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日月(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67

  “大师兄,那图纸,我也给我阿爷要一份。京畿附近,我家不跟三师弟争。我家去做东都,潞州和相州!”
  ……
  接下来,基本就没张潜什么事情了。论做生意,两师弟就是家学渊源,比他这个大师兄内行的多。在短短不到一炷香时间内,就拿出了具体“分赃”方案。并且连今后如何联手给京畿千家万户供应泥炭,都讨论了个七七八八。
  如此,张潜最初拉拢朔方军给自己做靠山的谋划,虽然打了一些折扣,却也还能继续往下推进。顿时,让他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还没等他把这口气儿舒完,屋子外,忽然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紧跟着,署丞王俊的声音,就传了进来,“少监,尚辇局李奉御,想要见您。他人已经在院子里了,请问少监您是否有空?”
  “好香!”话音未落,一个不算太陌生的声音,已经在窗外响了起来,“张少监,这也是你的师门绝学之一么?在下尚辇局奉御李其,不请自来,可否有幸入内凑个热闹?!”
第五章
我有一个亲戚
  十天前,张潜和周建良两人,之所以能成功地将发了狂的长颈鹿从紫宸殿前引走,有一半儿功劳得归属于李其带着一群侍卫和马夫,在头前为长颈鹿拆门楼儿。
  所以,无论张潜还是周建良,对这位李奉御印象都相当不错。互相用眼神儿征询了一下彼此的态度,一起快步迎向了门口儿。
  “李奉御速速有请。你能来,张某求之不得。只是最近军器监奉命搬迁,我这里乱了一些,还请李奉御不要见怪!”虽然年龄跟李其差不多大,官职品级也是一模一样,但是根据后世网络中学到的纸面儿经验,对于李其这位“领导的司机”,张潜还是努力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拉开门后,立刻笑着拱手。
  “张少监不必客气,李某那边平时更乱。”那李其甚会做人,立刻侧开身,以平辈之礼还了一个揖。同时,笑呵呵地说明来找张潜的目的,“今天,李某也是专门为了军器监搬迁之事而来!上头说了,此番军器监搬入禁苑,任务繁重,让尚撵局尽力提供支持。李某那边,别的没有,就是车多,马多,人多。什么时候需要用车用马用人,张少监尽管派弟兄过去知会一声!”
  “如此,就多谢李兄了!”张潜正愁东西多人手不够用,听李其居然奉命前来帮忙,顿时心花怒放。赶紧又向对方做了个揖,然后侧开身体,邀对方入内,“李兄里边请,刚好,今日有酒有肉,我等可以吃个痛快。”
  “如此,李某就不客气了!”李其笑着又向张潜还了一个礼,然后迈步入内。周建良、郭怒和任琮的级别都比此人低,少不得要一一上前拜见。而那李其,也不端什么“领导的司机”架子,笑呵呵地都以平辈之礼还了,才在郭怒临时让出来的位置,稳稳地坐了下去。
  他虽然没有架子,可郭怒和任琮两个,却不敢再像先前面对周建良时那么放纵。一个挪开了自家的铜锅之后,连忙起身去帮助帮忙布置碗筷,另外一个,则赶紧拿了一大一小两个铜盏,顺手又帮此人在铜盏中倒满了菊花白。
  “好酒!”李其说不客气,就是真的不客气。不待张潜把新的铜锅儿给自己准备好,先端起大号铜盏,报仇般狠狠吸了一大口。随即,将身体半摊在椅子上,长长吐气,“真是好酒,这才是给男人喝的东西。京师里什么这个醉,那个浆,简直都是喂狗的泔水!”
  “李兄这话千万别到外边去说,否则,得罪的人可就太多了!”张潜一边麻利地组装第五个红铜小火锅儿,一边笑着提醒。
  “那当然,你看我像那不稳重的人么?”李其又狠狠喝了一大口白酒,继续长长地吐气,“也就是在你这菊花白的主人面前,才敢实话实说。对了,丑话我可先说到前头,搬迁的事情,包在我尚撵局的弟兄们身上。但此等好酒,回头你可得帮我预备下几大桶。李某都跟弟兄们把大话说出去了,告诉他们,军器监守着炼火药的炉子,随便漏一点儿出来,就够大伙喝个痛快!”
  “好,一定。当天大伙管够!可以敞开肚皮喝,喝完了不过瘾,还可以带一葫芦走!”听李其说得毫无掩饰,张潜索性也答应了一个痛快。
  对于他这种缺乏官场经验的人,事情就是这般简单。对方即便是奉命带领麾下弟兄前来给军器监帮忙,也不是欠了他张潜的。所以,该有所表示,他必须有所表示。
  而李其能自己主动把条件提出来,反倒让他省了心思,再去琢磨拿什么回报尚撵局全体弟兄们的好意。
  后者全都跟他一样,根本没品尝过茅台、五粮液之类的优质白酒是什么味道,随便将炼药壶提炼出来酒精稀释到六十度上下,再往里加一些植物精油便能对付。
  顺带着,他还能向上头多报一些花账,将节约出来的酒精,偷偷让周建良带去朔方军。如此,既满足了一部分朔方军的需求,也不至于让皇宫里的李显提心吊胆。
  “那李某就先替弟兄们,向张少监道谢了!”李其立刻心满意足,坐直了身体,向张潜轻轻拱手。随即,就将目光落在了周建良身后的火炉上,“此物也是张兄师门所传下来的利器么?如何称之?看起来虽然模样丑陋了些,却好生实用!”
  不待张潜回应,他已经站起身,绕着炉子反复观瞧,“屋子里冬天时放一个这东西,可以少受许多烟熏。上面再放一壶汤水,既能随时解渴,又能给屋子加一些湿气,免得脸上终日干得厉害。就是不知道造价几何?寻常人家是否用得起?”
  “师门传下来过冬的小玩意,没想到也能入得了李兄的法眼。”张潜手指极为灵活,说话间,已经将红铜小火锅组装完毕。一边用茶壶巢子里的热水冲洗干净,一边笑着回应,“师门那边,叫此物火炉,做得比这多少精致一些。但是,眼下军器监做不出薄铁皮来,所以只能因陋就简。至于用途,的确跟李兄说得差不多。来,锅子洗干净,李兄请慢用。”
  话音落下,铜锅已经放在了座位前的桌案上。随即,点燃灯芯,调节火焰高度,给锅子内加满鸡汤,一连串动作宛若行云流水,“师门里的简单吃法,上不得大雅之堂,李兄凑合着吃一点儿!”
  “这叫简单?”李其虽然见识颇广,却是平生第一次吃火锅。更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既不冒烟,又可以随时调节火焰强弱的酒精炉,顿时,就忘记了再仔细观察火炉,快步返回座位,两只眼睛瞪了个滚圆,“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估计也不过如此。”
  “那是你没见过曹雪芹笔下的美食!”张潜不敢接受对方的恭维,在肚子里悄悄嘀咕。然后笑着开始示范涮锅的吃法。
  作为一个文科生,他可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几乎每一次,都对贾府做食物的仔细程度和奢侈程度,心驰神往。所以,肚子里早就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跟贾府美食画上了等号。万万不敢承认,随便涮个铜锅,就是食不厌精。
  然而,那尚撵局的李奉御,在对待食物的表现上,却有点儿跟他“大领导的专职司机”身份不匹配。学着张潜的模样吃了几口羊肉后,竟然像个军汉般连声大呼过瘾。随即,一边下筷如飞,一边频频举盏,根本不用任何人劝,自己就吃了个风卷残云。
  看到他胃口如此之好,张潜和周建良等人,顿时也被带起了馋虫。纷纷操起筷子,开始涮肉喝酒,一个个,很快又吃得面色潮红,额头见汗。
  “今天不请自来,叨扰张兄,李某实在惭愧。!”两斤羊肉下肚,一大盏白酒喝干,李其拿起小盏,主动向张潜发出邀请,“来,我先拿此酒,恭祝张兄和周兄高升!”
  “折煞了,卑职何德何能,敢让李奉御敬酒!”周建良级别低,连忙长身而起,双手抱着酒盏向对方作揖。
  “别扯那么多废话,张兄招待你,怎么没见你谦让?既然同席吃酒,就莫问官职高低。否则,你不痛快,我也不痛快。彼此都不痛快了,大伙又何必往一起凑?!”李其非常不满意地朝他翻了个白眼儿,随即,将铜盏中的酒浆一饮而尽。
  周建良无奈,只好陪着他喝了。张潜见李其为人爽快,有心跟他交个朋友,也将铜盏中的酒水一口吞下。
  二人正准备倒满酒盏,回敬李奉御。却见此人已经从郭怒手里抢过的装酒的葫芦,先给他自己面前的大盏小盏都倒满了。然后第二次将小盏举了起来,笑着补充:“这第二盏呢,就是专门敬张兄的了。李某今天过来,除了公事之外,其实还有个不情之请。等会儿说出来后,还望张兄莫嫌李某鲁莽!”
  “李兄尽管说就是,只要力所能及,张某肯定不会推辞!”不知道对方的葫芦里,究竟准备卖什么药,张潜想了想,举起小酒盏,用目光示意郭怒帮自己斟满,同时笑着表明态度。
  “也没啥大事儿!”李其自己先把盏里的白酒干掉了,然后才笑着补充,“肯定不会让张兄太为难。当然,如果张兄觉得为难,尽可以拒绝。”
  “李兄请讲当面!”见此人说得认真,张潜也赶紧喝掉了盏中的酒浆,挺直了身体,做洗耳恭听状。
  “那李某就不客气了!”李其斟酌了一下词汇,笑着拱手,“李某有个亲戚,姓高,不那么争气。读书不成,种田也不成,所以只好去开了个店铺卖法烛!东市口上,高家老店,就是他的生意。张兄以前用过法烛么,估计那种寻常百姓才用的东西,你肯定看不上眼儿。就是将长安城内百姓穿破的草鞋,麻衣收拢起来,加上泥煤,锯末,黄泥等物,压成的干柴。烧起来味道不太好,但胜在价格便宜,火力也够足!”(注:法烛这个是历史事实,非杜撰。)
  “啊?”张潜两眼瞪得又大又圆,嘴巴也迟迟合拢不上。
  煤球,居然在唐代就有了煤球,还是绿色环保型的,充分利用了可回收材料!就是不知道,上面压没压出透气的蜂窝!
  ‘发明此物那个人,会不会也来自二十一世纪!’刹那间,一道闪电从他脑海中劈过,让他好生期待。
  正准备问一问,发明法烛那个人,是否还活在世上,居住在何处。却听见郭怒的声音,从自己身侧响起,“东市的高家老店?敢问,李奉御的那位亲戚,可是高守义?前几年仗义救了窦氏一家,接手了窦家法烛产业的那位高老大?”
  “正是!没想到,郭主簿也知道我那位亲戚的名号!”李其笑着接过话头,将目光转向郭怒,“救人就算了,他当时也是看上了窦家这份产业有前途,才给了窦家一个好价钱。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谈不上一个救字。”
  “李奉御不必替高老大过谦,窦家这份法烛产业,已经做了三代。后代人早没有了前辈那种筚路蓝缕的心气。特别是窦公西去之后,撒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全靠着一群故旧的帮衬,才又多支撑了十几年。”不愧为曾经的长安小霸王,郭怒对市面上的事情,所知甚多。借着跟李其交谈的机会,三言两语,就将此人口中那位亲戚的根底,向张潜暗示了个清清楚楚。“如果不是高老大仗义出手,窦家这份产业,能卖上当时的一半儿价钱,都烧高香了!”
  而张潜,听闻法烛生意,已经是第三代人在做,心中未免有些失落。待听闻第一代法烛的发明者已经作古多年,更是好一阵子提不起精神来。
  而那李其,却没发现他神态有异。通过跟郭怒的一问一答,做足了铺垫之后,再度将话头转向正题,“张兄,我那位不争气的亲戚,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得知,六神花露的生意,乃是张兄的家人所开,并且已经接连在长安城内募了两次股儿。他消息不够灵通,实力也不济,前两次都没赶上。所以,特地托我来问问,什么时候募集第三次。下一次,可否也让他跟着搭个顺风车?”
第六章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上)
  “又来一个窥探花露水生意的?”张潜眉头轻皱,心中警兆陡生。然而,还没等他想好该如何应对,郭怒已经不着痕迹地话头接了过去,“李奉御这可是找错人了,师兄只是提供了配方而已。他出自书香传家,商贾这种贱业,怎么可能亲自去操持?六神花露的生意,其实属于在下的一位亲戚。高老大如果感兴趣,尽可以私下里去跟他勾兑。”
  “哦,原来是郭氏家族的产业,无怪乎那花露刚刚一出来,就风靡了整个长安!”李其顿做“恍然大悟”状,笑呵呵地将脸转向郭怒,轻轻拱手,“那可否麻烦郭主簿帮我那位亲戚引荐一下?否则贸然登门,我怕他被打出来!”
  “好说,李奉御跟我师兄一见如故,高老大是你的亲戚,肯定好说!”郭怒也笑着拱手,不经意间,两只胳膊肘儿如同翅膀般轻轻煽动。“我让他去主动找高老大便是。刚好他那边,据说有人想出一些股份出来,如果高老大愿意接,他肯定求之不得!”
  “怎么敢劳烦郭主簿的亲戚去找他,改天我让高老大做个东,请你那位亲戚一起喝酒便是。”李奉御听得眉开眼笑,说出来的话愈发客气。“刚好,高家在东都那边,也有些生意上的问题需要讨教。你那位亲戚见多识广,不妨指点他一二。”
  有道是,响鼓不用重锤。短短几句话,双方已经心照不宣地敲定了交易的内容。郭怒的亲戚那边拿出一部分六神商号二期、或者三期的股份,转让给李其的那位名叫高守义的亲戚。而作为回报,高守义会拿出东都的某些产业,邀请郭怒的亲戚入股。
  至于二人的亲戚出让和吃进的股份,最后又落在了谁手里,双方心里头都明镜一般,只是耐于大唐官员不得经商的传统,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
  虽然张潜是六神商行的最大股东,但自从商行开始创立一直到现在,他只动过几次嘴巴,从未亲自下场操持任何具体事务。而今天看到了郭怒与李其两人的“过招”,他才霍然发现,在大唐经商,好像也不是自己先前想得那么简单。
  如果刚才不是郭怒及时站了出来,他要么会选择拒绝,要么会选择接受李其的请求。前者无疑会伤到李其的颜面,令双方之前关系变僵。而后一种选择,非但会让他非常被动,还会违背大唐官员的“道德规范”,损害他的名声。虽然名声这东西,张潜到目前为止并没积累起来多少。
  而郭怒站出来之后,生意就变成了李其的“某个不争气的亲戚”和郭氏的“某个不争气的族人”之间的事情。谈得拢,谈不拢,都不损害李其本人和郭怒本人的颜面,更不会损伤李奉御和张少监之间的“交情”。
  并且,李奉御、张少监和郭主簿,都视金钱如粪土,都像白莲花一样干净。
  ‘原来,生意是这般做的!’非但张潜一个人在旁边看得暗自流汗,原本还打算回到朔方军之后,立刻带着弟兄们挖泥炭发财的周建良,也看得瞠目结舌。
  如果按照他先前的想法,不但他这个新晋的从五品果毅都尉会变成泥炭贩子,他的顶头上司张仁愿,一世英名恐怕也得变成泥炭色。他的设想,跟郭怒和李其两人正在展示的做法相比,谁高谁低,一眼可知。
  震撼之余,周建良立刻决定,在返回朔方军之前,一定要好好跟郭怒再打上几架。不为别的,就冲着着郭怒肚子里的生意经,也值得他多被对方熏几次半死。
  当然,如果能死乞白赖,让郭家派个做生意的高手,去朔方军指点一下迷津,或者让张潜、郭怒、任琮师兄弟三个,在朔方军的挖泥炭大业中参上一股,那就更好。以后他们三兄弟为朔方军谋划会更尽心,朔方军也不至于欠他们师兄弟人情越来越多。
  正愣愣地想着,李其和郭怒两人之间的“勾兑”,已经彻底结束。双方举着小酒盏对饮了一次,便默契地谁都不再提各自的亲戚,而是拉着大伙一道,谈论起长安城的风花雪月来。
  不像朱元璋的大明,对官员挥霍公款吃喝,深恶痛绝。此时的大唐,因为永徽之治的余温尚存,国家收支还能保持平衡,所以,并不限制官员公款消费,甚至还准许官员用公款招歌姬作陪。
  故而,长安城内的娱乐产业极为发达,并且海纳百川。从东瀛、高句丽一直到波斯、拂菻,各国歌姬舞姬,都竞相在长安一展风姿。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歌舞,和被正人君子们深恶痛绝的肢体动作,掏空了许多青年男子的荷包。
  李其年龄跟张潜差不多,郭怒刚刚二十,任琮比郭怒还要小两岁,再加上军中厮杀汉周建良,谈起风花雪月,当然越谈越是投机。
  而那尚撵局奉御李其,想必以前跟在“大领导”身后,没少一起见识世面。非但在歌舞、音乐和女人方面,每每说出精辟的见解。偶尔借着酒意,来上几句清唱,更是余音绕梁,让人惊叹不绝。
  “长安虽然是当世第一繁华所在,吃食,玩物,无一不精。我大唐的书法,画作,也令天下万国望尘莫及。然歌舞一道上,却甚为遗憾,雅得太正,每每拒人于千里之外。俗得又太俗,根本登不上正经人家之堂。”眼看着一整葫芦酒已经见了底儿,那奉御李其更是放得开,竟然一边拍打着桌案,一边大发起宏论来,“倒是波斯、拂菻诸国,音乐曲调变幻多端,男男女女的舞姿,也更为妩媚动人。甚至突厥和吐谷浑人,都比我唐人更精通此道甚多!”
  “那是你没见到过琴律大家的剑舞!”张潜也喝了有四两余白酒,头脑发热,口齿不清地反驳,“她的剑舞,柔中透刚……”
  正准备吹嘘一番,那日琴律舞剑,张旭挥毫之盛况,却被李其醉醺醺地打断,“终究兵戈之气重了些,不如波斯人的舞姿柔美动人!”
  “这个,用昭你不必跟我争!”与二十一世纪那些喝高了的年青人差不多,李其根本没察觉他打断别人的话,有多失礼。大手一挥,做一锤定音状,“你墨家子弟虽然学识广博,却未必如我专精于此道。我从八岁修习乐器,一直到十五岁。呵呵,虽然做不到三国周郎那样,以耳辩误,但也差不太多。”(注:曲有误,周郎顾。说得就是周瑜。)
  “那我的确得甘拜下风!”张潜对于音乐歌舞的理解,仅限于皮毛,当然没胆子死撑。更何况,这东西也没争执的必要,立刻举起酒盏抿了抿,甘心认输。
  谁料,那周建良却喝得有些酒意上头,竟然以手拍案,跟李其针锋相对:“兵戈之气,未必不好。要我看,我大唐兵强马壮,才是正经。把那些可汗,单于和他们的妃子儿女们,全抓来长安弹曲儿,跳舞。想啥时候看,啥时候看!跳得用心,唱得用心,哄爷爷们高兴了,就随便赏她们几枚铜钱。唱的跳得不用心,就赏她们一顿皮鞭!总好过,像波斯人那样,舞姿倒是柔美了,全国上下都被大食人抓了当奴隶,连王子都得一路要饭,才能逃到长安!”(注:古波斯被阿拉伯人所毁灭,其王子曾到大唐求救,并在大唐支持下短暂建立波斯都督府,唐高宗晚年时,大唐陷入内斗,无力再提供支持,古波斯遂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