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467

  提起明兰,卫允的眸光微闪,道:“是吗?看来这些年总算没白疼那丫头!哈哈哈哈!”
  盛紘也看着老太太说道:“说起明儿,今日怎么没在母亲这儿见到那丫头!往常只要儿子一来母亲这儿,那丫头便会凑上来爹爹爹爹的叫个不停!”
  老太太道:“今日一早那丫头便去了舒兰院,说是如今刚到汴京,桓哥儿年纪又小,身子弱,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怕她生母一人照顾不过来,一大清早用了早膳,便急急忙忙的跑过去了!”
  盛紘微笑着道:“这丫头倒是懂事儿,小小年纪便知道要帮着生母照顾弟弟了!”其实这些事情哪里需要大卫氏和明兰亲自动手,一切都有奶娘和丫鬟婆子揽着呢!
  老太太道:“明儿那丫头,确实是个极孝顺懂事儿的,平日里有她在老婆子跟前,变着法的陪着老婆子说话逗闷子,也不嫌老婆子一把年纪,说话沉闷无趣!这日子倒也不似以前那般沉闷,多了几分乐趣!”
  盛紘也跟着道:“自明儿送来母亲这边之后,母亲的起色确实要比以前好了许多!”扭头对着卫允道:“连大夫都说老太太的身子骨愈发硬朗了!这丫头的功劳不小啊!”
  老太太却看着卫允道:“说起来这事儿还要感谢三郎呢!”
  “谢我?”卫允有些不解,盛紘也同样没听出老太太这话的意思。
  老太太继续说道:“明儿来了之后,每日不仅陪着老婆子说话,还时常在茶余饭后,拉着老婆子到花园里头走动,她说是这是三郎说的: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老人家身子骨本就不如年轻人,合该多说话,多走动,活络筋骨,畅通气血!
  老婆子喜静,初时还有些不太愿意,却耐不住那丫头的软磨硬泡,这才勉强答应了,不成想跟着明儿那丫头走动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这身子骨当真要好了许多,整个人都精神了,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就连平日用膳,也比以前多用了许多!”
  盛老太太以前日子过得清苦,除了房嬷嬷之外,平日里也没个说话的人,整日便是在屋里枯坐,看看经书打发时间,就连平日的膳食也甚为清淡,且用的又少,再加之心中有心结未解,难免有些抑郁,是以身体不是很好,面色不佳。
  盛紘有些诧异,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一段因由,不由得冲卫允拱手道:“如此说来,盛某还当真要好好谢谢三郎!”
  卫允也有些诧异,这话他都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和明兰说的了,没成想竟然那丫头竟然还一直记着,而且还被她歪打正着了!
  老太太又道:“说起来老身倒是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三郎,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正好今日见到三郎,老身就冒昧一问了!”
  卫允道:“伯母尽管问!晚辈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老太太微微一笑,问道:“卫家也算是诗书传家的读书人家,三郎更是被官家钦点的探花,饱读诗书,可为何明知明儿乃是女子,却依旧要传她武艺,并让她每日勤练不缀,不可懈怠呢?”
  只是老太太看向卫允的目光,却不仅仅只是询问那么简单,似乎还有几分意味深长的韵味在里头。
  寻常读书人家的女儿,哪一个不是往知书达理,温柔娴静,端庄大方的方向去教,可似卫允这般,传授女儿家武艺的,则着实罕见。
  甚至于有些标新立异,若是叫外人得知,恐会迎来异样的目光!
  卫允愣了愣,目光一沉,抬眼看着老太太,正色道:“不瞒伯母,此事并非是晚辈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哦?”老太太追问:“那是为何?”
  卫允幽幽说道:“晚辈自幼读书,却疏于锻体,以至于幼年之时体弱多病,先父去世那年,曾险些一命呜呼,后来才意识到,一个好的身体有多重要,便开始习练武艺,不求与人争斗,只求能够强身健体。
  彼时明儿不过六岁,生的瘦瘦小小的,晚辈初见之时,便觉得和幼时的自己十分相似,便想着授明儿一些武艺,助其强身健体,活络筋骨,能够安然长大,少受些病痛的折磨!”
  盛紘听得连连点头,明兰小时候确实生的瘦瘦小小的,经常生一些小病,再加上卫允自己有过那般经历,有此担忧也不为过。
  只是女子习武!终究不雅!
  盛老太太却意味深长的看着卫允:“仅仅只是因为这些吗?”
  卫允迎着老太太目光,叹道:“自然不是!”忽而目光往旁边一挪,神色有些唏嘘的道:“如今这世道,于女子本就苛求颇多,三从四德,女戒女训,越是大家族的女子,家规便越是森严,说一句冒昧的话,于立法上,晚辈虽然不是明儿的舅舅,可于血脉之上,晚辈和明儿之间,却有着无论如何也无法割舍的血缘亲情!
  世道艰难,世事无常,晚辈私下里授明儿武艺,也是为了让明儿日后能够多一分自保之力!纵使是身陷险境,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说着忽然起身,冲着老太太和盛紘分别躬身拱手一礼,略带歉意的道:“此前未征求伯母和盛兄的同意,便自作主张,是晚辈的不是!”
  盛紘的神情自然,目光平静,颇有几分古井无波的意思在里头,明兰那丫头每日习武强身的事情,如何能够瞒得过他这个一家之主的眼睛,更何况,明兰从未想过隐瞒任何人。
  不过老太太和她的大娘子王氏都默认了这件事情,再加上卫允一路官运亨通,卫家也是蒸蒸日上,盛紘心里虽然有些不愉,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更何况,自从明兰开始习武之后,身子骨确实是愈发强健了,每年季节交替,气温变换之势,府上的几个孩子总免不了受寒生病,但这几年似乎明兰却从未在生过病。
  要知道以前几个孩子里面,明兰的身子骨可是最弱的,也是最容易,最经常生病的那一个!
  开始的时候,盛紘还没有多想,如今看来,应当就是明兰习武的功效了!
  盛紘在思绪飞散的时候,盛老太太这边,听了卫允的解释之后,脑海之中却忽然浮现出了一副多年前的画面,那陌生而又熟悉的记忆,那个已然模糊了脸庞的高大身影,那如山岳般伟岸的挺拔身姿,以及只存在于回忆之中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当年盛老太太还在闺阁之中的时候,其生父老勇毅候爷似乎也说过和卫允一样的话!做过一样的事情。
  “三郎莫要拘谨,老身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纯粹有些好奇罢了,才有此问!”盛老太太看向卫允的目光多了一分柔和。
  因为卫允方才的解释,也因为那种感同身受的关心和爱护!
  “明儿能够有三郎这样的舅舅,是她的幸运!”
  不仅仅是因为卫允的对明兰的关心爱护,还有卫允的开明,通透!
  “伯母谬赞了!”卫允道。
  老太太起身抬手,一旁的房嬷嬷立马会意,上前扶住。
  老太太道:“今日说了这么多话,老婆子也有些乏了,就不配三郎多坐了,紘儿,你领着三郎去舒兰院坐坐吧!”
  盛紘立马起身行礼,恭敬的道:“是,那母亲好生安歇,儿子就不打扰了!”
  卫允也冲老太太行礼告退,两人出了寿安堂,往舒兰院而去。

115章
一家团聚
  自卫允拜访盛府之后的第三日,小卫氏夫妇便带着一双儿女,还有几个贴身的亲信,以及一队十人的护院,大大小小的箱笼数十,乘坐柳家的大船,一路北上到了汴京。
  因此行决定的突兀,来的匆忙,小卫氏夫妻俩并没有提前通知卫允,是以卫允并不知道他们一家子忽然来了汴京。
  汴京卫家的下人都是后面才置办的,自然也没有见过小卫氏这位二姑奶奶,不过小卫氏和丁健皆衣着不凡,身边带着丫鬟仆人,还有护院相送门房自然不敢轻视。
  听到小卫氏自爆身份,门房自然不敢懈怠,虽然门房并未见过小卫氏一家人,却也知道自家老爷有这么一位二姐,当即便将她们恭恭敬敬的迎进了花厅,禀报了在府中处理内务的立春。
  立春一听是小卫氏一家人到了,赶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匆匆忙忙的跑往花厅,恭恭敬敬的见了礼,随即便领着小卫氏一家子往后宅安置。
  又着人赶紧去北镇抚司衙门通知卫允。
  这段时间扬州白家那边已经陆陆续续送来了数万斤的粗盐,卫允在锦衣卫大营后边的山里圈出了一块儿地,建立了一片十分隐蔽的“厂房”,专门用来熬煮粗盐,提炼精盐!
  为了防止技术泄漏,卫允特意将厂房分化为五个区块,第一区负责进出的运送,第二区负责将粗盐溶解,第三区块负责过滤,第四区块负责熬煮,第五区块才负责将结晶体的食盐捣碎,碾磨成雪白细腻的雪花细盐。
  每个区块也因分工不同,人手也不尽相同。
  卫允预想的,便是类似于后世的工厂流水线,将粗盐的提炼步骤彻底分离,每一个区块之间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各个区块的人也不准接触,不论明里暗里,若有泄密者,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杀头、灭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唯有血腥的手段,才能震慑人心!
  大周虽然也有精盐,但无论是品相色泽,还是口感味道,都无法和卫允经过数遍过滤,然后熬煮结晶制造出来的细盐。
  如今市面上最上等的精盐,最高卖到了五百文一斤的天价,卫允这种从未面世的雪花细盐,价格自然要比五百文还高。
  卫允正准备去制盐作坊巡视,却不料下属来报,说是自家的下人跑来报信,说自家二姐和二姐夫到了汴京,如今刚刚入府,已然被立春安排住下了!
  卫允当即便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给惊到了,哪里还坐得住,当即便把巡视制盐作坊的事情抛到脑后,直接选择了翘班。
  反正卫允自己是锦衣卫的最高领导,怎么样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
  卫允正愁现在手里头人手不够,没有信得过的人来管理制盐作坊这边的事情呢,如今小卫氏和丁健忽然来了汴京,无异于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啊!
  不论他们只是过来暂住还是怎的,反正是不能让他们在回扬州了!
  入了虎口的小羊羔,哪里还有往外送的道理。
  还没到家,卫允就已经先把小卫氏夫妻俩给安排上了。
  回到家,见到了大半年未见的夫妻俩,卫允的心里还真有那么几分感慨,依次叫了声二姐和姐夫。小卫氏则是直接泪眼朦胧的看着卫允,有些哽咽的道:“瘦了!也高了!”
  确实,如今十六岁的卫允,已然有接近六尺的身高,也就是一米七出头,快到一米八了。
  说卫允瘦就有些牵强了,这大半年来,卫允不仅没有变瘦,反而一身肌肉微微鼓了起来,身板虽不如张千钧那样壮硕魁梧,可也有六块腹肌,鼓囊囊的胸肌。
  不过在小卫氏类似于慈母一样的目光下,卫允肯定是瘦了。
  卫允嘿嘿一笑:“二姐,姐夫,这回来了就别回去了,咱就在汴京把家给安下来!”
  丁健笑着道:“我和娘子也正是这么打算的!”
  小卫氏抹去眼角喜极而泣的泪水,看着卫允说道:“不走了,不走了,咱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额,这话卫允还真不敢保证,元祐帝已经定下要让他外放去庆州了,庆州地处西北,与西夏交界,乃是两国边境,卫允自己去的话倒是无妨,可若是把二姐一家也带过去,万一要是有什么危险怎么办!
  卫允笑着扯开话题:“对了,旭哥儿和小子衿呢,怎么没见他们?”
  小卫氏道:“从扬州到汴京这一路舟车劳顿的,他俩一回来便打起了瞌睡,方才用过午饭便睡下了!”
  小卫氏拉住卫允的手,便滔滔不绝的说起了话,许久不见,卫允心里也早已酝酿了无数的思念,这一说起来,便到了晚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