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427


所以,王思锐急于看到自己这一年来寄予厚望的一支奇兵部队,想要看一看他们的训练情况到底如何了。
一辆四个轮子,模样奇怪的车子出现在了王思锐的视线。
而看着这辆丑陋无比的车子,王思锐却只能拍手鼓掌,工业的落后,导致了王思锐无法去发展更加强大的装备。
甚至,为了满足作战需要,这辆装甲车更是被更改了无数次,见过一辆比小汽车还要小的装甲车吗?
如果没见过,那么可以意淫一下后世的两厢紧凑型汽车,现在王思锐面前的这辆装甲车的长度,就跟那个差不多,甚至比两厢车还要更短一些。
而原本按照王思锐的计划,是要在上面布置至少两挺马克沁重机枪的,虽然没办法制造后世的坦克,但是将这台车变成一座移动的火力点还是可以的。
试想一下,冲锋的时候,这台不怕子弹的车子挡在前面,上面又有两挺重机枪不停的怒吼着,后面跟着无数的步兵,那些洋人老爷的步兵能够抗的住吗?
显然,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当福特按照王思锐的要求,将装甲车设计出来以后,却发现了一个让他们很尴尬的问题。
即便是配备了目前动力最强大的发动机,可是在装备了两挺重机枪以及封闭的钢板以后,这台车子的动力还是很让人着急,甚至发动机被刺激的嗡嗡作响,可速度也只有十几迈。
就这还是在平地上,在工厂的试验区的速度,这要是到了战场上,能不能跑到十迈都是个问题。
这台车实在是太重了,以目前的发动机,根本就无法带动这台车子。
所以,这台装甲车最终被进行了修改,上面的两挺重机枪改为一挺,并且将后排空间缩小,只留一个三十多厘米宽的地方用来放置弹药,车上只有一个座位和站位,座位自然是驾驶员的,站位则是副驾驶,兼机枪手。
就这样,被阉割过的装甲车,在减轻了两百多公斤的重量之后,终于能够在试验场里跑出三十多迈的速度。这个速度虽然依旧很不如人意,但比起之前毕竟已经好了很多。
最终,在梁山河和安迪团队的努力之下,对发动机进行了一番修改,好不容易才让这台车能够在试验场里跑出四十迈的速度,即便是放在战场上,至少也能够保证二十五迈以上的速度。
即便是这个速度,后面的步兵也只能奔跑着才能跟上装甲车的速度,对于王思锐的要求而言,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初步的要求。
虽然对于这台装甲车很不满意,无论是他的性能,还是外观,对于见过真正坦克和装甲车的王思锐而言,它都是那么的丑陋无比。
可是王思锐也很清楚,现在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制造更好的装甲车或者坦克,而即便是这样的装甲车,一旦上了战场,也依旧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虽然车子很不满意,但是也有让王思锐很满意的地方。
比如,这完全就是一台缩小版的汽车,然后给它的四面装上一层钢板就可以了。而更让福特无语的是,他是个汽车制造厂好不?汽车,汽车,知道什么是汽车吗?
明明是汽车厂,可他的生产线除了试验研究用的汽车以外,第一个量产的车型竟然是装甲车。
而采取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福特工厂,制造一台汽车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一次能够制造五十台汽车。
也就是说,从生产线开工之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后,平均每二十多分钟,就会有一台汽车下线,达到可以销售的程度。
而装甲车因为需要焊接钢板用来防弹,当然了,这并不是普通的钢板,而是特种钢,这个是美国那边来的专家研究出来的,虽然这种刚才还不能够制造大口径的火炮,但是一些小口径的还是没问题的,用来防弹就更加没问题了。
所以,加上防弹钢板,那么一台车的制造时间的多少呢?答案是二十五个小时。
钢板都是现成的,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一组工人同时对一台装甲车进行钢板的焊接,所以一个小时来完成这个任务,其实也并不难。
王思锐一口气定制了一百台装甲车,这可是个大单子了。好吧,其实王思锐压根就没有给钱。
在这一百台装甲车全部下线之后,福特被允许继续研制他的型车,这个是在经过一年的苦心研究之后,终于被福特确定以及认可的一款车型,而且福特也有把握大卖。
只不过,在研制型车的同时,福特团队还需要被分出来三十个人来继续研究装甲车,并且在这台装甲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其中,这三十人当中有一大半,大约二十人都是华夏人,这些有第一批进来的,也有后来被王思锐从海外拉回来的人才。
有了第一款装甲车,那么第二款也就不着急了,虽然很入不了王思锐的法眼,但起码挡挡子弹还是没问题的。
这一百台装甲车,其中四十台被分配到了十九师,十台分给了驻扎在京城的第一师,余下的五十台,则是分给了驻扎在卢龙的二十师一部。
这些都是王思锐的秘密装备,虽然数量不多,且没有后世的装甲车威力大,但胜在是奇兵,世界各国都还没有想到这种武器,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去对付这种装备。
“哒哒哒……”
装甲车上的重机枪开始发出了自己的怒吼,时而点射,时而扫射,随着装甲车的奔袭,车体也开始晃动了起来,这也导致了射击的准确度无法得到保证。
后面的步兵则是躲在装甲车后方埋头卖力的冲锋着,为了确保对方的地雷不会给自己带来伤亡,装甲部队的训练大纲里有这么一条,步兵尽可能的走车轮经过的地方。
跟在装甲车后面的步兵并没有开枪,毕竟他们还没有达到奔跑中开枪并且命中的射击水平,而另一边,装甲车与步兵之间的配合也稍微的有些不太默契。
当然,这是站在王思锐这个后世人的角度来看的,若是放在现在,那么倒也没有什么默契不默契的。
很快,在装甲车的掩护下,步兵们冲入了预设的敌方战壕内,按照预想,这个时候后边的那些步兵也就该冲锋了。毕竟前面有装甲车作掩护,战壕里还有装甲步兵作为诱饵,他们所受到的进攻压力将会小很多。
看完了这套战术演练,王思锐心中的底气再一次的充足了起来,至少,这次即便是开战,他也能让联军叫苦不已,最起码也能够做到同归于尽。
再说了,这里可不仅仅只是训练这一个车组的,每一台车,都会训练五个车组的成员,在另外一个场地里,还有十台教练车,是专门教士兵学开车的。
一旦生产线开动起来,就这个秘密基地里,瞬间就可以扩充成为一支拥有两百台装甲车的部队。如果全军加起来,那就是五百台装甲车,就是压也能压死几千敌军。
第224章
迫击炮来了
从新郑回来之后,王思锐又一次的来到了位于城西靠北侧的弹药制造厂,这里是王思锐二次进京之前的军队驻地,地形极为隐蔽,营房什么的都是现成的。
虽然略显简陋,但修缮一下还是可以勉强住人的,况且住在这里的大多不是军队就是工人。
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王思锐也舍不得让他们住在这里,工程师们住着的,是全新的房子,虽然远不及京城里的房子那么豪华,但比起这座营地里的其他房子,他们的待遇显然要好了很多。
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了王思锐的秘密基地,而且还是最重要的那个。
表面上看来,这里只是一座弹药制造厂,整个汉军全部的弹药,都会在这里被生产出来,然后一箱箱的送到部队手中。
而这里原先也只有两条生产线的规模,年产子弹数量大约只有七百多万颗。
只不过,在经过了一年的发展之后,这里的规模已经被扩大了数倍,加上工艺的改进,这座弹药厂一年至少可以生产三千万颗各式子弹。
不过,这依然无法满足汉军的未来需求。
一些机械专业的工程师以及学员们,加上那些从美国设备厂挖来的技术人员,每天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机器设备。
他们已经对所有的设备进行了改装,使其能够将原先年产两千五百万的产量增加到了三千万颗。
在此之后,这些人便开始研究起这些设备的每一个部位,没错,他们就是要仿制,自己来制造弹药生产线。
而在营地的最东侧,那里的守护更为严密,甚至连弹药厂内部的工程师,也不知道那里到底是干什么的?
他们只知道,任何人不准靠近那片区域,否则的话,后果将会是他们所无法承担的。
这是王思锐在近三个月以内第四次前来视察,其实也并不能说是视察,而是王思锐对于这里的一些研究很重视,一旦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便会忍不住的跑来观看,以便提出新的意见。
而上一次前来这里,还是王思锐出发河南的前一天才刚刚来过,那时在这里研究的秘密武器已经进入到了最后一步,如果不是王思锐精益求精的话,其实在半个月之前,那种秘密武器就已经能够量产了。
而这一次,王思锐刚刚回到京城,便接到了手下人的报告,那种秘密武器已经研制成功了。
虽然效果依旧不太理想,但至少聊胜于无。
于是乎,王思锐前脚刚刚回来,后脚便秘密的来到了这座名义上的弹药厂。
实际上,这座弹药厂一共被划分为了四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是弹药生产区,包括了宿舍区以及装备研究区。
而另外的三个区域,都在这片营区的东侧,因为三个区域是在一起的,所以大多数人也误以为这里只有两个区域。
东侧的这个区域,实际上是两个火炮的研究生产区和一个机枪研究生产区。
只不过碍于技术问题,这里一直都没有进行生产,只有大约五十多名科研人员在这里进行研究。
而现在,他们的第一款产品终于研究成功了。虽然在他们看来这已经很完美了,但却始终无法让王思锐满意。
“军长,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对这门迫击炮的参数进行了修改,目前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您的要求。”何山河指着摆在地面上的那门样貌奇特的迫击炮,强行压制住脸上的疲惫之意说道。
何山河原本是留学德国学习机械制造的,但后来却被王思锐秘密的安插进了克虏伯工厂,而因为与克虏伯之间的交易,何山河也得以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性的技术,半年前,实习期满之后,何山河毅然回国,并且来到了这座秘密的军事基地,与其他几十位科研人员一起研究新的武器。
“试验过了吗?效果如何?”王思锐心中也是隐隐的有些兴奋。
迫击炮这玩意对于部队来说还真是个好东西,特别是现在,在炮兵火力不足的现状下,迫击炮能够很好的弥补炮兵所带来的不足,能够为前线将士提供火力支持。
“已经秘密的进行了一轮的试验,打费了五门迫击炮,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最大射程九百米,最小射程二百米,初速大约在一百米每秒左右,这个没有先进的装备,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加上经验来判断。
每分钟最大射速二十五颗炮弹,炮身长650毫米,全炮全重15公斤,一名士兵就可以背着它全世界乱跑。
另外,受制于工艺以及钢铁的质量问题,这门迫击炮的炮管使用寿命只有十五秒钟的时间,也就是一门炮管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打07颗炮弹。
再往后继续使用的话,不仅无法保证射击精度,同时还有可能威胁到士兵的安全。
大约在2500颗炮弹左右,弹道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偏差可达三十米以上,甚至更多。
所以,我们这些科研人员的建议是,每门迫击炮最多只能打两千四百颗炮弹,在两千三百颗炮弹的时候就要多加注意,如果有可能,希望每门炮只打2200颗炮弹就立即报废。”何山河介绍道。
炮管的使用寿命只有十五秒,这个时间还算是可以,当然,炮管寿命的增加,这主要是依赖于炮弹射击速度的影响。
而这门迫击炮的初速也只有一百米一秒左右,按照这些数据来换算一下,也就是说,一枚炮弹待在炮管里的时间,只有153.84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钟可以打153将近154颗炮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