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2132

  “什么事?”
  “各州刺史,三省总督,都联名上书,说各地考生,知道是您主持科举,都要罢考……”
  
第四百九十六章
告反风潮,考生罢考!
  距离科举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有早来的考生,都已经到达京都,近来京都的人明显增多……
  而由王康任为科举主官,主持科举事宜的消息,也逐渐传开,人们在知道之后,互相了解,才是知晓,这个主官是什么人!
  阳州富阳伯爵府家的败家少爷,不过弱冠之年,自身也从未参加过科考,甚至连乡试都没有经历过……
  一时所有人都感觉到一种前所为有的荒缪之感!
  科举主官可不止是主持事宜,还有很大的意义!
  一般来讲,在谁主持之下,参加科举的考生,便会对其以师长相称,为什么会说当今考生,都是天子门生?
  因为有殿试,皇帝是主考官,这个道理也是相同,在早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每年科举,都是由当朝宰相主持,那当年考生,就算是他的门生,长年以往,形成一系政党,霍乱朝纲……至那以后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主持科举,都会轮换,一般会由皇子,王爷主抓,这些种种足矣说明,这个科举主官对于考生来讲,都是意义重大,也难怪他们会起反心,这种情况好比,一个斗子不识的孩童,却在教饱学老儒识字,一个本身仅是会爬的人,却教别人已经会跑的人,这怎么能够接受,谁都接受不了,上京城考生,反声欲浓,而在早朝之时,西山行省总督,宣平侯张敖,未央行省总督,阳陵侯乌程,北疆行省总督,义倾侯刘章,皆是传奏上书,各辖州,辖县都有报送,兴起罢考之风,越演越烈!
  显然王康任为主官的最大影响,才是开始!
  考生罢考,科考便名不副实,形同虚设!
  “这简直是开玩笑,想我寒窗苦读数载,连过乡试,州试,这到了省试,却成了这般,竟是一个不知名的弱冠之人主持!”
  一处学舍,多名赴京赶考的考生在此相聚交谈,这时一个相貌英俊,嘴皮很薄的年人挑眉道:“不知名?诸位有所不知,他可是名声大的很。”
  “听闻那王康是出自阳州富阳伯爵府,董乾兄,便是阳州人,想必应该有所了解了。”
  “我当然了解了。”
  原来此人正是阳州刺史董易武之子,董乾!
  他也算是王康的老朋友,当然这个老朋友得打上引号,他原本就通过州试,也是举人,在他爹的运用下,上任安义县做了县令,安义县跟新奉城比邻,这也是最初他要给王康带来麻烦,但没想到,新奉城在王康的经营下,从一个贫瘠之地,逐渐发展,吸引安义县的城民都是前去定居,相比之下,董乾政绩一塌糊涂,而王康却已经来了京都,他这一思想,这下去不行啊,以后跟王康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于是辞官,借着举人的身份,参加省试,董易武也觉得可行。
  他是已经废了,不能儿子没出息啊,父子两人一拍即合,这便来到了京都,再花钱找关系,说不准就能留在京都,还有东山在起的机会,董乾冷声道:“这王康在阳州,名声可是大的很,此子是出了名的败家子,纨绔子弟。”
  “强抢民女,欺民罢地,无恶不做。”
  “啊。”
  听到此,人们都是大惊道:“莫非那传言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就是受害者。”
  在董乾身旁,一人凑了上来,此人也是老熟人,正是屡次跟王康作对,却被王康败了名声的柳诚,他终于还是达到了目的,傍上了董乾,成为身边之人,不过现在的董家,可是大不如前!
  “此子可是斗字不识,还要搞科举改制,他懂个屁。”
  柳诚怒气冲冲,这可是纯粹的诋毁了,别人不知王康的才学,他还不知?
  两人不时恶语,听之一众不了解详情的考生愤怒不已,“我们在这说也无用,去找人谏言。”
  “对。”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各处,很快掀起一股告反风潮!
  在王康知道这事时,宴立群,方孝廉等一众科举事宜官员,也是知道,御书阁,众人都是聚集在此,忧心忡忡,考生罢考,这在赵国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科举是做官途径,既然选择这条路,自然会走下去,但现在却出了这种事!
  当然,他们也明白是什么原因,也能感同身受,若他们是考生,可能也会罢考,怎么能接受王康是主官的事情,但现在他们是了解的,除去资历不说,王康的能力,是足矣胜任的,“怎么办?”
  “各地同出情况,都很严重,我们作为主办机构,不能无动于衷,任由发酵!”
  方孝廉沉着脸道:“若考生全部罢考,那还搞什么改制,不过是废话罢了!”
  “这事情太重大了。”
  这时有一侍读学士小声道:“解铃还需系铃人!”
  闻言,众人的目光都落在王康的身上,都明白这个意思,考生的诉求与反对,都在王康的身上,只有罢黜他,恐怕才能平息,“不如这样。”
  汤卜沉声道:“我们去找陛下,重换主官,当然我不是说取缔王康,是将他换个位置,也能参与科举。”
  “只怕是不行!”
  纪宁沉声道:“陛下力排众议,不顾众臣反对,任王康为主官,态度强硬。”
  “昨日圣旨下达,今日就收回,朝令夕改,陛下威信何在?”
  “更何况,这事情就没法妥协,这个口子不能开,开了就意味着,陛下的决策错误,朝廷……”
  “那怎么办?”
  纪宁所说确实有理,也是事实,思绪无果,根本就没有办法,“若不处理,那科举怎么进行?”
  “照常进行!”
  这时王康开口道:“都是惯的他们,以我都名义贴出公告,科举照常进行,有一人参加,就考一人。”
  “考的人越少,竞争越小,我就不信,他们还能一个人不来!”
  看着王康沉目咬牙的表情,众人心里都是一凛,这位可真是个狠人啊!
  但就在他们震惊未除之际,一个宫中锦衣卫前来,“陛下口谕,科举照常进行……”
  闻言,一众人更是骇然,陛下跟王康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第四百九十七章
这一对,君与臣!
  赵皇在这个时候,差人送来口御,其目的显而易见!
  完全表明对王康的力挺,皇恩浩荡!
  而且两人想法还是如出一辙,就让他们闹去吧,罢考去吧,甚至可以说,是爱考不考,很显然,这是有赌的成份!
  若真全部罢考,那可真是大事,但人心有这么齐么?
  读书从来就是奢侈的事情,贵族子弟还好一些,但对那些寒门子弟,科举是入仕的唯一途径,说不考就不考,岂是儿戏?
  赌的本就是人心!
  也许有人还暗自窃喜,因为有人罢考,就会减少很大压力与竞争对手……
  虽是如此,但有人还是觉得不妥,“这是否有些太激进了啊?”
  “对啊。”
  “这么重大的事情。”
  “就这么定了吧。”
  王康也没再纠结,直接道:“就以我的名义发告,跟诸位无关,也不会牵连各位大人!”
  “可是。”
  “就这么定了吧。”
  王康直接道:“我们应该把时间,用在即将开始的出题上,而不是这些。”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康决断,又有赵皇口谕,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确实也没什么合适的方法,很快一份由王康亲自起草的公告就是发布出去!
  大意就是科举照常进行,改制大势所趋,并且此次定会重整,公平,公正,成为正在选拔的途径,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权贵所出,一视同仁!
  至于有特殊想法的人,可以随意选择罢考,弃考,但要考虑清楚,值或不值,此次罢考,再考必须取得乡试,州试成绩,才可参加……
  总之就一句话,你爱考不考!
  公告最后的署名,科举主官,王康!
  这一份公告发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不久之后,像是为了响应王康,从垂拱殿一道圣旨又是下达!
  科举已定,罢考者,永不录用!
  强势,难以企及的强势!
  简直让所有人都是惊骇的无以复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21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