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427


我军共搭建营房一千五百座,占地四百六十亩,这个加起来一共是九万九千两白银,看管费用一共是四十六万六千二百九十两白银。
以上几项费用总计为两千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二百八十两白银。
另外就是我军出兵费用,共计一亿九千万两白银,这里面涵盖了出兵费,弹药消耗费,阵亡将士抚恤费,不包含伤员救助补助费,这个需要等日后伤员好了以后再去计算,但是前期日本必须要支付两千万两白银来垫资救助。
另外朝鲜军方面出兵费用为一亿两白银,这个涵盖了所有的费用。所以,此次日本方面需要赔付给我方以及朝鲜方面共计三亿一千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二百八十两白银。”中华帝国全权谈判钦差大臣唐绍仪拿出一张统计好的纸,将上面的数字一一念了出来。
其实在第一次看到这张纸上的内容的时候,唐绍仪下意识的是不敢相信的。作为一名老外交家,唐绍仪什么场面没见过?
哦,不,应该是什么割肉的场面没见过?往往都是他们被列强割肉,哪有他们去割列强肉的时候?
尼玛的,那可是三点一亿两白银啊,要是真的能够从日本人手里给拿过来,那以后帝国的发展可就牛逼大了。
“这不可能,这些数据是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贵国这种态度,根本就不是谈判的态度,大日本帝国是不可能接受的。”小村寿太郎想也没想的便直接拒绝了唐绍仪的要求,开什么玩笑?让日本赔给中华帝国3.1亿两白银?
拜托,赔款的事情日本人可是压根都没有想过的,在他们的意识里,能够把朝鲜割让给他们一半就很不错了,没想到中华帝国竟然还敢狮子大开口。
“为什么不可能?如果不是看在英国的面子上,这个价格只会更高。你可知道,你们的士兵吃的粮食都是从哪来的?那些是我国政府从国内百姓手中高价买来的粮食。你可知道,一斤粮食从我国运到朝鲜又需要花费多少?今天我就实话告诉你吧,暂且不算人工费用,单单只是粮食,从出发地搬到车上十斤粮食,最终被送到部队手中的只有一斤,甚至还不足一斤。
贵国军人每人每天就需要吃掉二斤的粮食,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瓜果之类的珍贵菜种,每人每天三两银子很多吗?
要我说,你这才不是应有的谈判态度,你简直就是想空手套白狼,一分钱不花就想让我们帮你们养着军队,你觉得这可能吗?”唐绍仪立即开口反驳道,扯皮嘛,别人不会,唐绍仪这个老外交难道还不会吗?
反正扯的时间越久,最终中华帝国能够拿到的也就越多。
至于花在日本人身上的费用,还是别提了,只是想想就觉得可笑,每人每天定量三两粮食,没有蔬菜,房屋是他们自己砍树搭建的,而且那些粮食大多数也是从朝鲜人那里收上来的,这件事情是李熙去做的,朝鲜人还是很乐意帮助他们的国王的。
所以,中华帝国的成本几乎为零,除了两个团的看守兵力以外。
“日本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个要求的。”小村寿太郎气的有些头脑发晕,日本要是有这么多钱的话,战争会打成这个样子?
“那就很抱歉了,如果日本不拿出这么多钱的话,为了挽回我国的损失,我国只能让这些日本军人以劳动力来为他们自己赎身了,不过也请你放心,我国绝对会按照正常的薪资对待他们的,什么时候还完了款,什么时候放他们回国。”唐绍仪直接说道。
“唐大人,贵国的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过份了?”萨道义皱着眉头开口道,中华帝国问日本要赔偿,这个他无话可说,只是这个赔偿实在是太多了,他很清楚日本人没有这么多钱,也绝不可能接受这么多钱。
虽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但是你一开口就定的这么高,就算是英国人出面,怕是最终日本人也还是要拿出一亿两白银靠上才能解决。
“多吗?九年前,清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前清不仅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以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同时还要赔付日本两亿两白银,难道这些不多吗?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我国拿着这两亿两白银去投资,现在所得到的也远远不止这3.1亿两白银,还是诸位以为,在谈判场上,历来只有我国赔钱给别人的时候?而没有让别人赔钱给我们的资格?”唐绍仪冷哼一声,拿起了九年前的事情说起。
唐绍仪很明智的没有提起三年前的《辛丑条约》,虽然前几年中华帝国也支付了不少的赔款,但是总体来说支付的并不算多,加上中华帝国成立之后,也停止了所有赔款的支付。
在一个,他们也不想拿这件事情去让列强脸上难堪,万一要是把他们推到了日本人那边,接下来的谈判可就不好说了。
听着唐绍仪的话,萨道义也是不由得老脸一红,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的话,那么中华帝国要这些钱其实并不多,况且这里面还有一亿两白银是赔给朝鲜的,甚至中华帝国连九年前赔给日本的本钱都还没有收回来。
最终,这一天的谈判只能无果而终,唐绍仪一口咬定了3.1亿两白银,日本必须要同意,否则的话就不进行下一步的谈判。
同时,又告诫了日本人,日本俘虏的费用是每天都要增加的,托的时间越久,费用就越高,如果日本人一个月内仍旧不肯同意的话,中华帝国将会选择将这些日本人送入铁矿,煤矿等厂区工作,或是禁止提供任何粮食等措施。
第一次谈判破裂之后,萨道义找到了小村寿太郎,询问了日本人的谈判底线,这一次,他不希望日本人损失的太大,也不希望日本人一点都没有损失。
而日本人对于殖民地的渴望,也让萨道义感觉到了一丝丝的担忧。所以,他也很希望能够尽最大可能的压缩日本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只在海军方面压制住中华帝国即可,陆军最好不要有任何的发展。
而小村寿太郎给出的答复让萨道义欲哭无泪,恨不能直接拿起菜刀砍了小村寿太郎。
日本人只肯拿出一千万日元来作为赔款,尼玛一千万日元是多少?折合下来是不到八百万两白银(白银1:1.4日元),这可差的老远了。
随后,萨道义又找到了唐绍仪,而唐绍仪却死死的不肯松口,更是一两银子也不肯少,还口口声声说这是给英国人面子才要的这么多,国内有些大臣甚至建议皇帝问日本人要十亿两白银呢。
一时间,萨道义成为了双方之间最为忙碌的人,而左右两方又都不肯松口,更是让萨道义感觉到心中好似有百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的感觉似的。
因为萨道义没有能够说服双方,所以第二天的谈判没有能够进行,萨道义开始联合了其他列强代表参与进来,希望能够一起给双方施压,尽快的让他们达成协议。
但是效果始终不理想,日本人最终将赔款的底线增加到了五千万两白银,但是中华帝国这边的赔款却是不降反增,理由是俘虏费用增加,这让刚刚有些好转的谈判再一次的陷入了僵持。
第363章
拿海关来抵债吧
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一次的谈判,都不可能会在短期内结束的,除非一方强势到让对手不敢讨价还价,但如果双方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差距的话,那么就不应该被称之为谈判了,而是直接以命令的口气去命令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的话便彻底的灭掉对方。
这一次中日之间的谈判,从根本上的性质来说,又让人有些无语。
首先,早在大半个月以前,由英国驻华领事萨道义提出了调停战争的请求,并且许以中华帝国若干好处。
在那些好处面前,王思锐选择了妥协,这次的妥协有些无奈,但又是必须要做出妥协的,否则的话,中华帝国固然能够将日军在朝鲜的生存空间压缩在釜山,光州等沿海地区,但是中华帝国这边得到的利益却根本无法保证。
列强出面调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有利于中华帝国的。
从这方面去看待整件事情的话,那么这一次的战争,中华帝国并没有取得胜利,多少有些类似后世的抗美援朝那样,双方谁都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其中的一方明显的已经不想,或者没有精力在继续打下去了。
在那场战争中,我方称之为胜利,而对方却称之为停战,即便最终签署了协议,对方也始终没有承认战败,而是一直以那是美帝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协议上签字。
这次的情况跟那场战争差不多,但是又有一些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王思锐答应了列强之后,这中间借助着消息传递的这个时间差,中华帝国便取得了一场让人无法相信的胜利。
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些尴尬了。
事实早已证明,日本人这一次是完败,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抵挡中华帝国的兵锋,即便再打下去,日本人也只能依靠着海军的帮助在朝鲜苟延残喘,想要翻身,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虽然这么做让列强的面子上有些过意不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中华帝国的陆地兵力强大,对于列强而言也并非没有好处的。
比如,先前王思锐已经答应了他们,在结束朝鲜战争之后,便会立即着手准备对俄国的战争。虽然准备期可能会有些久,但是列强还是与王思锐之间约定了一个三年期限,三年内,中俄战争必须要打响。
而先前双方之间的承诺,列强也必须要在三年内如数完成。不管怎样,只要能够将俄国人的精力牵制在远东地区就可以了。
虽然俄国人现在并不强大,但是在英法等国看来,俄国人对于欧洲地区的野心可是一点也不小,只要将俄国人引到了远东,那么他们在欧洲便可以更安全一些。
所以,面对中华帝国如今所取得的战果,列强也不好去责怪什么,但是打内心深处,他们也并不希望中华帝国的陆军成为一枝独秀,最好能够跟俄国人拼个你死我活,然后日本人再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威慑着他们两国。
如此一来,远东局势便可以稳定下来,最有潜力的两个国家相互对峙,相互牵制,列强在远东的利益便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证。
但是,中华帝国只肯给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不答应,那么日本的那些俘虏便会被发配到矿区,一旦等他们到了那里,鬼知道最终会有多少人活着出来。
而且,那样的话,日本人的实力也将会被极大的削弱。所以,列强是绝对无法容忍日本俘虏被发配到矿区的。
但是中华帝国的胃口也有些太大了,3.1亿两白银的赔款,别说是日本人,就是英国,一时间也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
“阁下,我们只是想拿回我们曾经失去的东西,拿回那些曾经被日本人夺走的东西,难道这有错吗?当年日本人可曾给前清这种待遇?两亿两白银,他们少要一分了吗?我这个人做事,最喜欢公平,公正,日本人当年怎么做的,现在我们就怎么做。”王思锐若有所思的盯着萨道义,唐绍仪在前面顶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谈判的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因为时间越来越久,3.1亿的价格每一天都在几十万的增加。
日本人最终还是扛不住了,想要妥协,但是3.1亿两白银那么大的一笔巨款,日本人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于是,日本人找到了英国人,希望英国人能够从中周旋,而日本人的底线是一亿两白银,没有利息,分三十年支付。
萨道义一脸的愁眉哭展,日本人的确在中国人身上割了不少的肉,而且每一次都还那么的强势,根本不给人讨价还价的机会。
当年参与调停的,也有他们这些列强,而他们对日本人当年的嘴脸很清楚。所以说,现在王思锐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他们就是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去让人网开一面。
但是呢,谈判还是要继续的,朝鲜战争早一日结束,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或许,唯一不希望朝鲜战争结束的,也只有俄国人了。
俄国人虽然看不起日本人,也并不觉得日本人有能力打败俄国人,但是不可否认,即便是在俄国人心目中,如果日本人在兵力方面是他们的两倍的话,那么俄国人还真的很难打赢这场战争。
而此次中日之间的战争,中华帝国只派了三个师的部队,虽然最终被增加到了五个师,但是后续加入的两个师基本上没有怎么参加战斗,他们只是去收地盘的。
三个师,几乎毫发无损的情况下,将人数只比他们少一点的日军打的溃不成军,可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让俄国人大跌眼镜。
同时也暗暗的紧张了起来,因为俄国人在面对中国人的时候,并不比日本人好多少。而现在日本人面临的只不过是五个师而已,而俄国人直接面临的中国人,就有两个军十个师,如果连后面那些休整的部队也算上,俄国人至少面临着十到十五个师的敌人。
此时俄国远东军也只有十多万人,面对比自己人数还要多的中国人,俄国远东军心里面也很没有底气。远东军司令官已经向沙皇提出了增兵的请求,由此可以看出,俄国人也心虚了。
而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兵力就会越多,所以说,俄国人是最不希望战争现在就停下来,最好双方能够再打上一两年的时间,那样的话,从西部调来增援的部队也差不多都赶到了,到时候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虽然这么做牵制俄国人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却始终无法让俄国人感受到直观上的压力,所以,在萨道义看来,中日战争必须要尽快的结束,只有这样,才会让俄国人单独去面临着中华帝国这只猛兽,让他们不得不派遣更多的部队来到远东。
三年内开战,其实这也是为了给俄国人准备的时间的,到时候双方展开一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大战,无论谁胜谁负,双方必然会是两败俱伤,而那时,英国人得到的好处绝对是最大的。
“可是日本人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赔付这些资金,对于他们来说,这太难了。即便是所有的国家都同意对日本贷款用来还这笔债务,日本人也很难凑齐。在谈判场上,能够多要一些自然是最好的,可是必须要清楚对手的真实情况,我们必须要卡准他们的命脉,确定他们能够拿出来给我们,否则的话,将有极大的可能鸡飞蛋打,这不是一个好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萨道义缓缓的开口道,这一次,他完全的站在了王思锐的立场。
“诺大一个日本,难道还拿不出这么点钱吗?”王思锐提高了声调,紧接着便换了副口气:“也无妨,如果他们拿不出的话,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抵债,比如说,一些工业设备,朕可以给他扣除折旧费用之后底掉部分债款,也可以用他们的海军来还债,总之,用什么方式来还不要紧,这笔钱,日本人必须要在半年内全部交给我们。”
萨道义紧紧的皱着眉头,以物抵债,这个倒不是不可以,可这些东西抵给中华帝国之后,日本人以后该怎么办?想要在发展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看着萨道义的表情,王思锐继续开口道:“当然,如果两者都不想的话,日本人只需要交出他们的海关就可以了,收到了足够的欠款之后,朕自会将海关还给他们。”
“这不可能……”萨道义直接拒绝道,开玩笑,日本人的海关交给中华帝国,这他娘的是要给日本人来上一脚断子绝孙脚啊,日本是个岛国,国内物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要进口,特别是一些战略物资,可以说,如果日本人将海关交给中华帝国的话,那么不出两年,3.1亿两银子就可以收回去了。
岛国的重要经济来源便是海关,他与中华帝国这种情况又大为不同,所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王思锐的态度又如此强硬,萨道义虽然心中不爽,但毕竟中华帝国还对英国有利用的价值,他也不想这么快的就跟王思锐撕破脸。
“我去跟日本人商议一下再决定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