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67

  说罢,又快速将头转向张潜,笑着解释道:“白云子老道与我约好了,正午必至。那老道向来守时,年龄又已经接近古稀了,所以,我还得到门口去迎他一迎。用昭是自己人,我就不再往里送你了!”
  “前辈尽管自便!”曾经被张若虚教导到头大,张潜唯恐此刻张若虚拿同样的话语,来督促自己上进,连忙向对方拱手。
  张若虚正忙得脚不沾地,丝毫没留意到他脸上的庆幸之色,想了想,继续补充道:“酒水和席位都在花园里,来者不问官职、资历,皆为老夫的贵客。你尽管随便去坐,等会儿,老夫迎到了白云子,就过来招呼你。”
  说罢,又向王之涣叮嘱了几句,请他务必将张潜安排妥当。然后向两个年青人拱了下手,转过身,快步走向大门。
  王之涣顿时如释重负,笑着向张潜发出了一个请随我来的手势。
  而张潜最近总是被张若虚以长辈身份训导,也是心有余悸。偷偷松了口气,笑着迈动脚步。
  下一个瞬间,两个年青人又相视而笑。俱在彼此的目光中,看到了几分同病相怜之意。
第六十七章
群星闪耀时(下)
  张潜今年周岁二十二,按照大唐的算法,是二十三。但是由于热爱锻炼,穿越之前又终日憋在学校里很少出门的缘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许多。
  而那王之涣,虽然刚刚及冠(虚岁二十),却因为喜欢仗剑策马做游侠儿,风餐露宿,年龄看起来比实际略大。所以,二人肩并肩一路行来,竟如同一对风流倜傥的双胞胎般,引得无数宾客纷纷侧头注目。
  “今日酒宴,乃是贺博士和张叔联手安排。以饮酒赏菊为主,所以请客人都坐在了花园之中。”堪堪来到花园内,王之涣想了想,主动介绍:“仓促之间容不得精细,故而只能效仿胡人因陋就简,摆下十几个长桌和几十套胡凳,让大伙随意就坐!待会儿若是有不便之处,还请用昭兄见谅!”
  “季凌言重了,我与张前辈乃是邻居,用不着对我如此客气!”因为跟王之涣同病相怜,张潜心中的紧张感,就少了许多。笑了笑,轻轻摇头,“你一会儿尽管先去招呼别人,免得张前辈自己忙不过来,让贵客感觉受了冷落。”
  “那倒是,张叔从昨天见到我的面儿,提你的名字不下二十遍。”王之涣是个豁达性子,也不跟张潜更多客气,只管笑着点头,“那边有个凉亭,附近种了几株醉菊,花朵有碗口大小,颜色亦是极为难得的金红。如果张兄不嫌风吹的话,坐那里倒也方便。”
  “那就去凉亭!”张潜抬头四下看了看,果然在不远处,看到了一座木制的凉亭。下面摆着一张石头桌案,四五个石头圆墩,附近还有十多簇菊花开得正盛,便答应着挪步。
  谁料,才走了不到十米远,斜刺里,忽然冲过来一个胖子。一把拉住王之涣的胳膊,大声叫嚷:“好你个王季凌,刚才把我丢在一边儿,自己跑到哪里去了?大伙都说,张世伯预备下了极品佳酿,为何到现在还没见你安排仆人端上来?!”
  “好酒难得,现在就给你端上来,等会儿你再喝别的酒,就索然无味了!”王之涣一巴掌拍在对方手背上,将此人拍得呲牙咧嘴。“别闹,我给你介绍一个新朋友,张用昭,单名一个潜字。贺博士和张世叔,都对他的本领极为推崇!”
  随即,又快速向张潜介绍:“用昭兄,此人姓卫,名道,表字纲经,乃山东卫氏嫡裔。他父亲和我父亲一样,也是张世叔的故人!”
  “河间张用昭,见过纲经兄!”总算见到一个藉藉无名之辈了,张潜提在嗓子眼儿处的心脏悄悄落回肚子内,从容不迫地向那卫道拱手。
  “你就是一粒仙丹让人起死回生的张仙师?”那卫道,却不像张潜这般从容。迅速退开半步,一边上下打量张潜,一边拱手还礼,“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似凡俗之辈。”
  “纲经兄过奖了!”张潜被卫道夸得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觉得别扭,赶紧讪笑着解释,“传言通常都做不得真,我只是从师门里带了两份药物,刚好用到朋友的父亲身上罢了。那药根本不是什么仙丹,我也从没修炼任何异术!”
  “原来如此,我就说么,光天化日之下,哪来的那么多神仙鬼怪?!”那卫道是个自来熟,立刻大笑着摇头,“用昭兄来得正好,我刚才还跟伯高、子寿他们几个争辩,神仙之事,到底可不可信。你刚好帮我做个佐证!”
  说着话,就要来拉张潜的胳膊。唬得张潜连忙逃开数步,笑着摆手,“纲经,纲经兄见谅。小弟初来乍到,与你说的伯高,子寿等英杰,并不熟悉。一入席就先帮你跟他们争论,实在有失礼貌!”
  “那倒也是!”卫道拉了一个空,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讪讪挠了一下脑袋上的纀头,笑着发出邀请,“那就先放过他们一马。季凌,你赶紧安排仆人上好酒来!也好让我见识一下,让贺博士赞不绝口的美酒,到底是怎样的琼浆?”
  “纲经兄莫急,且让我介绍用昭兄与伯高、子寿他们认识!”王之涣哪里肯陪着此人胡闹?挣脱他的拉扯,找借口继续带着张潜往花园深处走,“用昭兄,请随我来。子寿兄乃是长安二年的进士(702年),一直外放为官。今年任满,回长安来,接受吏部考核甄选。他的才华胜小弟百倍。文坛宿老张说曾经称赞他,文章有如轻缣素练!”
  “可是写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张潜大惊失色,询问的话脱口而出。
  ‘镇定,镇定!’一边努力调整呼吸,他一边拼命在心中给自己打气儿。‘这是贺知章和张若虚两位泰斗级别大佬联袂举办的文坛大趴,来的客人,当然不可能是白丁!这才见到了一个王之涣,听到了一个张九龄,就惊掉了下巴。等会儿,还不知道要遇见哪位大佬。如果听一个名字就震惊一回,今天得震惊到何时才算是个头儿?’
  他只顾着努力掩饰,唯恐被人笑话。然而,王之涣却是见惯了别人听闻张九龄的名字,就心神大乱。所以,丝毫没感觉张潜的表现有什么奇怪,笑了笑,轻声回应:“正是,原来用昭兄也听闻过子寿兄那首望月怀古。我先前还以为,用昭兄避居深山,对外边的事情不闻不问呢!”
  ‘我不但知道这首望月怀古,对老兄你的登鹳雀楼,也背得滚瓜烂熟!’张潜在肚子里偷偷吐槽,脸上却努力摆出一幅非常自然模样,笑着解释:“早年在山中时没有读过,出山后,恰好在任家庄里看过别人誊抄的诗集。一读之下,顿时惊为天人!”
  “用昭居然有过目不忘之能,佩服,佩服!”王之涣不知道张潜是从小背唐诗宋词背大的,顿时对他的超人记忆力挑大拇指而叹。
  张潜被夸得脸上发烫,赶紧笑着摆手。正想找借口将话题岔开去,耳畔却忽然听到一串“叮叮咚咚”的琴声,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刹那间,盖住了周围所有嘈杂
  本能地循声望去,他看到一个红衣红裙,浑身上下打扮得如同火炭般的女子,正坐在不远处的一簇金黄色的菊花旁,信手而弹。徐徐秋风伴着琴声,从此女身旁吹过,将她的衣袂和秀发吹得飘飘而起,宛若画卷。
  “你踩过的地方,绽几朵红莲。你立在风中,裙也翩翩,发也翩翩!”毫无预兆地,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就涌入了张潜的脑海。
  正准备抚掌赞叹几声,再询问一下那弹琴女子的名姓。耳畔却已经响起了卫道特有的公鸭嗓,“方才不知道是哪位幸运的家伙,抢先拿出了一首好诗。竟引得琴律大家,提前下场为他伴奏。唉,可惜卫某不精于此道,否则……”
  言谈间,羡慕与忌妒不加掩饰!
  话音刚落,风中的琴声,戛然而止。袅袅余韵中,却又见那红衣女子,从身边抓起一把宝剑来。也不用任何金属器物为槌,直接将宝剑拉出剑鞘,戳于身边泥地,用十根带着琴套的手指错落弹去,“叮叮当当”,声若急雨。
  夹杂着菊花幽香的秋风瞬间变得凛冽,吹得人透体而凉。
  那琴律左手弹剑,右手抚琴,竟然一心二用,将落珠般的琴声和急雨般的剑声,交织于风中,刹那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张潜的双手,一下子就僵在了半空中。紧跟着,浑身上下的寒毛,根根倒竖而起。
  恰在此时,两名匆匆赶至的仆人,合力竖起了一块木板。一位身穿青衣的少年书生,将酒杯朝身后一丢,大步上前,抓起毛笔,伴着琴声在木板上笔走龙蛇。
  每一个字,都有笆斗大小。
  每一个字,都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须臾,琴停,笔停,秋风亦停。
  却有一缕菊香幽幽,萦绕于空中迟迟不散。
  “好——”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带头喝彩。
  刹那间,大半个花园又活了过来,喝彩声,抚掌声,宛若雷动。
  “伯高兄好才气,也好福气!”王之涣目光炯炯,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我当是谁?原来是张旭张伯高动了墨兴!也难怪琴律大家二琴齐奏,为他笔下增色!”再看那卫道卫纲经,竟然连羡慕的力气都没有了。先悻然摇了几下头,然后走到距离自己最近的桌子旁,抓起一只酒壶,仰起头,鲸吞虹吸。
  那一年,张九龄年方而立。
  张潜二十三,张旭和琴律都与他同龄,王之涣刚刚过完二十岁生日。
  那一年,秋风中,有花,有酒,还有琴声。
第六十八章
斯人独向隅(上)
  “原来那草圣张旭,也有如此年青时候!老天爷,张某此行着实不虚!”同样的热闹,看在张潜眼里,却与周围所有人,都大不相同。
  以前在二十一世纪,他看王之涣也好,看张九龄、张旭也罢,都是书本上的几个没有生命的文字,或者一幅印在纸上的画像。
  他崇拜也好,给这些人恶作剧般在画像上填上八字胡,自行车,飞行扫帚也罢,这些人始终都是需要他仰望的存在,就像夜空里亿万光年之外的寒星。
  而现在,这些人却都活生生地站在他眼前,跟他同龄,跟他分享同样的美食、美景,同样的热闹!
  接下来,这些人还有可能跟他凑在一起称兄道弟,喝酒撒疯。一起成长,欢歌,甚至并肩而战。一起见证即将到来的开元盛世,一起分享中华民族在中世纪的光荣和梦想!
  这,将怎样的开心与幸运?稍微想一想,就让人热血为之沸腾。
  他,张潜,将亲眼看着王之涣,从一个少年游侠儿,成长为边塞诗派中的擎天巨柱。他,张潜,将亲眼看着张九龄,从一个回京述职的九品芝麻官儿,成长为千古名相。他,张潜,将亲眼看着张旭,从一个热血书生,成长为华夏草圣,千古酒国传奇。他,张潜,将亲眼看着……
  他将看着他们。
  他们也会看着他。
  他已经成为,并且最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起光耀整个大唐星空!
  “老天爷,谢谢你!”偷偷扭开头,擦了一下眼角,张潜在心中默默致谢。
  他决定彻底跟老天爷握手言和了。从此再也不动不动问候对方祖宗。虽然,虽然老天爷从来听不到他的骂声,也未必在乎他的感谢。
  虽然,虽然老天爷将他丢进时空黑洞之时,没送给他可以随身携带的老爷爷和打怪升级系统。
  正心潮澎湃间,耳畔忽然又传来一阵“叮叮咚咚”的音乐。再度抬头看去,却是一名络腮胡子的年青人,正在弹剑做歌。声音洪亮明快,瞬间响彻云霄:“严霜封草树凋红。叶落满地小园空。溪上芙蓉今何在,篱边野菊笑秋风……”
  “王子羽这个人来疯,还让不让老子活了!”那卫道手捂额头,做痛不欲生状。
  “子羽兄乃是急才,特别是手边有酒的时候!”知道张潜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诗会,王之涣非常贴心地在旁边小声介绍,“他是太原人,单名一个翰字。生性倜傥不羁,喜欢仗剑四处游历。去年曾经以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让在场所有才子,顿时都没勇气下笔!今日大伙把盏品菊,他又先行抛玉,接下来,恐怕想写诗的人,就得掂量掂量自己拿出来的,是不是一块砖头了。”
  “原来是他?”张潜顿时就将弹剑做歌的络腮胡子,与脑海中的记忆对上了号。
  只是记忆中的王翰,却远不如眼前的王翰鲜活有趣。竟然豪放不羁到,只管自己写得过瘾,不理睬后来者是否还有勇气下笔的地步。
  以张潜在大学时跟同学交往所得出的经验,通常豪放不羁者,都不是什么心机阴沉之辈。所以在欣赏之余,他本能地就想再走得近一些,跟王翰碰上一杯酒,聊上几句闲天儿。谁料还没等他挪动脚步,却看到贺知章的书童贺俊,匆匆忙忙向自己跑了过来。
  “张少郎君,张少郎君。我家老爷说,他想介绍几位前辈给你认识。自己脱不开身,所以让我过来问问你,眼下是否有空?”不待张潜询问对方的来意,贺俊就停下了脚步,非常客气地相告。
  “贺太常找我?”张潜愣了楞,迟疑着扭头四下张望。很快,就在花园的另外一侧,一个颇为庞大的凉亭下,看到了贺知章举着酒盏,正在向自己遥遥示意。
  不敢让对方久等,他连忙向王之涣,卫道二人告了一声罪,转身直奔大凉亭。堪堪才来到附近,就听见贺知章笑着说道:“来了,他来了!隆翁,道济,安之,这就是我刚刚跟三位提到的张用昭。虽然为墨家子弟,却对我儒家经义了解颇深。偶发一语,甚至可以视为他山之石。”
  这就不能只算往张潜脸上贴金了,简直跟直接从头顶往下倒金粉差不多。把个张潜夸得,顿时浑身发烫。赶紧弯腰下去,向亭子里包括贺知章在内的四位长者行礼,“末学后进张潜,见过贺前辈。见过各位前辈!晚辈不知天高地厚,胡解先贤之言,贻笑大方,还请各位前辈见谅!”
  “什么叫贻笑大方?如果人人见了前辈就说不出话来,那么做前辈的,怎么知道自己学识之不足?”在单纯学术问题上,贺知章从来不像对官场争执一样谨慎,立刻接过话头,笑着反驳,“年青人,不能过于自谦,否则,就会失了锐气。弄斧,一定要在鲁班门口。如此,才能让鲁班为你指点一二。而那鲁班,年纪大了,暮气难免会遮住眼睛。看到年青人的斧影,说不定也能得到一些启发,令自家技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前辈心胸豁达,晚辈佩服!”张潜被说得心中紧张感尽去,再度笑着拱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