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秦多元宇宙帝国(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49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胡人们发现他们无法凭借自己的武力将汉人完全消灭,而汉人们也试图汉化胡人,将无法使用武力消灭的胡人,变成精神上的汉人。”
  说到这里,魏征自嘲一笑。
  哪怕说的再好听,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汉人不能打了!连胡人都打不过!
  至于为什么数百年前汉人打胡人像是打儿子,如今胡人打汉人像是打儿子,只能说原因多种多样。
  有社会风气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也有皇帝老子不断弱化中原武力的原因,甚至还有某些汉人世家养寇自重结果玩砸了的原因,当然了和司马家的弱智操作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说道胡汉之争,就必须要提到一个团体,那就是关陇集团。他们分布在关中之地,主要成员都是熟胡,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汉人,但是本质上精神上却是熟胡。”
  “生胡指的是草原上未开化的胡人,熟胡指的是汉化之后的胡人。虽然他们精神上受到了汉人文化影响,但同样的保留了大量的胡人风俗。”
  “整个关陇集团都是熟胡的自留地,当年的八柱国都是熟胡或者和熟胡没有本质区别的胡化汉人。”
  “这么多年来,北方一直都是汉人和胡人的斗争。从地方到高层,斗了上百年从未停止。”
  “五姓七望,闻喜裴氏等家族,名望遍布天下,八成以上的文官都出自他们。关陇集团的熟胡,则是掌握着天下至强的武力。双方互相影响,互相对峙,互相争斗,这就是如今的天下大势。”
  “当年先帝以老欺少,夺取帝位靠的就是关陇集团的支持。然而他登基之后,却直接去胡化,恢复汉姓,此举虽然得到了很多汉人世家的支持,可是却也大大的得罪了关陇集团。”
  “后来圣上和废太子的争端,也可以看做是汉人世家和关陇集团的二次斗争。至于如今,圣上三征高句丽得罪死了关陇集团,本人这些年来又没有真正的被汉人世家所接纳,可谓是气数已尽。”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八柱国后裔出生的李密竟然毫不在乎世家贵族的荣耀,直接投入瓦岗寨之中,也正是他加入了瓦岗寨,瓦岗寨才真正做大,成为有望争夺天下的大势力之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陛下可直接表明身份,高举华夷之辩,复我华夏衣冠。”
  没有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很难理解此方世界士人心中那别扭的心态的。胡人让人讨厌,熟胡也让人讨厌,可是没得选!
  要么选择生胡,要么选择熟胡,至于汉人,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不受胡人影响的汉人势力。
  哦,你是说宋阀?那就是个废物,占据岭南数十年,一事无成,连汉化当地的土著都做不到,要是给战国年代燕国、楚国数十年时间,你看看他们能让多少土著变成诸夏!
  至于其他的南方汉人世家,更是早已堕落,争权夺利是一把好手,至于战争他们要是能打,当年南陈就不会灭亡了。
  “复我华夏衣冠。”
  念叨着这个口号,嬴政的眼神也越来越亮。
  说到底他出生于战国年间,十三岁之后虽然可以穿梭诸天,但是价值观却深受现代时空影响。
  在嬴政看来,如果说其他年代其他世界的洗脑同化能力为一的话,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同化能力就是一百一千甚至是一万!
  之前他对于如今这个时代的了解仅限于史书和大唐双龙传,胡汉之争也仅仅属于了解,但是背后却很少认真的思考过。
  一方面是时间不够,一方面则是压根儿就没有朝着这个方向思考。如今被魏征点醒,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随即看向魏征的眼神就差直接放光了,不愧是千古留名的人物,眼光很不简单。
  虽然自己印象之中的魏征,主要是个谏臣,可是想想他的经历就明白了,他在李建成麾下是谋主。
  数次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只可惜被李建成拒绝了。
  要么是李建成大意了,没想到李二会这么干,要么是李建成从始至终就没想过要杀掉李二,既然不想杀他,那自然没必要提前干掉他。
  后来到了李二那里,魏征就成了一个谏臣,虽然很有名,但是说白了,和御史有多少区别?
  死了之后更惨连墓碑都被推了,虽然掘坟之说纯属扯淡,可推掉墓碑却是真实发生过的。死者为大的道理李二都忘了,可想而知,当时的李二被已经死去的魏征给气成了什么样。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很好,很好,先生这一句话便顶的上数万大军。”
第十八章:高举华夷之辩,复我华夏衣冠!战争开始了!
  高举华夷之辩,复我华夏衣冠!
  在提出了这个口号之后,战争终于开始了。一万战兵十万民兵乘坐着早已准备好的战船来到了会稽郡。
  会稽郡是南方海贸兴盛之所,这里有着大量的海商,很是繁华,在南方也算是人口众多。
  这里是大运河在南方的起点,往北可以沿着大运河一直前进到洛阳、长安都没有问题,往外又是大海,特殊的地形导致如今的会稽郡极为繁华,商人众多。
  可是今天,一切都变了。
  抬头看去,身穿黑甲的士兵数目众多,一眼望不到头,他们结成队列,速度极快,几乎是眨眼的功夫就过来了。
  当士兵们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来到了城外八九百步之外的地方,当士兵们敲响警钟,警戒全城之时,他们便已经抗着云梯来到了城下。
  没错,他们是抗着云梯,而不是推着云梯,自古以来云梯都是攻城战之中经常使用的器械之一,然而今天守城的士兵们算是长了见识,原来云梯可以不是推着的,而是十几名士兵用力一起抗过来、抱过来。
  这种景象实在是太惊人了,以至于得到消息的太守,都以为这是底下的士兵们在做梦,白日做梦!
  这实在是太荒谬了,这怎么可能呢?难道昨天夜里都尉喝多了?
  然而当会稽郡的太守,亲眼来到城墙之上,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是自己太大惊小怪了。
  可是这不合情理啊,然而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思考是否合理的问题了,因为秦军已经开始攻城了。
  秦军高举着黑水龙旗,士气极为高昂,几乎是嗷嗷叫的往前冲,中间都不带停的,一口气就冲了过来。
  至于守城一方的箭雨强弩,完全没用!
  有的士兵冲的快了,甚至直接顶着箭雨往前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插满了箭矢的刺猬一样,可是当这样的刺猬来到你的身边之时,距离你越来越近的时候,最先带来的就是恐惧。
  “先登者曲大是也!”
  这一刻曲大就像是回到了一年多前,自己先登韩国边境小城之时,斗志瞬间就爆满了,他只感觉自己这一瞬似乎拥有了用不完的力气。
  一声怒吼之下,右手拿着长达三尺的长刀。运起轻功踩着云梯跳上了城墙,在守兵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他就已经登上了城墙。
  手中的长刀更是反射着阳光,耀眼无比,犹如勾魂神器一样,高高举起挥舞一圈之后,便死了一圈人。
  一刀之下,周围的环境顿时安静了一个瞬间。
  实在是太吓人了,一刀死一圈!
  又是一刀下去,便有一名士兵从中间,连人带铠甲一起被分成了两半!虽然有的士兵是真的不怕死,可这种死法也太吓人了点!
  此刻的曲大,身上穿了足足三层铠甲,最内层穿了一层精心打造的锁子甲,这种锁子甲还是从其他世界带过来的,更重要的是很轻便,实在是太轻了。
  最外层穿的是合金打造的钢甲,钢甲质量极佳,甚至比起一开始的铁甲还要轻一些,全身上下全都防护的情况下也只有20斤。
  至于铠甲和锁子甲之间,则是里里外外的裹了好几层丝绸,相当于是布甲,可以有效防御箭矢。
  三层铠甲之下,曲大就像是刀枪不入的怪物一样。再加上手中的长刀,所过之处就是一个人头收割机,也是士气收割机,他到了哪里,哪里敌军的士气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
  仅仅是一刻钟之后,城墙之上的1000余名士兵便死伤过半。听着耳边传来的停战的战鼓声,曲大有些迷茫的停下了杀伐。
  会稽郡地广人稀,地图上看着很大,但是人口总数不过才3万多户,三十余万,即使加上贵族豪强们的隐藏人口,也最多不会超过四十万人。这么多人口,养个两万郡兵,实在是寻常之事。
  而由于当今时代的特殊性,南北之争一直都在进行,北方根本就不放心南方,朝廷也不放心南方的世家,所以偌大的会稽郡郡城之中却只有一千五百名士兵。
  原本是不止这个数目的,可是更多的士兵都在第三次征伐高句丽的过程中,被调到了北方,如今都死在了北方的战场之上,还没来得及恢复。
  而且由于朝廷对南方的压制,在圣旨下达之前,南方是不能自行征召士兵的,否则就是谋逆就是造反。
  也就造成了如今这种极其特殊的局面,近乎四十万人口的会稽郡,却只有一千五百名士兵,而仓促之间聚集到城墙上的更是只有一千人。
  如今其中的五百人都已经死在了这场攻城战之中,剩下的五百人则是放下了手中的兵器,开始投降。
  不是他们不想更早投降,而是压根儿就没有反应过来,短短一刻钟就伤亡过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信啊?
  这一刻曲大摘下了帽子,大量的汗水几乎是直线一样的蒸发起来。大口大口的饮用的早就储备好的是淡盐水,神色却有些迷茫,下意识的打量着周围的情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一刻钟就完了,有这么打仗的吗?这可是四十万人口啊,讲道理他们就是动员三万男丁三万健妇,然后接着打巷战打上好几天曲大都一点不奇怪。
  夜晚之时,曲大见到了自己的老上司蒙恬,他觉得自己虽然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蒙恬一定知道。
  至于为什么蒙恬知道,那当然是因为蒙恬是大王的亲卫,即使蒙恬不知道,大王也一定会知道。
  听到曲大的问题,蒙恬欣慰的点了点头,能够读书懂得询问问题,这就是进步,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或者即使心里有问题也不问。
  坚持学习,不忘初心,一直进步,这几句嬴政说过的话蒙恬一直铭记在心。
  “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天下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诸夏和诸夏之外的生存斗争,变成了诸夏内部的内斗。”
  “中央和地方的争斗,太守和县令的争斗,县令和地方豪强的争斗,关陇集团和南方汉人世家的争斗,皇帝和世家的争斗,皇帝和豪强的争斗,皇帝和贵族的争斗,如今天下的主流就是内斗内斗内斗!”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是极为艰难的,人们的眼睛也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向外看,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所以我们大秦的到来就很有必要了,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侵略,不是为了战争,更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拯救最底层的百姓。”
  “我们是正义的,我们必将胜利。”最终,蒙恬坚定的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