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739

  没有你,哪怕就是有一丝光亮,如果我们不带着那一双黑暗中的眼睛,这一丝光亮也会消失。
  一代人,我想说,这比之《死水》的境界更高。
  一代人,这将是新诗诗坛最为有标志性的诗歌。
  一代人,说醒了我们一代人,更说醒了那些在黑暗中一直找不到方向的人们。
  一代人……
  一代人的出现,不仅仅是震撼了那些诗歌爱好者,更震撼了整个当代诗坛。
  “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诗歌迷茫100年的时代背景。”
  ——《新诗》。
  “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但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唤和定位。”
  ——《诗歌文选》
  “我想,当所有人都认为一代人仅仅只是写给诗坛,写给诗坛在一百年来迷茫的人儿。但我相信,一代人,他终将超越诗坛,他将走向世界。因为,一代人,不仅仅是诗坛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首诗歌,将献给所有为真理,为光明而默默奋斗的人们,谨以此向秋水先生致敬。”
  ——《当代诗坛》
第二百三十二章
轰动华国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华国中央党报,也是华国最具有权威的报纸。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人民日报,但人民日报里任何一句话,哪怕一个词,代表的都是国家意志。
  兰善经是人民日报的总编,此时,他正在审核第二天印刷的报纸。
  1-2版是国内要文闻,意思是重要的新闻。
  这一些要闻是专业记者提供的新闻稿,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3-5版则是新闻版,新闻版不如要闻,记述的是当天或者是几天之前的新闻。这一个版面兰善经看了一下,也没有太大问题。
  6-8版是时事评论版,这一块不算是新闻,只是对于时事热点的评论版块。这一块,是最为重要的审核版块。因为是评论,而且也是对于时事的评论,虽然都是一些大家在评论,有的还是一些国内重量的教授,知名学者,虽然他们总体的方向不会有错。但是,如果有一些小的方面对人引导错误,那将对国内很多民众包括基层政府,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仔细审核了一遍,挑了几篇比较有争议性的文章,兰善经这才准备休息。
  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的12点。
  “老李,又到了12点,都有些吃不消了。”
  兰善经笑着对副总编“李晓”说道,“看来明后几年申请退休得了。”
  “呵,老兰,你申请退休赶情好呀,那我就有机会了,你这个总编位置,我可是想了很久呢。不过,老兰,你哪怕申请退休也没用,没有你的把关,报社可不放心呀。”
  “哈哈哈,老李,看你说的。报社人才很多,没有我又怎么了。差不多了,一会让小刘排好版,发到国内38个分社。”
  “嗯。”
  李晓点了点头,“哦,对了,秋水写的《死水》怎么没有刊登。”
  “死水这一篇诗歌是好的,象征性也非常强。不过,这首诗歌的讽刺意味也很深刻。我担心这一首诗歌发出去,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以后这首诗歌我们人民日报肯定要刊登的,这也是有关部门希望看到的。”
  “死水的确是讽刺意味太重,老兰,这一点你就比我经验老到。暂时不发也行,不过,老兰,我想,这一首一代人,说什么也要发出去的。”
  “一代人?”
  兰善经有些奇怪,“一代人是什么?”
  “是秋水先生刚刚不久写的一首诗歌。”
  “诗歌?”
  兰善经摸了摸下巴,又轻轻的念了一句,“一代人。”
  “名字取得好大。”
  “是呀。”
  “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诗歌很短,只有两句话,甚至可以说是一句话。
  只是,当李晓念出这一句话时,兰善经一直在整理资料的双手突然停了下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看着窗外,此时已经一片黑暗。
  “一代人。”
  心里面,又是浮现这一首诗歌的名字。
  黑夜。
  一代人。
  一代人。
  黑夜。
  不由得,兰善经记起了当年经历的十年动乱时期。
  在那十年,恐怕是华国最为黑暗的时期吧。
  那一年,兰善经正读高三,眼看即将参加高考,一场动乱,高考就此结束。
  随后,出现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革命。
  这是一段比黑夜更黑的时光。
  那一段时光,兰善经差一点就此放弃。
  幸好,十年之后,阳光穿破了乌云,黎明赶走了黑夜,祖国大地迎来了光明。
  华国全面恢复高考的政策出来之时,兰善经亦参加了那年的高考。
  直到现在,哪怕过去了几十年,兰善经仍然记得十年时期那一段比黑夜更黑的年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心中激动无以复加,兰善经说道,“老李,看来,你这一次的眼光就在我之上。通知一下小刘,将这一首《一代人》加入到人民日报第3版。”
  “好的,我这就去。”
  ……
  当“现代诗坛”以为《一代人》只是感动了他们,只是震撼了诗坛,人民日报第3版刊登的《一代人》,却是真正的暴发了这一首诗的力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可能,这是华国最短的一首现代诗歌吧。
  不过,就是这样一首最短的诗歌,他却在第一时间,彻底的俘虏了所有看到这一篇诗作的人们。
  正如这一首诗的标题一样,一代人。
  对于6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重新回忆起了当年十年动乱的时期。
  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美好的年代。
  对于8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感受到了经济腾飞的喜悦。
  对于9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感受到成长所带来的烦恼。
  当然,一代人或许可能代表的不仅仅是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或者是90年代。
  他代表的,就是现在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的一代人。
  这是一个物价快速上涨的年代。
  这也是一个经济相对低迷的年代。
  这亦是一个失业率快速上升的年代。
  这更是一个处于改革,处于变革的时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