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67

  “笑话,地方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工匠?”唯有吏部侍郎卢征明,虽然清楚地知道自己输定了,却拉不下脸来认错,兀自咬着牙从鸡蛋里挑骨头。
  “县城不够,州府肯定有。州府不够,都督府所在之地,肯定有!”张潜想都不想,立刻给出了答案,“事实上,张某并不建议每个县城都找工匠制造此物,而是当地只负责修造外围,将核心部件集中于州府和都督府所在。甚至,集中于长安、洛阳、姑苏等水路交通方便之地。如此,才能集中百具,千具风车和机井,统一打造。由官府出资,将圣上之恩泽,广施于天下。”
  唯恐李显舍不得从国库中拨款,想了想,他又提笔在风车的草图附近,画了个磨盘。“风车的妙用,不仅仅是汲水。当洪涝与旱情缓解之后,还可以利用风车带动磨盘,碾米碾面。若每次碾米,收费两文,则无需一年,官府可以收回全部支出,甚至可能做到略有盈余!”
  “这……”被张潜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弄得微微一愣,随即,包括李显在内,在场九成九的人眼睛里,都露出了兴奋的光芒。
  的确,大唐与历朝历代一样,推行重农轻商的国策。但是,大唐的皇帝李显和在场的官员们,却都深受国库空虚之苦。
  特别是今晚受召前来参加追朝的这批“技术型官僚”,每年为了争取一点资金,都得忍受无数刁难。而张潜今天推出的“投资-收益”模式,无疑在他们眼前推开了一扇窗!
  既然风车和机井组合,闲置之时可以替百姓磨面回收成本,那建一架风车带动磨盘赚钱行不行?如果投资风车和磨盘可以赚钱,那朝廷以后打造其他有利于民生的器具,是否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模式?
  如果每年各监各署,自己就能赚回百吊,千吊铜钱,谁还用再去户部求爷爷告奶奶?大伙通过正经手段,就能令荷包鼓鼓,谁又何必想方设法冒险去贪污那点儿公帑?!
  “秦法,这是秦法!张主簿,你拿秦法蛊惑陛下,有何居心?”就在大伙想的开心之际,卢征明的叫嚣声,又传入了耳朵。比傻狗吠日,还要让人厌烦十倍。
  “的确,秦代制造军械,采用过类似办法。只是没这么精细罢了!”既然自称为秦墨传人,张潜当然在闲暇之里,对秦代历史与传闻,下了一些功夫。此刻听卢征明居然拿秦法说事儿,立刻笑着坦然承认。
  不理睬对方眼里的错愕,顿了顿,他便快速补充,“可是,书同文,车同轨,也是秦法。建造驰道连接九州,还是秦法。甚至我大唐的正从九品三十级官制,亦摆脱不了秦代官制的影子。秦法虽酷,却并非样样皆是恶法。更何况,我大唐只是择其善,去其恶!”
  实在厌烦了继续被这姓卢的纠缠,不待此人开口挑刺,他又朗声补充道:“何为善策?张某以为,凡立国利民之策,皆为善策。哪怕其来自秦汉,亦可学之。更何况,你我脚下之地,原本就是秦土。若是因为厌恶秦国之一切,便抛弃之。大唐之都城,就应该在洛阳,而不是长安!”
  “你,你……”卢征明找不出合适的话语来反驳,直气得胡须乱颤,眼前阵阵发黑。
  周围的“技术官僚”们,却很少有人同情他。纷纷笑着替张潜锦上添花,“张主簿所献的这个流水线制造之术,不仅仅可以应用于风车和机井,工部每年所造的各种器物,其实都可以采用此术!”
  “军器,关键还是军器。若采用此术,甲胄弓弩刀矛等物,造价也可以降低一半儿!”
  “非但节省成本,还可以随时更换相同的部件儿。特别是用于车驾,每次修理,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
  “嗯!”应天神龙皇帝李显虽然是个没主意的人,但今晚的争论,谁输谁赢,却毫无悬念。所以,很高兴地手捋胡须,他笑着点头:“张卿真是博学多才,胸中居然还藏着如此利国利民之奇术!甚好,甚好,最近都水监向朕汇报,京畿周围多处秋雨淤积,而钦天监又向朕示警,马上会有更多的风雨到来。朕就按照你献上的妙法,让将作监立刻开工,打造五百具风车和机井,交给都水监缓解京畿水患。若是试用结果好,明年便可推向全国!”
  “陛下圣明!”都水监、钦天监的芝麻官们,齐齐躬身。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悦之中带着轻松。
  “臣等替京畿百姓,拜谢陛下鸿恩!”花花轿子人抬人,眼看着张潜平步青云势不可挡,那些先前跟他一起等候参加追朝的小芝麻官儿同僚,也都纷纷向李显躬身,帮忙营造气氛。
  应天神龙皇帝李显,被拍得好生舒坦,当即,就在自己心里,将原本准备赐给张潜的赏格,又提高一大级。然而,还没等他酝酿好说辞。太仆卿纪处讷忽然手捂嘴巴,低低咳嗽了起来,“咳咳,咳咳,咳咳……”
  立刻,有小宦官冲过去,帮此人敲打脊背,疏通气血。而站在靠近门口位置,紧跟着就有一个身穿御史服色的人快步出列,“圣上,臣监察御史蒋岸,弹劾军器监火药署主簿张潜,勾结地方官员,伪造出身履历。还请陛下明察!”
  “怎么还没完了?”周围的“技术官僚“们,纷纷朝蒋岸怒目而视。应天神龙皇帝李显,也紧紧皱起了眉头。
  朝堂上有派系之争,乃是正常现象。作为皇帝的,有时候还巴不得朝臣们分成几派,互相挑刺,以更方便他驱策臣子出力卖命。
  但凡事都得有个度,今天明明李显这个做皇帝的,已经多次示意,准备重用张潜。还有人不断跳出来拦阻,就未免太不把皇权当回事了。
  并且,纪处讷身为太仆卿,却针对一个小小的八品主簿屡屡下手,实在也有些不顾身份,也过于违背常理。
  然而,那监察御史蒋岸,明知道自己有可能犯了众怒,却坚持不肯回头。又向前走了几步,继续朗声补充,“据微臣所知,张主簿是三个多月之前,才从深山里走出来。然而,他却落籍于渭南,并且成了邹国公同族。此事,实在过于匪夷所思。其背后的种种舞弊之处,朝廷应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嗯?卢卿,可有此事?”李显只知道张潜是墨家子弟出世,却不知道他曾经买过假户口,顿时疑心病就又发作了,看向吏部侍郎卢征明的目光,冰冷得宛若两把钢刀。
  ‘你个天杀的纪处讷!卢某为你鞍前马后不辞辛劳,你竟然背后捅卢某一刀!’卢征明激灵灵打了个哆嗦,刹那间,在心中将记处讷的祖宗八代问候了个遍。
  如果张潜的身份是伪造的,那除了他本人难逃严惩之外,吏部上下,也得为此吃不小的挂落。毕竟,张潜被旨授为军器监火药署主簿,是出于吏部的举荐。
  而无论吏部当时有没有受过上意,基本为官资格考核这块,却是他们的职责,他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走一个过场,就让张潜混进了官员队伍!
  正当卢征明急得焦头烂额之际,吏部员外郎张九龄,却非常仗义地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蒋岸所指控,并非事实。张主簿三个月之前,才从山中走出来,此事不假。但是,他落户于渭南的手续,却清清楚楚。”
  “嗯?”李显的主意,一变再变。皱着眉头看向张九龄,等着他继续做更详细补充。
  张九龄准备充分,丝毫不慌。换了一口气儿,继续补充,“今年夏天之时,陛下曾经有旨,大赦天下,着流民就地落籍,不限于大唐百姓。许多高句丽,突骑施、大食人,都深受此政之惠。而张主簿,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微臣曾经亲自去核查过其当时落籍的文书,每一份,都与官府给其他人的落籍程序,毫厘无差!”
  这就是张九龄的高明之处了,基层历练多年的他,早在张潜刚刚当上主簿之时,就已经意识到后者的身份问题,会是一个隐藏的大麻烦。所以他干脆偷偷派人下去,神不知鬼不觉,将整个落籍手续,从头到尾给捋了一个遍。
  如此,张潜依旧是邹国公张公瑾的同族不假,两个便宜哥哥也仍然是他的便宜哥哥。但是,落籍时所依照的,却不是那份已经去世的张家老三身份,而变成了落实朝廷的安置流民政策!
  朝廷对于高句丽,突骑施,乃至周边诸国跑到大唐谋生的百姓,还肯网开一面,定期准许他们当中附和条件者(有钱,有人罩),通过入赘和拜干亲的方式,落下大唐户籍。张潜身为如假包换的华夏子民,又怎么入不得?!从此种角度来说,监察御史蒋岸今晚的指控,根本就是在无的放矢。丝毫不值得一驳,更不值得朝廷重视!
  当即,那些八九品芝麻官儿们,齐齐松了一口气!而张潜本人,震惊之余,看向张九龄的目光当中,瞬间也充满了感激。
  只是事关毕构能否被拉回长安,重新启用。纪处讷轻易不肯认输,所以,他麾下的爪牙蒋岸,也只能继续咬住张潜不放。
  发现自己一击不中,此人立刻换位置下口,“即便符合程序,依然解释不了张主簿的来历与出山的目的。陛下,那秦墨乃是秦国镇国之学,早不出山,晚不出山,偏偏此刻才出山来,其居心何在?臣请陛下三思!”
  “嗯?”李显刚刚松开的眉头,再度紧皱。看向张潜的目光,又是欣赏,又是犹豫,变幻不定。
  早就通过今晚的若干言行举止,发现李显这个人多疑善变,此时此刻,张潜也不觉得有什么郁闷和委屈。笑了笑,他主动向御书案拱手:“陛下,蒋御史所言,并不完全准确。其实,我秦墨在秦国覆灭之后,还曾经派人出过一次山。而正是因为那次出山的所见所闻,才导致我秦墨从此彻底沉寂,再也不愿过问世事!”
  “为何?”李显的心思,立刻又被张潜所讲的故事所吸引,竟不顾帝王威仪,主动开口追问。
  “那次出山,前代矩子听到了一句话,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张潜故意叹了口气,然后声音急速转高。
  “当时之世人,皆以身为汉家百姓为傲,已经记不起秦国一分一毫。我墨家再有本事,又能奈何?!当时之大汉,乃举世第一强国,匈奴,诸狄,纷纷远遁,谁人还敢逆天而行?当时的大汉,纳昔日六国之英才,政治清明,民殷国富,乃我墨家几代矩子,数代孜孜不倦所求的盛世,我墨家矩子,又怎么可能再因为怀念秦王相待之恩,就挑起事端,与天下人为敌?更何况,墨家之兼爱,乃是兼爱天下万民,非爱嬴氏一家一姓,怎么可能因为私恩而废大义,舍本而逐末?!”
  “嗯!”李显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猜忌之色尽数退去,取而代之的,则是越来越浓的欣赏。
  “陛下,臣来大唐虽然只有数月,在长安城中,却见到了火焰教,十字教和新月教神庙,与寺院、道观,相隔不到十丈并立,彼此却各安其事。此等奇观,在世间其余各地,都绝无可能!”张潜冲着他笑了笑,继续侃侃而谈。(注,火焰教,即拜火教。不想惹麻烦,其他教,也都用了化名。)
  “臣曾在长安街头,看到波斯人,倭人,高句丽人,契丹人,突骑施人,奔波忙碌,说唐言,穿唐衫,饮食起居,都与我大唐百姓别无二致。臣还见到,商贩不远万里,将天下各种奇珍,运来大唐,只为赚取一把我大唐开元通宝。”
  连日来,张潜可不是仅仅被世人关注。与此同时,他也在关注着大唐的一草一木,因此,述说起来,声情并茂,让人如临其境。
  “臣更是见到,各国贫得无立锥之地,或者被其国官府和恶霸害得无法容身者,冒死前来大唐,只求一口饱饭,一夕之安枕。此等盛世气象,非但墨家历代矩子未曾见到过,墨家典籍上的大治之世,也不过如此!试问,微臣从没吃过秦国一口饭,一杯水,为何要坏此盛世,去怀念跟自己毫无瓜葛的嬴秦?”
  “嗯!”包括李显在内,紫宸殿中九成九的人,都骄傲地挺直了身体,感觉脸上极为有光。
  张潜说得是他自己在长安城中的见闻,大唐其余地区,肯定达不到这种标准。但是,谁能否定,只要皇帝李显励精图治,只要诸臣恪尽职守,天下各地,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个长安?
  而张潜,也越说越顺口,越说越掷地有声:“陛下,《尚书》上有语,有容乃大,我大唐之所以为大唐,便是因为,气度恢弘,包罗万象。而我大唐越是有纳天下学问为己所用胸怀,取天下之英才为己所驱策的气度,我大唐国力越是蒸蒸日上!”
  “三个月来,臣看到,天下僧众,无论其念得是什么经,只要是求上苍赐福于大唐之民的,官府皆听之任之。”
  “臣看到,天下财货,只要能造福大唐百姓的,就皆为我大唐所用!”
  “臣看到,天下有才能之士,只要愿意为大唐效力,哪怕他出身于高句丽,突厥,突骑施这些曾经的敌国,我大唐,亦以高官厚禄厚待之。”
  “臣亦看到,天下万民,只要他愿意穿唐衣,说唐言,来我大唐之土,守我大唐律法习俗,我大唐便会将其视为子民庇护之!”
  “如此之大唐,谁人不愿居之?如此之盛世,谁胆敢毁之?如此世间繁华所在,谁人不愿亲眼目睹之,亲身守护之?”深深吸了口气,张潜将目光从李显兴奋的脸上挪开,转向同样满脸自豪的张九龄,胡楠,王俊,蒋自用,甚至还有目瞪口呆的卢征明和蒋岸。
  “大汉已经过去了五百余年,天下百姓,依旧自称为汉人。塞诸胡,依然冒姓为刘!而张某有幸,来到大唐,躬逢其盛,心中对上苍更是感激不尽!”
  “是以,张某此生,愿意与诸君一道,为大唐所用!张某此生,愿意与诸君一道,守护我大唐盛世。让此后千年万年,生生世世,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哪怕是去国万里,都以唐人自居,以大唐为荣!”
  说罢,双手抱拳,先向李显,再向周围诸人,长揖及地!
  刹那间,紫宸殿内,一片寂静。随即,抚掌声与喝彩声交替而起,宛若涌潮。
  在场所有人,包括一心想通过阻击张潜,来阻击毕构返回朝堂的纪处讷,都满脸潮红,手舞足蹈!
  那一刻,夜风如酒,让每个人都醉了。
第二卷
万家灯火
第一章
红铜小火锅
  “少监,少监,郭主簿又跟人打起来了!”火药署署丞王俊顶着一脑袋水汽冲进屋子,气急败坏地向张潜汇报。
  “跟谁?”身穿正五品官服的张潜,将手中的一个纯铜打造,半尺方圆的炉台状器物放平,一边缓缓捻动侧面的机关,一边漫不经心地询问。
  “是,是朔方军的周都尉,他今天来领火药。跟火药署的郭主簿话不投机,两人就在院子撕扯了起来。”刚刚从算学博士位置上,调入军器监任火药署署丞的王俊,眼睛迅速开始发直,死盯着炉台上齐齐升起的六根木棉纱捻儿,汇报声变得断断续续。(注:木棉,唐代棉花不普及,偶尔使用还是多年生木棉。草棉大规模使用需要在宋代之后。)
  张潜闻听,愈发觉得放心,笑了笑,继续把注意力集中在药捻儿上。仔细观察其被酒精浸润的程度以及浸润之后的硬度、粗细变化。
  “少监,这是……”王俊看得心痒,抬手在纯铜打造了炉体上摸了摸,小心翼翼地询问。
  “酒精炉,火药的另外一种用法。主要是给为军中添加一个烧热水煮绷带消毒的物件!”张潜想都不想,大言不惭地给出了一个听起来极为正能量的答案。
  虽然是个冒牌秦墨子弟,在他看来,拿酒精去放火,也纯粹是糟蹋东西。然而大唐皇帝已经以此缘由,亲口给酒精赐名为火药,他也没本事去纠正。所以,最近几天,就把心思,放在“火药”的使用开发上。
  这不,由他亲自画了图纸,集中了军器监十多位能工巧匠们之力,刚刚试制完成的红铜小火炉,就是其中之一。
  此物由燃料舱,火盘、灯芯调节装置和锅子四大部件组成。其中燃料舱、火盘、灯芯调节装置,在药舱中加满燃料后,可以嵌套组装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多芯可调亮度式酒精灯,既可以用来照明,又可以用来取暖。
  而将第四个大部件,铜锅也接架上去后,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多芯酒精小火炉。火力猛,加热快,可烧水,可煮绷带,可以给手术器具消毒,当然,偶尔也可以用来涮涮羊肉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