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血族是什么体验(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617

  现在那地下空间中已经投放了足够多的“超联物”,按理说,爱丽丝执行任务的时候,是可以更有控制力,更有把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向坤不时进入“超感状态”,降临兔子木雕边上,观察爱丽丝的操作。
  这次,爱丽丝终于是没有让他失望,在快早上六点的时候,终于开始往回传输她“挖”回来的数据。
  爱丽丝很得意,在向坤的房间里,控制着灯光连闪了十几下,然后声音从笔记本电脑中发出:“老板,我办到啦!”
  坐在电脑前的向坤笑着点头:“我知道啦。”其实爱丽丝就算不做任何表示,在她开始转化数据的那一刻,向坤也已经通过她的能力调用变化知道了。
  “预计在今天18:50能够完成所有数据的转存,老板你的笔记本空间太小啦,我先存到其他设备上。”爱丽丝说道。
  爱丽丝通过“超联物矩阵”获取存储设备上的数据,然后直接“转码”到守旺大厦的某些电子设备上,转化恢复为数字信息,再直接用守旺大厦的网络把这些信息传输回来。
  如果做个比喻的话,爱丽丝就是去别人地里偷割麦子,割完后还用别人的打麦机,用别人的麻袋装,再暂存到别人的仓库里,又用别人的货车运回家……
  “好的,完成转码的部分,先传一部分给我看看。”向坤说道。
  对于守旺大厦底下的秘密存储设备里的数据,向坤已经好奇很久了,所以现在就是想着能第一时间看到,看看能不能解他开他的一些疑惑。
  “好的老板!”爱丽丝应完后,桌面很快出现第一个文档的传输进度条。
  向坤去倒了杯水过来坐下,期待地搓了搓手,在等待进度条的时候,他干脆拿起手机给老夏的微信发了条消息:“醒了吗?”
  他知道老夏肯定也和他一样,对这些让“神行科技”、良先生藏得如此之深,仿佛什么禁品一般脱网封存的数据很感兴趣。
  爱丽丝的声音却是先响起:“要我叫老夏起来吗?”
  “不用……”向坤无奈道,他当然知道爱丽丝为什么这么积极,她这是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想要显摆一下,让老夏夸她呢。
  过了一会,第一个文档完成传输,向坤开始查看,发现是一些新型化合物的资料,他之前在追踪米乔、窥探齐澄市的“神行科技”秘密研究中心时,就知道“神行科技”秘密部门的很多实验室,都在做新型化合物的研究。
  在爱丽丝彻底掌控“神行科技”秘密部门的专线网络、大部分服务器后,也验证了这一点,“神行科技”秘密部门大量高薪聘请的研究员,都在做一些特殊的化合物研究,按照良先生的具体指示要求,合成某些特殊的新型化合物。
  但对于这些化合物有什么用,他们却也一无所知。
  而且这些新型化合物,大都十分的不稳定,别说如何应用了,连常温常压下维持稳定都有些困难。
  向坤不由得眉头微皱,不是吧,难道他们费了这么大劲弄回来的数据,只不过是“备份”而已?
  好在随着更多文档传输过来,之前在专网内服务器上没有的数据开始出现,其中最让向坤注意的,就是良先生自己的信息。
  他看到了良先生在变异前的照片以及档案资料,就如他之前所猜测的那般,良先生就是“神行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鲁城安的儿子,名叫鲁勤良。
  照片上,良先生躺在病床上,鼻子插着管,面容憔悴,身体削瘦,十分虚弱,眼神中毫无生机。
  确实如传闻中一样,良先生很小的时候就下肢瘫痪了,只有上半身能移动。
  不过和传闻不一样的是,良先生既不是遭遇车祸,也不是从楼梯上摔下来,而是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瘫痪的部位会越来越上移,直至脖颈以下全部都无法动弹。这种疾病和“渐冻症”有些类似,但却比“渐冻症”还要麻烦,也同样几乎不可能被治愈,甚至很难抑制。
  不过在十九岁的时候,良先生发生了变异。
  文档上详细用文字记录了他自己的变异过程,而从记录的口吻来看,记录者并不是他,也没有当时变异后的照片,看起来记录时间应该和实际变异时间隔了很久。
  良先生在变异之后,先是咬伤了自己的护工,然后被护工控制住,最后是鲁城安做主给良先生喝了200毫升新鲜鸡血。
  至于当时身体已经大半瘫痪的良先生如何说服父亲,文档里并没有详细记录,但想来不会这么容易。
  文档中还有那护工伤口的照片,护工伤的并不重,但显然吓的不轻。
  而后的信息出现了断层,应该是爱丽丝传输的内容并不是按照本来信息顺序排列,是被打乱了的信息。
  向坤倒也不着急,反正只要爱丽丝把所有数据都弄过来,他早晚可以看到。
  接下来,他看到了很多“变异生物”的详细资料和研究报告,当然,在文档中,它们都被称为“食血生物”。
  这些研究报告从形制来看,有一部分明显是纸质材料扫描转录的,显得非常专业,但有一些电子格式的,却记录得非常的随性。
  向坤也从中发现了“郭天向”的档案,信息很少,只标注了“高危害”和“位置不确定”的标签,其他信息都没有。从文档里最后记录和储存的时间来看,是今年一月份,也就是说,一月份的时候,良先生还专门地把郭天向的信息录入其中。
  除了“郭天向”外,向坤还发现了另外两个变异生物的资料,是一月份同一天被录入的。
  其中之一,是秦岭无人区的那只“变异蜘蛛”,当然,良先生的资料里并没有写明“蜘蛛”,只是“未知食血生物”,相关信息也很少,只有一些方苹芳、李仕玶当初的调查队伍拍摄的照片,甚至包括那兔子木雕的照片,也配附在了资料中。
  不过确定那里出现了“食血生物”的并不是方苹芳他们的调查资料,而是后来良先生亲自到现场确定的,他有着独特的鉴别方式。
  而另外一份资料记录的“食血生物”,现在还在那地下空间中被关着,是一只变异的蝴蝶。它的资料就丰富得多了,不仅有各种近距离的清晰照片,红外成像等多种类型的照片,各种特性列表,还有针对各种特性的实验记录。
  而后他又看到了几个关于“变异生物”的记录,大部分都没有具体信息,只有“未知食血生物”的标签,记录时间是19年的1月。
  看起来,良先生隔一段时间,或许是一年一次,会固定时间去开启那存储设备的电源,将一些“变异生物”相关的信息录入进去。
  伍舒山出现的“变异大鸟”和“变异蚂蚁”是在那天之后才被发现,所以现在可能还没被记录?
  但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什么不让“神行科技”秘密部门的研究人员来做这些?他们不是都签过保密协议了吗?
  他们来做的话,明显会比良先生好得多,良先生做的报告,感觉就是有点敷衍和随性。
  为什么不把这些数据存在专网之中,供相关的研究人员查看?
  他对秘密部门的人也还不信任?
  但总不会一个信得过的研究员都没有吧,正常来说,设置查看权限,让一部分可以被信任的研究员可以查看和参与研究才是正常操作啊,不然他花那么多钱,弄这么大一个团队的意义何在?
  要知道,连他这变异还不到一周年,实验室都还没建起来的“后辈”,都有老夏能帮忙啊!
  向坤一边看传输过来的文档,一边不断以良先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判断他各种行为的原因和目的。
  他发现了那些从纸质材料扫描录入的资料中,有一些有明确的日期,而那日期,甚至远在良先生变异之前。
  很显然,这些并不是良先生记录的。
  那么他是从哪弄来的?
  向坤想到了“神行科技”背后的“非常态生物研究中心”。
  正看着文档的时候,手机震动,老夏的回复来了,一个发呆表情——意思是她已经醒来。
  向坤回复:“爱丽丝得手了,你要不要和我一起看她传回来的东西。”
  老夏回复了一个OK的手势。
  然后向坤就不用管了,他知道老夏去打开笔记本电脑后,急于邀功的爱丽丝立刻会把一切准备好。
  他继续浏览着传输回来的新文档,在又看了几份简单的“未知食血生物”的资料后,一份类似事件调查报告的文档出现,一下子让他坐直了身体,他屁股下的椅子甚至发出了一声咿呀的呻吟。
第五百〇九章
尘封的秘密(中)
  那个调查报告的内容是一个名叫955所的研究机构,在92年6月份发生的一系列事故,这系列事故造成了四十七位研究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死亡,而且除了一部分死于后来的火灾,绝大部分都是不明原因的猝死,体内器官在死前就已大面积坏死,但尸检后都查不出根本原因。
  这个调查报告里提到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来,这个955所,就是官方针对“变异生物”的研究机构。
  而且在这一系列严重事件发生之前,955所刚刚捕获了一个活体“食血生物”,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研究,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了有重大发现。
  事故之后,不仅那活体研究样本消失不见,而且所有参与研究、知道内情的人,也全都死亡,绝大多数相关资料都被火灾毁去。
  最开始的时候,事故调查的方向,都是在“敌特破坏”上。
  但随着调查的进行,他们却发现了越来越多诡异的、无法解释的情况。
  向坤看得满脸凝重,原来官方以前是有对“变异生物”,也就是他们定义的“食血生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专门机构的。
  只不过“955所”这个名字,他之前从未听过,甚至连各种传说、野史、八卦闲谈中都从未出现。
  一般来说,官方相关保密研究机构,大都不是以5和7为开头命名的么,就像CSIC舰船研究院的“704所”船舶设备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的“503所”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之类。
  各种讨论特异功能、神秘领域、科幻相关的作品中,经常提到的也是507所、749局。
  如果不是在这看到,换个其他场景,他一定以为是YY小说作者无根据瞎编的玩意。
  但几十名研究员的意外逝世,这么大的事件,为什么之前从来没有听过?
  向坤继续看更多的相关文档,特别是和那调查文档属于同一分类的。
  很快,他就看到了后续的情况,针对“955”所一系列事故的调查,通过各种怪异现象,和更早期、60年代部分科研机构发生的事故联系到了一起。
  而就在调查组的人准备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的时候,上级领导带着调查组联系了一名前苏的专家,后者告诉他们,早在几年前,前苏包括“生物信息实验室”在内的数个部门,在进行“食血生物”的研究时,就已经遭遇过类似事故了——所有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明原因猝死,大部分相关的研究资料都因各种原因被毁去,因“食血生物”的特性,没有留下任何活体样本的同时,也没有任何样本组织留存。
  不仅前苏,美国在同一时期由DARPA牵头的数个针对“食血生物”研究的计划,没有任何成果或只有很少发现的也就罢了,只要获得了活体“食血生物”样本,并且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那么很快就会发生不明原因的“团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6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