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3/1492

  看罢,李成梁突然闭目叹了长叹一声。
  这可是李如梅的亲笔信,而心中内容就是告诉李成梁,郭淡提出的条件。
  原来李如梅和秦得倚他们商量半天,也没有个头绪,如果一诺粮行得计划得意施行,他们难以预判到底会怎么样,最终他们一致决定写信给李成梁。
  李成梁这老狐狸,一看就明白过来,这就是一个坑啊!
  皇帝的目的就是要借火器,来改革军制。
  而关于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因为他一直都有参与火器的研发,李如松也总是写信给他,告诉他这火器装备起来是多么的痛快,而郭淡在宁夏军制改革,更加印证了他的想法。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日会来得如此之快。
  他是太清楚一诺粮草成立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不会再有什么李家军,戚家军,只有大明军。
  但是他们李家在辽东经营这么多年,他心里又如何舍得将这一切交出来。
  正当他纠结之际。
  轰轰轰!
  一阵炮声,将他惊醒过来,他回头望去,一门门火炮,令他五味杂陈。
  他最初与郭淡接触,乃是希望借郭淡,来增强辽东军的实力,可不曾想,时至今日,竟被郭淡反噬。
  这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李成梁深知自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就这生产力,就这火器,就这财力,那真是圈一条狗都不见得会输,更何况皇帝身边是人才济济。
  如果在这时候,他们李家有一点点动作,皇帝可能就会容不下他们。
  那一诺粮行反倒是他们李家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他还想保持李家在军中地位。
  身在卫辉府的李成梁并未纠结太久,因为卫辉府发生的一切,已经给予他明确的答案,他立刻写信给李如梅,将李家的一切化作股份加入一诺粮行。
  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增加李家在一诺粮行得股份。
  而就在七日之后,万历也终于露出了獠牙。
  他以边军将领私养家兵一事,是大做文章,于是又做出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他命兵部尚书方逢时经略辽东,又升济南知府宋应昌为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升陕西按察使邢玠为兵部右侍郎,经略宣府。
  三人立刻前往三镇,接管当地军务。
  另外,万历还升李如梅为辽东镇大总兵,并且破格将赵士祯升为翰林院大学士,但仍在卫辉府就职。
  与此同时,万历要求户部拨出五十万两给边军制备最新式火器。
  朝臣们大吃一惊。
  这是要干什么?
  不过,他们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所在。
  万历这是要改革军制。
  晋升赵士祯,就是要将火器研发纳入军政中。
  然而,这事都是他们自己挑起的,万历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他们总不能自抽耳光,告诉万历,私养家兵是我们胡说八道的,你千万不要相信。
  当然,朝中很多大臣也都是支持的,首先万历这回是按规矩办事,没有将辽东、蓟州承包给郭淡,他们都还不知道,一诺粮行即将闪亮登场,这些文官可也不想武将实力太过强大。
  辽东镇。
  当方逢时从马车上下来时,迎接他的乃是郭淡抱怨。
  “这恶事由我来做,恶人由我来当,但是功劳却都归方尚书,这可真是一个操蛋的社会啊!”
  “你这奸商可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方逢时怒哼一声:“老夫一把年纪了,还送上门来给你当枪使,你可别不知好歹啊!”
  郭淡嘿嘿一笑,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到时功劳全算方尚书的,骂名全是我来背,如这种事,可别说当枪使,就是当马骑,我也乐意啊。”
  方逢时道:“这功劳是算老夫的,但好处却都让你给拿走了,你当然乐意啊。”
  郭淡神情一滞,心道,这老狐狸可真不好糊弄啊!
  因为郭淡毕竟不是官员,万历也不可能将九镇都承包给他,他是没有权力推行改革的,他只能先过来将利益分配好,安抚好当地的将军,真正推行改革的是方逢时他们。
第0915章
军制改革
  方逢时这老狐狸非常清楚此行的目的,就是供郭淡使用。
  他知道自己是没有能力进行改革,虽然他的威望很高,李成梁也曾是他的部下,但牵扯到个人利益,威望就没什么卵用。
  如果你的威望会伤及到我的利益,那么我必将无视你的威望。
  故此还得郭淡先摆平辽东地区的利益集团。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这样,让他主导改革,他就不会来,这真是太可怕了,会将人得罪完的。
  而针对这些利益集团,大棒只能用来威吓,但真的要挥出去,那显然是下下之策,天下利益集团都可能会起来造反的,如今的大明可经受不起这种动乱。
  还是要以利服人。
  郭淡首先就宣布,免除辽东地区的一切农税。
  这农税一免,等于郭淡跟当地的豪绅、地主、权贵,不再是敌对关系,我不向你们要钱,不会出现利益矛盾,那我之间就只有合作。
  你们之前霸占的田地,也不用再藏着掖着,官方承认,那地就是你们的,大大方方亮出来就是,反正再多也不用缴税。
  不但如此,郭淡还在成立一诺粮行的计划中,退让了一步,就是一诺粮行将与这些大地主签订粮食采购契约。
  这是因为当地豪绅深爱着自己的田地,不愿将田地当做股本并入一诺粮行。
  但他们又害怕,你郭淡万一每年真弄一百万石粮食过来,那我们种出来得粮食卖给谁。
  这么一来,大家就都安心。
  当然,这价格必然也高不了,比市场价还要便宜一些,毕竟量大。
  但是李家还是将田地都拿出来,并入一诺粮行,追求更多的股份,李成梁看得非常透彻,时代变了,而秦得倚他们见李如梅都这么做,也都将自己田地拿出来。
  然而,郭淡可不是来为他们服务得。
  代价是什么?
  当然是必须采用雇佣制,不能再用家奴或者佃农。
  大地主们也都在算这笔账,他们当然不亏,因为以前的话,真要打起仗来,他们还是得拿粮食出来支持军队,这就是家兵诞生的原因,他们要保护自己的田地,而如今他们不用缴税,将这部分钱拿来发工钱,同时他们得到稳定采购商,这粮食也不愁卖。
  关键他们知道接下来,郭淡会将军饷全部折成货币,这无疑会刺激农产品市场,大家都得拿钱出来买粮食。
  当然,他们再精明也没有郭淡精明,我不收农税,我可以收商税,只要你将粮食拿出来卖,这税你就逃不掉。
  而且辽东还是贸易重镇,若让他来经营,他估算至少能够翻三倍,毕竟李成梁这老狐狸时不时就要打仗,时不时借关闭贸易,来威胁周边政权,导致贸易不是非常稳定。
  这边谈妥之后,那边方逢时就马上宣布在辽东地区废除卫所制,其中就包括废除匠户、兵户、农户,不管是官,还是民,大家都统一用一个户籍。
  匠户、兵户地位实在是太卑微,卑微到他们宁可去给人家奴,也不愿意当这兵户和匠户,如果不废除这些,那么家奴永远无法消灭,这么一来,他们等于重获自由之身,身上没有任何负担,不需要服役,亦不需要交税。
  辽东百姓听到这消息,个个都是泪眼汪汪,奔走相告。
  可见这户籍制度是多么的坑人。
  严格来说,这其实等于也废除将军世袭制度,不过方逢时并未提到这一点,这个必须万历亲自下旨,他可做不了主。
  其实他什么也不能做主,都得跟郭淡商量。
  “这要真是清查旧账的话,那可真是有得查咯。”
  方逢时诡异地笑道。
  郭淡好奇道:“方尚书此话怎讲?”
  方逢时道:“老夫前去巡视了一番,在兵册上面这辽东地区可是有着十八万军队,可我估算最多也不超过十万人,也就是说有八到十万的空饷。”
  说着,他突然呵呵一笑:“不过朝廷也从未给足过。”
  这真是什么样得朝廷,就什么样的将军。
  你们吃空饷,我就拖欠军饷,大家都一个德行,就谁也别说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3/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