能听明白。大唐常用的十三种铠甲,原本就分着严格的等级。其中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这五种造价高昂的铠甲,别将以下,除非做到了主帅的亲卫,或者一军之先登,否则根本没资格穿。(注:先登,原本指的是攻城之时率先登上城头者,后泛指精锐死士。)
  所以,指望镔铁甲与皮甲同样造价,根本没有任何可能。而别将以上的军官,俸禄丰厚,即便朝廷不给他配发新式镔铁甲,发现此甲性能优越,他也会自己掏钱购买。
  只是,如此一来,他打造一支玄甲军的愿望,想要实现,更是遥遥无期。他这辈子哪怕做得再出色,想要超过父亲和祖父,基本也看不到任何可能。
  而那样的话,等他百年之后,重新见到了他的母亲,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告诉对方:当年是你错了,朕做皇帝比你更合格。你是完全为了自己的私欲,才不顾母子之情,将朕赶下了皇位。你当初废掉朕所声称的那些罪名,全是捏造和罗织!
  “圣上,老奴听那甲杖署的任署丞说,他们还打造出了一种便宜的头盔和胸铠,用得也是镔铁!”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李显开心一些。高延福搜肠刮肚半天,再度硬着头皮低声补充。
  “造价几何?防护力与皮甲相比,相差多少?如果差得许多,光便宜又有何用?”李显皱着眉头扫了他一眼,话语里的沮丧意味清晰可辨。
  “造价据说能低到十吊以下,头部和正面上半身防护力,不亚于明光铠。”高延福想了想,笑呵呵地汇报,“但手臂,下半身和后背,却只与皮甲相当。”
  “嗯?”李显眉头紧皱,满脸困惑,“怎么会差这么多?”
  “据说,是打算专门给骑兵用的。所以只有上半身的前面和头盔是镔铁打造。而后背、大腿,手臂等处,护甲的材料全是用油浸泡过的厚牛皮。如此,一整套铠甲的份量比皮甲重不了多少。而骑兵冲锋,全凭着一口锐气,从不会用后背对着敌军!”高延福又笑了笑,将任琮找自己向皇帝进献铠甲之时的话,原样转述。
  “那种甲在哪,你可否给朕找一套来。朕要亲自眼看!”应天神龙皇帝李显的脸色,顿时比刚刚穿上镔铁铠时还要激动,推了高延福一把,低声催促。
  “那种铠甲,军器监进献了十套,说是给千牛卫试用。模样实在过于丑陋,老奴担心污了圣上的眼睛,就没拿进来!”高延福连忙后退几步,躬身告罪,“圣上稍待,老奴这就去取!”
  话音刚落,李显就迫不及待催促,“你这个老货懂什好看不好看?军器监敢将盔甲献给朕,品质肯定不会太差。”
  “奴婢遵命!”高延福不敢辩解,答应着小步跑出御书房。前后用了不到一刻钟,就又捧了一个木制的盒子匆匆而回。
  李显等得心急,立刻命令他打开了盒子。低头细看,顿时就有些哭笑不得。
  盒子中的头盔和铠甲,果然像高延福事先预警的那样,难看至极。盔顶圆的像葫芦一般,光溜溜的没有任何地方拴盔缨,还带着一圈宽阔的帽檐儿。而所谓铠甲,不过是一块铁板,周遭穿了孔,与一套皮甲相连。
  ‘就这样,也敢要朕十吊钱?’心中带着浓郁的困惑,李显亲手将头盔抄了起来,对着阳光仔细把玩。却惊愕地发现,头盔的厚度极为均匀,并且上面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再用手指轻轻敲打,耳畔立刻传来了清脆的声响,“咚——”
  余音绕梁,久久不散。李显将自己头上的蟠龙盔摘下来,与宽沿铁盔比较,发现除了那条蟠龙所处位置之外,其他部分,两顶头盔的厚度几乎一模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