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267

  “既然还要编纂《字典》,贺叔就推荐子羽、季凌他们几个出仕吧。”知道贺知章已经放了心,张潜想了想,笑着补充。“如此,贺叔再用他们也更方便一些。”
  “既然用昭觉得他们可用,老夫就去做一回顺水人情!”贺知章巴不得将王之涣等人都拉到自己身边看管起来,以免他们不小心卷入旋涡,立刻笑着点头。
  一老一少相视而笑,都觉得跟对方共事,着实轻松惬意。正准备再详细聊一下,接下来秘书监内的各项事务安排,屋门却被人轻轻推开,紧跟着,监门大将军高延福的声音就在门外传了进来。“秘书少监张潜可在,圣上口谕,宣你即刻到御书房觐见!”
  “下官遵旨,躬祝圣安!”张潜被吓了一跳,连忙朝着紫宸殿方向拱手。
  “圣躬安!”高延福笑呵呵地回应了一句,随即冲着贺知章轻轻点头,“贺著作也在呢?事情急么,不急的话,就让张少监先跟咱家前去面圣。”
  “不急,不急,高监门尽管带着少监走就是。下官改天再来找张少监请教!”即便再有急事,贺知章也不敢让皇帝等,因此,笑着退开数步,拱手行礼。
  “那就走吧,张少监!”高延福迅速又将目光转向张潜,笑着数落,“咱家在宫里行走这么多年,就没见你这样的。回来不去拜见圣上,还需要圣上派人前来相召!”
  “不是,不是,在下并非有意怠慢。实在是以为,明天就又该上朝了,所以昨天只给圣上递了个折子!”张潜被数落得面红耳赤,连忙再度向着紫宸殿躬身行礼。
  “走吧,老夫跟你开玩笑的!”高延福翻了翻眼皮,笑得好生得意,“你即便求见,差不多也得排在今天这个时候。回来之后,知道递了折子向圣上问安,已经足够!”
  说罢,头前带路,缓缓而行。张潜抬手抹了一下没有汗珠的额头,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沿途九监五寺六部的官吏们,纷纷将目光窗口探出来观望,一张张苍老或者年青的脸上,五味杂陈。
  除了上朝之外,别的官员想要觐见皇帝,需要走上四五道手续不说,能不能被皇帝恩准,还在两可之间。而张潜这厮,居然前天刚刚从河东返回长安,今天下午就被召去了御书房!若是这厮,真的著作等身,或者学富五车也罢,大伙比不起,只能服气。偏偏这厮,连首绝句诗都写不好,之所以能得到圣上的赏识,凭借的完全是一些奇技淫巧!
  而张潜此时,却顾不上管别人对自己是羡慕,还是嫉妒。才走过了宣正殿的侧门,确定周围没人偷听,就立刻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地打探,“前辈可知圣上找我何事?晚辈刚刚从外地回来,什么都不知道,万一君前应对失矩,未免会让圣上失望!”
  “老夫哪里知道,圣上为啥要召见你!”高延福扭头看了他一眼,将脚步放得更缓,“老夫只管替圣上传达口谕,可没胆子替你打探消息。”
  说罢,又偷偷向张潜挤了挤眼睛,用更低的声音补充,“应该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情,你尽管从容应对就好。河东那边发生的事情,圣上都知道了。杀得好,圣上不会怪你!”
  “多谢前辈!”张潜闻听,立刻笑着向高延福拱手。然而,心里头却丝毫没感觉到轻松。
  李显不去处置白马宗和那些与白马宗联手截杀朝廷官员的人,肯定就不会处置张潜这个受害者,这一点,张潜四月底离开长安之前,就已经推测得清清楚楚。
  但是,他却根本推测不出,接下来李显要做什么,大唐究竟要走向何方?
  他脑海中仅剩下的那一点儿历史知识碎片,也与眼前的人和事,越来越对不上号。甚至,完全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而到底是因为历史书写错了,还是因为是自己的到来,引发了蝴蝶效应,张潜却根本无法确定。
  在他脑海里的历史知识碎片中,李显是个非常平庸的君主,甚至可以算是无能。李显执政最后几年,朝政完全把持在韦后,安乐公主两人之手。而韦后却仍嫌弃李显碍事,干脆毒死了他,以便自己做第二个武曌!
  但是,张潜亲眼看到的事实却是,李显非但不平庸无能,甚至可以称作老谋深算。在“借势”一道上,更是炉火纯青。
  此人先借助张谏之等五人手,逼得武则天退位。然后又借助武家对张谏之等“五王”的仇恨,成功摆脱了张谏之等五人的控制,将他们先后贬谪出京。随即,此人又利用太子,杀掉了权臣武三思,将旁落在朝臣中的权力,成功一一收回。再随即,此人利用太子谋反之事情,成功逼退了威望极高且与相王李旦关系亲密的左仆射魏元忠……
  就连张潜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间,也被李显给利用一回。去年他跟白马宗僧人之间的冲突,李显先是选择不闻不问。待他用‘火流星’轰掉了和尚们的法坛,立刻利用佛门威望大降的机会,一举将白马宗的势力驱逐出了朝堂。
  就这样一个大阴阳师,如果还说他昏庸,张潜认为,按照同样的标准,满堂文武,肯定有一大半儿,可以被看作白痴。而这位大阴阳师,最近又开始亲手布置,试图将韦后捧出来替他自己主持政务,张潜怎么还敢相信,自己记忆里的那些历史碎片,全都准确无误?!
  既然是李显亲自将韦后捧起来的,那么,张潜记忆里的历史知识碎片之中,有关韦后架空李显,把持朝政的描述,就不成立。而既然是被李显亲手捧上了圣位,韦后再去毒死自家丈夫,也变得毫无必要,甚至是蠢得没了边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某的蝴蝶翅膀,真的这么快,就将历史扇得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李显前一段时间,明明还在打压韦后的爪牙,防备韦氏一族趁机做大。怎么转眼间,就又改弦易辙?!
  李显到底想干什么?自打武三思死了,他才终于不再被权臣所制,怎么才当了不到一年真正的皇帝,就忽然心甘情愿地准备退居幕后?
  ……
  无数个问题,在张潜脑子里徘徊不去,让他精疲力竭,整个人都显得蔫蔫的,像被霜打过的茄子。
  然而,当他走入御书房的刹那,盘旋在脑海里的一大半儿问题都迎刃而解。
  李显正坐在御案之后等着他,依旧是像几个月之前那样白白胖胖,满脸福相。但是,李显的嘴唇和嘴唇四周,却呈现出了明显的乌青色,即便涂了胭脂,都遮挡不住。
第二十章
苍生(下)
  “臣张潜参见圣上,恭祝圣安!”心中猛然涌起一股酸涩之意,张潜前行数步,向李显行常朝礼。
  李显的身体垮了!这点,即便没学过医术,张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在死亡的阴影下挣扎了二十二年,眼睁睁看着亲生儿子和女儿被武则天下令活活杖毙却不敢发一言相救的男人,在成功熬死了他的亲生母亲,又斗垮了所有政敌之后,自己终于也被耗得油尽灯枯!从现在起,此人的生命之火,随时随地都可能熄灭,根本用不到别人来下毒!
  “张卿平身!到近前来说话,高延福,给张卿搬个座位!”李显的表现,跟以往相比倒是没太大变化。点了点头,笑着吩咐。
  “谢圣上,微臣站着说话就好!”张潜闻听,赶紧收起心中的同情,再度躬身给李显行礼。随即,笑着继续向前走了几步,在距离御案五尺远的位置重新停下来,肃立垂手,等待回答李显的询问。
  “坐吧,这里又不是朝堂!”很满意张潜能够不“恃宠而骄”,李显笑着向他吩咐。说话时,嘴唇上故意涂抹的胭脂,与嘴唇边缘青黑的底色,对比愈发鲜明。
  张潜看在眼里,心中不由自主地又是一阵难过。
  他一直习惯于尽量记别人的好,而忘记别人的坏。所以,李显对他的种种好处,此刻都历历在目。
  实话实说,李显虽然算不得一个有道明君,但是,对他这个来历不明的“墨家子弟”,却相当不错。不到一年时间内,就让他从需要买户籍的“外来户”,变成了从四品高官,并且还赐给了他一个泾阳县开国子的爵位。
  虽然他这个从四品少监,平素干的都是六品的活,在朝堂上一直也没啥存在感。但他的地位却是货真价实的,俸禄也是货真价实的。有些荣耀,寻常官员努力一辈子都得不到。而他,却总是手到擒来。
  此外,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皇家威严不容侵犯。去年十一月,他当面拒绝了安乐公主的献药请求,李显过后连问都没问。今年正月,他跟太平公主在生意场上斗得天昏地暗,李显也是只看热闹两不相帮。甚至,明知道他献更衣镜入宫是为了狐假虎威。却依旧笑呵呵地收了下来,直接掐灭了太平公主商战失败之后恼羞成怒的可能。
  “朕让你坐,你就坐。怎么出去走了一圈,回来之后忽然变得扭扭捏捏了起来?”见张潜迟迟没有入座,李显看了他一眼,低声催促。
  “臣,谢圣上隆恩!”张潜哑着嗓子道了声谢,缓缓坐了半个绣墩。
  “卿给朕的奏折,朕看过了。很好,卿辛苦了!《麟德历》修订之后还能继续用,很是出乎朕的预料。否则,无缘无故,换一套历法,无论朝廷,给出什么样的理由,百姓都容易,心生不安!”李显的声音继续从御书案后传来,带着明显的夸赞味道,但是,中间却多出了好几处没必要的停顿,并且夹杂着低低的喘息。
  “多谢身上夸赞,微臣只是尽份内之责,算不上辛苦。”张潜听得心中不忍,斟酌了一下语言,低声回应,“《麟德历》原本就是一份良历,虽然有疏失之处却瑕不掩瑜。而古往今来,大部分新历法,都是从旧有的历法上修订而成。所以,圣上不想改历法的话,《麟德历》可以一直修订使用下去,直到哪天圣上以为时机合适。”
  “嗯,朕也是如此考虑。”觉得张潜的应对顺耳,李显笑着点头。“朕听说,这次修订《麟德历》,参照了你师门的历法?”
  “师门的《紫金历》,是在秦历上反复多次修订而成。前后也换了七八个版本。”张潜拱起手,认认真真地解释。“但师门的《紫金历》,却未必完全适合用于当下,所以臣只敢将它做个参考。”
  “新历法你也准备如此?”李显想了想,继续低声询问。
  “新历法也是如此,一切以在大唐的实际观测为准。并且,微臣以为,不急着推出新历法,新历法要等到多年观测无误,并且圣上觉得有必要时,再推出来!”张潜回答得很快,基本上没做任何犹豫。
  内心深处,他已经隐约摸到了李显的一点想法。越是感觉得自己身体孱弱,李显的忌讳就越多。而改年号或者改历法,却很容易让人与新皇帝登基联系起来。对李显本人而言,很不吉利!
  果然,听他说不急着推出新历法,李显的心情变得更好。笑了笑,低声道:“嗯,新历法未经验证之前,的确需要慎重。你预计,需要多长时间去观测验证?还需要去阳城么?还是在龙首原上就能完成?”(注:龙首原长安城西北,与长安相接,大明宫实际就位于龙首原上。)
  “启奏圣上,天文观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只在一处。微臣打算,南至崖州,北到碎叶,取十二或者二十四个位置作为观测点,多次观测,彼此对照,来修订并验证新历!”张潜也不隐瞒,按照实际科学观测需要向李显汇报。“具体多长时间,微臣目前不好估算,但至少,得八到十年吧。”
  “这么久?”李显微微一愣,追问的话脱口而出。
  张潜忽然有些动情,笑了笑,柔声回应,“圣上视微臣如腹心。微臣无以为报,所以,想为圣上制定一部可以使用千年以上的历法。如此,圣上给新历赐名之后,新历之名,便可以借助圣上的福泽,荣耀千古。”
  “嗯——”李显又愣了楞,刹那间,满脸荣光焕发。
  他的身体情况,御医已经跟他说过。虽然御医的话都非常委婉,但是,他依旧听得出来,自己如果再像先前那样劳心劳力,恐怕时日无多。而不像先前那样劳心劳力,他就无法证明,自己是个合格帝王,更无法证明,当年武则天废黜自己的那些说辞,全是借口!
  现在,张潜却忽然将另外一个捷径,送到了他面前。他不用在任何事情上都证明自己优秀,他只要拿出一部可沿用千年的历法就够了!只要历法由他来命名,并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完成。这部历法使用多久,他的名字就会被传颂多久!
  秦始皇是暴君,却留下了一条万里长城。隋炀帝是暴君,却留下了一条大运河。而千载之后,谁还记得秦始皇的父亲是谁,到底有哪些功业?!杨广的名字,也注定会远远响亮于杨坚!
  想到这儿,李显的脸色忽然变得红润,嘴唇周围的乌青,瞬间也消散了许多。手扶桌案,缓缓往起站,不知为何,右腿却没使上劲儿,差点儿一头栽倒。
  “圣上小心!”高延福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自己的肩膀做拐杖,架住了李显的腋窝。
  “没事儿,坐的太久了,朕的腿有些麻了!”李显固执地推开高延福,站稳身体,缓缓而行。自己觉得动作与往常一样便利,在张潜眼里,却能明显看出两腿之间配合失去了协调。
  “圣上走得缓一些!”笑着站起来,张潜走向李显,跟对方保持三步远的距离,以便随时能提供支援。
  “张卿,修订这样一部历法,需要的钱和人手很多么?”李显慢慢走了几步,再度停稳身体,笑着询问。
  “每次有个两三百吊就够了。这是个水磨功夫,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司天监目前人手足够!”张潜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认认真真地回应。
  “那就按你说得办,朕准了!”李显大受鼓舞,笑着挥手。
  “谢圣上!”张潜连忙躬身行礼,随即,又笑着补充,“臣会尽快安排下一次出行,趁着天气暖和,先在长安周围测。然后再去远处。”
  本初子午线的长度,对他来说其实是个常识。紫金历的准确性,其实也不需要太多验证。但是,既然李隆基躲去了潞州,贺知章要躲起来编纂《大唐字典》。他也得给自己找一个随时能够离开长安的借口,以备不时之需。
  “去,朕不懂天文,你尽管自行安排!朕会给李峤传一道口谕,让他全力支持你!”李显对修订新历有些迫不及待,继续轻轻挥舞手臂。
  不待张潜谢恩,他又快速补充,“你师门的历法,叫做《紫金历》,大唐原来的历法,叫做《麟德历》。朕这部新历法,嗯,就叫……”
  以让张潜和高延福两个心惊肉跳的速度,走了三个圈子,他单手扶住殿柱,声音兴奋且嘶哑:“就叫《神龙历》,朕不等它正式诞生了,朕现在就为他取好名字,神龙历,就这么定了!”
  “微臣遵旨!”张潜郑重躬身,趁着没人注意,偷偷吸干鼻孔中的清水。
  李显是怕他自己死得太早,来不及看到新历法的完成,所以提前给新历法留下了名字。这个心愿,张潜没理由不去满足。如果有可能,张潜真的希望自己能救李显一救,哪怕是只让李显多活个三五年。然而,纵使身为穿越者,他也无能为力。
  正当他为自己穿越之前没有学医而感到遗憾之际,李显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气短,且隐隐透着几分心虚,“有人截杀你,并且偷袭观星台的事情,朕已经命令百骑司严查到底了!泽、潞两州的官员维护地方治安不利,朕也撤了刺史、别驾和府兵都督的职。白马宗那边,跟朕解释说,说是底下出了害群之马,宗主慧范毫不知情,并且愿意做出赔偿。朕不是很相信,但目前拿不到什么把柄,所以,朕想问问你的意思。”
  “微臣全凭圣上做主!”张潜心中偷偷叹了口气,然后笑着拱手。
  在进入御书房之前,他心中原本对于李显不及时处置太平、安乐公主和白马宗,还有许多怨气。而现在,他已经不想再计较这些。
  李显没多少时间了,他不想让打垮李显那最后一记重击,出于自己之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