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67

  用了晚膳,吃饱喝足的两个小家伙也来了精神,初见卫允的时候,还有些抗拒,旭哥儿怯生生的躲在小卫氏和丁健的后面,偷偷的探出个脑袋打量卫允。
  反倒是速来安静少言的小子衿,完全是另外一番姿态,竟然主动伸手让卫允抱,还吧唧一下在卫允的脸上亲了一口,直接叫了一声舅舅,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卫允,差点没把卫允给高兴坏了。
  小卫氏夫妻俩也很诧异,小子衿平日里也不爱说话,快两岁了也只会叫阿娘和爹爹,对其他任何人都是爱答不理的,就算摔倒了也不吭声。
  不成想竟然对卫允这位小舅舅表现得这般亲近。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充斥在卫家的上空,卫允的心情,也格外的舒畅,开心。
  接连几日,卫允每日都只去锦衣卫大营待上半个时辰,然后便回家陪二姐一家,带着他们在汴京城四处游玩闲逛,还去了一趟秦府拜访大师伯秦侍郎,将自家二姐和姐夫引见给了秦大爷。
  小卫氏一家到京的第五日,卫允便将姐夫丁健带去了锦衣卫。
  也是这一日,锦衣卫麾下除了南北两个镇抚司以及暗中的罗网之外,新成了一个叫做运转司的部门,设指挥俭事一名,只负责管理锦衣卫旗下的各项生意。
  也是从这一日期,锦衣卫的财政彻底独立,不再由元祐帝的内库支撑,开始进入自负盈亏的阶段。
  卫允之所以让丁健来做这个新部门的指挥俭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丁健看上去老实憨厚,实则却是个大智若愚的内秀性子,只是平日里不爱和人计较,待人处事都十分和善罢了。
  小卫氏这些年来熟食铺子的生意越做越大,其中丁健的功劳,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小卫氏早先性格果决,目光也较为长远,可性子上面却又那么一丝丝的偏激。
  丁健的目光同样长远,而且心思颇为细腻,平日里在照看肥皂作坊和榨油作坊的同时,还要要打理田庄,帮着小卫氏查漏补缺,为人踏实肯干,任劳任怨。
  而且这些年来,丁健也跟着小卫氏读书认字,跟着家里的账房学习记账算账,后面小卫氏生了龙凤胎之后,大半的心思便到了一双儿女的身上,没办法,外边的事情丁健只能硬着头皮包圆了。
  如今数年下来,丁健已然成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做起生意来可半点都不输于小卫氏,再加上丁健素来虚心好学,再加上卫允时不时一些超前概念的提点,以及他自己细心的琢磨,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小卫氏还犹有过之。
  最关键的是,卫允信得过丁健,运转司负责的乃是锦衣卫的钱粮,锦衣卫日后发展的规模大小,全由运转司的发展程度来决定。
  带着丁健来到锦衣卫大营后的制盐作坊,卫允将运转司的百户叫了过来,对着两人道:“自今日起,锦衣卫运转司便正式成立了!”
  又将丁健介绍给运转司的百户道:“本官身边的这位是丁大人,是本官特意寻来的特殊人才,日后丁大人便是运转司的第一位指挥俭事,也是你的直属上司,日后运转司的一切事宜,便由丁健丁大人全权总领。”
  “是,下官谨遵指挥使大人之命!”百户冲着卫允躬身行礼,又对着丁健道:“下官锦衣卫运转司百户杨云聪,见过俭事大人!”
  这个杨云聪不是别人,正是昔日和顾廷烨齐名的汴京三害之一,令国公杨家的那位老五,也是上一次亲手将他堂哥杨三抓了,直接被卫允从校尉提拔成总旗的那个幸运儿。
  如今运转司成立,卫允特意将其从南镇抚司调了过来,辅佐丁健。
  丁健的能力确实不差,运转司交到他手上卫允也放心,可他差的是人脉,差的是关系,差的是门路,而他所欠缺的这些,杨云聪正好全部具备。
  卫允用人,从来都不介意他们的出身的过往,只看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走吧,丁大人,杨百户,咱们一块儿进去看看!”卫允便笑着对身侧的丁健和杨云聪说道。
  丁健揉了揉脑袋,憨厚一笑:“三·······”可随即便意识了过来,冲着卫允拱手道:“下官遵命!”
  杨云聪也立马恭恭敬敬的跟在身后。
  卫允点了点头,上下打量着丁健,“不错,有几分样子了!”
  丁健道:“是指挥使大人教得好!”
  卫允领着丁健进去将五个分开独立的区块都看了一遍,然后把丁健带到了书房,将自己制定的一系列的计划一一告诉了丁健,并且让他回去再好好想一想,看看有什么错漏的地方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
  三日之后,锦衣卫运转司的第一批雪花精盐,便要进军汴京的食盐市场了!
  汴京城中的那些个勋贵之家,世家大族们,根本不会想到,已然有一个蓄谋已久的家伙,盯上了他们,准备从他们的身上,狠狠的薅一把羊毛下来。
  先前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现在!
  如今,也该到收获的时候了!

116章
精盐上市
  汴京城,樊楼!
  永远都是座无虚席,宾客如云,生意火爆异常。
  作为元祐帝小金库的源头,樊楼的厨子,可是宫中的御厨出身。
  厨艺自然是没的说,这也是为何樊楼只做酒楼的营生,生意却冠绝整个汴京,独占鳌头的原因。
  是夜,天色已然开始朦胧,樊楼之中,灯火如昼,明黄色的火光下,一盘盘新出锅的菜肴被端上了桌案,送至客人们的面前。
  食物原本便具备自己独特的香味,经过了特殊的加工处理之后,糅合了多种调料的味道之后,散发出更加诱人的香气。
  光是闻着,便让人食欲大振,精神一振。
  基本上来樊楼的,都是些常客,当然了,也有少数自外地入京,慕名而来的新客。
  不过樊楼的客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衣着,虽然不一定都是华贵鲜明,但一定不会普通。
  文人墨客,世家公子,文武官员!应有尽有,几乎涵盖了整个上层社会。
  想要给新出的雪花精盐赚取名声,打开销路,简直就没有比樊楼更加适合打广告的了。如今樊楼的收入虽然还是份属元祐帝的内库,可樊楼的掌柜,却是罗网的头领,也是卫允的直属手下。
  让樊楼帮忙宣传雪花精盐,卫允只轻飘飘的下了一句命令,樊楼的掌柜就立马屁颠屁颠的接过了这个任务,并且成了这种雪花精盐的第一个客人。
  以前樊楼里头用的各种调味料,皆是市面上最顶尖的货色,光是精盐,便是五百文一斤的,而锦衣卫麾下转运司出产的精盐,不论是卖相还是口味,都要超出市面上最好的精盐不止一筹。
  就只拿口味来说,便是如今市面上最好的精盐,也会有些许的酸涩之味,若是用来入菜,有食材本身的味道和其余的调味品相冲,自然尝不出来,可这酸涩之味却并不是不在了,而是被其他的味道所掩盖,对于口感,终究还是有所影响。
  可锦衣卫运转司出产的这种雪花精盐,真真是洁白如雪,细腻如沙,只有纯粹的咸味,无半点酸涩苦味,更能激发出和衬托出食材原本的鲜香之味,使菜品的味道更上一层楼。
  别看这其中的差距不大,可在那些真正尝惯了珍馐佳肴的人眼中,却仿佛天与地一般,就好似吃过了龙肝凤脑,再去吃世上的俗物之后,难免会觉得有诸多不满。
  这和所谓的由俭入奢易,可要是再想回到以前简朴的生活,却极为困难的道理是一样的。
  等到人们习惯了这种雪花精盐烹饪出来的食物之后,再去吃那种口味酸涩的盐烹饪的食物,自然会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
  数日后,开始有客人察觉出不对,便在樊楼用饭之际,本着试一试的想法,向招待的小二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不料,小二没有半点藏着掖着的一丝,直接言明是因为他们用了一种掌柜的弄来的新品精盐的缘故。
  当即,掌柜的便被叫了过去,询问小儿口中新品精盐的来历。
  掌柜的当即便直言不讳,言明就在京中各处只要贩卖有食盐的店铺均能买到。
  第二日,原本售价为一两银子一斤,上架数日,皆无人问津的雪花精盐,陆陆续续迎来了数波各府采买管事的购买,不过量都不大。
  应该是都抱着尝一尝的心态。
  丁健收到反馈之后,当即便把这消息告诉了卫允,卫允会心一笑,局面马上就要打开,大幕即将上演,目光幽幽,似乎看到了即将到来的金山银山。
  这便是卫允的计划,手里头有着樊楼这么好的一张牌,若是弃之不用,将其束之高阁,岂非太过可惜了。
  直接借用樊楼的名头和渠道,将雪花精盐的知名度先打起来再说,不过如今虽然初显成效,力度却依旧有些不够,还差一股能够强力的东风,将其推上巅峰。
  卫允立马拟了一封折子,送入宫中,递到了元祐帝的案上,准备借东风了。
  次日,卫允入宫,得了元祐帝的允许之后,与宫中的御膳房,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价格与市面等同,没有半点出入,不过卫允私底下,却送出去了数百两银子的人情。
  又一日,汴京城中开始流传,最近新出的那款雪花精盐,就连皇宫之中的官家和皇后也赞不绝口,还下令给御膳房,日后宫中所有膳食所用的食盐,均用这种新出的雪花精盐。
  不过一日的功夫,这股东风便刮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
  一时之间,将雪花精盐的名气直接推到了巅峰,那些过叫府中管事试着采买一些回去,用了几日以后,也纷纷开始让管事儿大肆采买。
  雪花精盐贵吗?当然贵,一两银子一斤怎么不贵,可雪花盐也是真的好,而且做一道菜,用那么一小撮就够了,放到普通人家,一斤盐可以用上一个多月,若是节省一点,用上两三个月的也有。
  这些勋贵之家又不差银子,就算是放开了吃,人一天最多也就能吃那么一点儿东西,能用多少盐,更何况相比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开销,区区几两买盐的银子,于他们而言,跟本不值一提。
  口腹之欲的满足,要远胜其他。
  不到半个月,锦衣卫推出的雪花精盐就火的一塌糊涂。
  成了整个汴京权贵之家的日常消耗品,而扬州那边,还有源源不断的粗盐运送至汴京,锦衣卫大营后边的制盐作坊里头,数十万斤的粗盐,被一步步过滤,提纯,蒸煮,结晶,碾磨,最后成型,运送至汴京锦衣卫置下的仓库之中,然后再由各家商铺派人前来批量购买。
  而丁健和杨五,也陷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
  基本上整日整日都是在京郊的锦衣卫大营和仓库之间来回跑,还有汴京之外,慕名而来的各地商人,正想尽办法的打探这种雪花精盐的来路。
  不停地使银子,找门路,最后打听到了锦衣卫的头上,然后又是一番走动,上下打点,找上了杨五,最后才来到丁健的面前。
  显然,他们对于丁健是陌生的,可杨五他们熟啊,令国公的侄子,名满汴京的浪荡子,如今浪子回头,入了锦衣卫。
  那么丁健代表的,只能是锦衣卫了,可锦衣卫的后面站的是谁,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再结合前几日汴京城中传出的那则消息,众人纷纷恍然。
  感情官家这是在替自家的东西吆喝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