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67

  “莫非世外高人的弟子,也很在乎我大唐的名爵么?”早就见多了同样的场景,李显丝毫不因为张潜的反应迟钝而愤怒,反倒为了避免他感觉过分尴尬,主动开起了玩笑。
  “启禀陛下,微臣,在乎!”眼前又快速闪过红宝石少女那含泪策马而去的身影,张潜果断上前,躬身施礼,“能为大唐尽一份微薄之力,乃是微臣的荣幸!”
  什么三辞三拜,什么视功名利禄如粪土?那都是绝世高人才干的事情!张某就是一个俗痞,俗得无法再俗的俗痞!
  张某喜欢红宝石少女,将来就一定要娶她回家做老婆!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她远嫁吐蕃,去给一个小屁孩而擦屁股!然后自己躲起来默默地念几首歪诗,黯然神伤。
  张某必须在她出嫁之前,阻止这桩荒唐的婚事,把她留下。哪怕是偷梁换柱,甚至触犯国法,也在所不惜。
  而想达到这个目的,张某的职位,就必须足够高,实力,就必须足够强大。
  职位越高,说出来的话影响力越大,行动也越不受限制!
  职位越高,盟友就会越多,从杨老狐狸那边的得到的支持力度也就越大。否则,以老狐狸的聪明,他今天能不着任何痕迹给张某援助,改天就会因为失望,不着痕迹地将援助抽走。谁都逮不到他的把柄,也都拿他无可奈何!
  “嗯,用昭倒是个坦诚之人,远比某些待价而沽的伪君子爽快!”应天神龙皇帝李显的声音再度从御案后传来,带着如假包换的满意。
  “嘻嘻,嘻嘻,嘻嘻……”紫宸殿中,大笑声刚刚落下,窃笑声又起。很显然,有不少官员,也对来自终南山的那批“隐士”非常不齿,所以跟李显心有灵犀。
  应天神龙皇帝今晚的心情显然大好,也不计较臣子们的失礼。先将双手在身体两侧平端起来,做了个下压的手势,示意大伙肃静。然后再度将目光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张潜一个人身上,“张卿博学多识,忠诚勇毅,虽身居乡野,却矢志效力于朝廷。先敬献火药制造与使用奇术,解我大唐健儿后顾之忧。又制造风车,机井,解我大唐水旱之厄。朕……”
  “圣上,请三思!”嘉奖的理由,才说了一半儿,吏部侍郎卢征明忽然快步出列,“圣上,微臣先前听沙御史所言,那风车和机井,造价甚高,并不适合推广于民间。若是陛下因此两无用之物,予以张主簿重奖。非但张主簿受之有愧,民间佞幸之徒,不理解陛下千金买马骨之意,也会争相效仿,令陛下不堪其扰。是以,微臣恳请陛下三思!”
  “我啥时候又惹到了一个正四品!”张潜不知道此人姓卢,乃是卢莛的亲爹。楞了楞,皱着眉头向杨老狐狸用目光咨询。
  明明感觉到了他的目光,杨老狐狸却根本不想帮忙。端坐在专门留给自己的锦凳之上,眼观鼻,鼻观心,宛若一位入定的高僧。
第一百七章
我来了,我就在这里,我将与你同在(中)
  “老狐狸,还真是一点儿因果都不想沾!”张潜迅速猜到了杨綝对自己的期待,可能仅限于“有枣没枣打两杆子”的范围,或者,远不像自己先前想得那么高,忍不住在心中偷偷嘀咕。
  正失望间,御书案后,却已经传来的李显的吩咐声,“张卿,卢侍郎质疑风车和机井的造价,非我大唐百姓所能承受。朕和萧仆射对此都不甚了了。将作监那边,恐怕一时半会儿也难以估算清楚。这两件利器,具体造价几何,张卿可愿意当众为朕解惑?”
  “圣上,微臣愿意!”既然有送上门来的表现机会,张潜当然不会往外推。笑着又往前走了几步,朗声说明,“这两件利器,最初造价的确极其高昂。微臣为了验证其功效,曾经特地在自家庄子里做了一整套。总计耗费,大概是四百吊开元通宝!”
  “嘶——”紫宸殿内,倒吸冷气之声响成了一片。除了右仆射萧至忠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在心中,都对那沙崇义涌起了几分同情。
  四百吊的造价,的确是百户人家十年的积蓄,甚至有可能还不够。而按照这个造价,除非皇帝倾国库所有去支持,否则,放眼大唐,能用得起风车和机井组合的,恐怕都不会超过一万家。
  张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待那个专门与自己为难的四品官员借题发挥,就笑着快速补充,“微臣发现此物造价高昂,我大唐百姓很难用得起。就发誓要努力改进其工艺,降低其造价。在军器监和将作监一众同僚的齐心协力之下,在两位监正的极力支持下,如今,这两件利器加起来,造价已经不足五十吊,并且,如果朝廷准备大量制造,微臣还有办法,将其造价再压缩一半儿!”
  “啊,那岂不是二十五吊就够了!”
  “二十五吊,便宜!我家回头就造一对儿!”
  “造想得美!怪不得圣上专门点了都水监的人前来追朝,这东西,肯定得先由着都水监用啊!”
  “钦天监也有人在,这回,他们不用终日再像乌鸦般叫唤了!”
  “便宜了军器监和将作监的监正了,张主簿好会做人!”
  “陛下圣明!”
  “陛下洪福!”
  ……
  仿佛冷水溅入了油锅,紫宸殿内,议论声,欢呼声,瞬间响成了一片。
  再看那御书案后的李显,也喜欢得满面红光,恨不得冲下来,将张潜抱在怀里转上三圈儿。
  太苦了,他这个皇帝太苦了!自从第二次登基以来,水患就没断过。长安城周围的膏腴之地,都因为水患而日渐荒芜。有人为此,多次议论说他不配做皇帝,他知道了,也只能忍气吞声!(注:这是史实,李显第二次做皇帝的时候,水患,还有沙尘暴,日全食,接踵而至。倒霉透了。)
  而从今以后,谁再敢偷偷说他德不配位,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命令有司将此人捉拿归案,然后将此人绑在风车下,活活羞死。
  “竖子,君前自古无戏言!”一片开心的议论和欢呼声中,吏部侍郎卢征明的声音,忽然又响了起来,比用刀片而摩擦琉璃还要刺耳。
  “张某可当场演示此法,只要你能看得懂!”正愁在没有PPT的情况下,无法长时间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张潜赶紧抓住卢征明主动递过来的机会,高声宣布。
  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效率,可不是手工作坊零敲碎打能比的。这个结论,在后世已经被无数次验证,拿到大唐,也一样适用!
  张潜在军器监和将作监找人帮忙之时,就曾经无数次想把这种工作方法拿出来推广,只是碍于自己人微言轻,且初来乍到。
  没想到,竟然有人如此贴心,在他瞌睡的时候,直接送了枕头过来!
  “圣上,微臣才疏学浅,肯请圣上召见将作监的监正和大匠,一起来核验张主簿的话有几分为真。”那吏部侍郎卢征明,怎么可能知道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概念?还以为张潜是为了骗取封赏故意吹牛,稍作犹豫之后,硬着头皮向李显提议。
  “不必劳烦将作监了,萧某应该能看得懂。”没等李显做出决定,右仆射萧至忠已经接过了卢征明的话头,从锦凳上长身而起。“圣上,张主簿前面的话,句句属实。早在毕构来找臣之前,臣就曾经派人去张主簿的庄子上,看过他家的风车和水车,并估算过造价几何?臣拿到毕构送来的图卷和模型后,也找工匠大致估算了一下新的价格,的确能压缩到五十吊之内。”
  “微臣司天监主薄姜自用,愿意助萧仆射一臂之力!”一名受召参加追朝的八品技术官员,眼珠快速转了转,主动起身请缨,
  “微臣都水监主薄吴秋,粗通算术,也愿意助萧仆射,一道为张主簿做个见证!”另外一名先前跟张潜一起侯朝的技术官员,也笑呵呵地走出了队列。
  “微臣工部主事胡楠,略通制器……”
  “微臣算学博士王俊,愿意……”
  ……
  看到有人带头,今天受召来参加追朝的八、九品技术官僚们,陆续站出来一大片。唯恐动作慢了,错过让应天神龙皇帝李显记住自己名姓的机会。
  也不是大伙不给吏部侍郎卢征明面子,而是这厮今晚做得实在太过分。
  大伙儿除了一年两次大朝之外,难得见到皇帝一面。而大朝之时,因为品级太低,也得站在含元殿外的台阶之下,距离皇帝至少是八丈之外。所以,今天受召参加追朝,激动之余,都憋足了劲儿要有所表现。
  而现在,眼看着追朝都进行了一个多时辰,你卢大侍郎,为了阻碍张主簿升迁,竟纠缠起来没完了,还怂恿皇帝再去将作监调集新的人手。等把人找齐了,也就半夜了,你卢大侍郎倒是痛快了,大伙儿哪还有机会在皇帝心中留下名姓?!
  更何况,那毕构是什么人啊?此老这辈子就没说过谎!他肯站出来给张主簿背书,风车和机井肯定就差不了。而萧仆射,明显打定了主意,要借助敬献风车和机井之功,将毕构从贬谪路上追回来。你卢征明跟毕构无冤无仇,为何非要坏别人前程?!
  “你们,你们……”见一下子站出这么多人来,要帮右仆射萧至忠验证张潜所言真伪,吏部侍郎卢征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今天非但阻挡不了张潜的前程,反而要成为对方向上爬的垫脚石了,直窘得满脸通红,额头上汗珠滚滚而下。
  “既然诸卿都有助右仆射一臂之力的心思,朕当然乐见其成!”正窘得恨不得将先前的话吞回去之际,却听见皇帝李显,兴奋地以手拍案,“来人,取纸笔来,朕要亲眼见证,张卿如何一展绝技!”
  酒徒注:关于李显,此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极差。史书上甚至记载有他跟臣子说话,忽然忘记了言语的毛病。他在位期间,唯一的政绩,恐怕就是给开国功臣们平反了。所以千万别拿他跟历史上的雄主比较。
第一百八章
我来了,我就在这里,我将与你同在(下)
  在盲人的国度里,独眼儿便是王。
  对于流水线式生产组织管理,张潜其实也仅仅知道一些皮毛。但是,这点儿皮毛,已经足够他忽悠对流水线从没有过概念的古人。
  更何况,在努力降低风车和机井的生产成本之时,他还曾经在如何组建这两件利器的流水线方面,很是花费过一番心思。
  “风车和机井体型都甚为庞大,运输不便。然而,其核心部件,大小却不到整体的四分之一。所以,微臣的第一步,就是区分外围与核心。”抓起宦官们递来的毛笔,在一大卷儿铺开的白纸上,粗略画了个“风车和机井组合体”的草图,他指着底座和外壳部分,笑着解释。
  包括皇帝李显在内,众人都看得似懂非懂。皱眉的皱眉,捋须的捋须,说不出一个字来回应。
  “外围的基座,机顶、四壁和支撑风车的框架,皆包给当地百姓和工匠自行建造即可,材料加上人工,每架花费不足两吊!”早就料到大伙会如此反应,用毛笔在外围部分打了个钩儿,张潜又缓缓补充。
  大部分人还是两眼一抹黑,都水监主簿吴秋的眼睛,却是瞬间一亮。长安城八水环绕,每年“都水监”需要在京畿各地修建的各种大小工程,加起来数以百计。如果能将其中一部分不需要做得太精细的器械部件,外包给地方官府和士绅,他们这些在都水监真正干活的小芝麻官儿,便可以节省很大力气。
  而外包么,就不能随便是个人便有资格来包,也不能成本两吊钱,就只给对方两吊钱。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这里边能够做文章的地方,可就多了去!
  正想得开心之际,却又听见张潜缓缓补充:“外围部件都包给地方之后,剩下的核心部件,就只剩下了二十七个。如果只做一套,需要两个木工,三个铁匠,带着十个学徒。大概干七天左右,便可以完成。可如果做得多,比如说两百套以上……”
  “熟能生巧!我明白了,让他们集中起来做,越到最后,做得越快!”工部主事胡楠有制器经验,忍不住大笑着用力拍手。
  四周围,立刻有无数人对他怒目而视,吓得他赶紧向大伙抱拳谢罪,然后快速将头低了下去。
  熟能生巧,的确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但从七天做一套,到四天做一套,节省的也只是三天的工钱和饭菜钱而已,不可能将总成本直接砍掉一半儿。
  张主簿既然说得如此有信心,他肯定能拿出更为高明的办法,而不思简单地依靠工匠渐渐手熟。
  果然,没等大伙将目光从那工部主事胡楠身上收回来,张潜已经又提起笔,快速将二十七个核心零件,按照大小依次在纸上画出。
  一边画,他一边笑着解释:“核心部件当中,又可分为精密部件和普通部件。精密部件如齿轮,传动轮,传动杆这几样,必须由大工亲手打造。而其他普通部件,如竹管,蓄水桶,牛皮垫儿等物,学徒就够了,甚至也可以按照制式和图形,从外边购买。关键在于,同一个部件,大小精度必须一模一样,张某称其为标准化!”
  “嗯,那是自然!”众人的眼神陆续开始发亮,捋着胡须或者没长胡须的下巴,轻轻点头。
  “无论精密部件,还是普通部件,如果自行打造。设定了标准之后,就必须是一个部件专门由同一组人来完成。做齿轮的,从早到晚,就做同一种齿轮。做传动杆的,从早到晚,就做同一种传动杆。做风车叶片的,从早到晚,就做同一种叶片。甚至其中工序,都可以继续细化。让做沙模的,只负责做沙模。铸粗坯的,只负责铸粗坯。如此,工匠和学徒的数量,需要增加三倍。而生产数量,却可以提高十倍不止。同样是七天,两百套核心部件,轻松能够完成。若是千套,万套,则可以节省的时间和工钱更多!”
  “啊——”有人低声惊呼,然后从衣袖中掏出上朝用的笏板,跟宦官借了毛笔,在上面迅速记录。也有人低头沉思,然后两眼之中放出咄咄精光。
  此时此刻,在场大多数人,都是一些清水衙门的“技术型”芝麻官儿,他们所在的职位,买官者基本都看不上眼儿。所以,今天在场众人的智商,基本都在及格线以上。
  而张潜的讲解方式,又图文并茂。所以,几乎没消耗多长时间,在场大部分人,就推算出来了采用“流水线”方式,所能节省的大致成本。
  如果只是打造十套八套风车和机井,流水线生产方式,只会令成本大幅增加,不可能减少分毫。而如果一口气打造三十套以上,成本就与原来的方式,大体持平了。如果生产一百套以上,成本就能大幅降低。如果一口气生产两百、三百乃至五百套以上的话,成本能降低幅度,岂止是原来的五成!
  “将核心部件集中起来制造,运到当地后,再按照图纸安装,调试。因为每个部件标准都一模一样,万一有部件损坏,只需要将其拆下来,换一个备用的上去即可。无须重新建造整个风车和机井。”仿佛唯恐大伙的惊喜程度还不够大,张潜的话继续传来,每一句话,都令人眼神更亮一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