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1130

  很多人在掌权过后,沉迷于权利之中无法自拔,闹出来的乱子反而要更多一些。
  对弗朗茨来说,这些都是小问题。
  事情没有暴露出来,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他这个皇帝也不会知道。
  要是事情暴露出来了,那就有一个算一个,按照奥地利的法律处理就行了。
  在看着一只又一只鸡被杀掉后,还是起到了作用的。有没有吓倒猴子不知道,反正剩下的鸡是被吓坏了。
  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围绕着这条新产业链,很多周边产业也跟着受益。
  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一系列产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就明显提高。
  以钢铁工业为例,看似现在汽车产能不高,每年都消耗不了多少钢铁。
  可是现在汽车产业需要的都是精钢,或者是军事上广为运用的特种钢,而不是一堆需要回炉重造的废铁。
  顾客就是上帝,市场有需求就会有服务。只要钱到位了,什么都好商量。
  奥地利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军用特种钢不能民用。在此之前,没有人使用那是因为价格太高。
  现在不一样了,低端车用不起这些高科技,但是豪华版的必须要给安排上。
  受这个利好的消息影响,仅1885上半年,奥地利的特种钢产量直接突破五万吨,而1880年全年的特种钢产能都只有可怜兮兮的三万多吨。
  ……
  经济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光匆匆而过,到了1885年末麻烦就找上门了。
  弗朗茨诧异的问:“交通出现问题,什么问题?”
  不是吹牛,这年头奥地利本土的交通号称世界第二,还真没有人敢称第一。
  四通八达的铁路,将大大小小的奥地利城市连在了一起,在地图上看,就如同一张密集的蜘蛛网。
  奥地利经济能够高速增长,这张“铁路蜘蛛网”也是居功甚伟的。可以说没有便捷的交通,就没有今天的奥地利帝国。
  交通大臣施泰伦斯解释道:“从帝国整体上来看,我们的交通情况仍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拥堵现象。
  主要是帝国的几大工业城市,这些年随着人口不断的涌入,交通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尤其是汽车诞生后,原来的城市规划,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布拉格、比尔森、布尔诺、俄斯特拉发、慕尼黑、斯图加特、开娒尼茨、林茨、米兰等老牌工业城市。
  因为人口太多的关系,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发生拥堵,很多人上下班挤公交都要浪费大半个小时。
  相比之下,帝国南部的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萨格拉布、布加勒斯特等新兴工业城市,情况就要好上很多。
  除了城市之外,还有就是我们之前的马路建设宽度不够,很多路段太过狭窄,两辆大卡车相遇很难错开。”
  这些问题,都是必然的结果。老牌工业城市就算是进行了升级改造,那也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并没有对城市建筑大动干戈。
  在三十年前看,当时的改动,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了。设计者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根本就想不到奥地利的发展会有这么快。
  弗朗茨也不是专业城市设计的,想插手也无从下手。再加上到时候维也纳政府,已经是债台高筑,干瘪的钱包直接打消了弗朗茨大拆大建的想法。
  一晃三十年过后,问题就暴露了出来,需要政府想办法解决了。
  南部的工业城市都是后期才建立起来的,开发这些地区的时候,维也纳政府的财政已经逐渐好转。
  加上本来就底子薄,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直接拆除了也不可惜。所以南部的城市都比较现代化,交通承载力也要高得多。
  “拥堵”也是相对而言的,和后世哪些拥堵城市相比,挤半个小时公交根本就不算啥。
  总比上班途中在公交车站了大半个小时,才向前挪动了几百米,还没有步行的速度快要好得多。
  城市交通需要改善,城外的交通更是问题。汽车问世前,奥地利的马路那也是欧洲顶尖水平。
  然而,马路和公路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跑马的,最多也就考虑一下马车通行。
  三十年前的汽车,都是大块头蒸汽汽车,在矿山里拉拉矿还行,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汽车通行的问题。
  土路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漫长的,修修补补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马路依旧在正常运行。
  在这里不存在提前建造公路的问题,因为公路也是有使用寿命的,提前建设估计还等不到汽车出现,前面修得路就已经退休了。
  这些问题想要解决,又少不了一轮大基建。
  首相卡尔反对道:“短期内,我们不适合再发起新的一轮大基建。至少在近东开发计划第一阶段完成前,政府不宜再分心。
  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可以让交通部门加强管理,或者是增加公交车数量,尽可能的释放出更大的运输力。
  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问题往后拖延一段时间,还是可行的。
  城外的马路本来就不是为汽车准备的,不能满足需求是必然的。理论上来说,把全国的道路都来一次升级,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真要是修建一条覆盖全国的公路,建设成本估计也就比我们的铁路网络便宜一丢丢。
  这已经超过了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我们也不能无限制的发行债券融资。
  这些事情都不是燃眉之急,可以先做计划,具体实施往后拖一拖也不打紧。”
  问题出现了,弗朗茨才知道奥地利还是穷。老牌工业城市重新规划升级改造,成本不比重建一座新城低多少。
  一口气上马十几座,近东开发计划中已经在实施了,维也纳政府实在是没有财力,同时再启动一波。
  公路网络建设,没有现成的例子,不过参考一下奥地利的铁路网络,基本上就能够说明问题了。
  要不是忽悠了一大帮国际热心认识友情赞助,仅凭维也纳政府自身的力量建设,估计现在有没有通车都是一个未知数。
  “吃一堑,长一智。”
  被坑过一次了,国际资本也吸取了教训,再想要拿画大饼忽悠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这么多“热心人士”友情赞助了。
  公路不同于铁路,铁路的投资前景是一片光明,只要扛过了漫长的投入周期,后面就是财源滚滚。
  公路靠什么盈利,那完全就是一团浆糊,没有任何前车之鉴可以效仿。
  这年头车都没几辆,即便是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建立收费站收到的钱,都不一定够给收费人员发工资。
  看不到盈利前景的买卖,想要忽悠冤大头进来填坑,实在是太难了。
  不要说投资者了,即便是弗朗茨这个穿越者,都不看好公路项目能够盈利。
  没有办法,汽车普及需要时间。只有等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依靠收费收回投资成本,获得投资回报。
  然而,资本家们等不起。就算是进行“价值投资”都不行,因为不等公路项目收回投资成本,恐怕前面建的公路就已经报废了。
  ……
第七十五章、危机
  圣彼得堡,自从收到法国人大农场计划的消息后,亚历山大三世的脸上就很少再出现笑容。
  现在又收到了英国议会通过《粮食自足计划》的消息,亚历山大三世的心情怎么样,可想而知。
  没有办法,粮食出口对俄罗斯帝国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占据了国家外汇收入的最大比重,还牵扯到了数千万人的生计。
  从亚历山大二世完成农业改革开始,俄罗斯帝国就陷入了粮食供大于求的窘迫中,除了普俄战争那几年外,沙皇政府每年都要为粮食销路而发愁。
  这和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一道法令有关系。
  当时在准备第二次普俄战争,政府需要筹集军粮,又恰好赶上了农业危机,民间粮食滞销民众无钱缴纳税收,亚历山大二世就下令允许农民用粮食缴税。
  这一政策,让沙皇政府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了足够的军粮,为赢得第二次普俄战争奠定了基础。
  后遗症就是沙皇政府每年都要收到一大批的粮食,尤其是偏远地区,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拿粮食缴税。
  想要再改回去已经不可能了。俄国的交通可是非常糟糕的,偏远地区的粮食根本就卖不上价,某些地区甚至根本卖不出去,远不如直接缴纳实物划算。
  要是废止这道法令,就是在和几千万农民作对,这种事情亚历山大三世自然不敢干。
  要是在数十年前,沙皇政府手中有这么多粮食,早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横扫欧洲大陆了。
  可惜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沙皇政府最想要的就是把粮食变现。
  国内是不用想了,本身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就不高,再把这么多粮食放出去,粮食市场非得崩盘不可。
  国际上也是粮食产能过剩,加上政治上的因素,俄国的粮食出口之路并不顺利。
  如果不是奥地利牵头搞了粮食出口同盟,大家一起削减粮食出口量,稳定了粮食价格,估计国际市场早就被玩儿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