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267

  此外,太平公主是李显的亲妹妹,安乐公主是李显的亲生女儿。李显如果真的有杀掉亲妹妹和女儿的那份狠劲儿,就不至于把他自己累得心力交瘁了。
  这是李显的性格使然,不是故意针对任何人。而只要李显继续选择不闻不问,张潜也相信,在跟两位公主和白马宗的争斗中,自己还会继续胜利下去,无论对方如何出招。
  “朕不会轻易放过白马宗那群和尚!”见张潜如此好说话,李显心中愈发觉得有愧。想了想,又继续补充,“但慧范上次已经就被朕剥夺了所有官职,这次没有拿到他曾经亲自参与的真凭实据,朕只能责他一个治宗无方,却不能杀了他。不过,朕已经下令,他和他师弟慧明,此生不得再进入长安。他在长安城的宅院,朕已经下旨充公!”
  “圣上英明!将他驱逐出长安,比杀了他,还让微臣感到快意!”明知道李显是在和稀泥,张潜依旧做出一副欢欣鼓舞的模样,拱手称颂。
  他不知道白马宗又拿出多少代价来,“说”服了李显不予深究。但从白马宗答应赔偿自己六万吊的手笔来推算,恐怕至少得多拿出两倍来活动,才能让李显满意。如此,七座寺庙,外加十八万吊的损失,也足以让白马宗疼上一阵子。今后再想招惹自己之前,慧范等人肯定会仔细掂量掂量。
  “朕听闻你回来路上,又遇到了一次截杀?谁干的,抓到俘虏没有?”既然张潜已经表了态,李显也不想在一个让自己尴尬的话题上,没完没了。犹豫了一下,笑着询问。
  “遇到了一群水匪,没抓到俘虏。微臣当时在官船上,身边没人懂得水战,所以不敢乘胜追杀!”张潜早就知道,自己在河面上遭遇水匪的事情,肯定瞒不住李显的耳目。所以,只管实话实说。
  “不懂水战,还能大获全胜。卿如果懂得水战,岂不是要将天下水匪,都犁庭扫穴?”李显接过话头,笑着调侃了一句。随即,又柔声许诺,“无妨,朕命人去追查。敢在黄河上截杀朕的官员,朕要是不派兵沿着黄河梳理一个遍,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谢圣上!”张潜再一次躬身道谢,内心深处,却对李显的承诺,不抱任何希望。
  水匪大当家,被自己用火铳轰死了。其余水匪逃离战场之后,要么被别的寨子吞并,要么继续向更远的地方逃窜,才不会等着官兵来追剿。而官兵即便追剿,又有什么意义?干掉的全是小鱼小虾,对背后指使水匪的真凶,依旧不可能奈何分毫!
  “朕听说,在关键时刻,你拿出了一项法器,杀死了水匪大当家?”李显的声音,再度从对面传来,带着明显的试探之意。
  “启禀圣上,是微臣来大唐之时,师门赐给的防身之物,名为火铳。算不得什么法器!”早就知道,自己身边藏着百骑司的眼线,张潜丝毫不觉得紧张,想了想,笑着回答。
  “朕听闻,此物威力巨大,可将人的身体直接轰碎?”李显脸色没有任何变化,继续笑着询问。
  “威力的确很大,不亚于强弩。但是,只能用一次。微臣来大唐之后,一直想要仿造,却始终不得其法!”张潜继续回应,声音丝毫不带慌乱,“火铳就在微臣的马车上,如果圣上感兴趣,可以派人去取来一观!”
  “只能用一次啊!”李显的脸上,露出了清晰的遗憾表情。摇摇头,叹息着道:“朕还指望,能多用数次。然后,派卿带着此物去沙场斩将夺旗呢!可惜了!”
  “如果圣上给臣拨一批将作监的好手,臣带着他们一起琢磨。耗费五年之功,应该能造出第二支来!”张潜早就知道李显对大威力武器的偏爱,想了想,低声鼓动。
  苦于自身水平有限,他虽然知道燧发枪的大致工作原理,却迟迟造不出合格的弹簧钢。所以,青铜火铳只能采用拉火管引发。而拉火管制造工艺复杂不说,在拉动过程中还容易引发枪管晃动,干扰射击的准头。
  如果李显准许他随意调遣将作监的工匠,五年之内,即便研制不出燧发枪,至少能将火绳枪“堆”出一批来。而在这五年时间里,工匠们还可以帮军器监和六神商行,解决大量的工艺难题。
  只可惜,李显根本没有耐心等那么久。听到“五年”两个字,脸上的遗憾立刻变得更浓。犹豫片刻,笑着摇头:“将作监的好手,你如果需要调用,尽管去跟将作大匠商量就是。朕不好管得那么仔细。况且,你又要修订新历,又要制造火铳,朕也担心你会分身乏术。”
  犹豫了一下,他又缓缓补充,“你想造,就继续造,朕也不会阻止你。朕不怕慢,朕等得起。”
  “微臣一定竭尽所能!”张潜原本也没想这么快将手中的底牌打光,想了想,拱手答应。
  “用昭的师门,简直就是一座宝山!”李显笑了笑,忽然大发感慨,“火药,火龙车,耀星铠,每一样拿出来,都让朕又惊又喜。”
  “可惜臣学艺不精。”张潜不太明白李显想要说什么,只管笑着谦虚。
  “够了,已经够了!”李显满意地冲着他点头,“你这样子,还学艺不精的话。朕的国子监里,岂不是养了一群废物?还有那个辟邪丹,你上次托段怀简献给朕,朕已经赐给了别人。当时立刻救了他一命。唉,可惜只有一剂,用完就再没有了!”
  “辟邪丹在微臣师门,也不是常见之物。”张潜心中悄悄打两个突,赶紧笑着解释,“微臣如果能够找到回去的路,将来也许还能再厚着脸皮跟家师讨上几剂。可微臣寻找至今,却根本不知道当初来大唐的那条路在何处!”
  “朕知道此药珍贵,否则,你当初开了十万吊的高价,朕就不会问都不问了。”李显笑了笑,轻轻摇头,“朕今天提起此事,只是想问问张卿。你在师门,可曾提说过延年益寿的丹药。也不需太过神奇,有三五年效果就好!”
  说罢,两眼直勾勾地望了过来,肥胖的脸上写满了期盼。
  “这……”立刻明白了李显今天从火铳开始,就一直在跟自己绕弯子。真正目的,只是想问一问,能否有办法让他多活几年。张潜不由得心中又是一阵难过。
  他不想让李显失望,然而,延年益寿的药品,在他穿越之前,都没有一家制药公司能够生产。更何况,李显的身体状况,也根本不是什么延年益寿的药物所能解决。
  “怎么,用昭的师门也没有么?”迟迟得不到张潜的回应,李显的目光立刻开始黯淡,苦笑着咧了下嘴,低声自嘲,“看来,是朕贪心了。”
  “圣上,师门的确没有此药。但师门那边,人均寿命却将近七十岁。高寿者,活到一百岁也不罕见!”不忍心让李显放弃求生的欲望,张潜咬了咬牙,沉声回应。“而师门也曾经总结过,想要长寿,除了药石之外,还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什么办法?”李显的眼神瞬间亮得宛若蜡烛,灰白的脸上,也重新出现了生命的光泽。
  “少烦,少怒,多运动,早睡早起莫操劳。”心中带着几分怜悯,张潜将二十一世纪人尽皆知的老年人养生秘诀,大声念了出来。“还有,圣上,微臣这里,有一套类似于五禽戏的东西,名曰“太极拳”。如果圣上不怪微臣僭越,可以派人到微臣家里学会,然后手把手教导圣上。此拳用来与人搏杀,未必好使。但经常打,确实可以舒筋活血,益寿延年!”
  太极两个字,出自老子。而大唐皇帝一家,自认为是老子李耳和飞将军李广的嫡系血脉。所以,听张潜说“太极拳”可以益寿延年,李显几乎想都不想,就选择了完全相信。
  只见他,连张潜的官名都不称呼了,走上前,拉住对方的手,直接叫起了表字,“用昭,真的有此奇术。如果不难学,你可否现在就传授给朕?朕,朕有些迫不及待!”
  “既然圣上有旨,微臣就僭越了!”张潜轻轻挣脱李显的拉扯,后退数步,躬身行礼。随即,按照当年学自由搏击时候的顺带了解,将太极拳的基本套路,一招一式地打了出来。
  他原本就生得高高大大,腿长手长,又有非常好的搏击底子。因此,一套表演专用太极拳虽然打得缓慢,却给人一种飘然出尘之感。非但将李显这个门外汉,看的两眼发直。就连武学行家高延福,也兴奋地在一旁连连抚掌。(注:太极拳实战能力不予评说,但打好了,真的好看。)
  “太极非常容易上手,三五日功夫,就能掌握。但想要学到精髓,却需要每天都揣摩练习。微臣不便长久留在宫中。微臣回去之后,就可以画下图谱。还请圣上早日派人前去,跟微臣学此拳法!”不知道李显终究得了什么病,但每天适量做一些运动,心里再存着一些希望,总比让此人在绝望中等死好,因此,收了拳架之后,张潜立刻催促。
  “老奴去学,老奴去学,学好了再传授,不,再跟圣上一起炼!”高延福喜出望外,立刻在旁边主动请缨。
  对于李显的病情,他恐怕比御医都了解得深。知道缓解心情,舒筋活血肯定会有一定效果。然而却苦于自己只懂得杀人的拳法,不懂得任何道家导引养气之术。而今天,张潜展示的太极拳,却可解燃眉之急。
  即便太极拳没有任何益寿延年效果,借着学拳的由头活动一下筋骨,都比直接等死强。更何况,人心里有了希望,求生欲也会大增,对缓解病情有百利而无一害!
  “善,就依高监门所请!”对于溺水之人,连根稻草都会抓在手里,更何况,太极拳的架势原本就极为有“说服力”?当即,李显就欣然点头。“你尽管去学,最近宫里的事情,可以暂时交给别人。”
  心里有了希望,他自觉精神头好了很多。晚上吃宵夜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命人多添了两次。吃完宵夜之后,还有了力气,按照御医的叮嘱,在御花园里缓缓散了大半圈儿步。
  作为相伴的多年的妻子,顺天翊圣皇后韦无双,对自家丈夫的变化,最为敏感。惊喜之余,忍不住走上前,扶着李显的肩膀柔声询问:“三郎,今日可有什么喜事?精神好似比昨日又健旺了许多。”
  “哈哈,张潜教了朕一套拳法,名为太极,据说可以延年益寿!”李显正需要人分享心中的喜悦,立刻笑着给出了答案,“朕已经命令高延福跟着学了,学会之后,朕每天打上两回,说不定,身体很快就又会像原来一样灵活自如。”
  “太极拳?这名字听起来就是不俗!”韦无双美目放光,满脸欢喜,“列祖列宗保佑,圣上乃是老子嫡传后裔,这太极拳,不正应了圣上的姓氏么?想必是祖先有灵,不忍圣上受苦,特地假借他人之手,提前将此拳传了下来”
  “嗯!”李显笑了笑,得意地点头。“朕也觉得,朕与此拳有缘。只是,张卿屡屡立下大功,朕现在真愁该怎么奖赏于他。”
  “他今年才二十三吧,圣上如果加封他为同平章门下三品,可太早了点。”知道自家丈夫心情好,韦无双笑着调侃,“不过,估计也用不了太久了,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不到三十岁的同平章门下三品,可是太宗以来未有之事,足见陛下之英明。”
  “他如果做了同平章门下三品,是他的本事,关朕英明不英明什么事情?”明知道妻子在哄自己开心,李显依旧故意装作满脸困惑的模样,笑着追问。
  “圣上莫非没听说过‘英主临朝,群贤毕至’这句话么?”韦无双抿着嘴,低声提醒。随即,又笑着摇头,“不过,如果圣上真的有意将他作为储相之选,光让他打造一些神兵利器和修订历法,可不成!那些虽然都是利国利民之事,却过于琐碎,且仅仅局限于一隅。圣上还需要多给他一些历练机会,让他学会放眼全局才好!”
  “此言甚是。但朕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事情,让他去独当一面!”李显心情甚好,丝毫不怀疑妻子的用心,只管笑着点头。
  “那圣上可需要抓紧了!”韦后的眼睛转了转,依旧笑面如花,“有人可一直想着,将他收入夹袋之中呢?”
  “谁?”李显生性多疑,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不见。
  “臣妾也是刚刚听说,却不知道做不做得准!”韦后早就摸透了李显的脾气,想了想,故意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回应,“臣妾听闻,早在去年,太平就送了一栋崇仁坊的宅院给他。只是不知道,他们两个,为何后来又闹得势如水火?!”
第二十一章
高粱红了
  “东主,今天打算去哪边?”车夫张贵殷勤地拉开车门,满脸堆笑地询问。
  “河边作坊区!”张潜想都不想,低声吩咐。随即踏入马车,将自己跌进铺着软垫子的座位里,将双手枕在脑后闭眼假寐。
  车门轻轻合拢,车轮缓缓移动,不多时,就从金城坊的泾阳子爵府,驶上了长安城内的主街。马蹄声叩打青石板地面,与銮铃声一道,穿透加了一层铁板的车厢,陆续传入人的耳朵,错落有致。但是,张潜的心情却一点儿都没有变好的迹象,整个人也蔫蔫的,就像被冰雹砸过的庄稼。
  回到长安之后这半个多月来,他几乎没听到过任何能令人开心的消息。而根据他在这大半个多月里的肉眼观察,以及对各种小道消息的汇总,可以轻易得出结论,神龙皇帝李显,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并且已经到了动辄昏厥的地步。李显的右腿,也受到了心脏的影响,与身体其他部位配合无法协调。
  这种病,放在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一世纪,恐怕也需要进行大手术才有治愈的希望。放在八世纪的大唐,基本就属于不治之症。御医们虽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张潜几乎可以确定,汤药和针灸只能延缓李显走向死亡的时间,却无法逆转这个结局。
  至于老年人养生用的太极拳,张潜早在大半个月之前,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高延福,并且将以前道听途说来的太极拳理论,如“意气合一”,“动静兼修”等,也原样转述。据高延福反馈,应天神龙皇帝陛下修炼了太极拳之后,精神明显变得健旺,气色看起来也大为好转。但是,这到底是精神作用,还是实际效果,至今张潜也不愿仔细想。
  内心深处,他殷切盼望太极拳的确有效,至少能起到减轻痛苦的作用。这样,无论对李显本人,还是对满朝文武和张潜自己,都是好事。动物世界里,行将就木的老狮子,攻击欲望最为强烈,因为其自身越是感觉到时日无多,就越会将外界对自己的威胁无限放大。而人类的世界,大抵也是如此。
  与武则天不同,感觉到危险的李显不太喜欢杀人。但是,他却会尽可能地,将他自己认为会威胁到他的人,赶得远远的,甚至赶去天涯海角。张潜回到长安这大半个多月来,皇宫里一共只举行了三次常朝。但是,被赶出朝堂,前往地方降职使用的六品以上官员,却高达十七个。包括去年在京畿各地治理水患有功的毕构,这次也没逃过,被直接赶去了益州。
  与毕构同一天被贬谪的,还有太常少卿郑愔和刑部侍郎冉祖雍,罪名都是受贿。但根据张潜私下里综合各种信息,前者被贬谪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与李显的庶子李重福相交甚密。而后者,则是太平公主的铁杆嫡系。
  紧跟着倒霉的,是直学馆学士宋之问,这位张潜在二十一世纪就听说过鼎鼎大名的文豪,遭到贬谪的真正原因,竟然是数年前曾经写诗歌与武三思唱和!
  一连串暴风雨般的打击下来,太平公主的势力大为收缩。而与此相对,韦后的嫡系,如韦后的乳娘的新丈夫窦怀贞等,则青云直上。害得张潜每次去参加常朝,半路上都会遇到几张新面孔。他既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又跟对方没有共同语言,尴尬异常。
  上朝百无聊赖,在秘书监里头,他又做不到像贺知章等人那样埋头研究学问。所以,除了跟杨青荇偶尔相约之外,这世界上还能让他心情放松的事情,就只剩下了去渭河旁的作坊区里,继续研究改进火铳。
  那一片作坊,距离军器监很近,几乎正对着上林苑。所以如果朝廷有事情找他,他随时都可以返回军器监换了衣服,然后抄近路穿过上林苑,从北门进入皇宫。而军器监的官吏们遇到问题需要请示,也可以随时来河边作坊。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水车提供的动力,军器监自己也有两个作坊,开设在了渭河畔。与六神商行的作坊群,相距只有一里远。很多工匠,平素都更喜欢来河边作坊,验证自己的一些新点子,而不是闷在上林苑磨时间。
  “到了,东主!”马车在一片巨大的建筑群前,稳稳停了下来。跟随在马车周围的众家将,七手八脚拉开车门,刹那间,一股浓烈的泥煤味道,就钻入了张潜的鼻子。
  没错,就是另一个时空被吹上了天的泥煤味儿,张潜在八世纪的大唐,就轻松实现了。抬手揉了揉发酸的后腰,他起身跳下马车,抬眼望去,恰看到一溜沿河排列的水车和烟囱。
  最左边的三辆水车和三支烟囱,都属于琉璃坊,正应了那句老话,术业有专攻。自从去年底学会了用“坩埚纯碱法”炼制琉璃之后,王元宝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对大唐琉璃制造业的彻底颠覆。
  眼下六神琉璃坊一天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京畿地区其他所有琉璃作坊加在一起一个月的总和。而六神作坊的炼制琉璃工艺,也早就简化到了只用沙子、石灰、纯碱和少量其他添加物,就能直接出成品的地步,根本不用再去烧窑生产琉璃粗料和细料。
  中间两根烟囱和一辆水车,属于冶铁作坊。王毛伯负责兼管的冶铁作坊,如今已经不满足于地炉炼制镔铁,还开始探索焦炭炼制生铁和熟铁的工艺。虽然眼下生铁、熟铁和镔铁的产量,都没形成规模。但因为同时采用了焦炭提升炉温和水力机械鼓风技术,产品的质量,却稳居大唐第一。
  特别是熟铁,因为纯度高,柔韧性好,无论拿去制造水炉子专用的铁管,还是碾压成铁皮,极为方便。结果,几乎产出一炉,就被买走一炉,严重供不应求。
  而用地炉法,也就是陶土坩埚法生产出来的镔铁,眼下则根本不对外销售。每天的产品,都直接送进了不远处的军器监甲杖署作坊。
  任琮负责的军器监甲杖署,如今根本不自己生产镔铁。完全从六神商行的冶铁作坊收购现货。而收购来的镔铁,还没等完全冷却,就在甲杖作坊里重新加热回炉,待其再次变软之时,立刻利用水力碾子,碾压成铁板,然后再由能工巧匠剪裁精制成李显专门赐名的耀星铠,或者骑兵专用的铁背心。
  紧挨着炼铁作坊,是制造镜子的作坊。不需要任何烟囱,但水车却也竖了一座,作坊的占地面积,也极为宽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