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39

  虽然沈丹阳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已经就应试教育说得够详细与具体了。各方面情况也已经想到,对方应该没有太多可以反驳的话。那么,这一个话题可能要到此结束。相信青少年报也只是想扯个话题说上几天,不可能顶风与应试教育过不去。
  只是,沈丹阳却是有些失望。以对方的学识,如果是其他话题的话,或许还能对此话题辩个三天三夜,但到底是有关国内教育,想再与对方斗上几个回合的事儿,恐怕是没可能了。
  嗯,回头得问问孙在安,这位叫秋水的作家到底是谁,怎么一点印像也没有。
  没再多想,沈丹阳翻开青少年报,准备阅读。
  只是,第一眼,沈丹阳却看到了第一版第一行的大标题。
  “大学之道。”
  这名字,谁写的?
  眉头一皱,沈丹阳对这个大学之道名字有些不满。
  大学是什么意思?
  大学不是现在所谓的学校,也不是所谓的高等学府,大学,是大家之学,或者更为简单一点的说,那就是大的学问。这与启蒙学,幼学,小学,初学,这一些是区分开来的。于是,就学问来划分,也就有了小学,中学,大学。
  小学学的是小一些的学问,中学相对提高了一些,只有大学学的才是大家之学,大的学问。
  只是因为大家对小学中学大学喊多了,便一直认为大学只是学校而已。
  但殊不知,大学这两个字的意义何其之大。
  知道大学的意思,那么,你就会明白大学之道这一个名字,该有多么的大。
  哪怕是学术大师“南怀景”,文学泰斗“楚隐玉”,也不敢取这样的名字。
  带着批判的念头,沈丹阳继续看下去。
  只是,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沈丹阳却是擦了擦眼睛。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然后,带上老花镜,双手有一些颤抖的拿着报纸。
  一个字,一个字,沈丹阳读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仅仅只是读了一句,沈丹阳便已全身颤抖起来。
  沈丹阳是教育学的专家,更是文学界的专家,这一篇大学之道虽然用的是文言文,但他的意思,沈丹阳又怎会不知道呢。可是,也正是因为自己完全的明白,沈丹阳才如此的情绪激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双手颤抖的抚摸大学之道所写的每一个文字,沈丹阳感觉,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如滚滚热水,炽热无比,仅仅只是将手沾在上面,就已被烫伤。
  沈丹阳将手缩回,然后,闭上眼睛,感悟着大学之道所蕴含的至理。
  古之先贤对于儒家的最高境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先贤说是不中不偏,认为这才是君子的最高境界。
  有贤者说是中与和。
  也有大儒称之为善,所谓上善若水。
  只是,千百年来,谁也说不服谁。
  沈丹阳也一直在研究,可是,一直摸不到门径。
  但今天,这一篇大学之道,沈丹阳却似乎摸到了一丝门槛。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为修身。
  修身的目的,是为齐家,治国,天下下。
  儒家的最高境界,似乎也蕴含在其中。
  两个小时很快就已过去,沈丹阳还没有从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当中回悟过来,燕京师范大学的几位教师就已经前来邀请沈丹阳参加讲座。无奈,只好暂且放下这一篇大学之道,往燕京师范大学礼堂走去。
  “同学们,今天的讲座我本来是准备讲青少年基础知识教育的话题。因为当时我认为,即将毕业的你们,未来你们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青少年教育。而青少年教育首重基础知识教育。但现在,我认为我们仅仅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还不够,我们更应该注重青少年的德治。有位大师说得好,我们华国以法制国,也需以德制国。下面,我们开讲,真正的大学之道……”
  看着一千多位即将要毕业的学子,沈丹阳抛去此前准备好的稿件,慷慨激昂地说道。
第一百零五章
吓死我了
  大学之道的出现,没有如流行文化一般,一出就已流行至全华国。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很多学子,包括很多学子的家长,都不怎么能理解。哪怕能理解的,能看懂大学之道字面意思的,也不能够感受到这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文学价值。
  但是,对于那些教育学专家,对于那些知名学者,对于有一些观注到大学之道这一篇的学术牛人,大学之道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简直不亚于一场文学地震。
  表现最快的,还是青少年报的上级报刊杂志青年文艺。作为共青团总部旗下的知名杂志,青年文艺一直在国内报刊领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大学之道一经青少年报发表,青年文艺便将这一篇大学之道摘抄进入了青年文艺最新一期的“大家之言”栏目。
  同样,还有新民晚报,华国教育报,华国教育网,纷纷出手将大学之道转载了过去。
  香江那一边的汇文报,大公报,以及明报,亦积极将大学之道刊录,并做出自己的评论。
  受此影响,秋水这一个笔名,第一次被如此观注的进入全国媒体的眼球。
  ……
  “孙主编,那位秋水老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我自叹不如。什么时候,孙主编能不能带个头,我去拜访拜访这位老先生。”
  大学之道一出,黄师中学金牌讲师邱恩泽当天晚上读了不下一百多遍。
  每一遍读后,都有新的感觉。
  每一遍读之,都有全新的感想。
  对于秋水,邱恩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二天,邱恩泽一个电话打给了孙在安,希望能够有机会拜访一下这位大家。
  “老先生?这个,小邱呀,那位秋水先生不是什么老先生,他好像在读中学。”
  “读中学?孙主编,你在开玩笑。”
  “我可没开玩笑,真的。”
  “我才不信,孙主编,你不能这样呀,我只是想拜访拜访而已,没有别的。”
  “真的,他是中学生。”
  “孙主编,你再这样我就跟你翻脸了。”
  “呃,好吧,我去问问他老人家。”
  拍的一声,电话挂掉,随后,电话再度响起。
  “小孙呀。”
  “原来是沈教授呀,今儿个什么风打我电话了?”
  “什么沈教授,哪担得起。有个事问你,那位写大学之道的秋水你认得吧。”
  “认得,怎么了?”
  “认得就好,小孙,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去拜访拜访秋水老先生怎么样。”
  “呃,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这样的一位大家此前我一直不知道,是我的不对。我准备明天就在部里提议,向组织推荐这位叫做秋水的大家,希望全国能够以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做一个以德制国的专题。这位老先生,我一定要提前拜访拜访。”
  “沈教授,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呀。”
  “我当然知道有难度,这样的大家肯定对名利之事看得很淡。但为了华国教育,哪怕再难,我也得将请他出山。”
  “好吧,沈教授,跟你实话实说吧,这位叫秋水的作家,他其实是中学生。好像他才刚初三毕业,还没读高一呢。”
  “还没读高一?小孙,你,你,你撒谎也要打个草稿好不好,给我赶紧。”
  “沈教授,真的。”
  孙在安有一些哭了。
  “真什么真,一会我就到你们编辑部,我看你怎么跟我说。”
  拍的一声,又是挂掉了电话。接着,又是电话声响起。
  这一次打电话过来的是青年文艺主编计子平,属于青少年报的上级单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