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1492

  出得金玉楼,王家屏显得有些颓,瞧着街上人人都扎到写有口号的头巾,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难受啊!
  方逢时叹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此道理人人皆知,但唯有郭淡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这得意者终归是要比失意者少得多啊!”
  王家屏道:“既然如此,纵使罢黜百家,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只不过是换了一批人罢了。”
  方逢时道:“但是百花齐放,是能够给更多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
  顺天府。
  “陈知府,你为何还不下令抓人?”
  邹永德急急忙忙赶到顺天府,向知府陈岸闻问道。
  急了!
  保守派这回是真的急了,他们又不是瞎子,这满街的口号,他们不可能看不见,他们知道再不动手的话,这千年之浩劫,将会降临儒家。
  他们直接要求顺天府抓人。
  百姓都不听他们的了,不动用权力怎么办。
  结果大半天过去,顺天府一点动静都没有。
  陈岸闻无奈道:“邹御史,我也想抓人,但是……但是上面不准,我……!”
  邹永德问道:“是何人不准?”
  “是我!”
  话音未落,就见申时行与沈一贯走了进来。
  邹永德当即怒目相向,道:“郭淡如此诋毁儒家思想,妄图破坏大明百年根基,申首辅竟然还想包庇他。”
  申时行不紧不慢地坐了下来,微微笑道:“当初我曾几番劝阻邹御史,不要因为一份报刊,就大动干戈,可是邹御史却是不听,既然你如此不尊重我,又怎好意思对我提出要求,你可要记住,我是首辅,而你只不过是一个御史,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有你没有你,对于国家是没有半点影响。”
  沈一贯笑道:“记得当初你们弹劾申首辅专恣自断,不准他人说话,如今你们却要求申首辅不准郭淡说话,你们言官可还真是知行合一啊!”
  “你们……!”
  “住口!”
  申时行突然叱喝一声:“你一个小小御史,竟然下令顺天府捉人,这是谁给你们的权力,你们真是目无法纪,无法无天,这一笔账我待会再跟你算。”
  ……
  皇极门前。
  只见不少大臣跪在地上,一个白胡子老头,老泪纵横,仰天哭喊道:“我大明百年基业……!”
  “大明好得很,不容爱卿为此担忧。”
  只见万历走了过来,左右两边跟着张诚、田义。
  “陛下!”
  大臣们看到万历那张胖胖的脸,顿时泪崩,您可算是出来了。
  大臣们顿时是争先恐红,诉说着思念之情,不,弹劾郭淡,都恨不得将郭淡说成魔鬼。
  张诚听着只觉好笑,你们当初这么诋毁皇帝,如今却说得你们好像是站在皇帝这边的,你们就这么幼稚吗?
  万历面带微笑地聆听者,任由他们说,尽情地说。
  你们越是着急,朕心里就越爽。
  渐渐的,大臣们安静了下来,看着万历。
  万历这才言道:“记得诸位爱卿以前规劝朕的时候,总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亦或者民心所向,朕是深以为然,这回亦是如此,你们谁若能够争得民心,朕就支持谁。”
  魏星海激动道:“郭淡妖言惑众……!”
  不等他说完,万历也道:“你们亦可,朕相信郭淡一个童生,就是再能说,也是说不过朕的爱卿,朕非常相信诸位爱卿的口才,毕竟朕发个报刊,你们都能骂上两个月,区区一个郭淡,又何足挂齿。去吧!去吧!去把民心争回来,朕相信你们可以做得到。”
  一个言官道:“难道陛下不顾自己的统治地位吗?”
  万历斜目一瞥,笑道:“这大明江山可是当年太祖打下来的,可别说得是你们儒家赐予的,相反,是太祖赐予了你们儒家尊贵的地位,而你们却将这顺序给弄反了。”
  群臣骇然。
  你们儒家!
  这说得还不够明确吗?
  万历又道:“朕作为天子,在乎的只有朕的子民,民心才是朕最为关心的,故此你们只要争得民心,朕一定支持你们。”
第1086章
罢黜独尊,百家争鸣
  向来在帝王面前能说会道的大学士们,头回感觉到有些无所适从。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的一切理论都是基于儒家思想。
  而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与帝王绑定在一起的。
  当然可以以此来规劝帝王。
  但是如今帝王将儒家思想归于他们头上,而不与自己绑定,那么换而言之,儒家思想不代表帝王的思想。
  这个前提条件都没有了,当然一切都将不成立。
  再能说又有个屁用。
  朕从根本上就反对你们。
  原本郭淡是打算将肥宅设计成一个为国为民,却又遭受到打击的受迫害者,这期间万历是不露面的。
  但万历听到他们的哭喊声,心里实在是有些憋不住。
  不是不忍,恰恰相反,而是非常气愤。
  你们之前老是民心民心,让朕做这做那的,如今自己民心不向着你们,你们就让朕动用权力来帮你们镇压。
  没有见过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他实在是坐不住,故而出来揶揄他们几句,发泄发泄心中积累已久的怨气。
  你们自己以前也经常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那行。
  民心向着你们,朕就向着你们。
  可是民心?
  呵呵!
  如果民心是向着他们的,那他们又岂会跪在这里。
  如李贽等人之前也全都是反对礼教的,但是影响是极其有限,最多也就是一两个乡,很快就能被他们扑灭,情况不会失控的,大家才有心情去跟李贽辩论。
  但这回可不一样!
  那种写有口号头巾,是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百姓戴上头巾,每天都增加成千上万,这谁受得了。
  他们根本就反应不过来,一时间哪里去找对策,他们也只是希望先动用权力压住这些,给他们足够时间去想办法应对。
  因为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得。
  导致这事在发生后,都没有人想到会闹得这么大,都是措手不及。
  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其实只不过是郭淡厚积薄发,之前他就已经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前可没有这种土壤,因为以前全都是小农经济,这消息相对是比较闭塞的,百姓是非常愚昧的,而如今可是商品经济,这信息流传得非常快,今日京城发生的一起,不用三日便能传到南京去。
  以前八百里加急只有皇帝有,如今商人也有,风驰集团专门提供这种服务。
  在商品经济下,百姓也是流动的,见多识广,没有以前那么愚昧。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纵使郭淡再能忽悠,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在那两个月的发酵,许多百姓都是非常恐慌的,他们非常担心回到以前,这种恐慌也令他们产生怨气,也令他们开始质疑那些士大夫,我明明过得比以前好,你们却睁着眼说瞎话,说我们过得还不如以前,感情我们过得好不好,我们自己反而没有发言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