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767

  这个倒不是张余胡说八道,而是他真的有信心。
  以韩爌现在的情况来说,他急需要摆明立场,也急需要有人对他进行支持。自己这些人就是最合适的,而且这个立场韩爌肯定愿意接受。
  韩爌为什么愿意接受?
  原因也很简单,从头到尾自己这个学派就是跟着陛下走的。
  第一个观点务实,那就是在拍陛下的马屁。后面那几条,哪一条不是陛下感兴趣的?
  除此之外,废宋儒、兴汉唐之儒,直接就把理学给扫到垃圾堆里面去了。
  管你什么理学和心学,你们都是宋儒;宋儒就是完蛋,就是废。如果你们不完蛋,你们不废,你们怎么会让元朝给打了?怎么会被辽和金那么欺负?
  宋朝那么完蛋全都怪你们,这个帽子你们戴也得戴,不戴也得戴。
  我们大明朝就不一样了,我们大明朝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以一介布衣之身,横空出世,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如此庞大的帝王,如此强大的帝国,怎么能学宋儒呢?
  我们大明这么多年如此衰弱、边疆不宁、国用不足,全都是你们宋儒的锅。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拨乱反正了。我们怎么还能学宋儒呢?
  我们要学汉唐之儒。
  至于提出的和汉唐之儒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要有我们大明的特色,符合我们大明的实际情况。如果要全都和汉唐一样,那大明岂不就和汉唐一样?
  我们大明,怎么能光学汉唐呢?我们要超越他们!
  这样的思想,张余就不信说不服陛下,同时还可以告诉陛下,你有什么不同意的,咱们说嘛;又不是不能商量,你提出来我们就干。
  宋应升看了一眼张余,他觉得张余的这套说辞太没有下限了。
  不过看着冯从吾跃跃欲试的样子,宋应升知道恐怕张余这一次又成功了。不过他还是说道:“如此,我们岂不是和他们一样了?”
  宋应升这句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那我们和他们一样,还不如让他们去做呢。
  张余看了一眼宋应升,有些头大。
  难道冯从吾没看出来吗?他当然看出来了,可这里边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一方面他会成为一个学派的领袖,官职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到时候民间声望无敌,官场上官位无敌,在青史上也会留下自己的姓名。
  在这样的利益面前,其他的完全都可以放到一边去。什么叫我和他们一样?我做的和他们做的能一样吗?
  不过以宋应升的性格提出这个问题,张余倒是一点都不奇怪。
  “这怎么能一样呢?”张余沉着脸说道:“他们那些人,蝇营狗苟争权夺利,哪里是为了大明、为了江山?”
  “比如提出要抬荀子思想的人,他真的信荀子吗?他们不相信。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官位罢了。”
  “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是为了大明,为了这个国家。大明立国两百余年,到今时今日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可是怎么改,这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在这种世道,舍我其谁?”
  宋应升看了一眼张余,他其实很想问问张余,别人信什么或者学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你学的是纵横家吧?你说你是儒家子弟,谁信呢?
  “对,正是这样。到了我们做事的时候了!”宋应星在一边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脸上全部都是激动的神色。
  看了一眼弟弟,宋应升无奈地摇了摇头。眼前的事情,他没有办法阻止了。
  有一点他还是可以接受的,那就是很多东西都可以自己添进去,他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学术阐述出来。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于是宋应升没有站出来反对。
  见到宋应升没有反对,张余算松了一口气,转头看向冯从吾,问道:“话我们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听到张余的话,冯从吾知道自己该表态了。
  如果自己现在不表态,那么这个事情就成不了,而且回去之后他们就会去找韩爌,转身就把自己给卖了。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估计自己官职什么的也都没了,只能乖乖的回到关中去。
  想到这里,冯从吾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听你的吧,我等你们的消息。”
  张余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等我的好消息。”
  宋应升三人出了冯家之后,宋应星还是有一些兴奋。
  与大哥不同,宋应星这一次对张余赞同更多。至于张余说的那些话,他没有多少感觉,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现在能做什么。
  宋应升三人一路上往回走,却没有人说话,显然气氛有一些尴尬。
  直到宋应星转头看向张余,神色依旧带着些激动的问道:“你觉得我们能做得成吗?”
  张余点了点头头说道:“我们一定能做得成。”
  说完这句话之后,张余咬着牙说出了两个字,“一定。”
  像是在给宋应星信心,也像是在给自己信心。
  在另外一条街上,朱由校装扮成一个富家公子哥正在瞎晃。
  陪在他身边的是大太监陈洪,此时一副老管家的模样。
  还有一个就是戚元辅,这个朱由校亲自挑选的贴身侍卫头领。他就更简单了,打扮的就像一个有钱人家的车夫。当然了,还有护卫的意思,因为他带着刀。
  至于其他人,则散落在各处。
  朱由校手里面拿着一把折扇,不时哗啦一声展开,摇晃着向前走,颇有几分纨绔子弟的意思。
  要是带上几个打手,调戏一下良家妇女,妥妥的街头恶霸。
  不过朱由校自然不可能这么干,虽然他心里面也很想试一试。
  果然人的心里面都是有阴暗面的,压抑久了干坏事都觉得兴奋。
  转过一条街之后,朱由校来到了内务府的门口。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朱由校走过去看了一眼之后,转身便从另外一个门走了进去。
  这里边来考试的人大概分几类,首先就是勋贵和勋戚家的。当然了,肯定不是嫡系子弟,庶出的有可能都不是,大部分都是旁支或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亲戚,或者是手下的家人,比如管家的儿子之类。
  这种操作朱由校也不意外,一旦管家的儿子去了内务府,那就相当于自己家人进去了。所以勋贵勋戚经常干这种事情。
  除了这一拨人之外,还有穷苦的读书人。
  不要以为每一个读书人都是有钱的,穷人还是非常多的,想搏一个前程的人更多。
  穷秀才,穷秀才,这三个字不是白叫的。在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穷秀才,金举人,银进士。
  这种划分的方法,一方面说明了他们的考试难度,考中举人之后进士反而好考了,另一个方向也说明了经济实力。
  要知道,大明朝现在几百万上千万的读书人,每三年考进士才考中多少?考举人又能考中多少?
  很多时候,在现实面前就是需要你弯腰的。就像在朱由校穿越之前,有编制的街道办职位都会让人蜂拥而至。在这个时代情况也一样,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何况朱由校给的还是内务府的编制,怎么也比胥吏好吧?
  再差也是官,可以升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穷苦的读书人自然是趋之若鹜。
  除此之外,第三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就是胥吏。内务府接收胥吏,自从这个消息发布之后,胥吏们自然是蜂拥而至。
  要知道,谁想改变自己的出身,那他们就是最想的一群人。
  胥吏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的日子,有的人愿意过,有的人却不愿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务府就成了他们非常好的选择,自然而然的就会跑过来。
  朱由校在外面逛了一圈,基本上已经能够区分出这三类人。
  可以说还没有进入内务府,他们就已经天然分成了三个派别。这倒不是其他的问题决定的,而是从出身上就已经决定的。
  对此朱由校的意见就是不管,随你们便。
  自己的手下没有党派之分,简直就是开玩笑。臣子们不结党,这种想法只能以存在于帝王美好的幻想之中。
  走进内务府之后,朱由校直接去找方正化了。
  这一次的事情是由方正化负责的,朱由校有一些事情需要问他。
  至于老丈人张国纪,朱由校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张国纪除了背锅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转了几圈之后,朱由校就看到了方正化。
  方正化正在和手下交代着什么,一抬头,就看见了自家皇爷。他没想到皇爷会来,脸上全是不敢置信。
  回过神之后,方正化快速的跑到了朱由校的身边,直接就想跪倒在地大礼参拜。
  “行了,免礼吧。”朱由校一摆手打断了方正化的动作。
  如果这个时候闹出什么动静,那内务府那边所有人都要过来参拜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