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251

  不是一个母亲就不是一个母亲的,再好能好到哪里去?
  不过,如果换成是他,他估计也会这样。
  自认为看透了王晨心思的永城侯笑了笑,觉着自己没有为难王晨,爽快地答应了不说,还问王晨:“要不要我去跟侯夫人说一声。她那是真喜欢你妹妹,你妹妹不留在府里过年,她这心里肯定不太好过。”
  王晨越发看不起永城侯了,笑着应付了几句,看着时候差不多了,去给太夫人问过安之后,就离开了永城侯府。
  太夫人见了王晨之后,心里就不太高兴,对侯夫人道:“好歹也是他舅家,怎么我听说送来的东西很是寻常?”
  侯夫人听着了暗暗翻了个白眼。
  你要做人家舅家,那得先放下外甥。
  又不认人家,还想人把你当正经的舅家走,哪来那么大的脸?
  她回去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永城侯,道:“肯定是有人在婆婆面前说了什么。从前婆婆虽说耳根子有些软,却也从来不是个眼皮子浅的。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你看那庆云伯府,把宁嫔娘家咬的多紧啊,还指不定曝出什么事来呢。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永城侯觉得侯夫人言之有理,授权侯夫人,借口太夫人身边有些丫鬟婆子年纪大了,该放出去的应该放出去了,该荣养的应该荣养了,趁机把太夫人身边一些她看不顺眼的都打发走了,偏生太夫人还挺高兴的,觉得这是自己的恩典,把个施嬷嬷都镇得不敢随便乱说话了。
  侯夫人这才觉得扬眉吐气,腰杆子都直了不少。
  等到腊八节那天,还特意送了腊八粥去潘小姐,也就是如今的刘少奶奶那里,还让刘少奶奶没事的时候到府里串门,说是“太夫人现在不怎么管事了”。
  刘少奶奶自然是替姑母高兴,等到王晞身边的人去给刘少奶奶送腊八粥的时候,她还拉着王晞的人特意问了几句——她觉得除了王晞的之外,永城侯府的人都不靠谱。
  被王晞派去送腊八粥的是个口齿十分伶俐的妇人,她挑有说头的,绘声绘色地把永城侯府这些日子发生的事都告诉了刘少奶奶,惹得久没有出门的刘少奶奶心情激荡,约了王晞初九去大觉寺上香。
  王晞不知道初九有没有事,没敢把话说死,只应了到时候再说。
  她这一天忙着给清平侯府和江川伯府等几家送腊八粥。
  就是长公主府,也送了。
  长公主把宫里御赐的都放在了一旁,让人把王晞的腊八粥重新热了端了上来。
  除了比别人更多的品种的豆子,王晞还照着闽广这边的习惯,在粥里放了点陈皮,可以除豆腥味。
  长公主连声称“心灵”,让青姑问这是怎么想到的。
  若是没有王晞和陈珞的婚事,青姑可以大大咧咧地直接去永城侯府问王晞,可有了这正在议的亲事,她贸贸然地登门,还不知道会传出什么闲话来。
  她只辗转打听到了常珂这里。
  常珂自然是好话不要钱似的帮王晞说:“……不是一般的灵……家里也不是这样的味道……做什么事都特别用意,总比别人做得好……说是从前吃过这样的红豆沙羹,就试着做了做,果然比不放好吃。”
  长公主就特别的满意,问青姑:“陈珞那边送了吗?”
第225章
欢颜
  陈珞何止是吃了王晞做的腊八粥,还吃了王晞做的虾饺、马蹄糕、糯米鸡、香芋角……
  比给长公主送来的不知道丰富了多少。
  而且陈珞还是在王小姐住的柳荫园用的早膳。
  青姑不敢说。
  别人家不知道,但她是从小服侍长公主的,跟着长公主从宫里到金家再到镇国公府,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事。先前陈珞和王晞的事没露出来她还没察觉到,等长公主和王家商量起婚事来,陈珞常常去柳荫园蹭饭的事哪里还瞒得住她的眼睛。
  陈珞怎么会看上王家小姐也就有了定论。
  可她要是说出来,那陈珞和王家小姐岂不是“私相授受”?
  陈珞花了那么多的精力,还说动了长公主,就是怕坏了王家小姐的名誉,她要是说出去了,陈珞的心血白费了,能给她一个好吗?
  但让她瞒着长公主,她也做不到啊!
  她只好巴巴地望着长公主,干干地道:“吃过了。”
  吃了些什么,在哪里吃的,她实在是没办法说。
  长公主平日里不是个十分心细的人,或者是说,她过日子不必过得那么精细,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自然有人帮她补上,她再怎么马虎,也不会出错。
  可这次,她对王晞上了心,不免会更关注她一些,对于青姑的回答也就更上心了,青姑又一直服侍着她,她这一看就知道青姑还挺为难的。
  她不由大感兴趣。
  能让青姑为难的事可不多?
  王晞没给陈珞送?不太可能。这种面子情,就算那孩子傻,她身边服侍的也不会那么傻?
  那就是陈珞也有,可能比她这边的还送得多一点。
  娶了媳妇就忘了娘,这是人之常情。长公主可没想过陈珞娶了媳妇之后会对她这个娘更亲近。这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那可是女生外向的。
  可这也不合情理。
  送给婆婆东西没有送给未来夫婿的多,还是些明面上的事,就是傻子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来。
  那到底是什么事让青姑这么为难呢?
  长公主不想为难青姑,干脆装着没看见,说起了腊八的事,好像就这样轻轻地把这件事给揭过了似的:“明天我还要进宫一趟。你说这天寒地冻的,就不能不赐东西。我还得去谢恩。我总觉得皇上这是在折腾我们!”
  得到了宫里赏赐的不止是她一个人,若是那些朝廷命官,上了折子就行了。像她这样的命妇,却得亲自去谢。
  青姑松了口气,服侍着长公主歇了下去。
  长公主却开始暗暗打听陈珞的事,陈珞常去柳荫园蹭吃蹭喝的事自然也就瞒不住了。
  她气得不行,问青姑:“我这是少他吃了还是少他穿了?怎么弄得像个叫花子似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后娘呢!”
  青姑不知道说什么好。
  翠姑却打趣道:“这两家还没有正式下聘呢,您这就把王小姐当自己的儿媳妇了。人家把二公子放在心尖尖上,服侍他吃,服侍他喝,您不满意。可要是那王小姐看也不多看二公子一眼,管他怎地,您恐怕又觉得王家小姐对二公子不好了。”
  长公主想想,觉得还真是这样的。
  她就催起和王家的亲事来:“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江川伯府太夫人去拜访王晨的时候,王晨说王晞的婚事还要商量家里人,要看看父母亲和祖父母怎么说。这件事才拖下来的。
  翠姑在心里算了算,道:“年前肯定有信来。”又道,“王家要是不答应,不会这么说。可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能不跟家里人说一声。这也是礼数。说明王家是个守规矩的好人家。”
  像他们这样的门第,最怕就是姻亲拖后腿了。
  长公主连连点头。
  陈珞也很着急。
  他总觉得自己和王晞的婚事一日不定下来,一日就不算数。
  王晨这边,则已经接到了蜀中的回音——他们这有做生意比别人家厉害的一个法宝就是有会养鸽子的人,传递消息比别人快。不说别的,就说这药材,一路从蜀中到江南,不知道要过多少关卡。有时候你这边还没有得到消息,那边巡检已经换了人,等你的船到了,不为难你,就停你几天正常的排队验证路引,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因而他得到信的时候比长公主和陈珞以为的早了快半个月。
  王晞祖父的意思和王晨一样,只问陈珞是不是真心待王晞好,其他倒觉得没什么,万一过不下去了,就带着孩子回蜀中再嫁好了。王晞祖母更多是感慨王晞嫁得太远,以后回个娘家都不容易,让王晨好好安排,看能不能在族人里挑几房人老实本份或者是精明能干的移居京城,以后王晞也有个照应。
  王晞的父亲除了问王晞是不是非陈珞不嫁,更多的是感慨女儿长大了,很是舍不得,而且也决定了王晞出阁的时候,他会和王晞的二哥、母亲来京城给王晞送嫁。
  王晞母亲在信里一直问这门亲事是不是永城侯府牵的线。
  她对自己的这个继子还是很信任的,觉得他既然亲自去了京城,见过陈珞了,那这门亲事肯定靠谱,肯定好。她只是想知道自己娘家在这门亲事上是否用了心。
  至于王晞的婚期、聘礼这些,四个人都让王晨看着办。
  王晨没有回继母和祖父母的信,当然,他也不方便回,只给父亲写了回信,私底下问了祖父母的身体,还问能不能来京城参加王晞的婚礼。
  王晞的父亲也很快回了信,说大家还在商量,等他们这边到了定期的时候再说。还告诉他,王晞的大嫂过了元宵节就会带着两个侄儿启程去京城。
  王晨心里有了谱,小年前一天,正式给长公主府回了信,商定过了元宵节两家就正式过婚书,然后下聘。
  长公主这才知道王晨在六条胡同买了个宅子,还在陈珞的隔壁,王晨这是想王晞下聘的时候,能在自家的宅子里举行。
  她不由愣了愣,问翠姑:“你说那宅子在琳琅的隔壁?是东边还是西边?”
  翠姑硬着头皮道:“是西边的那个宅子。”
  长公主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媳妇还没有娶进门呢。
  他那宅子西边那个五进的小院,不就是他自己早年间买的吗?
  为了巴结老丈人家,把自己的宅子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