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739

  这一些专家学者虽然说得有道理,应试教育本没有错,他应该要有一个考试。但是,作为学校,他的教育不仅仅只为考试。在学校考察每一位学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他应该教育更多学子做人的道理,以及修身养性。
  其中修身养性的根本,便在于德。
  大学之道,便是一篇无比深刻强调修德的文章。
  黄一凡并没有将大学完整的默写出来,他只是选了大学开头前两段。
  这也是大学最为经典,也是前世最为流行的经典,也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是儒家最为经典的理论,内圣外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内圣篇,强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外王篇,是君子行为规范及治政之事。
  君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内圣外王。
  所以,黄一凡引用大学,便是想告诉全华国所有的学子,学习很重要,但修身养德同样重要。同时在文章末尾黄一凡还强调,华国以法制国,也需以德治国,再一次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一个多小时,黄一凡将这一篇大学之道写完。
  然后,黄一凡将稿子交给孙在安。
  孙在安接过稿子,仅仅只是看了开头第一句话,突然之间,一下子愣在当场。
  如果说此前对于黄一凡所写的吾生也有涯令其一度震惊,那么,这一篇大学之道,便彻底令他失去了评价的冲动。
  不是不想评,而是不敢评,害怕评,甚至是不知道怎么评。
  “孙主编,我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
  虽然引用的是经典,但开头有大段内容却是文言文。黄一凡不知道这样的文章是否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高的学识可以翻译出大学之道。也不是所有人能够在看完大学之道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启发。有一些拿不定主意,黄一凡问道。
  “凡尘先生,我已经不敢做任何评价,我会第一时间将这一篇文章发出去。”
  “嗯,好。”
  黄一凡点头答应,孙在安却是迫不急待的将这一篇大学之道给打印出来。
  忍着心里无比的激动,孙在安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篇大学之道,必将掀起涛天的浪潮。
  ……
  黄师中学。
  “邱老师,你在青少年报写的文章,可谓是帮我们这一些教师彻底长脸呀。”
  华国著名中学黄师中学高三年级组办公室,高三年级组组长赞叹的对邱恩泽说道。
  “哪里,组长过奖了。其实那位叫秋水的作者,写得也很经典。特别是他的那一句吾生也有涯,写得相当的有哲学韵味。如果不是为了教育,我恐怕会极力支持对方。”
  “呵呵,邱老师,那个叫秋水固然文章写得好,但文章写得好又不能当饭吃,眼光不行,哪怕文章写得再好也没用。他只看到应试教育的坏处,但却没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模式。”
  “是呀,是呀,还是邱老师厉害,文章写得好,而且眼光也高。”
  “我看,经邱老师出手,青少年报的应试教育话题可以结束了。”
  “嗯,我也觉得。”
  邱恩泽是黄师中学的招牌,更是全国知名的金牌教师,办公室一众教师纷纷给邱恩泽戴高帽。
  “对了,学校不是一直订了青少年报吗,看看最新一期的青少年报怎么说?”
  有教师直接从学校当天订好的报纸之例,抽出青少年报。然后翻开第一版,心里正期待青少年报给这一次应试教育棺盖定论之时,首页头版头条的一篇大学之道,映入眼前,“邱老师,那个叫秋水的家伙又写文章了。”
  “不会吧,那家伙还不服?”
  “看看他怎么说?”
  “李老师,你念一下,让大家听听,我们还真想看一看这家伙还能怎么回复。”
  “这个主意好。”
  “好吧,我来念。”
  这位叫李老师的听到大家提议,将报纸展开,念了起来。
  “文章名字叫做大学之道。”
  还没有念正文,办公室内一众老师便已不断评价起来。
  “大学之道,名字取得这么拉风。”
  “难道他一直说的是大学的教育方式,认为我们只是小学?”
  “就怕名字取得太大,文不对题,到时候不知道怎么收场。”
  “李老师,继续念。”
  “应试教育本没有错,他应该要有一个考试。但是,作为学校,他的教育不仅仅只为考试。在学校考察每一位学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他应该教育更多学子做人的道理,以及修身养性……”
  念了一个开头,办公室众位教师又开始评价道。
  “教学子做人的道理,这不是废话嘛,我们天天都在教。”
  “就是那个修身养性,说得太玄忽,这有什么用,难道我们上课还教学生修身养性的功夫?”
  “开始我还觉得这家伙写得文章还可以,没想到,越写越差了。”
  “是呀,这写得什么呀,糊里糊涂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倒是觉得所写内容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是太空了。”
  只是,一边邱恩泽却是一直细听,没有插话,念完第一段之后,又点了点头,说道,“继续念下去。”
  这位姓李的老师继续念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一段话仅仅只是刚刚念出,办公室内突然安静了下来。
  众多教师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他们都还没将这一段话给翻译出。
  但是,听着听着,哪怕只是心里跟着所念估计出来的意思,亦是有一些震撼他们的耳朵。
  这种感觉,好像是读圣人“曾子”的文章一样。
  可是,他们却是知道,这一段话绝对不是出至曾子之口。
  反应更为激烈的,还是黄师中学金牌教师邱恩泽。
  只见他赫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李老师,给我。”
  随后,一把抢过李老师的报纸,盯着青少年报头版头条的文章,“大学之道。”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当看到这里,邱恩泽已经完全呆住,嘴角里一直念叨,“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原来,这位叫秋水的先生所说的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大学之道,真正的大家之学。”
  “而他一直引以自豪的教育经典,只不过是小学,初学,甚至是幼学而已。”
第一百零四章
“大学”讲座
  燕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专家“沈丹阳”近期被邀请前往燕京师范大学开展讲座,标题是如何做好华国教育。
  这个讲座不是沈丹阳拟定的,而是燕京师范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后一次指导。他们希望,通过一次讲座,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为华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教育专家沈丹阳接到燕京师范大学的邀请之后,欣然同意。
  他也认为,在这一些师范生毕业之即,用自己的经验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同时,沈丹阳也认为。近期不少媒体打出“应试教育害人”的口号,他也想就此机会与学子们一同分享。他不想因为近期媒体所说的舆论,就此对这一些学子产生什么影响。
  此时离讲座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沈丹阳在燕京师范大学安排的休息室,拿起一边摆放好的报纸阅读起来。
  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青年早报,南方新闻……学校一向是报纸订阅的主力军,国内各色报纸,学校都会订上一份。燕京师范大学是师范类的学府,对于这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更是不能少订。沈丹阳很是顺利的在这一些报纸之例,找到了他一直坚持阅读的青少年报。
  之所以坚持阅读,并不是他最喜欢青少年报。对于他来说,他觉得,论文章的严谨程度,青少年报比不上人民日报。论文章的华丽与渊博,青少年报也比不上青年早报。若论文章的趣味性,青少年报比不上新民日报。不过还好,到底是国家级的一份报纸,刊录的文章要么是少年天才之作,要么就是一些金牌教师,学者专家经验,也算是有些看头。再加上沈丹阳一直从事的也是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工作,自然,对于青少年报也显得更为重视。
  此前青少年报推出的一个专题,论华国教育模式。当时一位写文章极好的作家,无意写了一篇上课小事。这篇文章写得是极好的,可是,这一篇文章却被那可恶的主编单方面挑出“填鸭式教育”的话题,再加上他那句“吾生也有涯”无比有哲理的句子,一时引起多方观注。
  本以为,这个话题只是青少年报的一次炒作。毕竟,他们这些做报纸的,比不得个人做学问,需得时不时搞出话题提高销售量。只是没想到,这个话题这才刚刚讨论,那位作家一句,己而为知者,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却将一众反驳的少年作家全部秒杀。
  哪怕就是他们这一些教育学专家,面对这几句无比有哲理的话,也不敢硬扛。最后,选择以应试教育为突破口,这才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驳文。
  也不知道那位作家回不回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