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739

  回家。
  所有人心里面就此涌出了回家的念想。
  其实,也不能说是现在涌出了回家的念想。在早几年的时候,很多的台弯民众都有过回家的念头。只是,那个时候当想到大陆已没有什么亲人,回去一趟也很麻烦之下,很多的台弯民众也就没有了回家的想法。
  可是,当这一次读到乡愁之后,几乎所有的台弯民众全都是泪上心头。
  原来,那所谓的没人亲人的故乡才是内心深处最为想念的地方。
  哪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都没有回去过。但是,关于家乡的一切,却是一直都涌在他们心头。
  回家。
  不知道谁在媒体上喊出一句,至此整个台弯全线震动。
  无数身在台弯的人士,喊出了回家的愿望。
  他们大声地说道:“我的家乡是在美丽的大陆,那里有山,有水,还有无比思念的故乡人。”
  他们激动的吼出:“内地台弯是一家,请不要拿政治阻断游子归乡的愿望。”
  他们哭着说道:“当年我来台弯母亲还健在,我说出去买一件东西,可是,这一走,就过了50多年。如果此生不能回去一趟,恐怕死也不能瞑目。”
  一首乡愁,激发了无数人的思乡之情。
  当月台弯往返大陆探亲游客瞬间暴增10倍,达到了10万人次。
  台弯诗人“林观台”便是这一次回家探亲的一位。
  其实林观台在几十年前就有想回家探亲的想法,只是当时由于政治原因不能回去,而当两岸实现通航之后又因为身体老了不适合长途远行,子女纷纷都劝他们不要回去。可是,这一次,林观台却是心意已决,无论如何都要回家一趟。
  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林观台登上了开往燕京的飞机。
  不过,林观台的家乡并不在燕京,而是在内地的一个客家小县城。
  下了飞机,林观台再度转乘火车。比起在飞机上什么也看不到,当进入火车上看着窗边不断闪现的风景之时,林观台整个的心情都是无比的兴奋。虽然他知道在火车上离自己的家乡仍很远,但看着外面的山,外面的水,外面的村庄,外面的人家,一阵阵亲切感却是不断涌上心头。
  他知道,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当在窗外看到一片丘陵地区,丘陵地区稍平一些的土地上种出了密密麻麻的油菜花时,林观台知道,自己的家乡到了。
  信丰。
  一个客家小城。
  “风儿,记住信丰这个名字,这是我们的家乡。”
  对着一旁担心自己身体而跟过来的儿子,林观台说道。随后,在下了火车的那一刻,林观台突然跪了下去,亲吻着脚下这一片土地:“母亲,我回家了。”
  ……
  短短十五天时间,很快就已过去。
  林观台不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且还去了华国各个其他的地方。
  桂林,长安,大理,西湖……当然还有燕京。并且,在燕京“林观台”还去了一趟水木大学,并且特别见了黄一凡一面。而在水木大学听了一堂黄一凡所讲的公开课之后,林观台选择了返回台弯。当然,在林观台返回台弯的时候,作为老乡的黄一凡也亲自将林观台送到了机场。
  “林教授,一路珍重。”
  与林观台亲切的握着手,黄一凡说道。
  “黄小友,你也一样。可能,这一次见面以后我们就很难再相见了。”
  “我知道。”
  黄一凡重重的点头。两岸虽然开放,允许各方民众往返,但到底两岸封闭了太久,却是造成了许多的不便。再加上林观台年岁已高,身体也不太好,也不可能一直往返。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回家的心愿已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我没想到,在我们客家信丰这个小县城里面,竟然还出了像黄小友这样的天才。”
  “相比起林教授您的名气,我这点小聪明一点儿也算不得什么。”
  “黄小友你是太谦虚了,你写的那首《世间以痛吻我》我可是一直记在心里呢。假以时日,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超过秋水先生。”
  说到这里,林观台突然叹了一口气:“本来很想见一见秋水先生的,但奈何秋水先生没有时间。也罢,也罢,都一大把年纪了,能回家一次也算是了了心愿,还再奢求什么。对了,黄小友,临走之时能不能写几个字给我以作留念。”
  “当然可以。”
  黄一凡拿出纸笔,正要写一句送别的祝福。只是看到林观台身上这件又破又旧的麻衣之时,黄一凡却不免问了一句:“林教授,您这件衣服?”
  “让黄小友见笑了。这件旧衣服其实是母亲当年制给我的新衣,因为没来得急穿,我就去了台弯。等再回来时已过了半个世纪,母亲早已不在。幸好大哥年岁虽然已高,但神智还清醒。走的时候将这件衣服从箱子里拿出来对我说,这是母亲给你制的衣服,母亲临走之时一直念叨着没给你穿上新衣服,你就不见了……”
  说着,说着,林观台双眼一红。边上的儿子却是拉了拉林观台的右手:“爸,别说了,都过去这么久了,您要保重身体,我相信奶奶一定不会怪你的。”
  “林教授,我给你写一首诗吧。”
  黄一凡也是眼睛有些湿润,虽然他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虽然他没有经历过那时的岁月。但是,对于父母的思念,恐怕是任何一个做儿子的都能感同深受。说罢,黄一凡快速在纸上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六百七十二章
宋词赏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看着这一首诗,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林观台的双眼。
  他仿佛回到了十几岁母亲在给他制办新衣裳的那个年月。
  可是,那时身为游子的他,却并没体会到母亲对于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再回首,母亲却早已不在。
  “黄小友,谢谢你,谢谢你这一首诗。”
  将写好诗的纸张收好,小心的放进口袋:说道:“这一次回大陆值了。黄小友,我们就此别过。”
  “等等。”
  “黄小友,还有事么?”
  有些奇怪,林观台看着黄一凡。
  “您不是说想见秋水先生一面的吗?”
  微笑的看着林观台,黄一凡轻声地说道:“也许,你们已经见过面了。”
  “见过面了?”
  林观台一愣,当看着眼前这位坦然儒雅的少年时,林观台突然大笑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明白了什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笑完,又是看了黄一凡一眼,随即林观台对儿子说了声:“风儿,我们走吧。”
  就此,林观台与护送一起的儿子“林风”登上了飞往台弯的飞机。
  “爸,那个黄一凡怎么说你已经见过秋水先生了呢?难道,您什么时候与秋水先生见过面了?”
  机舱内,林风有些不解的向林观台问道。
  “噢,他说了吗,你听错了吧?”
  “听错了吗?”
  “嗯,是的,你听错了。”
  林观台点点头,从怀里口袋又拿出刚才黄一凡写的这一首诗。再一次细细读,林观台又一次沉静在了年少时的回忆当中。
  ……
  “唉……”
  为林观台送别之后,黄一凡便返回到了水木。
  对于林观台这一次回信丰探亲,黄一凡也是嘘嘘不止。
  历史原因的两岸分割不知道造就了多少人的分别,这亦让黄一凡想起了陆游写的一首诗:《示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