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67

  听到是丁健的声音,小卫氏抬眼一瞥,眼睛眨了眨,又复低下头去,将目光投向院中的一对儿女。
  悠悠说道:“不知怎的,自从大姐姐他们一家上京之后,我这心里便一直空落落的,唉!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做什么都提不起心思!一坐下来就喜欢胡思乱想!”
  小卫氏目光幽幽,眼眸之中,闪过一缕黯然:“先是允哥儿去了汴京,如今又是大姐姐一家,汴京和咱们扬州相隔何止千里,万水千山的,日后若是想再见他们,怕是难了!”
  更关键的是大卫氏和小明兰都是女子,她们的主要活动范围都是后宅深闺之中,小明兰稍微好一些,还可以跟着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们四处走动,可大卫氏一个妾室,却注定了这一辈子只能窝在盛家后宅那一亩三分地里头了。
  三从四德之中的三从,便是说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以小明兰纵使是长大之后,只怕也没什么机会回扬州了。
  桓哥儿身为男子,倒是没那么多顾虑,可桓哥儿才多大,如今还未满一岁,待到桓哥儿长大,且还有十余年呢!
  “嗨!”丁健却是一脸轻松:“我还说咋了呢,原来是就是因为这事儿,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娘子若是愿意,咱们也跟着去汴京不就成了。
  允哥儿不是也多次来信,都让咱们去汴京嘛!咱们若是去了,正好还能帮着允哥儿打理新置的产业,又能顾着大姐那边,若是娘子想大姐了,想明儿和桓哥儿了,就让允哥儿送上拜帖,咱们亲自去盛家看她们便是!”
  小卫氏眼睛一亮,表情一喜:“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可随即却立即神情黯然的道:“唉!此去汴京,何止千里,中间相隔千山万水的,说起来容易,可咱们若是真去了,那扬州这边又该怎么办,如今咱们家的肥皂生意虽然越做越大,可要考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丁健微笑着将手搭在小卫氏的肩头,说道:“你就是想太多了,如今咱们家的肥皂生意已然进入了稳妥的阶段,用允哥儿的话怎么说来着,对,流水线作业,已然进入了流水线作业的阶段,不再需要咱们像最开始那样时时刻刻盯着了。
  更何况作坊里头的下人们都是签了死契的,咱们只需派几个可靠的人管着,然后再定期派人回来察看便可,娘子若是想去和允哥儿团聚,如今正是好时机。”
  小卫氏已然有些意动,不过目光撇到一双儿女的时候,还是犹豫的道:“可旭哥儿和子衿的还小,身子骨娇弱,此去汴京何止千里,如此长途跋涉,我只怕他们兄妹会吃不消!若是真出了什么问题,我这个做娘的又于心何忍!”
  “娘子呀娘子!”丁健有些哭笑不得的说:“唉!自从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娘子就愈发的多愁善感了,旭哥儿和子衿的身子骨且强健着呢,自出生起到现在,连场病都没生过,身子骨强壮的跟小老虎似的,哪有那么容易生病!
  更何况如今允哥儿一去已有大半年,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回来,如今旭哥儿和子衿已经开始慢慢认人了,想必允哥儿在汴京,对着两个小家伙也是分外想念的,难不成娘子不希望允哥儿能看着旭哥儿和子衿慢慢长大,叫他舅舅么!”
  见小卫氏目光已有些微动摇,丁健赶忙趁热打铁:“咱们是一家人,就该安安稳稳,和和乐乐的生活在一块儿,就连盛大人外放做官,还带着一家子人一块儿。
  咱们两家本就人丁单薄,也没什么旁的亲戚,我们心里想着允哥儿,难不成允哥儿便不想我们了,还是娘子忍心看着允哥儿一人孤身在外,身旁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照看!”
  小卫氏沉默了,低着头陷入了沉思目光之中,满是纠结,最后还是对亲人的怀念战胜了其他所有的顾虑!
  卫家和丁家,皆是人丁单薄,丁家就不说了,当初一场天灾,举家难逃的过程中,兄弟姐妹们不是病死便是饿死,同村的亲族,也在逃亡的过程之中失散,只剩下了丁健一人。
  而卫家情况虽然稍微好一些,可也好不到哪儿去,代代单传,到了卫允他们这一辈,才有了姐弟三人,而卫允的外家,母亲徐氏那边的族人也早在卫秀才重病之时,不愿再与卫家有纠葛,不愿帮忙,两家也因此彻底决裂,老死不相往来。
  这两年见卫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徐家那边的人也曾上门来打过秋风,不过却被小卫氏强硬的怼了去,拿出了昔日两家在衙门亲笔画押,盖有衙门大印的断亲书,直接将徐家人怼的哑口无言,悻悻离去!
  良久,小卫氏才幽幽一叹,说道:“也罢,相公说的确实有道理!咱们就去汴京,去寻允哥儿还有大姐姐她们吧!”
  丁健的脸上露出笑容,轻轻的拍着小卫氏肩膀:“娘子能想通便好,生意虽然重要,但终究还是一家人团聚,和和美美,幸福安乐来的更加重要!”
  ………
  扬州,白家,顾廷烨虽然离开,可白家的盐庄生意,却依旧还在有条不絮的运转之中。
  原本今年白家忽然发生这么大的变故,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白氏一族的管事儿,虽然顾廷烨提拔了新人替补上去,可生意还是难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本来以为今年的利润会削减的各位管事儿们。
  没成想白老太爷的头七还没过去几天,顾廷烨这位新的主家,便替白家带来了数万两银子的订单。
  粗盐才多少钱一斤,市面上卖也不过二三十文左右,因地域的差别,运输的难易,这个价格或许还会有出入,但粗盐的进价,自然要比寻常的售价更加便宜。
  一万两银子边便有四五十万斤的粗盐,虽然经过蒸发结晶提纯,粗盐变成精盐之后,在数量上虽然会有数倍的缩减,可个中的利润,增长的却不止数倍。
  这样出手大方的豪客,几乎从未出现过,因为粗盐这东西不像粮食米面,不适合长久的储存,而且每个地区的销货量都有定数,除非是有大灾大乱,否则的话,这个数字纵使是有出入,也不会太大。
  似这样的出手大方,一次性订购如此达大量粗盐的豪客,更是少之又少,便是白家所有的盐田加起来,昼夜赶工,也需要至少数月,才能提供的了这么大的量。
  普天之下,出手如此大方,还能将如此大量的官府盐引提供的势力,或许会有不少,但有如此魄力,一次性订购如此大量粗盐的势力,除了锦衣卫之外,只怕不会有第二家。
  知道来人是锦衣卫,并且是手持锦衣卫指挥使卫允身份令牌的锦衣卫,顾廷烨开始还有几分犹豫,可在这位锦衣卫拿出三千两银票的定金和盐引,并且将卫允写给扬州通判盛紘书信一事告诉顾廷烨,奉上卫允写给顾廷烨的亲笔书信之后。
  顾廷烨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那个锦衣卫:“看来你们锦衣卫是早就盯上了白家!”
  那个锦衣卫出自北镇抚司,乃是第一批训练的精锐,如今在北镇抚司之中暂代百户之职,名唤张山,原本乃是张千重在京卫之中的亲卫,深得张千钧的信任。
  “嘿嘿!”张山笑着道:“果真如指挥使所说的那般,顾家二公子生的一双慧眼,不错,锦衣卫与宁远候府没有半点关系,说句难听的话,若是没有利益驱使,我们锦衣卫对于顾二公子的生死,根本不会关心半点!”
  顾廷烨眼眸之中,有一抹温怒闪过,但随即却又释然了,脸上露出一抹无奈,没办法,不论锦衣卫的初衷为何,但自己受了锦衣卫的恩惠却是事实。
  顾廷烨速来自诩恩怨分明,心中虽然对于锦衣卫的初衷不爽,可却又不得不承了这份情。
  是以双方初步合作的契约签订的十分顺利,白家这边,在两月之内生产出一万两银子货量,也就是五十万斤的粗盐,并且还要负责陆续送至京郊的锦衣卫大营,届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欠货两清,互不相欠。
  这本就是双赢的事情,而且以锦衣卫的势力,若是想要做粗盐生意的话,那就绝不会只有这么一次,若是这次合作进行的顺利,那就相当于直接将白家的生意推上了另外一个台阶,这是铁定赚钱的买卖,顾廷烨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又岂会将其拒之门外。
  而且锦衣卫头上还挂着天子亲卫的名头,在享受荣誉的同时,自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若是锦衣卫当真连脸面都不顾了,来坑他顾廷烨的钱,那最后打的还不是元祐帝的脸。
  而北镇抚司暂代百户张山,在完成了卫允布置的这项任务之后,却没有回汴京,而是直接动身前往金陵,因为卫允还有另外一道名让,让他在金陵组建一个新的千户所,隶属于北镇抚司旗下。
  而金陵锦衣卫千户所的千户人选,卫允也早已定下。
  张山带着加盖了锦衣卫指挥使大印的任命书,直接找上了勇毅候世子徐凌宇,将任命书还有卫允的书信直接摆在了他的面前。
  徐世子自然十分惊讶,锦衣卫名头这半年以来,他也陆续听了一些,只是没想到会有锦衣卫找上自己罢了,可在看了卫允的信,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却又释然了。
  还真如卫允说的那样,江南一地,再也没有比徐世子更适合的人选了,勇毅候府虽然没落,但终究还是将门世家,在江南百姓之中,素有威望,而且勇毅候府在江南屹立百年,势力根深蒂固,许多事情做起来,要远比其他人更加合适,也更容易。
  而张山也留了下来,被任命为副千户,帮助徐凌宇建立和锦衣卫千户所的同时,也有督促的意思在里头。

114章
见老太太
  三月二十五,盛家抵京。
  一架简单的乌蓬马车也停在码头边上,马车虽然并不华丽,可车厢侧面的宁远侯府徽记,却令人不敢轻视。
  码头边上的酒楼二楼之上,卫允临窗而坐,颇有兴致的将目光在这辆有着宁远候府徽记的乌蓬马车之上停留了许久。
  深邃的目光,似乎穿透了车厢和车帘,看到了马车里头坐着的华贵夫人。
  说实在的,对于顾廷烨的那个继母,卫允是真有几分好奇,和她相比,盛紘心尖子上的那位林小娘,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若是用战斗力来具体形容这两个女人的话,林小娘可以给到80,那这位小秦氏则是满分,给满分还是因为分数只有这么多,就和感慨为什么试卷满分只有一百的学霸一样。
  这是一位真正的狠人,同时也是一位控制强烈,心理早已扭曲的后宅夫人!
  码头之上,盛家的大船缓缓靠岸,一大家子人,不疾不徐的自甲板走上码头。
  看着人群之中那几个熟悉的身影,卫允的脸上浮现出一缕会心的笑容。
  卫允并没有直接现身,也没有立即去盛家拜访,如今盛家刚到汴京,鸡毛蒜皮的事情多了去了,现在上门并不是最佳的时机。
  ………
  三日之后,卫允带着丰厚礼物,登上了邻居盛家的大门。
  卫允的到来,自然受到了盛紘热情的接待,经历了顾廷烨在扬州的事件之后,盛紘对于这个年纪比自小,官位和权势却比自己高的卫允,越发的重视。
  两人寒暄了一会儿,卫允道明来意,盛紘便引着卫允往老太太所在的寿安堂而去。
  盛老太太头戴抹额,坐在高背大椅之上,正喝着羹汤,便有丫鬟来报,主君盛紘带着一位少年,正往寿安堂而来。
  老太太让房嬷嬷亲去制茶汤,待会儿送上来,盛紘便携着卫允,踏入了寿安堂。
  “母亲安好!”
  “晚辈卫允,见过老太太!”
  盛老太太微笑道:“无须多礼,坐吧!”又看着卫允:“我说怎么今日一早,便有喜鹊在窗外枝头鸣叫,原来竟是探花郎来看我这个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的老婆子!”
  卫允回以微笑道:“老太太过誉了,知晓盛家来京的消息,晚辈本该立即来拜访的,可盛家刚刚抵京,里里外外有诸多事宜欲要处理,晚辈实在不好登门打扰,这才拖到今日才来拜见老太太,还往老太太勿怪!”
  盛老太太道:“大人有心了!”
  卫允道:“老太太如此称呼,可真是折煞晚辈了,我与盛兄相交莫逆,老太太又是盛兄嫡母,自然便是晚辈的长辈,合该唤老太太一身伯母才是,晚辈在家中行三,伯母只管唤晚辈三郎便是!”
  盛老太太道:“那老身便倚老卖老一会,唤大人一声三郎了!”
  “合该如此!”卫允笑着道:“能得伯母这么一位长辈,晚辈求之不得呢!”
  卫允并没有说什么感谢老太太拂照明兰之类的话,再怎么说大卫氏也只是盛紘的一个妾室,充其量地位也只比下人高出一点,卫允和明兰之间,虽有实际的血缘关系,但在礼法上,二者之间,却并无关联。
  卫家也算不得盛家的外戚,自然没有资格说这话。
  对此三人也都是心照不宣。
  这时,房嬷嬷带着端着托盘的丫鬟,将新调制好的汤茶端了上来!
  老太太道:“明儿那丫头,可是常常在老婆子耳旁念叨三郎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