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467

  明兰道:“就是那天没有打开的那个!”
  那一日,张氏和众姐妹走后,明兰和小桃丹橘回到里屋,本想立刻打开看看,卫允和张氏究竟替明兰准备了什么压箱底。
  可主仆三人刚关上房门,还没来得及打开看呢,舒兰院那边就来了人,来得还是大卫氏身边最亲信的小蝶,说是大卫氏有事叫明兰过去一趟。
  添妆的日子,大卫氏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叫明兰过去,定然是有什么嘱咐,明兰便带着小桃和丹橘随着小蝶去了舒兰院,不成想这一呆就是两个多时辰。
  明兰留在了舒兰院,和大卫氏还有栎哥儿,桓哥儿一块用了晚膳,之后母子几个又在舒兰院的院子里头说了许久的话,一直到戌亥之交的时候,明兰才从舒兰院出来,回了暮苍斋。
  回去之后太累了,洗漱一番明兰便直接安歇了,把卫允和张氏送的那个锦盒给忘到了脑后,之后的几日,待嫁的明兰要做的事情可多了,那个锦盒也就只能躲在柜子里头吃灰了。
  直到方才,盛老太太给明兰送压箱底的银票和田庄的时候,明兰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盒子没开呢!
  小桃虽然丹橘聪慧,甚至有些笨笨的,但却是自小跟在明兰身边,是明兰身边最忠心,也最亲信的人。
  明兰的贴身的东西平日里都是小桃帮着看管的,这些事情小桃从小做到大,自然娴熟无比,未得片刻,那日那个没来得及打开的锦盒便被小桃取了出来。
  ·············
  寿安堂。
  老太太看着明兰刚刚放到桌子上的锦盒,有些奇怪:“这是?”
  明兰笑着道:“这是添妆那日,舅母送给孙女儿,那日刚送走舅母他们,孙女儿便被阿娘叫了过去,之后便一直都忘了,直至方才才想起来。”
  “是你舅舅和舅母给的!”
  说起这个,盛老太太的兴趣就来了:“你那个舅舅,对你宠的简直没边了,这些年来光是给你的零花钱都陆陆续续将近有十万两了,这一次给你压箱底的嫁妆,定然也不会薄了!”
  提起这个,老太太就有些无语,想当初她作为勇毅侯独女的时候,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她出嫁时候的嫁妆也才十多万两。
  可明兰这丫头呢,本以为是个庶女,当初她生母也是因为家中贫困,无力救治病重的父亲,维持家中生计,这才无奈被王氏寻摸来给盛紘做了一房妾室。
  可没成想,大卫氏入府不过三年,卫家就开始有了起色,先是慢慢做起了生意,积攒家底,而后明兰的那个外舅卫允,更是一路从一介白身考到了秀才,举人,然后是进士,而且还是个一甲的探花,和盛紘的父亲是一样的功名。
  再然后呢,一开始卫家那边每年还只是几百两几千两的银子送过来,可后来,随着卫允官做的越来越大,卫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年送来的银子也越来越多,几千两慢慢变成了一万两,两万两。
  这还只是给明兰这丫头的零花钱,还有卫小娘那边送去的珍贵补品,时兴的上等布料首饰什么的还都没算。
  这才过了多久,明兰这丫头攒下来的零花钱就和当初老太太的嫁妆差不多了。
  老太太是什么出身,勇毅侯独女,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天之娇女。
  现如今明兰出嫁,卫允这个舅舅送的嫁妆,定然不会少了!
  而且这些年来和卫允打的交道也不少,老太太心里不由得越发好奇,这个卫三郎究竟会给明兰备下什么嫁妆。
  桌上的檀木盒子并不大,约莫一尺三四长,宽只有一尺左右,高也是差不多一尺,这么一个盒子,便是里头都装的是银票,也装不了多少。
  钱庄银票面额最大的就是一百两一张,然后再往下就是五十,二十,还有十两,十两也是最小面额的银票,而且市面上流通的最多的还是铜板,圆形方孔,一千枚铜板一串,也就是一贯钱,等同于一两银子。
  明兰道:“孙女也不知道,这不把锦盒拿了过来,就是想和祖母一块儿看的!”
  “赶紧打开,你那个舅舅素来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我倒是有些好奇,这么一个小小的盒子里头,究竟装了什么东西!”
  明兰打开锦盒,最先露出来的竟然是一本对折着的线装书,明兰好奇的把书拿了起来。
  “账簿?”明兰不禁有些疑惑,将账簿递给了老太太,就把账簿地下压着的一叠纸张!
  明兰拿起一看,最上面的是五张地契,有两个是在城外的庄子,都是上一次逆王之乱中,杀头抄家的那些逆臣的家产,当时朝廷要处理那些产业,以筹备粮草辎重,供应西北,卫允可是户部侍郎,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责无旁贷的帮忙销货。
  底下还有三十张,是一家叫做望月楼的酒楼房契地契,老太太手里的那本账簿,便是这个叫做得月楼的酒楼的。
  以汴京为中心,周遭的十几个大城之中,皆有望月楼,开业已然有半年多了,售卖的就是当初丁健和小卫氏在卫允的指点之下鼓捣出来的蒸馏酒,主打稻花酿。
  半年下来,当初办酒楼投入的本钱已经悉数都收了回来,明兰手中那叠纸张里头,最底下就有将近刘千两的银子,便是望月楼这半年多以来的盈利,而且还是刨去了成本之后的盈利。
  老太太翻动着账簿,略略的看着上面一笔笔的流水,半晌都没说出话来。
  “你舅舅这是送了一只下金蛋的母鸡呀,照着望月楼这半年的流水看,一年下来,差不多能够四五万两的纯利,日后若是再多开几家,利润更多!啧啧啧,不愧是卫三郎,还真是大手笔呀!”
  老太太合上账本,望着明兰,有些感慨的说道:“咱们家明儿还真是有福气,有这么一个既有本事,又疼爱你的舅舅!”
  明兰放下手中得银票和房契地契什么的,挽着老太太的臂弯,靠着老太太的臂膀,撒娇似的说道:“孙女儿还有一个疼爱孙女儿的祖母!”
  “哈哈哈哈!”盛老太太不由得开怀大笑:“你这丫头,小嘴跟抹了蜜似的!”
  “祖母若是喜欢,日后孙女儿天天说给祖母听!”明兰娇声说道。
  一时之间,屋子里头萦绕着祖孙二人酣畅的笑声。

255章
召见
  元祐二年五月初四。
  碧蓝的天空之上,纤尘不染,零星的几朵白云,只在早间的时候出现了一小会儿,便已消失不见。
  日上三竿之际,散发着灼灼的热量和光明,令人不能直视的太阳,斜斜的缀在东侧的天空之上,带着几分热意金黄色阳光,肆意的挥洒在汴京的每一寸地方。
  积英巷说是一条巷子,实际上却与别的长街无甚区别,青石板铺筑而成的地面,残留着岁月的斑驳痕迹。
  积英巷之中,盛家大院的里里外外,都早已是张灯结彩,大门处拿着帖子,提着贺礼的宾客络绎不绝。
  不过区区一个四品小官的庶女出嫁,竟然还来了好几个勋爵之家。
  忠勤伯袁家和永昌伯梁家过来凑热闹众人倒是都理解,毕竟这两家都是盛家的姻亲,盛家女儿嫁的还是两家嫡子,如今盛家大喜,他们过来捧场倒也没什么。
  可英国公府的国公夫人和世子张千重也来了,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不仅如此,连英国公张家那位嫁给了昔日新科探花,如今的陕西布政使,从二品的封疆大吏,先帝心腹宠臣卫允的英国公独女,也带着丈夫卫允来了。
  英国公府的世子张千重,还有先户部侍郎,如今的陕西布政使卫允,哪一个不是如今风头正盛,引领风骚的人物。
  如今盛家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一个左佥都御史,从四品的衔,在汴京城里头不上不下的,何德何能,能够有这么多的大人物来盛家捧场。
  不过这疑惑归疑惑,这该摆的姿态还是得摆出来的,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一句句不需要本钱的贺词祝语,酣畅淋漓的欢笑声,构成了一副欢庆热闹的画卷。
  盛家这边宴席吃的差不多了,顾家那边迎亲的也来了,一身新郎官打扮的顾廷烨,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脸上的笑容从没有歇过一刻
从宁远侯府一直到积英巷的盛家大门外。
  最让人惊讶的还不是这些
而是盛家那位庶女的嫁妆,整整一百二十八抬
真真是十里红妆
羡煞了不知多少女子。
  而且城里原先就有流传的一些酸话,经过这一遭之后
颇有几分愈演愈烈的态势。
  诸如什么一个小官家的庶女,也不知使了什么狐媚手段
竟然被顾廷烨给看上了
这才攀上了高枝儿,得嫁高门。
  更有甚者,甚至传出了明兰是狐狸精转世这类的话,专门迷惑男人
吸骨榨髓
害人性命。
  还有些则是一些关于顾廷烨的酸话,什么浪荡子一招得势,却依旧改不了往日的纨绔作风,放着家中给相看的贵女嫡女不娶,却偏生要娶一个小官家的庶女之类的话。
  还有些人对顾廷烨的印象依旧停留在以前
认为他还是那个汴京三害之首的纨绔,不过是运气好
烧个冷灶烧出来一个新官家而已,在他们眼中
明兰嫁给顾二,那纯粹就是羊入虎口
绝对会被吃的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的那种。
  不过这些个酸话
大多也只是在私底下流传流传罢了
如今顾廷烨可是在官家面前正当红得令,乃是斩杀了逆王,救了先帝,平了叛逆,又在西北一役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朝廷新贵。
  而且顾廷烨与桓王还有禹州一系的交好,桓王如今虽然还尚未被立为太子,但作为永安帝的嫡长子,桓王日后继承大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除非是像先帝那种自己没有子嗣,只能从宗室之中挑选继承者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电视剧里头那种皇子夺嫡,你死我活的情况。
  如今大周礼法森严,律法严明,桓王既是嫡出,又是长子,于情于理,于法于礼,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顾廷烨与桓王相交莫逆,朝中那些个人老成精的官员们,哪一个会蠢到这个时候跳出来捋顾二的虎须。
  这些个没影的事情,便是那些个八卦的长舌妇们,也不敢放在明面上说,只在私下里暗自议论。
  这一天,卫允也不再似往日的纠结,而是在脸上堆满了笑容,虽然只是明兰的舅舅,还不是名义上的正头舅舅,可卫允还是笑着从盛家把明兰送出了门,目送着明兰跨入那顶八抬大轿之中。
  然后便是敲锣打鼓的离开了积英巷,朝着宁远侯府而去。
  目送着明兰出门,卫允脸上的笑容虽然依旧灿烂,但心底却忽然涌出一阵失落来,吃酒的兴致也没了,拉着张氏便去了舒兰院,陪大卫氏说话去了。
  ···········
  明兰三朝回门的时间还没到,宫里头却忽然来了个传旨的内侍。
  卫允也没多想,简单的拾捯了一下,和张氏言语了一声,便随着传旨的内侍一块儿入了宫。
  养心殿的外边,还是和以前元祐帝在的时候没什么两样,皇宫吗,自然都是雕栏画栋,亭台楼阁。
  但唯独养心殿却是个例外,非但不同于太和殿的金碧辉煌,简约的风格之中透着几分沉稳大气。
  卫允也不知永安帝为何不换一间宫殿来住,反而要住元祐帝的养心殿,不过这事儿他虽然有些好奇,但却可没兴趣知道。
  这二者看似有些矛盾,但若是细细揣摩的话,便不难猜出卫允的心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