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很凶(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864

  城里军民乱做一团,南城门尖叫和喊杀声震天。
  许不令杀的浑身是血,待西凉军入城后,便飞身跃上了城门楼,持刀怒喝:
  “西凉许不令在此!秦荆何在!投降尚能免死,否则屠你满门!”
  “杀——”
  ……
  --------
  当夜。
  马山口后方的朝廷平叛军,依旧在有条不紊的加固城防,等待被四王轮番家暴。
  中军大营的帅帐内,关鸿业坐在主位上,手里端着茶杯,安静聆听前线的守将汇报工作,偶尔还问问杨遵义的看法。
  杨遵义颇为和气,对诸多小将的行军安排大加赞赏,也不忘捧捧关鸿业,称赞其布防的妙处。
  诸多将门子弟,被西凉军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如此夸奖,自然是有点飘飘然然,或谦虚或回敬,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氛。
  只是话题讨论到一半,关鸿业的副将,忽然急急跑进来,朗声道:
  “将军,马山口的楚军,忽然放掉了多处碉堡岗哨,好像开始撤军了。”
  “撤军?”
  大帐中的将军幕僚停下了交谈,略显疑惑。
  双方对峙的好好的,楚军莫名撤了作甚?
  马山口一放掉,背后可就是南阳,南阳周边地势太开阔容易被围死,能守的关口就只有襄阳了,楚王这是想死不成?
  关鸿业也是莫名其妙,放下茶杯,站起身来走出大帐,快步来到关头,举目眺望——极远处的楚军防线果然开始大规模收缩,一副火急火燎往回赶的架势。
  关鸿业瞧见此景,稍微茫然了下,有些琢磨不透,便看向了旁边的杨尊义:
  “杨将军,楚军这莫不是在引蛇出洞?”
  杨尊义负手而立,一副看不懂的模样,摇头道:
  “末将不敢妄加推测,关将军是主帅,心中当有定数。”
  关鸿业自然有定数——楚军把马山口一放,南阳岌岌可危,南阳一破,平叛军直逼襄阳,直接把楚王堵死了,楚王还打个屁的关中道;他就是把脑袋砍下来,都不相信楚军会放了马山口。
  诸多将领心中也是这么个想法,觉得可能是疑兵之计,引蛇出洞;可这疑兵之计,也疑的太像了些。
  关鸿业和诸多将领,眼睁睁看着远方的楚军少了大半,连火把都只剩下原来的三成。
  这种情况下只要全力强攻,肯定能破关。可这要是出去遭了埋伏,损失惨重的话,关中可能就有危险了。
  关鸿业还是有些犹豫,直到个把时辰后,副将忽然火急火燎的跑过来,急声道:
  “急报——将军,肃王世子飞鸽传讯,已经攻破南阳,四万楚军回援围住南阳,肃王世子正据城死守,询问将军援军为何迟迟不达……”
  “什么?!”
  “这怎么可能……”
  话语一出,关头众多武将顿时哗然。
  怪不得马山口的楚军匆忙后撤!南阳被破断了后路,不撤就是等死。可南阳怎么破的?
  关鸿业脸色猛地一白,转身怒问:“胡说八道,南阳怎么可能破?南阳一万五的守军,两千人怎么破城?”
  副将自然答不出来这个问题,低着头呐呐无言。
  杨尊义脸色略显凝重,开口道:“世子殿下是说去打南阳了,不过两千人破南阳确实天方夜谭,很像是引蛇出洞的疑兵之计。要不先派探子看看情况?”
  关鸿业也不相信,但探子一来一回,再加上大军过去至少五天,万一是真的,许不令破了南阳苦等援军,他在马口山疑神疑鬼没去,让楚军给反攻了回去;事后先不说许不令会把他怎么样,文武百官都能把他给砍了,给后辈当做反面教材。
  念及此处,关鸿业心口发凉,急忙下令:“开关门,屠千楚,即可调集两万骑军出关,全速赴南阳解围,杨尊义携三万步卒跟上,快——”
  杨尊义略显失望,点了点头,转身领命而去……
第二十五章
世子的捷报真大(251/583)
  翌日清晨,七百里外的长安。
  浑厚钟声响彻帝都,千街百坊之间开始了日复一日的作息。
  百官穿过宫门,来到太极大殿内,和往日一样,商讨北疆的战事。
  经过连续几个月的溃退,内忧外患之下,大玥从军伍到朝堂的士气都跌到了谷底;不过再跌总是有个限度,北齐国力有限,推到黄河以北便有些乏力了;关中军和辽西军虽然屡战屡败,但主帅的能力尚在,大体上还没崩盘,也算是和北齐僵住了。
  不过和北齐打的这么难看,也让百官认清的现实——大玥已经不是甲子前,那个从弹丸之地起势,滚雪球横扫六合的大玥了;兵员、装备可能不差,但实在没有什么将才;郭忠显和杨承海两个大都督加起来,才堪堪和北齐国师左清秋打个平手;人家甚至还有闲工夫跑来长安溜一圈儿,郭忠显和杨承海却是连觉都不敢睡,这帅才的差距实在有点吓人。
  若是追究缘由,还是和宋暨重文抑武有关。宋暨继位十年,把能打仗的基本上杀干净了;远的不说,就去年意图扶持宋玉篡位的刘平阳和韩忠瑜,大玥仅次于许家的两家将门,打仗的本事肯定比一天到晚抓头发的关太尉强。
  若不是因为战功太大,被宋暨打压太狠,刘平阳哪里会跑去扶持宋玉上位?
  现在把刘、韩两家给满门抄斩了,真打起仗来找不到帅才,朝臣心里自是窝火。
  朝臣虽然不敢提意图篡位的刘、韩等人,但借古讽今还是可以的。聊完北疆局势后,少府李思,摸着胡子感叹了一句:
  “唉~郭忠显善守而不善攻,杨承海倒是善攻,但打法有点鲁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不可取。若是许老将军在,手底下三十余万精兵,要铠甲有铠甲、要战马有战马,都想不出怎么才能打输……”
  话题点名了主帅不行,群臣默不作声,但心里都明白意思。
  作为武官之首的太尉关鸿卓,听见这话脸上自然有点挂不住,开口道:
  “当前局势不同,不能类比。左清秋是敌国国师,但其才能是实打实得的一代人杰,绝非浪得虚名之辈;再者我朝连遭天灾,东部四王又心怀异心,强敌在前后方不稳,能打成这样实属不易;还有许老将军这样的一代英豪,从古至今也没几个,哪能代代都出?就说肃王世子吧,文武双全一骑绝尘不假,但论起用兵打仗,还不是门外汉……”
  群臣听闻此言,也觉得有道理,毕竟许不令这厮,实在有点丢大将军许烈的脸。
  前日关鸿业把信件送过来,文武百官都给看愣了。
  夜观星象、觉得可以、带兵两千、绕后打南阳。
  这是脑子正常的人能做出的决策?
  还招招手就让关鸿业派大军过去驰援,这不开玩笑嘛!
  少府李思顺着话题,叹了口气:“幸好没让许不令带着五万西凉军,不然这时候准出关一通乱打了,我泱泱大玥,带兵的都是些什么货色……”
  这又是连所有武官一起骂,但实际上还是骂宋暨乱搞,把武将阶级搞的无人可用。
  宋暨自然不好跟着骂许不令,看到许不令这封笑掉大牙的信件,宋暨心里还挺放心的,至少这么个莽夫加蠢货,肯定谋不了天下。听见李思的话,宋暨轻声道:
  “许不令年纪尚轻,为人又比较冲动,初次带兵,做出这等荒唐决策不足为奇。多磨砺几年,自然就成了可用之才。”
  群臣皆是点头,毕竟是肃王儿子,现在还用着人家的兵,也不好落井下石作践人家,便又继续开始讨论战事。
  只是刚聊了片刻,殿外便传来驿使呼喊:
  “报——捷报——”
  群臣听见是捷报,肃然一静,连忙转头看向大殿外。
  这几个月被北疆的战事折腾的够呛,实在是好久没听到这声音了。
  宋暨也是坐直了几分,微微抬手:“说。”
  驿使快步进入大殿,可能是听同僚说过上次禀报被数次打断的事儿,进来后直接急声道:
  “报——,昨日清晨,肃王世子携军两千,在南召县破楚军万余,后挥军奇袭南阳,南阳随之告破,已占领城池……”
  “哗——”
  驿使说的再快,还是没能说完,就被群臣的哗然声给打断了。
  宋暨微微趔趄了下,眼中显出几分错愕。
  群臣各种嘈杂声也响了起来:
  “许不令怎么跑南召县去了?”
  “南召县怎么会有一万楚军?”
  “南阳没守军不成?”
  “这才几天时间,行军加攻城,西凉的马都长着翅膀不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